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歷史底蘊城市名片文學景觀 精煉二安文化融入新濟南精神

2020-12-17 騰訊網

今年9月17日至21日,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將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5天的時間裡,博覽會將圍繞「促文旅融合·展全面小康」的主題,重點展示全省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最新成就。其中,濟南的「二安文化」將是一大亮點。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清代神韻派大師王士禎稱之為「濟南二安」。這兩位暢飲著泉城水、沐浴著荷柳風長大的濟南名士,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宋詞創作的成就,為中國文壇豎起了一道風格獨具的風景、難以逾越的高峰。那麼,他們對於濟南文化、城市精神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近日,記者邀請了四位專家就此進行解讀。

「二安文化」的家國情懷彰顯城市精神

「濟南二安」的說法從清代開始,近年來,我們也一直在提倡「二安文化」,但是,究竟什麼才是「二安文化」的精髓呢?

原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長、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崔海正認為,「二安」是宋代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全面高漲時期的代表人物,所謂「二安文化」,粗略言之,不妨說是以宋代易安幼安為代表的包括濟南文化在內的齊魯文化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精神,它在某種意義上是開放的、「自由」的、多元的、革新的。

濟南歷史悠久,是齊文化與魯文化的交匯之地。齊魯是中華文化、特別是主流文化的發祥地,濟南為其最重要之府邑,自然受其浸潤至深,文學也不例外。目前他們與蘇東坡等三人是詞學界研究最多的詞家。當下,濟南詩詞組織,特別是女性詩詞社團及作品的興盛當與「二安文化」密切相關。

家與國在「二安文化」中基本是融為一體的,易安在南渡後從自身經歷出發,一變而為特別激切的懷土念舊之思,如其《菩薩蠻·風柔》《永遇樂·落日熔金》《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等。幼安則率部起義南歸後,飽含著複雜的心理波瀾與人生喟嘆,驅敵復國之志、憤激投降派、懷悼失地之情更為強烈而深沉,如其《美芹十論》《水龍吟·渡江》《水龍吟·楚天》《聲聲慢·徵埃成陣》等。「二安文化」中的家國情懷,進一步充實、豐富乃至提升了濟南城市文化中的某些側面,使濟南城市精神中的樸厚、真誠、俠義、慷慨、好客等風氣進一步彰顯。

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靖淵則認為,從文學史的角度上來說,「二安文化」的發展並不算一個有系統的文化,仍在挖掘過程中。李清照本身是一個女子,她是婉約派的詞人,但是她也有變調,在女子的特質上,還有其深沉大氣的一面。而辛棄疾則有寬闊的視野,符合儒家文化中「千萬人吾往矣」的氣質。我們現在要做的工作是挖掘「二安」的精神內核所在、二人的特點及其共同性,以及跟齊魯文化的交融點。不僅僅要研究其文學作用,而是要發現其精神、思想,提煉其文化精粹,這樣才能更好地構建「二安文化」的體系。

濟南作為齊文化和魯文化的交匯之地,兼具二者的特點,多變、大氣、厚重、穩定,但是又不拘泥。李清照和辛棄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這樣的文化特質。李清照和辛棄疾的個人情懷和家國情懷其實是互相依存的,其大方向有一致性,就是都具有大格局、厚重、廣闊的特點,他們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特性,具有其人格魅力。

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院長、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蔣海升表示,「二安」現象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中國文學裡程碑。婉約派和豪放派是宋詞的兩大主流,李清照和辛棄疾分別是這兩大流派的領軍人物,估計無論誰來編中學語文教材,都不能不選這兩位濟南人的詩詞。

「二安」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瑰麗的「濟南文學景觀」的代表人物,開啟了「一部文學史,半部在濟南」的佳話。在文學史上,「濟南文學景觀」堪稱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自宋以來的各個朝代,在文壇上的領軍人物始終都有濟南人。濟南人張養浩是元曲的代表人物,他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非常有思想的名句。明代「前七子」中的邊貢和「後七子」中的李攀龍都是濟南人,「前後七子」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為矯正明代前期統治文壇的形式華靡、內容貧乏、文風惡劣的「臺閣體」作出了巨大貢獻,還有清代的王漁洋、蒲松齡,都是當時的濟南府人……

瑰麗的「濟南文學景觀」的形成,與濟南地理位置關係密切。濟南在地域上屬於北方,但豐裕的泉水又讓它有了江南的氣質。「南北會通」的地域特徵,讓這座城市既有北方的剛健品格,又有南方的溫潤品格,對這座城市的人物性格的塑造產生了很大的作用。

「二安文化」對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具有優勢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周紀文認為,目前有關「二安文化」這個概念是否嚴謹,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發掘,但從城市文化名片打造方面來看,無論是從歷史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角度,它都具備文化的兩個基本特點,一是辨識性,二是凝聚力。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二安」是傳統優秀古代文人群體的一個代表,需要大力推廣,但同時不要拘泥於此,其背後更豐厚的立意在「濟南名士多」。這裡說的,不僅是張養浩、邊貢、李開先、李攀龍、王士禎等濟南本地名士,也有李白、杜甫、蘇軾、王維等「過路」名士。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這些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儒學擔當精神的名士們,有思想有勇氣有才識有情趣,為什麼會喜歡濟南、選擇濟南並自發地歌頌濟南?換句話說,那個時候的濟南,怎麼就成了一塊巨大的「文化磁鐵」,吸引著優秀文人們一撥接一撥、義無反顧地前來?

這個答案,應該是我們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初衷,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因為我們就是要在繼承、推廣與弘揚珍貴精神遺產的同時,向所有人傳遞一個城市發展的理念:打造「文化濟南」,通過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磁鐵」,逐步形成濟南現代的現象級的「文化景觀」。

劉靖淵表示,李清照和辛棄疾在華人乃至世界的圈子中確實具有可利用的資源,因為他們的知名度高。除了在文學上具有極高的成就外,他們在思想上、情感上、精神上都具有文化的代表性,所以研究發展這樣的文化也是有意義的。

凝練系列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濟南」產業鏈

而對於推廣「二安文化」,雖然我們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崔海正認為,大家雖然對「二安」耳熟能詳,但一般人對之真正了解的卻不多,因此需要加強科學多樣化之宣傳,既不庸俗,也不神化。除學術會議與多種形式的座談會之外,其旅遊產品、生活用品等物化的東西,及戲曲、詩詞創作等精神領域也應多發展。再是要從娃娃抓起,幾年前,濟南一小學已成為「二安文化」啟蒙示範學校,現在看效果較好。另外,還可以委託有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培養一批真正能解讀並能深入研究濟南歷史文化名人的專門人才,且能長期堅守、代代相傳。還有應對濟南歷史文化名人的遺聞遺物等進一步加以搜淘,尋找某些後人與其之間的聯繫。比如李清照身上現在有許多最基本的問題都不清楚,成為遺憾。

蔣海升表示,令人惋惜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濟南文學景觀」在當下發掘得還不夠、推廣得還不夠,濟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並沒有轉化成濃厚的城市文化氛圍。從文化傳播角度來講,首先要整合濟南文化內容,發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地位,把原來碎片化、散點化的文化遺存、文化景觀在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整合起來,從新的高度上重新把握濟南文化的價值、意義;然後根據文化內涵重新塑造、拓展文化載體,形成文化項目,打造產業鏈條。

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典儀來強化、凸顯濟南文化基因。比如效仿祭孔大典、祭孟大典,舉辦濟南元素的祭舜大典或者恩義文化典禮等。通過紀念大舜、紀念閔子騫、紀念濟南文化精英、提煉泉水的精神內核去推動濟南文化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濟南可以打造一系列在地方形成品牌、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節。在每一個季度或者每個月開展一批相應的文化活動,形成系列文化節,比如泉水文化節、龍山文化節、恩義文化節、詩詞文化節、英雄文化節、荷花文化節、民俗文化節等,把濟南的文化融入到各種節慶活動中去,讓濟南的文化氣息更加濃鬱。

周紀文建議,打造「二安文化」名片,或者說是大的文化IP,一定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政府要用「二安文化」名片告知天下英才,有容乃大、面向未來是新濟南精神的核心,要吸引各方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前來,持續將優秀的文化資源轉化成各種文化產品及創意衍生品,將產品再進一步發展成文化產業。把昨天的文化融入今天的生活,讓今天的文化推動城市的明天,不斷提高城市的活躍度和創新力,塑造生機無限的新濟南。如果說古來名士愛濟南是我們的文化自豪,那麼未來人人愛濟南則應該成為新濟南的文化自覺意識。這將是品質濟南、城市軟實力提升的一個重要路徑。

劉靖淵在採訪中說,對「二安文化」的普及,不能局限於目前大眾傳播的階段,作為濟南人,應該更加了解李清照、辛棄疾,讓他們從文字中被見證,但是又能夠從文字中立起來,其作品和人都是能夠單獨立起來的。在這一點上,紹興做得很好,不但發掘保護了很多歷史文化名人的故居、遺蹟,幾乎每一個紹興人對他們的文化歷史名人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耳熟能詳,且能夠娓娓道來。(攝影:崔健)

責編:王樂雙

相關焦點

  • 讓校園文化成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的沃土
    近日,嶺南學術論壇「家國情懷與文化認同」在廣州舉行,本次論壇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廣東開放大學灣區文化研究院、廣東倫理學會承辦。本次論壇以「家國情懷與文化認同」為主題,來自全國39所高校的100多名著名專家學者匯聚,探討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培養和文化認同建設。
  • 人文紹興的體育情懷:讓體育融入城市發展的文化血脈
    中新網紹興9月9日電 稽山為屏,鑑水為脈,坐擁山水的浙江紹興不僅有著豐厚的文化土壤,對體育也有著特殊情懷。近年來隨著群眾性體育賽會的不斷普及,體育賦予了這座文化名城更深的意義。紹興國際馬拉松「文化是紹興最響亮的名片。體育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所以紹興體育的發展,註定要與文化結緣。」日前紹興市體育局局長吳海明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紹興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
  • 專家談家國情懷與文學書寫:要真情流露 以誠立言
    自夏開始,形成「家天下」傳統,家國同構的文化基因歷史深遠,加之祖先崇拜的傳統,家族的親和情感歷久彌新。這也是為什麼以「忠孝」為核心的儒家思想能牢牢佔據文化的支配地位,作為精神支柱支撐著國與家相互認同、相互依存的原因。「家國同構」「家國一體」是中華文化的基本情懷,「國泰民安」「家和萬事興」是生發於這一情懷的心願。   樊星:儒家的人文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能做到者非常少。
  • 孫書文:推廣「二安」是打造文化濟南的應有之義|二安詩詞大會學者...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孫書文接受新時報記者專訪,表示「二安」是濟南重要的文化資源,應該得到充分地弘揚和發展,同時他也祝願中華「二安」詩詞大會可以湧現出新時代的李清照和新時代的辛棄疾。新時報:在您看來,推廣「二安」,對打造文化濟南有什麼意義?
  • 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運用「新媒體」激活愛國主義教育,強化青少年對黨的領導力的認同。成立「家國情懷」講師團,厚植中國文化根基,通過新媒體途徑,講述各地自然人文景觀、優秀歷史文化,將視頻植入地方課程或思想品德課堂,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開展堅定製度自信主題教育活動,加大主題作品生產和傳播,用青少年易於接受的話語體系、身邊的鮮活事例,以小見大,深化愛國主義情懷;引導理性分析時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這裡依山傍水,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濟南新...
    華山山峰仿佛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周圍有湖還有古建築群,景色既優美又奇絕,這就是濟南華山。園區依山傍水,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濟南新晉的「網紅打卡地」,這裡就是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
  • 德馬看德 | 人文薈萃 打造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今天推出報導《人文薈萃 打造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近年來,常德市在經濟建設和發展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我市也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用文化包裝城市,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激發消費,讓城市更有靈感、動感和文化感。
  • 棋山炒雞、COSPLAY巡演…濟南區縣參展讓博覽會更接地氣!
    往屆山東文博會資料圖 傳承千年歷史 鑄就「文化濟南」 濟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眾多的「文化名片」——「濟南二安 在本屆博覽會上,濟陽區以「聞韶聖地、善美濟陽」為參展主題,設置濟陽黃河文化之非遺表演區、傳統文化技藝體驗區、美食品鑑區、名優特產推廣銷售區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展示區5個板塊,全面、立體地展示濟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新時代開放包容、自強不息、崇德向善的精神。 「歷下」一名,就取意於大舜帝耕作於歷山之下。
  • ...華山片區華麗轉身,探訪濟南「網紅打卡地」——華山歷史文化...
    7月9日上午,大眾網·海報新聞主播與濟南城市建設集團的工作人員一起,探訪了位於華山片區的核心景觀區域——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感受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美景,領略《鵲華秋色圖》中的「青崖翠發,望同點黛」帶給每一位遊客的視覺盛宴。闊別已久的華山湖美景,正以史上最美的面貌展現在濟南市民面前,無愧成為火爆泉城的「網紅打卡地」。
  • 「原創」以賦頌景以文化人,福永街道城市公共藝術景觀「立新湖賦/...
    近年來,福永街道充分挖掘鳳凰山都市「綠肺」和立新湖水岸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了鳳凰山森林公園、立新湖公園等深受群眾喜愛的城市新景點,讓城市公共文化設施更加豐富多彩。街道將「福」文化元素融入「一山一湖」,塑造「山水相依」「山高水長」「山青水綠」的人居福地。當天下午的揭幕儀式上,晶瑩清透的《立新湖賦》雕塑立在湖畔,山水更多了靈秀,城市文化底蘊也更深厚有韻味。
  • 南京又多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成為國內首個「世界文學之都」
    也就是說 從今天起 南京又多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文學之都   原標題:南京又多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成為國內 「世界文學之都」    10月31日早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批准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其中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學之都,揚州入選世界美食之都!
  • 「我是濟南,幫我設計個性籤名和頭像!」濟南公開徵集城市形象宣傳...
    「一張名片」濟南要定製「個性籤名」和專屬標識  城市形象宣傳語,往往折射著一座城市的「氣質」,起著「城市名片」的作用。「城市形象宣傳用語、形象標識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涵的形象提煉,也是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表和記憶符號。」
  • 共赴「辛棄疾生日宴」,看濟南高新區如何喚醒「文化內需」
    、城市名片,聚攏人氣激活產業鏈條,已然成為風向標。濟南作為歷史名城,孕育出許多文人雅士,南宋將領、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5月28日-6月2日,在辛棄疾誕辰880周年之際,濟南高新區發展戰略與宣傳策劃局聯合區內企業、商場,打造了一場「辛棄疾文化周」系列活動,弘揚其愛國情懷及詩詞造詣的同時,促進全面復工復產,加快社會經濟復甦進程。
  • 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安寧市,打造獨具特色的歷史人文景觀
    平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打造一個美麗縣城的過程中,我們發掘了歷史文化的細節,創造了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最近,除了永安橋、遙岑樓,我們在喀瑪河兩岸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景觀。藉此機會,在「美麗縣城」建設工程中,將楊升庵原有的佛像,恢復了這裡的原貌,首先,在二樓重現了他講堂的場所和書桌案例,通過琴棋書畫等道具,體現了這裡的文化氣息,文化場景,在三樓重現了這個升庵,有以下計劃,參與楊升庵生涯,還有幾件作品。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發生了全面的深刻變革,但這並不意味著思想精神的決裂,家國情懷這一中國優秀傳統精神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有其新的時代內涵與獨特價值。在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時,家國情懷能使個人才能最大程度地應用於國家需求;在面臨外部威脅時,家國情懷能積聚起整個國家的力量與之抗衡;在中國走向世界時,家國情懷能夠賦予中國更具特色的民族品格、文化自信與獨特魅力。應當明白,家國情懷作為中國傳統的精神情感,經過歲月的積澱與歷史的檢驗,應該更加歷久彌新,也應該發揮出這一精神力量的國際競爭優勢,使其現實力量最大化、最佳化。
  • 「閭裡文化」榮獲2018年度「河北名片」榮譽稱號
    她說,「城市名片」是一個城市自身特色及價值觀念的載體,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文化,承載著城市的歷史,也體現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和追求。閭裡文化之所以能成為「河北名片」,就是在實踐中充分表明,通過構築特色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產業優質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才能實現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產業優質發展的雙贏。衡水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加快建設生態宜居濱湖園林城市是當下的重要施政綱領。如何讓鐫刻著厚重文化印記的城市,在新時代的發展與前行中熠熠生輝,讓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讓文化更有價值?
  • 多元文化底蘊深厚 市北打造「夜經濟」特色時尚
    臺柳路 1907 音樂街不止是最具城市魅力的潮流名片,更是促進青島文化與夜間消費場景的融合,聚焦優化消費環境、促進商業繁榮、激發消費潛力的新動能。青島市提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夜經濟」成為擺在市北區面前的全新課題,如何促進城市夜間經濟的崛起?
  • 家國情懷精忠魂
    嶽飛在阜陽駐守雖然很短暫,但是他為阜陽的歷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潁東區在嶽家湖建立了嶽飛祠堂,為人們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營造了濃鬱的文化氛圍,引發思古幽情,緬懷嶽飛的英雄人生。嶽飛一生精忠報國,家國情懷光照日月。他不是格薩爾王、不是嘎達梅林,也不是成吉思汗,他是曠古的民族英雄,直讓這些人與他面前都會黯然失色。
  • 「社科網評」端午文化的家國情懷決非牽強附會
    由端午節形成的端午文化,事實上反映出中國人民自古就有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也成為了傳承、弘揚、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 紅色文學經典的英雄情懷及當下價值
    蘊含著豐沛英雄精神、攝納著濃鬱英雄情懷的紅色文學經典,生動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大眾抗敵禦侮、求變圖強的壯闊場景,精彩演繹了風雲激蕩的歷史關頭生與死、存與亡、家與國、義與利的重大時代命題,是進行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教育的重要文化資源,是傳承英雄情懷、保持戰鬥姿態、激揚血性本色的重要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