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會成為影史第一?我們到底喜歡它什麼?我想,現實世界的我們多多少少能從中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每一個在生活牢籠中心存希望的人,都會喜歡上這部電影,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影迷心中的希望之光。
當一個人習慣了他的生存環境,進入了他認為的舒適區,就不願意再有新的改變,這就是體制化。肖申克就是體制化下的產物,但是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比如安迪,肖申克牢是牢籠般堅不可摧的監獄,裡面被囚禁的人那麼多,唯有他自己逃了出來。
因為他知道:「在這世上,有些東西是石頭無法刻成的。在我們心裡,有一塊地方是無法鎖住的,那塊地方叫做希望。」安迪懷著這份希望,幾十年來,在海報的遮擋下,每天都在用他的「得救之道」拯救者自己。
那個所謂的「得救之道」,其實是一把小十字錘子,只有手掌那麼大的小錘子。瑞德看到那把錘子時,笑了,心想,如果用這把錘子挖地道越獄,大約需要600年。瑞德過了20年後,他才真正的明白,安迪正是用這把小錘子要這把錘子晚上挖一點,白天就把碎渣帶出去,每天的努力,都在縮短與自由的距離。
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呢?是希望。安迪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許會毫無徵兆地突然遭受命運無情的打擊。無論怎樣的處境,都不要沮喪,緬懷希望,冷靜分析自己的現實狀況,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行動。不做溫水裡的青蛙,不要奢望事情自己會變好。
安迪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那是他堅定地信念。瑞德在回憶與安迪相處的日子,有一段令人難忘的片段:「我告訴你,安迪有一種大多數犯人(包括我在內)所缺乏的特質,一種內心的寧靜。甚至是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認為漫長的噩夢終有一天會結束。」
大多數被判終身監禁的囚犯入獄一陣子以後,臉上都會有一種陰鬱絕望的神情,但安迪臉上卻從未出現過。安迪一直都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堅定不移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當真相大白的時候,他原本以為自己能夠釋放洗冤,沒想到等待他的是被關兩個月的單獨禁閉,安迪走出禁閉室的時候,鬢邊多了一些白髮,他看起來蒼老了,眼睛裡仍光芒不減。他徹底看清真相,自己無非是典獄長利用的一個工具而已,世界上根本沒有救世主,只有自救才是唯一的途徑。
安迪希望有一天,重獲自由,到墨西哥南部齊華坦尼荷小鎮,開一座旅館,迎著海風喝啤酒,呼吸自由的空氣。在瑞德看來,這簡直是痴人說夢,一個被判終身監禁的人,根本做不到。然而,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哪天你打開籠子餵它們時,它們也會想辦法揚長而去。
終於有一天,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安迪成功越獄。當大家發現了那個通道時,所有人都驚呆了,那竟然是安迪用一把小錘子鑿的,是在鋼鐵般不可動搖的信念下,完成的傑作。那個看似需要600年才能挖開的洞,安迪用了19年。最後,沿著那個500碼的汙水管道,安迪爬了出來。
外面正是狂風暴雨,風雨中安迪張開雙臂,擁抱風雨,擁抱自由,擁抱美好新生活的洗禮。那時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嘶喊,仿佛在叫囂著整個世界。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經受那場暴風雨的洗禮。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願每一個努力的人,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得堅韌,活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