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絕大多數教會都有了自己的微信群,甚至不止一個微信群。另外,只要願意,教會也可以有自己的公眾號,甚至創建一個自己的網站,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些網絡平臺,對信徒和牧者來說,都是有利也有弊。
一、普遍的幾個問題及建議
信徒面對的問題
對於信徒來說,通過網絡,能有更多的機會聽到牧者的講道,這當然是好事。對於一些想仔細聽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反覆聆聽、思想。但網絡的便利也有其隱患,比如:
1、講道內容魚龍混雜,一些異端悄無聲息地混入各個網絡平臺,甚至有的異端自己花大代價,打造出一個吸引人眼球的網絡平臺,宣傳異端思想。一些沒有分辨的信徒,進入其中很可能就會誤入歧途;
2、信徒奔走於各個網絡平臺,忙於聽道,一味地求多,聽完就忘。有位年老的姊妹曾做過這樣的比喻——聽的道像雨水一般的多,心卻是水泥地,雨水再多,也只是落在上面,然後就流走了。
建議
1、為了防範異端,建議信徒關注一些教會牧者推薦的公眾號或是網站,這樣風險會低很多;
2、針對聽道只求量的現象,一定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因為聽道不只是為了聽而已,聽得再多,不吸收,這也是無益的。如果堅持要聽很多才覺得安心,那麼我建議,你可以一周選擇一篇道,認真聽,認真思想,並且做好筆記,做到這一點之後,一周當中剩下的時間,你可以大量的聽。這樣,既在量上讓你安心,又能保證每周都有深層的吸收。
牧者面對的問題
對於牧者來說,網絡的便利,可以讓自己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與弟兄姊妹進行交通。也可以讓自己的講道內容影響更多的人,讓那些不能到現場聽道的人,能夠隨時隨地實現講道內容的「重播」,甚至那些不認識自己,離自己很遠的人,也能聽到同樣的內容。這就實現了一次講道,多次牧養。然而,這也給牧者帶來了挑戰,所說的每一句話,在神學上要站立得住,在邏輯上要經得住推敲,在內容上要充實精彩,這些要求對於不少牧者來說,是非常頭疼的事。
建議
對於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做牧養的人,所以,我可以認真的說:「這些要求是我們本來就應該做到的,只是網絡平臺把我們這些原本就要具備的素質,再次強調了一遍而已。」所以,我們只有接受的份,沒有抱怨的理由。
二、疫情中凸顯的問題及建議
問題
為了防控疫情,教堂暫停了聚會,於是網絡平臺的牧養便風生水起。根據筆者一個月的觀察,在這段時間,網絡平臺的利弊尤為突出。
關於「利」,當然是除了上面所說的益處之外,現階段最大的益處,就是解決了「不能停止聚會」的問題。然而,信徒在家雖然能準時參加聚會,但是因為在家比較隨意,根本無法進入到敬拜的氛圍。
牧者也面臨著尷尬景況,試想一下,你對著電腦或者手機,看不見一個人,然後在那一直講一直講……在教堂裡講道,還可以看見會眾的表情,一方面可以激勵你大膽傳講,一方面可以隨時調整狀態。而當你看不見會眾的時候,無法知道他們的反應,這會讓你覺得很囧。另一方面,牧者在進行網絡牧養的時候,可以一直看著稿子,這當然給牧者減輕了一些壓力,問題是,牧者終將回到講臺上,面對會眾講道,一旦讀稿的習慣養成,恢復聚會後,你將無比痛苦。
建議
在家聽道,如果是網絡平臺上「復播」的內容,就是已經結束的聚會所錄製下來的講道,如果你有事需要做,同時又想聽道,那麼你可以一邊聽一邊做事。但如果是大家約好的聚會時間,那麼就要安靜下來,與眾人一起融入到敬拜當中。這是對組織者的尊重,也是讓自己能夠越過電子產品,與弟兄姊妹彼此相通。
對於牧者來說,為了減少因為看不見聽眾而產生的沒有激情,說話卡殼的情況,我們需要認真預備講章,反覆熟練,甚至熟練的次數,要比在教堂講道所預備的次數更多。在講的過程中,要做到脫稿,甚至要始終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因為你的表情會影響你的語氣。至於怎麼看表情,辦法是有的。如果你是直播間講道,那麼在屏幕上看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方式,可以選擇在自己的前方放一面鏡子,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文章只是羅列了一些自己的看見,盼望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用好網絡,讓網絡帶給我們更多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