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那場暴風雨洗禮後的晴天,不是每個人都配擁有

2020-12-23 囈語生活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會成為影史第一?我們到底喜歡它什麼?我想,現實世界的我們多多少少能從中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每一個在生活牢籠中心存希望的人,都會喜歡上這部電影,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影迷心中的希望之光。

當一個人習慣了他的生存環境,進入了他認為的舒適區,就不願意再有新的改變,這就是體制化。肖申克就是體制化下的產物,但是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比如安迪,肖申克牢是牢籠般堅不可摧的監獄,裡面被囚禁的人那麼多,唯有他自己逃了出來。

因為他知道:在這世上,有些東西是石頭無法刻成的。在我們心裡,有一塊地方是無法鎖住的,那塊地方叫做希望。」安迪懷著這份希望,幾十年來,在海報的遮擋下,每天都在用他的「得救之道」拯救者自己。

那個所謂的「得救之道」,其實是一把小十字錘子,只有手掌那麼大的小錘子。瑞德看到那把錘子時,笑了,心想,如果用這把錘子挖地道越獄,大約需要600年。瑞德過了20年後,他才真正的明白,安迪正是用這把小錘子要這把錘子晚上挖一點,白天就把碎渣帶出去,每天的努力,都在縮短與自由的距離。

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呢?是希望。安迪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許會毫無徵兆地突然遭受命運無情的打擊。無論怎樣的處境,都不要沮喪,緬懷希望,冷靜分析自己的現實狀況,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行動。不做溫水裡的青蛙,不要奢望事情自己會變好。

安迪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那是他堅定地信念。瑞德在回憶與安迪相處的日子,有一段令人難忘的片段:「我告訴你,安迪有一種大多數犯人(包括我在內)所缺乏的特質,一種內心的寧靜。甚至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認為漫長的噩夢終有一天會結束。」

大多數被判終身監禁的囚犯入獄一陣子以後,臉上都會有一種陰鬱絕望的神情,但安迪臉上卻從未出現過。安迪一直都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堅定不移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當真相大白的時候,他原本以為自己能夠釋放洗冤,沒想到等待他的是被關兩個月的單獨禁閉,安迪走出禁閉室的時候,鬢邊多了一些白髮,他看起來蒼老了,眼睛裡仍光芒不減。他徹底看清真相,自己無非是典獄長利用的一個工具而已,世界上根本沒有救世主,只有自救才是唯一的途徑。

安迪希望有一天,重獲自由,到墨西哥南部齊華坦尼荷小鎮,開一座旅館,迎著海風喝啤酒,呼吸自由的空氣。在瑞德看來,這簡直是痴人說夢,一個被判終身監禁的人,根本做不到。然而,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哪天你打開籠子餵它們時,它們也會想辦法揚長而去。

終於有一天,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安迪成功越獄。當大家發現了那個通道時,所有人都驚呆了,那竟然是安迪用一把小錘子鑿的,是在鋼鐵般不可動搖的信念下,完成的傑作。那個看似需要600年才能挖開的洞,安迪用了19年。最後,沿著那個500碼的汙水管道,安迪爬了出來。

外面正是狂風暴雨,風雨中安迪張開雙臂,擁抱風雨,擁抱自由,擁抱美好新生活的洗禮。那時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嘶喊,仿佛在叫囂著整個世界。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經受那場暴風雨的洗禮。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願每一個努力的人,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得堅韌,活得美好。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構建的世界有多恐怖?肖申克裡的每個人都很黑暗
    《肖申克的救贖》構建的世界有多恐怖?肖申克裡的每個人都很黑暗《肖申克的救贖》1994年上映,至今一直被認為是經典,就目前豆瓣評分依舊保持9.7分的高分成績。這部經典的優秀電影,在當年還被奧斯卡的7項提名,羨煞旁人。
  • 《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關於命運的成人童話
    等兩周後出來,面對獄友們的安慰,安迪說他一點也不難熬,因為有莫札特的音樂在腦海裡陪伴他。此時安迪說這話並不是嘴硬,他已經從剛入獄時抱怨命運轉變到不屈從命運,他堅信心懷希望就是對抗命運最有力的武器。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在準備。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的自我救贖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肖申克的救贖那是一段充滿絕望與希望的救贖之旅。看完這部電影,你心裡會有很多感嘆號!電影的原名是《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贖》Shawshank(肖申克)是一座監獄。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出獄後的老布,用佝僂蒼老的身軀和滿是病痛的雙手努力適應著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但結局宣告失敗。他對這樣的生活充滿恐懼,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顯然,這不是老布追求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從小到大有沒有一直喜歡的電影,比如奧斯卡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心中就有這麼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時時觸動自由的靈魂,年少時候觀看有感動,現在仍然有共鳴,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公平的規則限制我們,該如何應對,求得內心平衡和安穩,甚至實現超脫自由。這個影片就給了我們一個生活影視藝術化處理的啟迪。網友說該這影片每個片段,都帶給別人「絕望中希望」的啟迪。
  • 深渡|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誕生於1994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是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走進《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
  • 「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贖》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面對困難時,我們有時或許是無能為力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他因涉嫌謀殺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最終被關進了肖申克監獄,他的餘生都將在此度過。影片中的布魯克斯在監獄裡監禁了50年後,他早就習慣了監獄的生活,對於外界的巨大變化根本適應不了,他是牴觸離開監獄的,因為他已經和監獄合為一體,離不開監獄了,因此離開監獄後的他最終選擇了自殺;而瑞德同樣如此,他在監獄中度過了40年,當他離開後,每次上廁所前都要打報告,因為不這樣的話他根本尿不出。
  • 《肖申克的救贖》:人生、自由真正的救贖,是心靈的自我救贖
    但恰如文首所說,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史蒂芬·金也不例外。他從小單親,童年跌宕。但對讀書寫作卻始終如一。他的第一本「暢銷書」是在他十四歲時候寫的,一個八年級孩子,改寫了一部彩色恐怖片《陷阱與鐘擺》,自認為精彩無比,自編自印,在學校一上午就賣出了三十六本,賺了一兜子沉甸甸的零錢,有9美元之多。
  • 深度解讀:為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
    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在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那時候年紀輕,沒有真正看懂,只依稀記得一些經典情節。如今幾年過去了,我也年過三十,重新找出來看,依然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承認自己看不懂,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孔子都說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求學做學問,就要端正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別人不僅不會取笑你,反而還會認同你。
  • 《肖申克的救贖》錘子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老徐,我感覺到了一部經典勵志電影羅永浩的救贖,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代,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內用錘子完成自我救贖。在奧斯卡的第67次開庭中,他與《阿甘正傳》大戰進行了300輪的較量,甚至最終與法院抗爭,但是,象徵著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打敗了美國官僚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在口碑上,肖申克贏了。在IMDB擊敗另一部電影神作《教父》,他從未被超越過。這部電影之所以被認為是神作,是因為他牢牢抓住了人類嚮往的自由本能。
  • 人人都將成為安迪,勇敢地面對——《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每個美國家庭顯然都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八成是史蒂芬·金的作品」。驚悚小說大家史蒂芬·金,以一部溫情脈脈的監獄題材的《肖申克的救贖》,虜獲了廣大讀者的心。他說: 「寫作是一種塗鴉。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像一個濾網,網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濾網流不過的東西,也許可以流過你的濾網,而且一點困難也沒有。
  • 《肖申克的救贖》:你的舒適區,就是你的監獄
    安迪理所當然被認定是兇手,判處無期徒刑,關在美國最嚴密也最恐怖的監獄——肖申克。這起兇殺案被炒得沸沸揚揚,人人皆知,各大媒體大肆渲染報導。其中一家報紙的標題就是《給他四槍,她也四槍!》 但事實的真相卻不是這樣的。安迪並不是殺人兇手…… 這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故事才剛剛開始。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背負了太多太久,絕大多數人早就已經分不清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外在強加的。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豆瓣9.7分的神作!
    哈嘍,大家好~今天要分享的是1994年上映,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贖》。故事首先要從安迪說起,銀行家安迪·杜弗蘭因為槍殺了妻子和情夫而被判處無期徒刑進入肖申克監獄。安迪是在1948年來到肖申克監獄的,這所監獄以其嚴密的防守出名,監獄歷經6任典獄長,安迪來的時候典獄長正是以嚴厲出名的諾頓。
  •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年少不知其中意,看懂已是影中人
    鮮為人知的是,正如安迪多舛的命運一般,《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也同樣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雖然上映之初電影好評如潮,但是《肖申克的救贖》最終只以1800萬美元的票房慘澹收場。反觀隔壁的《阿甘正傳》,不僅賺得盆滿缽滿,還拿走那屆奧斯卡6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 《肖申克的救贖》:男主安迪的重生之路對人生的深層啟示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片羽毛都閃著自由的光輝。——《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改編自著名作家史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和摩根·弗裡曼等主演。
  • 《肖申克的救贖》,給中年人吹響的奮進曲!
    看《肖申史的救贖》,回望青春,有多少人,年輕的時候認為自己是安迪,中年以後認為自己是瑞德?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回想過去,曾抱著一個比安迪那個大得多的鐵錘,卻沒有鑿開現實的壁壘,衝向更高遠的天空;突破心靈的桎梏,通向更高級別的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是全球電影史排名第一的電影!那麼為什麼排名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是全球電影史排名第一的電影!那麼為什麼排名第一? 角色設計:大家都知道每一部影片都有正派角色和反派角色,而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編劇卻讓兩者集中於安迪一個角色身上。 安迪的正派性:雖然他沒有罪,進了監獄後,一開始安迪對監獄體制是順從的,他用了3年時間來適應監獄生活,同時還要對抗監獄裡同性性騷擾;在修補樓頂為獄友爭取到短暫的自由(喝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