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國說教」卻警惕「中國元素」?面對「文化輸入」,韓國心態...

2021-01-19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冬蕾 金惠真】近期,一部名為《女神降臨》的韓劇因在劇情中植入中國產品廣告,引發韓媒關於「中國資本滲透韓國文化」之類的警惕和擔憂。隨之而來的大量韓媒報導主題,無非是「中國藉助龐大的資金實力欲締造文化帝國主義,韓國傳統文化恐有被蠶食之憂」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記者卻發現,「中國風」在韓國頗受歡迎,中國影視作品的「韓粉」也著實不少。

曾追捧四大名著

其實直到21世紀初之前,韓國社會對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或影視文化作品相當包容和歡迎。筆者在2000年至2003年在韓國留學時發現,周邊很多韓國同學、朋友和老師都對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了如指掌,說起中國電影和導演更是如數家珍、推崇備至。每逢中秋、春節等節日時,韓國三大無線電視臺「節日劇場」播出的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典港片,比韓國本土電影播放頻度更高,當時韓國觀眾和媒體對此也已「習以為常」。

自2001年開始,中國作家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韓語版共40冊陸續在韓國出版上市,每本書價格達7500至8000韓元(按當時匯率約合60至64元人民幣),全套買下來約2500元人民幣。儘管價格不菲,「帝王三部曲」仍深受韓國讀者喜愛,在短期內便售出超過20萬套,成為「韓國人了解中國的必讀書」、韓國企業高管評選出的「2007年暑假推薦給員工閱讀的20本書」等。韓媒當時對該書的評價也是相當友好與認可:「帝王三部曲」是僅次於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和金庸小說、吸引韓國讀者的經典名著。

樂於接受「美國說教」

同時期,以好萊塢電影和美劇為代表的美國文化產品正席捲全球,韓國也不例外。對於源自美國的「文化帝國主義」,韓國《東亞日報》等主流媒體當時這樣分析:「通過美劇和好萊塢電影,美國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灌輸給其他國家,進而逐漸將其他國家編入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價值體系。這意味著人們在消費和享受美國文化產品時,不知不覺接受了美國的『說教』。」對此,韓國主流媒體表現得很大方,認為「美國文化產品傳遞的是優質價值,促進韓國人學習現代化」。韓媒還表示,韓國社會普遍對美國文化產品持包容態度,不少韓國觀眾是看著美劇長大的,甚至2000年左右飛速發展起來的韓劇產業背後,美劇的影響也「功不可沒」。

警惕之心漸生

近幾年,隨著韓劇中經常出現「中國元素」、中國資本參與韓國影視創作的頻度增加,有些韓媒開始發出警惕和排斥的聲音,甚至對中國網絡小說深受韓國讀者歡迎也開始斤斤計較,還給中國資本和文化影視產品貼上「文化帝國主義」「中國文化『東北工程』」的標籤。

2020年底,韓國《周刊朝鮮》曾介紹稱,類似關於長白山的內容在中國大眾文化作品中出現,韓國讀者經提醒後才知「長白山就是韓國人熟悉的白頭山」,一度引發爭議。此外,中國網絡小說中「新羅王朝最終投降於唐朝」的描述也曾引起韓國讀者抗議,韓版相關內容隨後刪除。更早在韓國出版的中國言情小說、仙俠劇中,將朝鮮王朝描述為中國藩屬國的內容也引起韓國民眾反感。韓國專家們認為,韓國一些民眾對中國大眾文化表現出反感情緒,除了基於單純的「文化排他」因素,也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文化發展戰略中,夾雜著想在政治、社會等領域達到的目標」。可以說,韓國人目前在文化領域的「反華」情緒與「反日」情緒也有不同:「反日」是基於過去的歷史,「反華」則是基於未來發展。在韓國輿論看來,來自中國的「文化滲透」與韓國社會的「反滲透抵抗」,日後將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個長期矛盾。

「中國元素」在韓國,粉絲不少

據生活在韓國近十年的筆者了解,《女神降臨》這類爭議更多是韓國部分網民的「狂歡」,其實在韓國人的現實生活中,「中國風」很受歡迎,中國影視作品已收穫大批韓國粉絲。

2015年,由胡歌、劉濤、王凱等主演的《琅琊榜》登陸韓國後,掀起收視熱潮,收穫良好口碑。此後,中國劇集逐漸走入韓國大眾視野。《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校園青春劇,以及《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古裝愛情劇尤其受到韓國觀眾喜愛。目前,韓國共有中華TV、Asian TV、CHING等三家電視臺專門播放中國電視劇,在中國大火的人氣劇集等上一段時間便可以在韓國電視上觀看。在韓國職場工作的中國人小安告訴筆者,她周圍有很多韓國同事喜歡看中國的古裝劇,覺得這些劇集製作精良、劇情豐富,還有同事經常拜託她在中國購物平臺上購買海報、畫冊等周邊產品。

不誇張地說,中國元素已從方方面面開始融入韓國人的日常生活。隨著海淘便捷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韓國海淘族開始青睞購買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據韓媒援引韓國國會議員金洙興公布的《跨境電商進口通關情況》分析結果稱,去年6月,韓國消費者跨境網購產品件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美國排名第二,這也是中國首次成為韓國消費者跨境網購件數最多的國家。小米手環、體重秤、吸塵器、淨化器等高顏值、高性價比的中國家電更是成為韓國消費者「剁手」的爆款。不久前,韓國知名美妝博主綠豆在自己的購物分享視頻中推薦小米電吹風機,稱其「價格低廉,但好用程度絲毫不輸戴森」。

此外,火鍋、麻辣燙、珍珠奶茶等中國味道也俘獲大批韓國消費者的味蕾。知名川味火鍋品牌海底撈自2014年在首爾明洞開設第一家分店以來,在韓國市場大受好評後迅速擴張,現已在韓國擁有7家分店。麻辣燙、麻辣香鍋等麻辣風味則深受韓國年輕人喜愛,學校、公司、商業步行街周圍隨處可見「麻辣燙」的漢字招牌。每到午休及下班時間,店內往往一座難求。在韓國外賣手機軟體「外賣民族」上輸入關鍵詞「麻辣燙」,可以搜索出百餘家中餐廳。

相關焦點

  • 接受「美國說教」卻警惕「中國元素」?韓國心態複雜
    原標題:接受「美國說教」卻警惕「中國元素」?面對「文化輸入」,韓國心態複雜[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冬蕾金惠真]近期,一部名為《女神降臨》的韓劇因在劇情中植入中國產品廣告,引發韓媒關於「中國資本滲透韓國文化」之類的警惕和擔憂。
  • 為什麼韓國的國旗是中國文化元素的太極旗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國旗圖案留有中國文化的痕跡,一個是韓國的太極旗,一個是不丹國的龍旗。  中國的《周易》和道教在韓國頗有影響。1882年8月,兩位李氏王朝的使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談判。據韓國的解釋,國旗底色為白色,象徵韓國人民的純潔和對和平的熱愛。而整個國旗則代表韓國人民永遠與宇宙協調發展的理想。  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和諧、對稱、平衡、循環、穩定等原理代表著中華民族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刻思考。朝鮮半島長期受中華文化影響,韓國國旗正是這種影響的反映。
  • 面對美國挖的這個「大坑」,如今韓國含淚懇求中國...
    文章質問稱:韓國甚至不能讓作為盟友的美國參賽,讓人懷疑這期間韓國煞費苦心開展的體育外交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在韓國輿論看來,當一個接一個「變數」接連衝擊冬奧會,將發揮穩定作用的或許只有中國。有媒體引用韓國外交專家的話說,中國參加平昌奧運會也可以為韓國「帶來槓桿作用」,「應該單純地立足於奧林匹克精神,將重點放在打造體現人類和諧共處的和平體育慶典上」。事實上,早在一個月前,平昌冬奧組委會主席李熙範在接受小銳專訪時就表示,希望中韓關係改善後,有更多的中國遊客來韓國看平昌冬奧會。
  • 警惕「如何做人」的兩種極端說教
    關於怎樣做人,哲學、管理學、心理學領域最流行、最成功、最受歡迎的說教幾乎可以分類下列兩類。 近年流行的「哈佛大學幸福心理學」以及最近在中國走紅的「復旦大學女神教師的幸福心理學」就是此類說教最典型、最成功的案例。 在最近十分火爆的心理諮詢領域,最具煽動性,並號稱能「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就是這4個字:接納自己。
  • 「搶」中國文化上癮,這兩樣東西也是韓國的?中國網友怒了
    最近韓國網友又出來刷存在感了,原因是因為一個中國美食博主上傳的一段視頻。該視頻中展示中國製作泡菜的過程。但這一舉動卻遭到韓國網友的不滿因為他們認為泡菜文化是」屬於」韓國的。而且該視頻博主此前上傳的柿餅的製作過程也被韓國網友說成是自己國家的美食。
  • 美國影響下的戰後德國文化及其對中國文化戰略的啟示
    二戰後的西德,美國熱與美國風潮盛極一時,但美國文化對德國的影響卻早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就已十分顯著。一戰結束,作為勝利者的美國成為「被徵服」的德國「不知不覺的理想與模式」,轉型期渴望走出困境的德國將美國的經濟模式與經濟奇蹟複製了過來,與此同時,也將美國戲劇、音樂、電影、體育、舞蹈等新式消遣文化引入德國,引發了德國文化趨向美國,逐漸擺脫19世紀之前舊有傳統的新進程。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提煉元素從各層面挖掘的元素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可謂多種多樣、多姿多彩,因為我們之前就強調了挖掘元素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但面對這麼多元素,哪些可以被運用,或運用哪些會更好,這就需要我們對挖掘出的元素進行提煉
  • 林書友:抓韓國邪教教主,中國也曾出手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林書友】 韓國「閨蜜幹政」醜聞正愈演愈烈,樸槿惠已經接受了身邊幕僚的集體辭職,其中包括幕僚長等人。「幹政」醜聞主角崔順實也已從英國返回韓國,準備隨時接受檢方調查。雖然反樸槿惠勢力的主要矛頭指向「幹政」,並沒有怎麼牽扯「邪教」一事。
  • 韓國圍棋的中國元素
    最近韓國最當紅的兩位棋手,申真諝和樸廷桓,在下七番棋。其實論實力,雙方半斤八兩,但最近樸廷桓手風不順,居然吞下連敗,0:4已經輸了。剩下的三局還要接著下,但願不要0:7吧~本文的重點不是圍棋的內容,而是韓國圍棋中的中文元素。首先看看兩位九段,這個"九"字,韓國去中文化時,看來是實在難以替代,還是保留了。
  • 美國取消禁止中國航空公司飛往美國的計劃
    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此前在答記者問時曾表示,「五個一」政策主要是為了堅決阻遏疫情輸入風險高發態勢。今年5月,美國的航空公司開始計劃恢復往返中國的定期客運服務。美聯航和達美航空已宣布打算在6月初恢復在各條路線上的定期客運服務,並已向中國民航提出申請。
  • 韓國青年為什麼說西方人喜歡韓國,而不是中國?美國人給了回答
    我國這些年來注重文化的發展,不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並且讓我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各國人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這也使得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從而實現我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我國的文化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文化也經歷了各朝各代,曾經還有很多國家向我國進貢,學習我國的文化,所以至今還有很多國家的文化傳統都與我國文化有一些相似之處,韓國就是這樣的國家,韓國的很多文化傳統都是源於中國的。
  • 中國古代傳統知識分子的文化心態
    有感而發,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知識,討論的話題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心態』根據史料記載中華文明約起源於公元前31世紀,至遲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殷商時代就已經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但是一直到西周滅亡,中國社會始終沒有產生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所謂的『知識分子』。
  • 韓國確診1146例,日本確診862例!為防疫情境外輸入,中國多地出手
    近日,韓國新冠肺炎疫情預警級別已提升至最高的「嚴重」級別,日本也拉響疫情警報。為防止疫情境外輸入,中國多個省市出臺了針對性舉措。為防止疫情自境外輸入近日,中國多地出臺了針對性舉措  1月24日至2月23日,青島機場共入境20516人次。
  • 韓國確診1146例,日本確診861例!為防疫情境外輸入,中國多地出手
    為防止疫情境外輸入,中國多個省市出臺了針對性舉措。為防止疫情自境外輸入近日,中國多地出臺了針對性舉措1月24日至2月23日,青島機場共入境20516人次。遼寧瀋陽: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嚴格體溫檢測從今日起,瀋陽將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採取相應防控措施,嚴格控制疫情傳播擴散:關口前移,相關部門在境外航班降落3小時前掌握相關信息;入關的所有乘客均接受體溫檢測,測溫無異常的乘客安排專車接送;如乘客有發熱症狀
  • 韓國:泡菜柿餅都是我的!美國也跟著摻和,背後野心要重視
    其實韓國網民以及某些專家學者這種莫名其妙的舉動早就有了,甚至這種舉動都不僅僅只是韓國網民以及某些專家學者所有,韓國政府都與之有關係。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韓國就開始出現一種思潮,即將東亞歷史,主要是中國歷史上許多的文化遺產劃到韓國頭上。進入本世紀後,這種思潮開始急劇發展,通過各種形式得到傳播。
  • 韓國申遺和中國有關嗎?為什麼有韓國人會覺得中國文化是他們的?
    近些年韓國加大力度對中國文化申遺,其中有的成功(風水),有的未成功。在這行為的背後充斥著無知與貪婪,讓人很難理解。試問一個考古工作者,在不追溯任何源頭的情況下,僅憑片面的證據,就去認定是自己的東西,這是多麼無知的做法?
  • 面對川普敲竹槓,德國韓國都能堅決拒絕,日本卻選擇了接受
    面對一個威脅遠遠超過德國和日本的對手蘇聯,美國馬上改變了對日本和德國的態度,對他們也曾過去的提防變成了努力扶持,讓他們更好的發揮冷戰對峙前沿地作用。韓國的情況就比德國和日本還要糟糕了。韓國的存在就是掩護日本的安全,是準備用作保衛日本的戰場來用的。因為美國把一個迅速恢復起來的日本視為其在亞太地區的核心利益所在。韓戰期間,韓國實際上就是發揮了這個功能,雖然戰爭是在韓國的領土上進行,到美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衛韓國,而是保衛日本。
  • 目前中國電影和韓國的差距,或許比中國足球和韓國差距還要大
    而目前中國影視界和韓國影視界的差距,比中國足球和韓國足球的差距可能更大。中國足球和韓國足球的差距,根源不在足球本身,而在思想觀念;同樣,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差距,根源也不在電影本身,也是在思想觀念。只要能講好故事、尊重常識、有血有肉、拒絕說教,就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樣,在美國拍攝的抗日電影《血戰鋼鋸嶺》上映後,有一條中國的影評說:「這是我這輩子最恨日本鬼子的兩個小時」。輸出價值觀,靠的絕不是褲襠藏雷、手撕鬼子之類的超現實魔幻情節,也不是《舉起手來》中那樣臉譜化的處理方式。我們就以奉俊昊的作品為例,看看他在表達價值觀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
  • 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美國大片不自信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韓國教授談中國:全世界只有韓國看不起中國,中國也看不起韓國
    該教授的話無非是想刷一刷曾經「亞洲四小龍」的存在感,可是那早已經是過去了,韓國註定比不上中國。作為藩屬國的韓國早在商周時期,商臣箕子因與商君紂不和,領著五千多人去到長白山一帶定居。武王伐紂後,他接受了大周的分封,在如今的朝鮮境內成為一方諸侯。此時的朝鮮半島就已經是周朝的諸侯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