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高齡老人比重越來越大,2型糖尿病(T2D)和老痴呆症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已逐漸成為殘害老年人健康的「元兇」之一。
圖1: 無形的殺手(圖蟲創意)
目前,全球約有 5000 萬人罹患痴呆症。預計到 2050 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 1.52 億,其中約有2/3 的痴呆症患者來自於中低收入國家。2013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最新統計顯示,全球在20~79歲成人中糖尿病發病率高達8.32%,患者總人數為3.91億。2013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死於與糖尿病相關疾病的老年人數量佔當年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8.51%[1]。
然而這兩種疾病並不是兩個獨立的病種,國內外最新研究結果表明,T2D和老年痴呆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最終罹患老年痴呆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2型糖尿病與老年痴呆症的「愛恨情仇」
早有研究證實,在阿爾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中,存在T2D病史與此類患者認知能力下降加速有關[2]。
過往的研究曾存在相互矛盾的結論,幾項病理研究表明,血管疾病、葡萄糖毒性以及胰島素和澱粉樣蛋白代謝的變化是痴呆症病理生理的基礎。患有上述疾病的老年痴呆合併T2D患者的大腦可能顯示出混合的病理狀況。在某些患者中,腦血管疾病(CVD)可能佔主導地位,呈現血管性痴呆的症狀;而在另一些患者中,AD的病理可能佔主導地位,從而出現相關的臨床表現。
圖2:老年痴呆症與糖尿病的關聯[3]
因此,醫學界普遍認為T2D將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風險。T2D是如何增加老年痴呆病的風險?其中是否存在統一的病理學機制?糖尿病對老年痴呆的各種亞型的影響是否一致?這些問題尚未明確。
大眾對「老年痴呆病」的認知誤區
在老百姓普遍的認知中,一旦提及老年痴呆症,一般都是特指AD。然而,痴呆,並不是僅僅只有「阿爾茲海默病」!痴呆症,是包括各種原因導致的持續性、獲得性智能損害症候群。在無意識障礙的情況下,可以出現兩種或以上的大腦功能損害,如記憶障礙、時間和空間定向力障礙、語言障礙、學習和理解判斷障礙,可以伴有精神行為或人格的異常變化,直接影響到日常生活等社會活動。
根據引起「痴呆」病因的不同,臨床上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變性病性,另外一類是非變性病性。
變性病性痴呆是指大腦出現退行性病變的痴呆類型,包括常見的AD、額顳變性疾病、路易體痴呆病、帕金森病合併痴呆等;非變性病性痴呆通常是由血液凝塊或出血引起的腦血管損傷引起的,包括血管性痴呆、正常顱壓腦積水等。
最新研究顯示:血糖控制不良的人群中發生「血管性痴呆症」的風險最高
T2D會增加痴呆症的患病風險,這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觀點。然而,目前尚無研究對T2D與各類痴呆症亞型的相關性作出詳細的分析。在今年線上舉行的ESAD學術年會上,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與哥德堡大學的學者發布一項大型觀察性研究,該研究比較了7年內近38萬例T2D患者和近200萬例配對對照者的情況,發現在血糖控制不良的人群中,血管性痴呆症的發病風險最高。
1、研究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納入了1998-2013年之間,瑞典國家糖尿病登記局的378299名T2D患者(平均年齡64歲),以及性別、年齡相匹配的1,886,022對照者,人員通過對受試者的血清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測量,分析他們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痴呆症的發生率。
2、研究結果
在平均7年的隨訪中,有21,651名(接近6%)T2D患者及98,723名(超過5%)對照受試者診斷出患有痴呆症。
研究表明,與對照受試者相比,患有T2D的患者診斷出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高出了三分之一(36%),同時,被診斷為其他非變性病性痴呆的可能性也高9%。值得關注的是,在T2D患者中,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並不更高。
另外,與血糖控制良好(HbA1c低於52 mmol / mol)的T2D患者相比,血糖控制不良(HbA1c超過87 mmol / mol)的人患血管性痴呆的風險幾乎翻倍。
然而,值得慶幸地是,作者強調,儘管T2D會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相對危險度,但絕對危險度增加率*卻較低。
*註:絕對危險度增加率 (absolute risk increase , ARI) :試驗組中某不利結果發生率與對照組某不利結果發生率的差值。
3、討論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這項研究規模很大,但只是觀察性的,無法得出直接因果關係的結論。他們還指出,他們無法統計7年隨訪期間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可能也會影響2型糖尿病與痴呆症風險,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隨訪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
此外,研究人員解釋,儘管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會增加血管性痴呆症的相對風險,不過絕對風險較低,不意味著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會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發展為血管性痴呆症。「但是在過去30年中,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翻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明確。我們的發現突出了良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Carlos Celis博士強調。
T2D患者如何預防痴呆症的發生?
無論是血管性痴呆或是AD,目前都尚無完全治癒的方法,臨床上的各種藥物與療法僅能延緩病情的發展,因此糖尿病患者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對於預防痴呆症的發生至關重要。今年《柳葉刀》雜誌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減少對神經系統造成病理性損傷,包括:
1)戒菸;
2)堅持鍛鍊,避免出現肥胖症;
3)避免過量飲酒;
4)積極控制血糖;
5)避免頭部受到創傷;
6)減少空氣汙染等。
其次,提高或者維持自身認知水平,可通過:
1)保持頻繁的社交活動;
2)獲取高水平教育;
3)積極與人交談等。
當然,糖尿病患者積極關注自身血糖,遵從醫囑,提高自身對糖尿病各種併發症的認知,才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參考文獻:
1. Thal, D.R., L.T. Grinberg, and J. Attems, Vascular dementia: different forms of vessel disorde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mentia in the elderly brain. Exp Gerontol, 2012. 47(11): p. 816-24.
2. Kopf, D. and L. Frölich, Risk of Incident Alzheimer's 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Trials.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09. 16: p. 677-685.
3. Hanyu, H., Diabetes-Related Dementia, in Diabetes Mellitus: A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s Disease, Y. Nakabeppu and T. Ninomiya, Editors. 2019, Springer Singapore: Singapore. p. 14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