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lin曾經說過:「魚放三天臭,客住三天討嫌。」這句話讀來,不經意間讓人深思,過猶不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度量的,跨越限定的尺度,最終只會帶來毀滅。人是有度的,愛的東西更有度,無休止地追求所愛的東西,只會使自己墮入欲望的地獄。她就是這樣一個人,作為一國的公主,是王室的掌上明珠,在家族中很受寵愛。
遺憾的是,在她15歲抽菸之後,便染上了菸癮,終生難戒。他抽菸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最多的一次,她一天抽了60支煙。她抽菸上癮,後半生因為生病而活得不如死。
「環境決定了人的語言、宗教、教養、習慣、意識形態和行為的性質」,「每個健全的人格都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產生的。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芸芸眾生,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周遭環境與人們習慣的養成密切相關,親近的人對自己或多或少有影響,瑪格麗特公主也難以逃脫這個定理,在家人頻繁吸菸的大環境下,她在15歲時就感受到菸草的「魅力」。
在英國上流社會的貴族圈子裡,瑪格麗特的太爺爺愛德華七世、爺爺喬治五世和大伯愛德華八世都是出了名的菸鬼。它們吞食菸草而成癮,幾乎達到了不離手的程度。
瑪格麗特的父母也繼承了這個家庭的「優良傳統」,他的父親喬治六世菸癮很難控制,即使在吃飯的時候也要吸兩口才能穩定情緒。最後,瑪格麗特的父親因為抽菸得了肺癌,56歲時就去了醫院。Margaret的母親是個煙迷,她喜歡品嘗各種顏色的菸草,喜歡在煙塵瀰漫的環境中享受各種樂趣。
在她的藏書櫃裡,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限量版菸草,數量之多足以直接開設一個菸草博物館。作為喬治六世的么女,瑪格麗特得到了萬千寵愛。在周圍人的影響下,15歲的瑪格麗特潛移默化地染上了吸菸的惡習,她偷嘗了「禁果」——吸菸(未成年人不得吸菸),每天最多抽幾包,多達60支。
而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卻因對她過分寵愛,對這件事完全抱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甚至派人送來高質量、數量可觀的菸草。
如果只是受家庭影響的話,上流社會的香菸社交也未必能讓瑪格麗特戒菸,瑪格麗特的妹妹一輩子從來沒有吸菸過,甚至要求她的丈夫是個不吸菸的人。在那個時代,物慾橫流的貴族社會把瑪格麗特帶進了菸癮的世界。
青春期的孩子,擁有一種奇特的心態是極其正常的事情,他們面對紛亂的社會,就像一張白紙。上層貴族圈子裡的孩子,從幼年起就不必擔心衣食住行,每天的活動就是互相交換父母送來的貴重禮物,以致攀比在貴族圈子裡尤其盛行。
瑪格麗特15歲的時候,經常看到家人和朋友抽菸,在獵奇心理和朋友的慫恿下,她抽了人生的第一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瑪格麗特以為自己是公主,怎麼會輸給朋友呢?她心裡想:既然你們吸菸不離手,那我也不離手;既然你們有菸嘴,那我就有比你們更好的了!
17歲的瑪格麗特,在兩年的煙齡之後,已經成了老手,叼著標誌性的玳瑁菸嘴,擁有自己最喜愛的菸草品牌——切斯特菲爾德。無目的的輿論會使人陷入困境,無目的的物質追求會毀人一生。在人類中,品味並不是靠虛榮和追求大眾化而來,真正有品位的人,是清高的小眾愛好者。
菸草是當時社會中極其罕見的物品,貴族階層中的人,雖知其害處,卻因其稀少而視之為標榜自己身份的對象。那時候的日常交往中,如果你抽菸或身上帶著煙,那麼地位就會高一些,這樣辨別對方身份的想法,毫無道理可循,簡直令人啼笑皆非。
畢竟世界上總有幾個人對菸草的氣味過敏,孔子曾說過:「人生的後半段,猶豫不決。「一切事物都要把握適當的尺度,過分只會使原本美好的事物變得支離破碎。由於瑪格麗特抽菸上癮,而且不能控制,老了的器官被她年輕的皮囊下面所覆蓋。
由於過度透支,瑪格麗特的身體處於危險之中,她的肺部在菸草的荼毒下,徹底失去了原來的生機,她的肺就像一團黑色的炭,毫無生機和活力。在醫生的建議下,瑪格麗特為了活命,切除了她左肺的一部分組織。
在手術之後,恢復正常的瑪格麗特又恢復了行動能力。這段時間,她完全忘了醫生的囑咐,甚至開始變本加厲地抽菸,她想要將在住院期間沒有抽過的香菸,一次性地吸入體內。
瑪格麗特再一次吃了惡果,住進了醫院,這可真是一個令人難受的器官。在這個時候,她的身體甚至連老媽都不如。
人體抵抗力下降,瑪格麗特得了好幾種病。一九九八年二月,68歲的瑪格麗特不幸得了中風,她的智力開始衰退,手腳都無法同時使用,大小便也開始失禁,常常面無血色地坐在輪椅上嘟囔。即使是來探望她的母親和姐姐,也會完全忘記,只會在嘴上不停地喊:「煙,煙,煙……」瑪格麗特,一個不求生存的人,在72歲時永遠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