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蕭山區一名初二女生薑某因為被狗咬傷後沒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目前正處於昏迷狀態,患者弟弟9月份也曾被狗咬,但及時注射了狂犬疫苗無大礙一事引起關注。
據統計,全球每9分鐘就有1人死於狂犬病,致死率幾乎是100%。關於狂犬病,這些知識趕快收藏!
#狂犬病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病毒直接接觸黏膜,或者破損的皮膚,可能導致感染;
咬傷、抓傷是最常見的途徑;
對狂犬病動物宰殺、剝皮,偶爾也會造成感染;
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會傳播狂犬病。
#狂犬病有哪些表現?#
一般來說,狂犬病的潛伏周期為兩周到三個月,99%在一年內發作,超過一年很少見。
非特異性表現:
低燒、乏力、全身不適等,一般持續2-10天。
特異性表現:
狂躁型:大部分病人都是狂躁型;高度興奮、恐水、怕風、陣發性咽肌痙攣等,可能會咬人、抓人、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壓增高等。
麻痺型:有時候會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沒有典型的怕水、怕光、怕風和聲音、大量流涎、痙攣等表現以四肢無力、麻痺為常見症狀。麻痺多開始於肢體被咬處,後呈放射狀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癱瘓,咽喉肌、聲帶麻痺而失音。
#哪種情況需要接種狂犬疫苗?#
按照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一旦暴露,首先要判斷受傷的嚴重程度,然後再據此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I級暴露:與動物僅有普通的接觸或餵養動物,以及被舔的皮膚部位完好的情況,屬於I級暴露,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
II級暴露:如果皮膚被輕咬或者僅有輕微抓傷或擦傷而無出血,則屬於II級暴露,需要立刻對傷口進行處理並接種狂犬病疫苗。
III級暴露:如果皮膚被咬傷或抓傷有出血、皮膚破損的傷口被舔、黏膜被動物體液汙染時,屬於III級暴露。此情況下,在傷口處理之後、疫苗接種之前,還需要在傷口周圍注射抗狂犬病的被動免疫製劑。
很多人以為自己對狂犬病很了解,但其實存在很多誤區。往下看,這些是不是你會經常犯的錯誤?
錯誤1:只有狗和貓會攜帶狂犬病毒
並不只是狗和貓會攜帶狂犬病毒,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動物均可傳播狂犬病毒,豬、馬、牛、羊等家禽偶爾會被感染髮病。但是,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還是狗和貓,人的狂犬病中佔90%以上是由狗傳染的,其次是貓。
錯誤2:只有被咬出血才會被感染
被病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抓傷、咬傷、舔舐黏膜或者破損皮膚處,只要有皮膚破損,都有可能被感染。
錯誤3:疫苗只在被咬24小時內注射有效
只要還沒發病,疫苗就有作用。越早越好,儘快處理。
錯誤4:被打過疫苗的貓狗咬傷,不用接種疫苗
需要,我國屬於狂犬病流行區,即使致傷動物曾被注射過疫苗,也要進行處理。
狂犬病雖可怕,但無須恐懼
科學預防,就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轉給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