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面臨絕跡的習俗:晉北地區春節「旺火」

2020-12-22 野談歷史

旺火是晉北地區在歲時節日中舉行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性活動,是晉北關外文化的一種符號象徵,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旺火的獨特在於它精湛的製作工藝,更是在整個旺火儀式中,在這一民俗事項中所隱含的、鮮為人知的又潛移默化地控制著人們的行為和意識的內在東西。

旺火習俗分布廣泛,尤其在晉北地區己經流傳很久,旺火實際上是圍繞"壘"和"火"展開的一項民俗活動。在山西各個市、縣幾乎都延續著這一習俗,不同的是晉北地區多用煤炭壘砌,而中南部的一些地方則是以秸稈、柴草為主,在叫法上也稍有區別,如在析州市部分縣鄉稱"旺火"為"火龍";太原市陽曲縣稱"塔塔火";晉中市榆次部分地區稱"包著饅頭的旺火",他們在製作旺火的時候會在柴草上放兩個饅頭;陽泉市區旺火被當地民眾稱為"棒槌火"或"塔火";臨汾蒲縣稱為"火爐兒";運城河津地區稱為"柏葉火"等。

雖然叫法不一,但實質上都是相同的;製作材料大都是涉及木炭、柴草、柏葉草等,有一定的一致性,且都是在年節時候壘的,都成"塔"形;旺火點燃後都會圍火起舞,有的是轉圈,有的是跳火,雖表現各異,但都是為闢邪;關於旺火的傳說是以怪獸說和神仙說為主。

旺火是晉北文明的見證,是該地區的文化符號,但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它有逐漸衰落的趨勢,和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面臨絕跡。

壘旺火一般是用易燃、耐燃的優質煤,小的有數百斤,大的上噸,村裡家家戶戶各壘一個,這對煤炭資源是一個巨大的浪費。雖然山西是煤炭的重要產區,但如此使用也讓人為之怵然。此外,旺火還給環境帶來了一定的汙染。試想,幾百個旺火同時點燃,熊熊煙火直上雲霄,嚴重汙染了空氣。

近些年,朔州、忻州等山西幾個城市也相繼出臺了"禁燃令"。所以,出於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的立場,禁止壘旺火是大勢所趨。但是在農村,這個傳承己久的習俗不是說禁就能禁的。

筆者認為,旺火習俗想要在現代社會生存和發展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商業活動的介入,如現在朔州懷仁、大同等地方旺火己經成了官方主辦,官辦旺火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旺火越壘越高、越燃越旺的趨勢。

但需要注意的是旺火畢竟是民間歲時節日的一項民俗活動,有一定的穩定性,官方這樣以政令形式強行抑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也是不利的,旺火儀式活動也會失去原有的祭祀祈福功能,那民間信仰活動只剩下娛樂性這層表面的意義了;商業活動的介入表現為進行技術革新,從旺火的原料上入手,將煤炭做純淨化處理,降低對環境的汙染。對待旺火這項傳統習俗,既要政府給以較為寬鬆的環境,還需適當引導商業活動介入,當然更需民間力量的保護與傳承。

相關焦點

  • 關於晉北地區的年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歷史悠久,而又歷經變遷,從南到北,各個地方過年的習俗看似相同,卻又有很多差異的地方,作為一個晉北之人,對於春節的感受,或許與你相同,又或許與你不同。何謂晉北,它在山西有一個標誌性的界限,那就是雁門關,當你在二廣高速向北馳騁是,當你穿過狹長的雁門關,柳暗花明那一刻就到了所謂的晉北地區。從古至今由於地理位置與蒙古接壤,漢族與少數民族交流頻繁,逐漸演變成了胡漢結合的文化,胡風漢韻是它獨特的魅力。而晉北地區的過年習俗不同之處可能與這有一定的關係。
  • 春節習俗!
    相傳年獸害怕紅色,怕火光和爆炸聲,所以人們便有了貼紅春聯、紅窗花、放爆竹、守歲等習俗。還有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等其他習俗。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文化:東北東北的春節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習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
  • 全國各省春節習俗大全!
    四川客家春節習俗 客家人的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為留戀。對家鄉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緊地團結起來,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傳統習俗成為聯繫客家人的堅強紐帶。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來仍保持了客家的傳統風俗習慣。
  • 【民俗】流傳西北地區的「燎疳」習俗
    燎  疳"燎疳",是西北地區廣為流傳的傳統春節節慶習俗,深入民間,以至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的民諺。此習俗遍布於寧夏的銀川、靈武、鹽池、中寧、中衛和固原,甘肅的平涼、慶陽、白銀和陝西的彬縣和陝北延安市宜川等市縣,還流傳於山西的蒲州、吉縣,山東曹州等地。
  • 【春節習俗】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西海固地區回漢人民群眾有表演社火習俗,表演隊將太平鼓、威風鑼鼓、安塞腰鼓敲得如響雷,滾過六盤山上空,當地老百姓夾道歡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需要說明的是回族人民習慣於歡度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傳統節日和阿舒拉節、法圖麥節、登霄節等節日,不過回曆年,也不過陰曆年。
  • 春節習俗知多少~
    過年的氣息越來越濃厚了,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呢?接下來讓小編簡單地帶你了解一下那些春節的習俗吧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
  • 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全國各地習俗大盤點
    7、各地春節習俗——臺灣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 春節起源傳說 春節習俗與春聯
    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 春節習俗與禁忌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戶戶的」掃塵日「。民間信仰以為,諸神從這一日起不理人間事物,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回天述職。
  • 【103.6陪你過牛年】一、山西太原春節習俗
    山西太原春節習俗舊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這和中國春節習俗的其他地區是一樣的,為區別於公曆元旦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 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十大春節習俗盤點 帶你了解春節來歷
    民間流傳著不少關於春節的由來傳說,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千百年來,也傳承下來不少像祭灶神、掃塵、貼春聯等春節的傳統習俗。下面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春節來歷和春節民俗,一起來了解下吧! 春節起源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夏曆正月初一(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歲首。
  • 春節隨筆:神鬼的節日
    記憶中北方農村的年,和無數的神靈聯繫在一起:土地爺、灶王爺、天地爺、財神爺、觀音菩薩,煤礦地區還供奉窯神,家裡有行醫的還供奉藥王爺,有些家庭還保留著祖宗牌位
  • 山西各地春節習俗(一),快來找找你的家鄉
    春節要守歲,要吃餃子,還要放炮。故鄉在晉冀交界,春節風俗和多數北方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有兩樣習慣,卻是在外地很少見到的。一個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頭腦。鄉寧的春節,承繼了整個晉南熱烈、濃重的風格。按照鄉寧的傳統習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許動火做飯的,因此人們要在春節前把麵食準備好。但現在「不生火做飯」的習俗已經改變,但在年前準備麵食的風俗還是保存了下來。
  • 春節趣談 | 中國年之習俗雅趣
    其實不僅南北方春節習俗有差異,就連咱們河南各地區的春節習俗也不一樣。比如安陽和駐馬店一些地方,過年都要在門口橫放一根桃木棍,叫做「攔門棍」。濮陽有些地區以前要在除夕晚上卸門板擺大席,所有人圍坐在門板四周吃年夜飯。2、舞龍獅or扭秧歌
  • 中國春節習俗的年前習俗小知識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 清明佳節各地方——最·習俗
    全國各地過清明節時分別有什麼樣的習俗呢?下面就讓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幾個具有特色的地方習俗吧: 北京有一個習俗,就是在清明節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籤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
  • 晉北地區最大EPC氣膜全封閉煤場落成
    9月22日,從同煤集團傳來消息,晉北地區最大的EPC氣膜全封閉煤場在同煤集團忻州窯礦建設完成,標誌著該礦向清潔、綠色、環保和高質量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忻州窯礦南煤場整體頂高40多米,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最大儲煤量可達10萬噸,是晉北地區最大的氣膜全封閉煤場,且屬國內首個雙棧橋氣膜煤場。施工過程中,針對煤場地形複雜不規則、邊生產邊施工內有存煤、建設場地受限等不利條件以及施工過程中雙棧橋距離近、膜體面積大、找形和安裝困難等技術難題,積極創新和改造,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安全完工。
  • 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西海固地區回漢人民群眾有表演社火習俗,表演隊將太平鼓、威風鑼鼓、安塞腰鼓敲得如響雷,滾過六盤山上空,當地老百姓夾道歡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需要說明的是回族人民習慣於歡度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傳統節日和阿舒拉節、法圖麥節、登霄節等節日,不過回曆年,也不過陰曆年。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