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戰略合作區塊鏈媒體「Odaily星球日報」(公眾號ID:o-daily,APP下載)
作者 | 王也 編輯 | Mandy王夢蝶
出品 | Odaily星球日報
5月20日晚11時許,在比特幣高位橫盤一日,眾人急待變盤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神秘「利空」消息砸來——「疑似中本聰挖礦地址突然轉移出 50 枚比特幣」,引起幣圈社群的快速傳播和密切討論。
消息發出不久後,比特幣從9800美元上方急跌至9330美元,雖然五百美元、3%的跌幅對於加密市場實在難言「暴跌」,卻因為此前比特幣多次試探破萬,場內高杆杆聚集,造成短時爆倉金額達到連日新高,據幣Coin數據,加密貨幣市場24小時爆倉達38.6億人民幣。
隨後比特幣反彈至9500美元一線窄幅震蕩,不少分析此時也從各個角度指出,這個十年未動的地址應該並不屬於中本聰。
該地址雖為超過十年未動的「上古」挖礦地址,但並未被標記為中本聰地址,從挖礦模式看與中本聰習慣不一致,同時,其中部分比特幣被轉至Coinbase,中本聰不可能冒著法律風險去需要KYC的合規交易所賣幣。
這巧合的節點、熟悉的配方,讓人不得不懷疑在場內槓桿推高、看漲情緒高漲之際,主力配合所謂「利空」消息砸盤,Odaily星球日報再次提示廣大投資者,高槓桿風險極大,以及切勿盲目追高。
最早曝出這個消息的是鏈上數據監測平臺Whale Alert:2009年2月10日區塊高度3654挖出的50 BTC從地址17XiVVooLcdCUCMf9s4t4jTExacxwFS5uh轉移至兩個地址,之後另一個地址向該地址轉帳,目前該地址餘額為0.0001 BTC。
Whale Alert稱,該地址可能是中本聰擁有的錢包,該地址自2009年以來一直處於休眠狀態。
消息發出後,據火幣Global行情數據顯示,比特幣在5月19日晚11時許開始出現短時急劇下跌走勢,從9800美元高位跌至9330美元,短時跌幅逾3%,觸底9330美元之後緩慢反彈至9500美元一線,目前於9500美元附近震蕩。
據幣coin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全網總計爆倉億5.43億美元(合計38.5人民幣),爆倉人數60898人。其中OKEx爆倉3234萬美元,火幣爆倉276萬美元,BitMEX爆倉9310萬美元。爆倉金額前三的幣種是BTC 4.33億美元,ETH 6536萬美元,BCH 608萬美元。
根據幣coin圖標顯示,絕大部分投資者屬於多單被爆,24小時多單爆倉達4.83億美元(合計34.26億人民幣),5月20日的爆倉金額也創下了近十日爆倉金額新高。不少投資者感嘆:「比特幣僅僅500美元的跌幅就讓這麼多資金爆倉了,往日上千美元的跌幅也達不到這種效果啊!」
其中大額多單不少,其中最大單筆爆倉單發生在BitMEX-ETHM20,爆倉金額高達4778萬美元。
在Odaily星球日報看來,之所以3%的跌幅能對市場產生如此大的影響,與近段時間市場看多情緒濃重緊密相關。
5月20日下午,比特幣上衝9850美元未果,而後迅速向下,最低來到9650美元,然後在9760美元高位調整,多次試圖破萬。市場上不少投資者也從K線圖分析得知,比特幣目前接近趨勢三角形的盡頭,預計變盤在即。
觀察OKEx合約大數據發現,從5月19日到5月20日多空人數比有所上升,且融資融券業務的槓桿多空比也從本月15日的1.1上升至目前的2.1,基差結構仍然維持在升水0.5%以上,市場看多情緒持續加重,不少投資者都在高位加了高槓桿,只等比特幣破萬拉高。
市場往往難讓大多數人如願,結果等來的是疑似中本聰再現的神秘消息,急速回調和再次橫盤。
如果這個「上古」挖礦地址不是中本聰,那麼它屬於誰呢?
目前這50個比特幣被轉移到了兩個地址,並以4:1的比例進行轉移,加密貨幣數據分析平臺Chainalysis表示:這40個比特幣還沒有使用,但數據顯示另外10個比特幣已經轉移到了不同的錢包,其中一部分目前已經轉到了Coinbase。
圖片來源於:Cointelegraph
加密貨幣領域的不少KOL都認為這50枚比特幣的錢包地址並不屬於中本聰。
比特幣核心開發者Jimmy Song在Medium上發文章從「挖礦模式」分析稱,該轉帳非中本聰所為。Song稱,被懷疑屬於中本聰的比特幣顯示,在每一塊被開採時,會有額外的nonce值增加。但3654區塊與這些區塊似乎不是由同一個人挖掘。此前,CoinMetrics聯合創始人Nic Carter也曾表示,中本聰挖掘了一組特定的區塊,被相信是中本聰挖掘的那些區塊在nonce中具有特定的模式,但3654區塊沒有顯示出相同的模式。
Primitive Ventures聯合創始人Dovey Wan在微博表示,剛剛動的區塊高度3654(2009年2月份)是個遠古大神的幣,而不是中本聰。可通過線上分析可以分析出所有中本聰的區塊地址,具體可以參見satoshiblocks.info。另外,其中一部分幣已經轉到Coinbase了,因為KYC,中本聰也肯定不會在Coinbase賣幣。
Coin Metrics聯合創始人Nic Carter從比特幣的nonce值分析了這50枚比特幣不一定屬於中本聰地址,Nic表示,「中本聰開採了一組特定的區塊,中本聰在開採Satoshi區塊時使用了特定模式,但區塊3654不是Patoshi模式。關於中本聰的比特幣的爭論實際上比人們通常所知道的要多。按照媒體報導的方式,您可能會認為一個巨大的錢包歸屬於中本聰。實際上,這些地址的不確定性要大得多。」
但目前該地址還無人認領,幾位早期的比特幣開發者和礦工都否認了這個地址屬於他們。
著名計算機科學家Hal Finney的妻子Fran表示,「這些不是我丈夫挖出來的比特幣,我們跟這件事沒有關係。」
Hal Finney於 2014 年死於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Hal Finney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曾協助編寫比特幣代碼,是最早使用比特幣網絡的礦工之一。他也曾與中本聰保持過非常緊密的聯繫。許多加密愛好者認為 Finney 本人就是中本聰,不過他本人也多次堅決否認了這一說法。
比特幣早期開發者Martti Malmi也否認這個地址是他的:「我是在 2009 年 4 月左右發現比特幣的,」Martti 在5月20日在推特上回應相關問詢時候說到。而這個出現比特幣轉移的錢包比 Malmi 的接觸比特幣的時間還早了兩個月。
另一位早期礦工、Metal Pay 執行長Marshall Hayner暗示,他也沒有移動這些代幣。這位早期礦工表示,他直到 2009 年 11 月才進入加密貨幣領域。不過有趣的是他同時也說道,「如果真是我的話,我也不會說的。真正的礦工很可能永遠不會承認這一點。他們有大量的比特幣,他們不想成為輿論目標。我確實是在2009年開始挖礦,但我永遠不會公開披露我的加密資產。」
Hayner 肯定地說,交易者永遠不會承認這些行為,「他們不希望受到負面的關注和潛在的犯罪分子以他們為目標,」他接著說,「他們寧願因為對區塊鏈的貢獻而被人知道,或者也根本就不想為人所知。」
有意思的是,還有人認為這個比特幣地址曾出現在 Craig Wright 所列的清單中,因此懷疑是 Craig Wright 移動了這些比特幣。而對此 CoinGeek 創始人、BSV 支持者 Calvin Ayre 今日發推稱:「確認不是Craig Wright,我剛和他談過。」
目前依舊無法追蹤這個神秘地址究竟屬於誰,對中本聰的好奇和追尋可能會是這個行業永遠的談資,也永遠沒有答案。
而就這個「烏龍事件」本身,除了探尋中本聰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再次為廣大投資者敲響警鐘,市場很難被輕易預測,技術指標也只是參考,理性決策、切勿高槓桿交易。同時,雖然此次表面是「利空」下跌,所謂的利空、利好消息還是多為「空穴來風」,不要輕信和以此指導交易。
參考資料:
《多位早期比特幣礦工否認2009年地址轉出的50枚比特幣與他們有關》
《昨晚中本聰轉移的是澳本聰的比特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