為什麼周瑜會給人嫉賢妒能的印象,《三國演義》裡有沒有黑他

2020-12-16 徙竹散人

羅貫中沒有黑周瑜,老三國電視劇裡也沒有黑周瑜,這還是借諸葛亮的口說出來的:

周瑜非忌我之才遠勝於他,而是忌我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不然也不會一開始讓諸葛瑾來當說客來勸我歸降東吳。

而且周瑜本人一對諸葛亮起了感覺,張口就是「早晚必成東吳大患」,從來沒講「早晚都是我周瑜的心頭大患」。

且諸葛亮口中的周瑜是「周公瑾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自己還冒著風險前去弔孝,可見諸葛亮對他是認可的。

周瑜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自己對東吳的公心,並無夾雜個人私意。

至於「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多半是不能為東吳盡力實現偉業的愧疚感罷了。

無論誰說了什麼,都是羅貫中借《三國演義》中人物之口說自己的話罷了,這也正是羅貫中對周瑜的態度,並沒有黑他。

相關焦點

  • 被《三國演義》嚴重黑,真實歷史的周瑜,從沒想過要害諸葛亮
    我們看《三國演義》,每當看到周瑜,總是不太喜歡,甚至有點討厭的感覺。因為在《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一個嫉賢妒能,度量非常狹小的人。看到諸葛亮比他聰明,便總是設法想要殺死諸葛亮。而《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既能呼風喚雨,又能草船借箭。讓周瑜羨慕嫉妒恨到向天怨嘆:「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吐血而死。
  • 嫉賢妒能錙銖必較,心胸狹窄恩將仇報,這真的是歷史上的周瑜?
    《三國演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錙銖必較,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恩將仇報的周瑜形象,但是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三國演義》所描述的那樣麼?——蘇軾《赤壁懷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羽扇綸巾的智者形象,但是這其實是羅貫中的張冠李戴,在歷史上羽扇綸巾的是周瑜,正史中的周瑜性格與《三國演義》恰恰相反。周瑜字公瑾,貫籍廬江郡舒縣,出生名門,家境殷實,又「長壯有姿貌」。公元190年,年僅16的周瑜前往壽縣拜訪與他同年齡的孫策,雙方見面,經過交談,發現志同道合、相見恨晚,於是結為生死之交。
  • 央視版《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
    看過央視版《三國演義》的朋友們能發現,周瑜在劇中的扮相看上去比諸葛亮要年輕。但根據史書記載,周瑜要比諸葛亮年長近六歲。那麼央視版《三國演義》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呢?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是根據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編的,但並不是一板一眼地完全照搬原著。
  •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很小氣?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周瑜那歷史上的周瑜是怎樣的人呢?周瑜是一個氣量很大的人這可不是張口就來啊!《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的意思。與他同時代的人是怎麼評價他的呢?劉備:「器量廣大」蔣幹:「雅量高致」孫權:「王佐之資」……所以,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氣過周瑜。就算氣過,怕也是氣不死的。
  • 周瑜真的是《三國演義》中寫得那麼嫉賢妒能麼?人才都不願意投靠?
    《三國演義》把周瑜塑造成一個嫉賢妒能的形象,又讓他臨死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實際上,此時年輕的諸葛亮資歷尚淺,以軍師中郎將的身份負責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的後勤工作,和周瑜之間並不構成競爭關係,直接和周瑜比拼在荊州地區影響力的,是劉備本人。 而周瑜無疑是全面落在了下風。
  • 羅貫中有沒有故意醜化周瑜
    當時很多人都是這個扮相。孫策徵服江東,派虞翻去勸降豫章太守華歆,虞翻就是戴著葛巾去勸降,之後華歆又戴著葛巾投降孫策。後來曹操派蔣幹去勸降周瑜,也是「布衣葛巾」去的。 歷史上有沒有」羽扇葛巾」的明確記載呢?有,而且真是諸葛亮,而不是周瑜。晉人裴啟《裴子語林》說諸葛亮在渭水畔和司馬懿交戰時,「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皆隨其進止」。
  •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真的很黑嗎?其實不是這樣,而是被美化了
    周瑜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也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物。但關於這個角色,經常會有很多爭議。因為《三國演義》的描寫,周瑜的文學形象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面是足智多謀,一方面是小肚雞腸。很多人認為,為了對比諸葛亮,《三國演義》貶低了周瑜。這一觀點的前半部分是正確的,後半部分還有待商榷。後世的文學作品抬高了周瑜的能力,貶低了周瑜的氣質。
  • 三國演義中被黑得最慘的武將是誰,不是周瑜,其一有關羽
    了解《三國演義》的人都會知道,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不是史書,三國演義是元末的小說家羅貫中所寫,既然是小說,那麼三國演義中的很多人,很多事其實與歷史上真實的人與事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第一猛將呂布,在真實的歷史上算不上多厲害,別說排第一,前十都排不上,但是要說到三國演義中被黑得最慘的武將,但肯定不是呂布。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誰彈錯了,周瑜就能夠察覺出來,所謂「曲有誤,周郎顧」。 按常理,有音樂素養的人,心胸是寬廣的。為何這麼一位有音樂才華的大將,會英年早逝,這麼快被氣死,這讓很多讀者覺得疑惑?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前,有沒有考慮過孫劉聯盟會因此破裂?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並氣死周瑜的橋段,諸葛亮難道不害怕氣死東吳大都督周瑜會損害孫劉聯盟?氣死周瑜後,東吳軍方勢力無不以幹掉諸葛亮為周瑜報仇為念,可東吳老大孫權卻無動於衷,這又是為何?在《三國演義》書中,諸葛亮三次氣周瑜後,就分別有魯肅、張昭和諸葛亮以曹操在北方試圖報赤壁之仇為由勸說周瑜和孫權不要報復。周瑜本人也心知肚明,除非能用極短的時間消滅並消化掉劉備勢力,否則肯定會給曹操渾水摸魚的機會,被氣也只能認慫。
  • 為什麼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拔高了大都督周瑜的形象?
    周瑜在小說《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正式登場,剛登場就向孫策推薦了張昭、。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張昭、是孫策自己重用的,與周瑜沒有任何關係。同樣也是在第十五回,孫策破劉繇、擒太史慈、滅嚴白虎、敗王朗幾乎都是依靠周瑜的計謀和部署。但在真實歷史上,周瑜這些計謀都是不存在的,特別是敗王朗的首功是孫靜,小說卻給了周瑜。
  •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顛覆了很多人對他的認知,實力比周瑜都不如
    縱觀三國歷史,就會發現諸葛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他的很多功績都是被羅貫中美化出來的,火燒博望坡在《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出山的第一戰,但在《三國志》的描寫中,火燒博望坡的是徐庶,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中全靠諸葛亮借東風,但其實出謀劃策的全是周瑜,諸葛亮豈敢貪天之功。
  • 論被《三國演義》黑最慘的人,如果周瑜第一,曹真就是第二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上半部分氣死周瑜,下半部分氣死曹真,曹真和周瑜一樣也是被演義嚴重黑化的名將,如果周瑜排第一,曹真就是第二了。#漫鏡頭#歷史上的曹休vs演義裡的曹休不知名的原因猜想1,在《演義》中出場靠後2,觀眾們曹真、曹休分不清3,演義中一個傻傻的二貨,不想去關心穿越在三國的虎豹騎,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待傳記故事會單獨講哦曹純、曹真、曹休的虎豹騎,將在名將傳記中介紹。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這些著名的典故都發生在三國演義中,因此周瑜也在三國演義中被刻畫為一個氣量小,同時計謀處處不如諸葛亮的人,處處被諸葛亮壓制,作為一個被諸葛亮氣了三次的人,就被活活氣死了,即使在臨死前,周瑜還認為自己不如諸葛亮是上天的錯,上天既然生了我周瑜,為何又生一個諸葛亮來氣我呢!
  • 揭秘三國演義: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諸葛亮是個光彩照人的謀略大師,誰也不是他的對手,之所以要設計周瑜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和諸葛亮唱對臺戲,根本上還是為塑造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服務的。在周瑜姿容秀麗的外表下有一顆險惡的心,這樣的形象比單純的周瑜從裡到外都很美好更豐滿、更立體、也更真實。
  • 《三國演義》周瑜為什麼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不是造1萬支弓?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周公瑾過於忌賢妒能、小肚雞腸。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目的就是在為難諸葛亮。其實以前看《三國演義》,看到「草船借箭」時的場景,最擔心的還不是有沒有大霧的應驗?船會不會翻?十艘船箭夠不夠數?
  • 14億人都被騙了,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瑜亮」壓根沒碰過面
    ,打敗了曹兵,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 民間有漢室正統觀念,曹操是篡漢的非正統,民間不承認,而羅貫中所處的時代是元末,民族壓迫很嚴重,民間自然很痛恨這種非正統,盼望像劉備這樣正統的人來拯救民眾。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後做的事情主要是: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三國演義:周瑜用美人計失敗的一點點反思!
    周瑜給劉備施美人計,結果被劉備假戲真做,弄巧成拙,被吳國太狠狠地罵了一頓!但是他不甘心,一計不成,又出一計,既然孫小妹和劉備成親,那就把劉備永遠地留在荊州!劉備出身寒微,一輩子操勞奔波,周瑜想利用劉備沒有嘗試過錦衣玉食的生活,想從精神上腐化劉備,讓劉備忘記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