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是三大營養素之一,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是我們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一般存在於食用油和堅果中。穀物、肉類和蔬菜等食物也都會有少量脂肪。
大家剛開始減肥的時候,肯定都聽到過,減肥就要少吃脂肪,能不吃儘量就不吃。少吃點脂肪是對的,脂肪攝入過多容易長贅肉,還會高血脂、高血壓和脂肪肝。
但並不是一點都不能吃,脂肪攝入太少也會出現問題,比如內分泌失調、女生姨媽不規律、痛經、 情緒沮喪、皮膚粗糙、運動表現也會降低。其次很多維生素都是溶解在脂肪裡的,例如維生素 A 維生素 D和維生素 E 等,如果長時間不攝入脂肪,體內的這些維生素也會缺乏。
所以減肥時一定要吃脂肪的。研究表明:在總熱量不超標的情況下,攝入適量的脂肪(全天總熱量的20-30%)不僅能促進消化,調節血糖和激素水平,還能提高飽腹感,對減脂是有幫助的。
那吃哪些脂肪呢?這就有講究了。首先脂肪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並不是所有的脂肪都是好脂肪 ,也有一些壞脂肪,比如反式脂肪就是我們應該完全避免的。而前三種最好每天都攝入,儘量保持1:1:1的比例。
一種脂肪裡面不會說只有飽和或不飽和的脂肪酸,各種脂肪酸都有,只不過說誰比例多,誰比例少。
體內ω-3 和 ω-6 的比值很重要,如果ω-6過多,達到 1:10,就會造成身體免疫平衡紊亂,更容易升高炎症,我們的皮膚容易長痘還會脫髮,尤其不適合痘痘肌和多囊卵巢的小夥伴,一般1:4~6 比較好。
我們日常生活中 ω-6都不缺,主要缺的是ω-3 ,所以大家儘量少吃點高ω-6的炒菜油,適當增加點少油烹調的魚類,在涼拌菜用的橄欖油或芝麻油裡加一部分亞麻籽油或紫蘇籽油,改善脂肪酸平衡。
這類脂肪更耐高溫,可以烹炒煎炸。但是它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炎症反應,吃多了會變胖不說,還容易長痘。但是它能維持骨骼健康,所以每天也是要適當攝入點。
膳食指南建議:飽和脂肪每天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 10%。假如說大家每天攝入1800大卡,那麼飽和脂肪應該控制在20g以內。
飽和脂肪常溫下大部分為固態,不易被氧化,一般存在於動物脂肪。比如肥肉、豬牛羊肉、乳製品 、豬油、黃油、椰子油、棕櫚油等,像一般外面買的油炸食物大多是棕櫚油做的,要少吃。
這類脂肪是人工合成的,是在植物油中添加氫製造出來的,也叫氫化植物油。它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生活中常見的反式脂肪酸有人造脂肪、人造黃油、人造奶油、人造植物黃油、起酥油、植物脂末、代可可脂、奶精等。一般存在於奶茶、麵包、餅乾、糕點上。
日常應避免攝入。因為它不僅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不利於減脂,還容易致癌,危害心血管健康,對人體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另外油炸類的食品,如油條、炸雞、薯條等也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因為炸這種烹飪方法很容易使植物油氫化,產生反式脂肪酸。所以要少吃油炸的東西。
總而言之,脂肪的最佳來源是全穀物、豆類、堅果、植物的種子、牛油果和魚類等。烹調油建議選葵花籽油、橄欖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儘量少用爆炒、幹煸、油炸等油量大的烹飪方式。如需要油炸,建議用棕櫚油或椰子油,烹調油每日攝入控制在25以內(一勺食用油大概5g,含5g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