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疫情當下,公共運輸的疫情防控工作壓力尤為巨大。隨著復工潮逐漸到來,基本的上下班出行,仍有不少人擔心會被交叉感染。這時,共享單車似乎成為了當前民眾出行一個不錯的選擇,甚至還有針對即將返崗的人員給出防護建議,其中就出行方式特別提醒:少坐公交,建議步行、騎車上班。
出行「新」姿勢
「最近上班我都選擇騎車,而且全副武裝。」在羅湖區筍崗地鐵站附近,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見到正準備去上班的小陳,「戴手套、戴帽子、用酒精噴把手和坐墊,這就是現在騎共享單車的特別姿勢。」
下午三點左右,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在筍崗地鐵站周邊觀察近10分鐘,雖然路上行人不多,但在這期間已經有4個人使用了共享單車,而且都非常注重消毒工作。目前,深圳市場的共享單車主要以美團、哈囉為主,曾經的龍頭ofo雖仍有不少的單車停靠在路邊,但多數單車破舊不堪,已經很少人使用。
十字路口騎行共享單車的路人
由於單位和家的距離只有4公裡,小陳選擇共享單車代步,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與其他人接觸。不過,小陳採取這樣的「特別姿勢」,可以看出她還是對共享單車的消毒工作存在疑慮。
日前,廣東省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共享單車企業加強聯防聯控,加大單車消殺力度,保障騎行安全。美團、哈囉等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企業已建立「無差別消毒」工作機制,企業運維人員「全天候、不間斷」針對路面各品牌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進行消毒;依託App等載體,開展騎車防護流程等防疫宣傳工作,提醒用戶戴好口罩、手套,騎行後勤洗手等;強化疫情期間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日常運維管理。
一次性手套:使用者的特殊姿勢
哈囉出行提供的大數據顯示,儘管上周氣溫驟降,深圳商業辦公區和公交地鐵附近的騎行需求,同比此前一周仍分別上漲了20.9%和27.4%。一些市民的騎行距離,從1公裡向3至5公裡延伸。哈囉出行數據分析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數據反映了深圳復工復產步伐呈加速趨勢,也體現了共享單車因其非封閉性特徵被部分市民相中,成為上班的交通工具。」
整體而言,在一線城市,出行活躍度較高的地方主要包括城市地鐵、辦公商務區、住宅區等,共享單車企業向各地醫務、疾控、環衛、城管等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也提供了各類免費出行權益。
地鐵站前擺放的共享單車
哈囉出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採訪時表示,響應高頻區域的騎行需求,目前車輛跨區調度的運力較2月10日前增加了約30%,並從校園、景區等運營區動態調動人力,定點維護和消殺的人力投入增加了80%;另外,在湖北、浙江、山東、河北等部分城市,服務抗疫一線,如醫療和疾控等單位的熱點出行需求,實行專車專調,並且配備哈囉「智巡系統」,實現人車對應精確保障。
呼籲「員工共享」
出行趨勢顯示,因防疫要求,上下班通勤、物資採購等騎行需求和密度遠高於其它。匹配爆發的騎行特徵和消殺要求,城市運營中倉管、運維等崗位出現缺口。因疫情影響,共享單車部分員工暫時未能回到原崗,但自2月10日一線城市先後復工復產以來,共享出行的需求先於城市公共運輸開始恢復,且隨著各地復工復產的推進,市民騎行選擇的大幅增加。
共享單車企業也在呼籲員工共享,以緩解當下用工緊張局面。根據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了解,哈囉在各地的運維人員已經出現較大的用工缺口,為了確保用戶需求能夠得到更加及時的滿足,哈囉出行的單車、助力車事業部,共開放出8000個車輛運維崗位,供因疫情暫時停工的人群報名。該崗位主要職責為通過車輛維修、車輛調度、車輛定點維護(含消殺)、尋找失聯車等維度,讓廣大必要出行人群,有車騎、有好車騎、有更安全的騎行選擇。
「開放的共享崗位招聘基於真實的用工需求,我們現在運維崗位的確比較缺人,從17號招聘需求發出,投遞量超出預期,目前專項招聘組正在整理篩選需求信息。初步看,餐飲、休閒消費、出行等行業人群意願較強,也有企業單位批量提供共享員工。」哈囉出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在招聘標準上,滿足社會歇工人員需要優先於專業能力和從業經驗要求,也能夠幫助其它行業企業適當降低人力成本壓力,滿足家庭收入需求人群。」
記者還獲悉,一線單車運維與快遞、騎手行業的崗位特徵、從業價值很相似,薪酬大體相當,整體都是多勞多得的計薪方式。但相比之下,共享騎行的運維工作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哈囉對共享崗位的從業要求也可以體現。
首先,根據崗位職能的不同,運維每天的工作時間較靈活。如車輛調度人員,可以只在城市的上下班高峰期前後工作;其次,工作形式上可以有比較大的靈活性。如哈囉的「單車獵人」,他的職能是在城市各個角落尋找因騎行超區失聯的單車、助力車;第三,哈囉出行及哈囉的第三方人力公司,可以為這些崗位提供較為靈活的結薪方式,通過綠色通道可以做到按周或雙周結薪。待原崗用工恢復,共享崗位員工可隨時返回。
有觀點認為,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淘寶,成就了京東。那麼,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必將又會有一批「新生事物」脫穎而出,共享單車有望成為率先脫困的行業。
【本文圖片由吳家明提供】
來源:創業資本會( ID:chuangyz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