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東吳四大都督誰的能力更高一籌?

2021-01-08 騰訊網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東吳前期的四位大都督,此四人皆鎮守過荊州,都是當世豪傑,不過這四個人的眼光和能力還是有區別的,如果非要分個高低,我認為應該是周瑜第一、魯肅第二、陸遜第三、呂蒙第四。

周瑜是被《三國演義》嚴重妖魔化的歷史人物,歷史上的周瑜絕對沒有小說中的那般嫉賢妒能,相反,真實的周瑜十分大度,也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

周瑜這個人不光能打仗,還非常有戰略眼光,其水平完全不亞於諸葛亮。

(梁朝偉飾演的周瑜)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表示,希望劉備能夠割據荊州,拿下益州,待時機成熟之時北伐中原。

至於孫權方面,諸葛亮並沒有把他當做競爭對手,諸葛亮認為只要消滅曹魏,孫權完全不足為慮。

後世對於《隆中對》的評價極高,實事求是的講,《隆中對》也確實比較完美,但其中還是有一個BUG,諸葛亮沒有充分考慮到孫權對自己的威脅。

事實上周瑜就一直在打荊州的主意。

赤壁之戰結束後,周瑜便立即發動了南郡之戰,此戰繼續由孫劉兩家聯手完成,整個戰役打了整整一年時間,最後曹軍失敗,南郡被周瑜攻佔,南郡以南的荊州地區被劉備佔據。

在南郡之戰中東吳軍仍舊時主力,劉備負責給東吳軍打下手,但劉備在戰後獲得的土地卻更大,難道吳軍統帥周瑜是傻子?

周瑜當然不是傻子,周瑜此戰的目的就是直奔南郡,因為南郡扼守長江航道,是荊州進入益州的必經之地。

沒錯,周瑜想要荊州,也想要益州,他與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完全相同。在周瑜原本的計劃中,吳軍在穩固江東之後,要逆江而上,先拿荊州,後拿益州,與曹操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從周瑜的規劃中可以看出,他的野心要比諸葛亮大多了,諸葛亮只談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周瑜直接二分天下,壓根沒想過給劉備留活路。

如果不是周瑜早早病逝,諸葛亮的三分天下就懸了。

總的來說,周瑜是一個文武兼備之人,打仗一流,戰略也一流,四大都督中他排第一是沒啥爭議的。

周瑜病死之後魯肅接棒,擔任東吳第二任都督鎮守荊州。而隨著魯肅的上臺,東吳的對外戰略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魯肅)

魯肅的想法與周瑜完全不同,魯肅也想搞三分天下,因此他非常擁護孫劉聯盟,不僅放棄了西進益州的打算,還將周瑜辛辛苦苦打下的南郡借給了劉備,幫著劉備拿下了益州。

說實話,魯肅的戰略也還不錯,相比於周瑜而言,魯肅只是更加保守一點。試想周瑜即便是真的拿下荊州益州,與曹操南北對峙,但當時的南方真的能頂著中原的壓力嗎?

要知道東漢末年的江南還是比較落後的,不論人口還是經濟都落後於中原,即便拿下了巴蜀也改變不了北強南弱的局面。

所以出於保守起見,魯肅還是希望三分天下,讓劉備佔據益州,給自己當個幫手。

我個人認為魯肅的戰略眼光同樣是不錯的,他比較識大體,希望能夠聯劉抗曹,保江東一隅之地,論才能和眼光,他應該是排第二。

到魯肅病逝之後,呂蒙繼任為大都督,但呂蒙這個人純屬一介武夫,身為軍人,他是的原則是寸土不丟,天大地大老子最大,自己完全可以單挑曹操和劉備。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呂蒙)

平心而論,呂蒙打仗還是很厲害的,但戰略眼光確實不咋地,他就是個好戰分子,他不光建議孫權打荊州,還要求孫權北上打徐州,關羽、張遼他都敢揍,是膽肥兒的典型代表。如果論綜合實力,四大都督中他應該排最後。

呂蒙自從擔任大都督之後就一直想打荊州,此時魯肅也已經死了,東吳內部的主戰派迅速抬頭,陸遜就是其中一位。

陸遜是被《三國演義》埋沒最為嚴重的曠世名將,陸遜一生中都沒有打過白仗,非常非常厲害的名將。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陸遜)

在陸遜的指揮下,東吳成功團滅荊州的關羽軍團,拿下荊州。

此後陸遜長期鎮守荊州,先後擋住了蜀漢的東進和曹魏的南下,論武功的顯赫,陸遜是妥妥的東吳第一,綜合實力位居四大都督第三,也可以排第二,他與魯肅的能力應該是不相上下。

相關焦點

  • 揭秘:歷史真相—為何東吳三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都短命
    東吳歷史上先有周瑜破曹於赤壁,又有魯肅聯劉抗曹,繼而又有呂蒙奇襲荊州,之後陸遜夷陵破蜀,故而穩固江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為東吳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專研歷史的人不難發現一個秘密,周瑜,魯肅,呂蒙皆英年早逝,這究竟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背後另有玄機呢?
  • 東吳四大都督到底誰更厲害?看看孫權與陸遜的談話就知道答案了
    東吳四大都督在江東的每一個關鍵時刻發揮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孰強孰弱,孰高孰低,並不好區分。至於說哪個最厲害,哪個最差,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東吳前後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江東四大都督《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裡有一段孫權與陸遜的談話,當中孫權對這四人有過評價、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 東吳四大都督究竟如何?
    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初年,因為徵伐四方,於是出徵時設置督軍來代表自己管理軍隊,整頓紀律,等到打仗結束就罷免此官,這也就是最早的都督由來。講白了,就是監軍。常會說東吳有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周瑜,東吳第一任都督,和孫策一起平定了江東,為孫權建立了根據地,是三國水軍將領的一把手。其戰略思想是鞏固江東、攻佔荊州、北伐中原。
  • 孫權不讓陸遜接任呂蒙?錯了,陸遜是東吳四英裡唯一的大都督
    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陸遜也好,朱然也好,他們從呂蒙那裡所繼承的都不是大都督這個職位。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朱然這五人裡只有陸遜做過大都督,自然不會是繼承自呂蒙。
  • 東吳四大都督,誰最厲害,誰最差?
    東吳的大都督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位,陸遜之後不再設大都督。我個人認為:周瑜排第一,陸遜、魯肅並列第二,呂蒙排第三。本文只說最厲害的周瑜,和排名最末的呂蒙。都督:在漢末三國時期開始大量出現﹐主要是指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職位高低參差不齊,地位低至偏裨將校﹐高至一軍主帥。
  • 孫權四大都督都有誰?
    周瑜是帥才,魯肅是謀才,呂蒙是將才,陸遜是相才。四人合稱東吳四英傑。他們是東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三國演義》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先後被拜為吳國大都督,因此也產生了將四人稱呼為「四大都督」的說法。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在這之後,劉備和孫權先後稱帝,也即蜀漢和東吳也相繼建立,意味著三國格局的正式形成。其中,就劉備來說,擁有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這五虎上將,曹操則有張郃、張遼、樂進、于禁、徐晃這五子良將。
  • 三國東吳四位大都督實力排名,到底誰最厲害
    周瑜作為東吳的第一任大都督,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陸遜是東吳四大都督中上位最晚的,但在位的成就卻是最高的。
  • 東吳有四大都督,為何幾次合肥之戰孫權都輸了?孫策一語成讖
    可是東吳有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四大都督,個個能力都非常出眾,為何幾次合肥之戰孫權都輸了?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四大都督要麼沒來,要麼指揮作戰的並不是他們,也就是說戰役總指揮是孫權本人,這才導致每一次都輸,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東吳最危險的官職,不是大都督,而是地位更高的丞相!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但更多人關注曹魏與蜀漢,而盤踞江南的東吳,總是被放在遺忘的角落。東吳最有名氣的就是四大都督,他們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與蜀國的五虎將,魏國的五子良將相比,四大都督顯得更有意思。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戰績支撐,他們是東吳最出類拔萃的幾位將領,甚至很難分出個高低勝負。當然,對於東吳四大都督,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東吳最危險的官職。
  • 東吳四大都督,其實只是虛名,真正有權力的只有一位!
    三國時期,孫權的東吳和曹操的魏國還有劉備的蜀國的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曹操的魏國是靠曹操自己帶領兵馬,先後打敗了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之後進攻烏桓,這才打下了江山。劉備也是打敗了韓玄和張魯等人,這才能夠在巴蜀地區稱王。
  •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本領最強,其餘三人難分伯仲
    是的,如果劉備、張魯都坐觀周瑜的行動而不搗亂,而周瑜又確實能孤軍連破益州兵,那麼劉璋確實會考慮降曹操。都是投降,為什麼不降朝廷呢?魯肅土豪富二代,豪爽霸氣仗義疏財還會交際,周瑜霸道總裁,人帥不說還是朗朗加周杰倫的結合體。呂蒙放現在就是馬雲這類人,不走尋常路偏偏能成就一時。陸遜世家子弟,溫潤如玉,嚴謹務實細緻。這四個人放一起何必爭誰高誰低?又怎麼分誰高誰低?
  • 東吳四位大都督該如何排名?這樣排應該不會有爭議,陸遜排第一
    了解三國的讀者都應該知道,從東吳建立到東吳滅亡,有四位大都督,他們都是很有才華的人,如果把這四個人放在一起比較,他們的排名會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來看看。
  • 東吳四位大都督該如何排名?這樣排應該不會有爭議
    了解三國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從東吳建立到東吳滅亡,期間一共有過四位大都督。他們都是非常有才的人,那麼如果將四人放在一起比較的話,他們的排名將會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第一名:陸遜軍事能力最強的無疑是陸遜,陸遜在東吳被蜀國討伐的時候立了很大的功勞,若不是他的火燒連營之計,讓劉備的軍隊損失慘重,恐怕東吳會在劉備的討伐下最先滅亡。雖然周瑜同樣也打過一場漂亮的仗,但是和陸遜比起來還是差了一點。
  • 三國志戰略版魯肅嘟嘟隊陣容 周瑜呂蒙魯肅戰法搭配
    三國志戰略版魯肅技能用什麼好?魯肅值得培養嗎?周瑜呂蒙魯肅陣容強度高嗎?我們都知道魯肅也是吳國的大都督,那麼周瑜呂蒙魯肅的嘟嘟隊到底能不能玩呢?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2、魯肅的屬性裡,智力的屬性是最高的,成長值為2.06,在滿級狀態下,可以武力能達到195點!可惜比較尷尬的是爐石並沒有S級的兵種,這對於都督隊的戰力是會帶來一些的影響。   3、魯肅自帶的戰法屬於指揮增益類型,叫做「濟貧好施」,屬於S級的指揮戰法類型,發動概率為100%!
  • 此人是東吳四大都督之一,實力最次,有一項技能卻是四人之首
    三國千古事,評價在人心,今朝往回看,英雄惹爭議,不僅是曹操,劉備,孫權被熱議了千百年,其他人亦是如此,比如說,東吳呂蒙。關於呂蒙,大眾最熟知的一是其「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事跡,二是其白衣渡江,全據荊州的壯舉,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本該微小如塵埃的呂蒙,從籍籍無名到成為東吳大都督,在歷史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一筆,與此同時,也留下了無數爭論,而爭論的焦點的是:呂蒙真的有傳說中那麼強嗎?答案是否定的,卻又是肯定的。此話何解?且往下讀。
  • 東吳的4大都督誰最有實權?真正擁有大都督權力的,非他莫屬
    在三國的魏蜀吳中,東吳的存在感是最低的,不像曹魏那樣實力強盛,也不像蜀漢那樣劉關張的故事以及諸葛亮等人廣為後世傳頌,東吳的人似乎又很默默無聞,也就四大都督在眾人眼裡還有點談資,但是這四個人真的有擔任過都督嗎,真的有後世傳頌的那樣手握大權嗎?其實他們中的三個,都只是有名無實,整個東吳的實權,都掌握在了諸葛恪一個人手裡。
  • 東吳四大都督三個是非正常死亡,跟孫權有關嗎,二人無關一人有關
    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其中周瑜活了36歲,魯肅活了46歲,呂蒙活了43歲,陸遜活了63歲,其中周瑜、呂蒙、陸遜三人的死是非正常死亡,只有魯肅是正常的去世。東吳四大都督至於孫權作出了自相矛盾的決定,其實並不衝突,孫權的意思是孫劉兩家共同發兵攻打益州,借南郡是讓劉備承受來自荊州地區曹魏的軍事壓力,然後讓周瑜與劉備共同攻打益州,只是後來劉備耍了滑頭,在周瑜去世後,故意阻止東吳參與攻取益州的軍事行動
  • 孫權為何要謀害呂蒙?大都督權力到底有多大?呂蒙不是周瑜的親信
    關羽被殺掉以後,孫權知道孫劉聯盟終於走到了盡頭,是呂蒙將禍水引入江東的,為此只有殺掉呂蒙來洩恨了。第二、呂蒙是大都督,孫權想要奪權。呂蒙是什麼官職?當時東吳的大都督,從周瑜開始,大都督這個職位,一直以來都困擾著孫權,因為他們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
  • 《三國演義》中東吳有幾任大都督?
    魯肅的智謀才略足以勝任,請求起用他來接替我。我死之日,也就沒有牽掛的事了。」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領部隊。 3;大都督陸遜
  • 陸遜作為東吳的大都督,也是孫權一手提拔上來的,為何會被逼死?
    陸遜,是東吳的大都督,和周瑜、魯肅,以及呂蒙並列。東吳四大都督,雖然都是天縱英才,但是他們的結局都不是很好。周瑜、魯肅,以及呂蒙都英年早逝,而陸遜,雖不是英年早逝,但卻也得不到善終。陸遜二十歲入孫權幕府,在歷任海昌屯田校尉,以及定威校尉等職中,皆有不錯的表現,深得孫權的賞識。到公元244年,陸遜被拜為丞相。在這四十多年的共事中,陸遜和孫權都相處得不錯。但為何到了最後,孫權卻逼死了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陸遜呢?孫權逼死陸遜的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陸遜捲入了太子之爭中。在最初的時候,孫權選中的太子是孫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