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傳統習俗|恭賀新春 牛年大吉

2021-02-13 中梁西部大區

你聽鑼鼓聲一片,聲聲送舊年

你看大眾多歡暢,個個樂綿綿

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年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心結,中國年俗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春節絕對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那麼中國傳統春節習俗都有哪些講究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春節的知識,讓我們一起在過年的氣氛中感受傳統文化裡那濃濃的「年味兒」。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一,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炮仗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回娘家: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祭財神:舊時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祈望新年發大財。

餓鬼日:到了大年初三,舊習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赤狗日: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老一輩的居民,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

穀子生日: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穀物減產。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

吃折籮: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破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中國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五日,北方叫「煮餑餑」。

送窮: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的送窮辦法不盡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正式開業:初六是店鋪大開張的日子,放鞭炮象徵著今 年的生意會紅紅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舊時,老闆和店員們會在這一天猛搖算盤,用秤桿敲打秤盤,讓店內響聲一片,取「響響噹噹,大吉大利」之意。

結語

年俗文化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團圓、走親訪友、看望長輩等。今年因為疫情原因,許多人響應政府號召就地過年,願我們能將這些飽含濃濃親情和美好心願的習俗牢記心中,代代相傳!


祝大家

牛年大吉,鴻運當頭

萬事如意,闔家幸福

相關焦點

  • 春節(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除夕一過就是大年初一了,巨格教育祝大家牛年大吉牛年運更牛,祝牛步青雲、牛運亨通、牛轉新機,牛轉錢坤,牛氣沖天!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 美國總統、英國首相、法國總統……多國元首政要恭賀牛年新春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中國迎來農曆新年牛年之際,包括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詹森、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巴基斯坦總統阿里夫·阿爾維等在內的多國元首政要恭賀牛年新春
  • 春節習俗!
    中國的春節習俗是多種多樣的。
  • 春節茶習俗,哪個地方更有趣?
    茶是中國人的傳統國飲,在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敬茶,成了我們這個禮儀之邦、文明古國的傳統禮節。隨著飲茶習俗的歷史演變,日常的茶風茶禮漸漸變得越來越具有藝術性,對於茶,人們就有了許多約定俗成的講究。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視的節日,春節的基本含義是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不同的地方在春節時的喝茶習俗也有所不同。
  • 金鼠迎春 禮讚中國——書法名家董廷超橫幅書法恭賀鼠年新春大吉
    金鼠迎春 禮讚中國——書法名家董廷超橫幅書法恭賀鼠年新春大吉 現為: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名家講堂》籤約藝術家、人民藝術收藏網墨寶商城籤約書法家、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書畫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促會國禮書畫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北京人和書畫院院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全國「藝教名師」、「藝術園丁(伯樂)」獎獲得者。
  • 春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
    春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看看春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歡迎查閱!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 《戰雙帕彌什》2020恭賀新春活動什麼時候上 2020恭賀新春活動上線...
    導 讀 離2020年的新年越來越近了,那麼在《戰雙帕彌什》這款遊戲中,有什麼樣的春節活動在等待著我們呢?
  • 除拜登外,這位屬牛的外國政要也向中國春節送祝福
    撰文 | 高語陽正值除夕,政知君先祝福各位:春節快樂,牛年大吉。春節將至,一些外國政要紛紛向中國人民送來新春祝福。2月11日,除夕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通話。央視報導顯示,拜登向中國人民拜年,祝願中國人民春節快樂、繁榮發展。此外,還有諸多外國政要向中國人民發來新春祝福。
  • 北京交大:百國友人恭賀中國春節
    中國網 北京1月22日 北京訊(記者 劉佳 通訊員 袁芳)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逐步提高,來華留學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選擇,其中不少來華留學生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春節即將來臨,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來慶祝新年的背景下,北京交通大學來華留學生創立的Relish調味項目組策劃了一期「百國友人恭賀中國春節」的視頻節目。
  •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王安石《元日》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曆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
  • 年味滿滿的潮汕過年習俗.
    春節是指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 年味兒丨大年初一,恭賀新春福滿盈!
    春節俗稱俗稱「年節」「大年」等,原為古代中原地區的漢文化節日,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 隋代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 牛年大吉!多國政要祝賀中國迎新年
    阿聯阿布達比王儲祝賀中國傳統新年當地時間2月11日晚,阿聯阿布達比王儲、武裝部隊副總司令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在社交媒體上用中、英、阿三語發送推文,祝賀中國傳統新年,內容如下:值此中國新年之際,向中國人民表示祝賀,並致以最良好的祝願,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繁榮。
  • 奧羅拉市長慶祝中國年:香港超市美食廣場新春剪彩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爾文市長宣讀中國新年賀信,感謝華人社區為奧羅拉市經濟文化繁榮所作出的貢獻,並祝願太古廣場商家生意興隆,祝福華人朋友新春快樂。恭賀新春,爾文市長為香港超市美食廣場剪彩作為太古廣場旗艦店,香港超市當天大紅燈籠高掛,全新的美食廣場內鑼鼓喧天,瑞獅狂舞,吸引各族裔顧客駐足圍觀,體驗濃濃的中國年味兒。
  • 全國各省春節習俗大全!
    四川客家春節習俗 客家人的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為留戀。對家鄉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緊地團結起來,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傳統習俗成為聯繫客家人的堅強紐帶。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來仍保持了客家的傳統風俗習慣。
  • 春節習俗知多少~
    傳統習俗中在臘月二十六、二十七兩天集中的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這是我們仍然保留至今的習俗之一,它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今年的你,貼年紅了嗎?
  • 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有著怎樣的習俗和禁忌呢?
    新年好,簡簡單單一句話代表中國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到來,這一天就是春節,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節日,你可知道春節是怎麼來的嗎?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嗎?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節日,即為中國農曆新年,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為中國的正月初一。
  • 中國春節習俗的年前習俗小知識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 恭祝您新春大吉,財旺人旺事事旺,紅紅火火一整年!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燃放鞭炮,以示恭迎。大年初四這天,至今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帶著千家萬戶的期盼,寓意著一年裡的美好祝願,它們也時刻提醒著我們,年味的濃淡,就在這些習俗的有無。
  • 那些快被遺忘的新春習俗之「小年」丨親子共玩
    過年穿新衣的習俗由來與中國古老的農耕社會有關,過去是農耕社會,特別是黃河流域,一年一熟,也就是到年底才總結、才發點薪金,就是總結一下,所以不像現在一個月就開支一次,一個星期開支你可以周周買新衣,甚至天天買新衣,因此到新年開始的時候,就要萬象更新,從裡到外都有一種新的氣象,所以過年穿新衣,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聯,表示對春天的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