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9月9日電 稽山為屏,鑑水為脈,坐擁山水的浙江紹興不僅有著豐厚的文化土壤,對體育也有著特殊情懷。近年來隨著群眾性體育賽會的不斷普及,體育賦予了這座文化名城更深的意義。
紹興國際馬拉松
「文化是紹興最響亮的名片。體育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所以紹興體育的發展,註定要與文化結緣。」日前紹興市體育局局長吳海明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紹興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
如今,體育在這片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山水的靈韻、文化的富饒、體育的精神構成了紹興的文化血脈,影響著紹興的文化性格,培養了紹興的城市氣質,鍛造著紹興的城市精神。體育與文化的交互融合也在持續迸發出新能量。
「體育要為城市和文化服務」
「要讓全世界了解一座城,體育是個好媒介。」紹興鄉賢、前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何振梁的話用來形容如今的紹興,尤為貼切。
近年來,藉助文化優勢,水陸國際雙馬、女排世俱杯、女子體育節等一大批優質品牌賽會紛紛落戶紹興,吸引著大量選手和遊客,體育也成了紹興文化特有的印記。
「要跳出體育看體育。」吳海明認為,體育賽會要以提升城市品牌為落腳點,把它作為擴大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載體,並成為傳播城市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以被稱為「越馬」的紹興國際馬拉松為例,其賽道全程穿插著魯迅故裡、越王臺、陸遊故裡、浙東運河文化園等一大批展示紹興城市風貌和文化底蘊的自然人文景觀。
提及「越馬」名稱由來,吳海明向記者介紹,「一方面紹興是古越族人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古越國的都城。另一方面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和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事跡,在紹興留下了眾多傳說。以『越』簡稱,也是宣傳紹興文化的體現。」於穿「越」千年歷史中超「越」自我,選手也在賽道中丈量著這座古城的每一步。
為做透文化味,「越馬」獎牌也借鑑了歷史名人元素,從2017年「越王劍」的寫實風格,到2018年「大禹治水」「九州鼎」等多種形象,再到2019年王羲之的蘭亭「羲之硯」設計,古越文明的鮮明印記被一一展現在選手眼前。
此外,越馬還探索出了一系列延伸活動。2017年,「國際運動休閒產業論壇」在紹興召開,2019年,「中國馬拉松文化研究基地」落戶紹興,馬拉松博覽會也在期間舉行。如今的越馬已不僅是一項運動項目,而是一項集形象展示和休閒旅遊為一體的城市事件。2018年越馬帶動外地選手消費約1573萬元,2019年帶動外地選手消費約1787萬元。
體育正賦能紹興發展,為經濟轉型增加動力。通過體育,紹興也找到了一種連接世界的新方式。正如吳海明所說,「體育要為整座城市與其文化服務,通過體育這個平臺,吸引更多的人參與,來了解一座城市。」
「賽會是體育與文化融合的最佳結合點」
體育展現著紹興的文化,也伴生著新的文化記憶。如何讓體育與文化更好地結合,紹興正在辦好「體育賽會」方面孜孜以求。
近年來,為增強群眾體育的活力,培育發展體育文化,紹興通過政府組織、社會參與等模式,積極開展體育品牌賽會,並將「打造國際賽會目的地城市」作為目標。2019年,紹興共舉辦國際性賽事21項、全國性賽事60項、省級賽事43項。
為打造更多人文品牌賽事,紹興還在謀劃打造「唐詩之路」體育賽事帶。「唐詩之路」被譽為「中國文人山水走廊」,途經紹興三區兩市一縣,唐代詩人在這裡留下了大量詩篇。「藉助沿線的古鎮古村和人文景觀,融入風光跑、趣味賽等新的賽會模式,可以為提升賽會品質起到積極作用。」吳海明舉例說,「唐詩之路」新昌越野賽就是依託沿線的古道、遊步道、車騎道和公園等,塑造賽會的文化質量和水平。
「文化是穿長衫的,體育是穿短袖的,只有賽會才能將看似不搭的兩者有機結合。」吳海明表示,未來紹興的體育賽會都將引入文化內容,同時要站在城市的角度深度挖掘。
作為杭州以外承辦項目最多的亞運會辦賽城市,日前《紹興亞運城市行動計劃》已獲紹興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在賽會籌備中多舉措推進,做好「體育+」的文章。如舉辦「亞運會倒計時1000天」「迎亞運全民健身展示活動」等一系列賽會宣傳活動,建設棒壘球未來社區等配套設施。
吳海明表示,紹興將以「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為原則,通過亞運賽事將體育與文化深度融合,在賽會中展現紹興文化,打造健康城市,加深亞運的紹興記憶。
深耕體育文化後勁無窮
體育發展必須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依託城市文化升華體育賽會的基礎上,如何深度挖掘文化資源,通過體育展現城市文化,也考驗著紹興體育工作的智慧。
「『體育+文化』的發展,關鍵在於人才。不僅是在競技體育方面,群眾體育建設和體育管理都需要人才。」吳海明表示,文化賦能體育不是簡單地貼文化標籤,而是深度挖掘。未來紹興將加強培養和引進體育複合型人才,為體育發展貢獻力量。
不僅在宏觀層面,微觀視角下的體育賽會也蘊藏著無窮的文化動能。在亞運會籌備中,紹興依託網際網路和新型科技,打造體育賽會的新體驗。如將VR、5G技術運用到體育產品和體育場館建設中,搭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和智慧場館,促進體育與文化融合的智能化發展。此外,藉助賽會資源,紹興還將建設亞運展廳、體育博物館等,以文化之名,讓體育持續浸潤人們的生活。
如今在紹興,柯巖酷玩小鎮、萬豐航空小鎮等一批體育特色小鎮,和鑑湖高爾夫、喬波冰雪世界等高端體育場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效果顯著。
「體育就像一棵樹,根是競技體育,幹是群眾體育,葉是體育產業,花果是體育文化。」吳海明說。
從賽會生根到文化結果,紹興的體育之樹正不斷結出新的文化果實,滋養著體育事業茁壯成長。(郭其鈺 蘇禮昊)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