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億臺電單車,一天10億次出行需求,滴滴闖入共享電單車新戰場?

2020-12-22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馮羽,責編 | 蛋總

一邊是沉寂已久的共享單車市場,另一邊卻是滴滴朝著共享出行的中心地帶「投下了一枚炸彈」。

近日,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單車宣布獲得10億美元投資。這次融資幾乎比肩共享出行上半場鏖戰時,兩家明星單車品牌(ofo和摩拜)的單筆融資金額,這還只是青桔單車的首輪融資。

共享出行的上半場戰事,早在2019年暫告一段落。隨著摩拜賣身美團,ofo淪為導流網站,共享單車市場上的巨頭重新調整了站位:阿里重倉哈囉出行,後來者居上;滴滴從幕後投資、託管到如今將青桔推向臺前;美團的共享單車業務一直在止虧路上,原本的橘紅色車身也被街頭的「美團黃」逐一代替。

唯一不同的是,在下半場企業間拼效率、拼盈利已經是老生常談,一直被忽略在角落的共享電單車最近卻有抬頭的趨勢,一場新的戰事正在打響。

據媒體公開報導,除了夯實共享單車的優勢外,滴滴今年也計劃重點發力共享電單車。

風馳電掣之餘,共享電單車的生意到底有多「酷」?電單車對滴滴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1、「兩輪車」加速

最近滴滴的確聲量不小。

4月14日,滴滴出行CEO程維公布了未來3年公司的戰略目標「0188」: 安全是滴滴發展的基石,沒有安全一切歸0;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對於國內業務,滴滴提出要依照雙曲線推進,一是持續完善一站式出行平臺,四輪(網約車、計程車、代駕和順風車)、兩輪(青桔單車和電單車)和地鐵公交等公共出行將服務更多用戶;二是小桔車服、自動駕駛、金融、智慧交通等業務持續發力,同時探索新賽道。

從出行業務看,兩輪車作為長距離出行的補充,在四輪業務市場佔比偏高的大背景下,二輪業務將毫無疑問成為滴滴進行生態卡位的關鍵一步。

易觀數據也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交易規模預計會達到184.85億元,環比增速為29%。

滴滴的眼光的確狠辣,早在ofo還是校園創業項目時就先下手投資,2018年又託管彼時身處懸崖邊緣的小藍車,並在同一時間推出自有單車品牌青桔單車和街兔電單車,2019年中,滴滴又將單車事業部和電單車事業部合併成立兩輪車事業部。

可以說,早期外來品牌的確為滴滴積攢了不少營運經驗,但電單車業務一直不溫不火,直到新冠疫情的突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家的出行方式——此前上班族偏愛的出行方式是地鐵和公交,如今換成了共享單車和電動車,於是共享出行領域迎來了「春回大地」的景象。

事實上,不止滴滴一家,今年巨頭們也紛紛重拾對共享出行的關注。

今年3月,哈囉出行CEO楊磊透露公司已經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但並未向外公布融資金額。時間再往前一些,2019年哈囉出行、寧德時代和螞蟻金服宣布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為兩輪電動車提供「哈囉換電」服務,發力電動出行基礎設施藍海。

美團方面也在2019年底表示,單車業務將是今年的投資重點。

但這早已不是2017年的火熱戰場了。

從2018年開始,隨著企業停止大規模補貼,監管力度也不斷加強。據易觀數據,截至目前,超21個城市暫停新車投放、超39個城市出臺網際網路自行車監管細則,行業進入規範化發展階段。

這也意味著共享單車已經步入存量市場。城市空間和資源有限,能將現有的單車流量高效變現自然是好,但企業的注意力也難免會被看起來更「酷」的故事吸引。

2、掀起新一輪混戰

共享電單車和普通單車原本是同一時期的產物,但是比起後者,共享電單車一直以低調見稱。

「行業裡叫得出名字的共享電單車品牌也就十幾家,」小彬出行運營部負責人唐聰威告訴創業最前線,「除了滴滴、美團這些外,大多數都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小品牌。」

但這並不妨礙共享電動車出行方式的火爆。

楊磊曾表示,中國是兩輪出行大國,每日兩輪出行需求高達10億次。

且根據公開數據,中國存量電單車的規模超過了3.5億臺,每年新增的電瓶車銷量就有大概四千萬臺

與電單車相對的是共享單車的尷尬處境。

有業內人士表示,應全國各大城市不同要求,將舊車壞車進行置換也是品牌投放新車的曲折辦法。比如,北京市就要求滴滴和美團按照現有報備投放車輛數的50%進行減量置換。

經過共享單車的「規模戰」,一線城市的單車投放量早已接近飽和。而下沉市場鋪設門檻低,正在成為品牌們的必爭之地。

不過,下沉增量市場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出行習慣——比起單車,三四線城市的居民似乎更青睞電動車,這意味著未來共享電動車在下沉市場的一場混戰將無法避免。

易馬達科技旗下品牌「e換電」長期為電動車行業提供能源解決方案,該品牌向創業最前線透露,電動車是一種非常便民的交通工具,能很好地解決3-5公裡半徑範圍的出行難題,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幾乎每家都有1-2臺電動車。

「相比共享單車,電單車可能只適用於某些區域,並不一定適合在所有地方進行投放,」唐聰威說,「因此共享單車是不可替代的,兩種類型未來一定是互補並存的。」

滴滴方面則表示,目前暫不方便透露今年電單車的布局計劃。

目前來看,市場上不乏看好電單車商業前景的聲音。一位業內人士給創業最前線算了一筆帳,每輛共享電單車的平均成本大概在3000元左右(包含定位系統和電池),如果僅靠騎行收費的話,大概10個月內可以收回成本。

比單車更高的單價、更廣闊的覆蓋範圍和場景,都讓共享電單車更早地透露出變現希望,這大概也是滴滴再次發力電單車的初衷。但現在談論這一切還為時尚早。

「現階段品牌基本都在做自己的業務,未來一定會迎來洗牌,但這個過程不會太短。」唐聰威說。

3、餡餅還是陷阱?

雖然共享電單車相對低調,但走的還是共享單車的舊路——講故事、談藍海,卻忽略了一樁好生意背後的「無底深洞」。

首先是生產成本。在共享單車大戰早期,品牌們拼的是速度和規模,關鍵就在於降低成本,而質量的優先級則被排在最後,這也導致單車報廢率奇高,最終都變成廢銅爛鐵被運往單車「墳場」。

電單車速度快,當然更講究騎行的安全性。這就使得同等技術條件下,造車成本短時間內無法大幅降低。

除了車身造價,電池成本和折損率同樣令人擔憂。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般續航能力達到70km的電池價格在千元左右。同時,e換電告訴創業最前線,目前市面上電動車電池主要以鉛酸電池與鋰電池為主,而在2018年,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車車型佔比達到9成。「鉛酸電池的壽命一般為1-2年,鋰電池有4-5年的生命周期。」e換電稱。

高昂的造價和電池更換成本,都需要企業前期投入,最後往往會淪為「不可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國內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不完備,也導致電單車換電完全要靠額外人力來實現。

共享電單車的準入門檻也很高。多名受訪者都告訴「創業最前線」,做這行需要一些地域關係,比如要和地方政府達成協議,在給用戶創造價值之外,不能給地方行政管理帶來難題。「沒有一定的實力,還真不敢做這個行業。」唐聰威感嘆道。

不僅如此,運營電單車還有外行難以想像的風險——在廣闊的三四線城市,偶爾還會發生共享電單車電瓶被盜等違法事件。

很多業內人士都看好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前景,但是成本和準入門檻高也是不容忽略的現實。

青桔單車彌補了四輪車外的出行生態,滴滴發力電單車的目的大抵也是如此。

如果說發力電單車只是為了增加一個新的流量入口、作戰略防禦之用,那麼可預見的高投入恐怕會遠超滴滴預期。因此,有了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鑑,即便引不起「燒錢大戰」,滴滴布局共享電單車也必然不會是一條坦途。

相關焦點

  • 青桔單車獲10億美元融資?阿里、美團、滴滴角力,共享單車「三國殺...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璇編輯 | 馬吉英頭圖攝影 | 肖麗 沉寂已久的共享單車行業迎來新變量。4月17日,有媒體透露,滴滴旗下獨立品牌青桔單車近日獲得超過10億美元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另一家國外大基金跟投。對此,《中國企業家》向滴滴求證,滴滴方面表示不予回應。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曾經,共享電單車只是小玩家的戰場,但經過三年的洗牌,小玩家所剩無幾,只留下小遛共享、松果出行等頑強活著;如今,由於政策鬆動、盈利可期,美團和滴滴都來攪局,他們要從先行者哈囉嘴裡搶下一塊肉。這是哈囉的生存保衛戰 ,也是美團和滴滴向超級獨角獸進階的必經之路。
  • 滴滴青桔單車獲超10億美元融資,共享單車戰爭未結束
    《晚點LatePost》獨家獲悉,滴滴旗下獨立品牌青桔單車近日獲得超過10億美元融資,君聯資本領投,另一家國外大基金跟投。這也是青桔的首輪融資。 青桔單車成立於2018年,歸屬於滴滴普惠出行事業群下的兩輪車事業部,由兩輪車事業部總經理張治東負責,張治東直接向滴滴創始人程維匯報。 有多少創業者的夢想是做一家估值10億美元的公司,但青桔第一筆融資就是10億美元。即使在ofo和摩拜酣戰時刻,他們也無一在早期獲得過如此巨額投資。
  • 美團電單車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超41%電單車...
    DoNews10月15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15日,美團電單車聯合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大數據團隊聯合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數據顯示,41%以上的共享電單車用戶日均出行超過2次,平均騎行時速10.9公裡,與共享單車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為補充。
  • 共享單車成哈囉青桔等「富二代」新戰場 只靠「拼爹」難存活
    2018年1月,收購小藍單車後,滴滴借著其投放指標,在內部孵化出了青桔單車。它最新一輪融資是今年4月份,融到了10億美元,創下了共享單車的融資最高紀錄。據The Information報導,這10億美元融資中,8.5億美元來自滴滴出行內部,1.5億美元由君聯資本和軟銀提供。與融資一併行進的,是青桔逐漸高調起來的品宣,甚至一度請來了劉昊然做代言。
  • 共享電單車熱起來
    截至目前,共享電單車在青島嶗山、萊西等地投放量保守估計在3萬輛左右,在南充城區預計超5萬輛,在大同市廣靈縣,僅松果公司就投放了600輛…… 另據了解,共享出行企業在加大投放量的同時,還開始實施他們慣用的用補貼搶市場策略。美團率先在二三線城市中推出了新手禮包免費卡,每天2次使用機會,每次前30分鐘免費,為期3天。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北上廣不歡迎共享電單車「之前燕郊連共享單車都沒有,但現在可以騎電單車了。」李青發現,從11月底起,在燕郊城區,一行行排列整齊的青桔共享電動車開始隨處可見。在她居住小區附近的公交站旁邊,就有兩列滴滴青桔電單車,一列5輛,早上晚出門半個小時,10輛車就基本都被騎走了。
  • 外媒揭秘滴滴共享單車融資內幕:軟銀與君聯資本投資1.5億美元
    騰訊科技訊 4月20日,據外媒報導,軟銀和聯想控股旗下的君聯資本向中國叫車巨頭滴滴出行的共享單車部門青桔投資1.5億美元。據直接了解這筆交易的人士稱,這是滴滴出行首次從外部投資者那裡為單車業務籌集資金。 最近幾天的媒體報導稱,滴滴出行為共享單車部門籌集了10億美元資金。但知情人士說,其中8.5億美元來自滴滴自身,該公司仍在繼續之前對該部門的投資。滴滴兩年前收購了破產的共享單車初創公司Bluegogo,首次進軍共享單車市場。
  • 首批共享電單車系列團體標準發布!滴滴、青桔、哈囉引領行業變天?
    共享出行新風口,資本強勢入局。受新國標和疫情的影響,共享電單車在今年初迎來了發展的契機。3月,美團電單車開始大規模出現在市場。4月,美團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單車企業下單百萬輛以上的共享電單車訂單。新日方對此稱,「美團是公司的重要團購客戶之一,截至4月20日,公司已取得團購客戶下達的需在二季度交付的訂單約為30萬輛整車及相關配件。」根據業內人士估算,美團的單車訂單價格在10億元左右。
  • 猜猜共享單車的融資什麼時候花完?
    從成立第一天起,共享單車就是一頭「吞金獸」。5年過去了,資本依然是驅動共享單車變局的關鍵力量。即便在疫情期間,共享單車依然融資消息不斷,令人震驚。4月17日,青桔單車被爆出首輪融資即達到10億美金;去年年底,哈囉出行也拿到最新融資。與之相伴而來的是,新一輪補貼潮悄然浮現。共享單車棋至下半場,混戰再起。
  • 共享電單車熱起來-科技-中國消費網
    截至目前,共享電單車在青島嶗山、萊西等地投放量保守估計在3萬輛左右,在南充城區預計超5萬輛,在大同市廣靈縣,僅松果公司就投放了600輛……另據了解,共享出行企業在加大投放量的同時,還開始實施他們慣用的用補貼搶市場策略。美團率先在二三線城市中推出了新手禮包免費卡,每天2次使用機會,每次前30分鐘免費,為期3天。滴滴旗下的青桔也不甘示弱,在一些城市向用戶贈送價格為10元的體驗券。
  • 滴滴、美團入局!共享電單車復活,餡餅or陷阱?
    4月17日,滴滴宣布「0188」計劃,目標是3年實現全球每天1億單,其中,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一起構成的兩輪被視為重要的支撐點。隨後滴滴旗下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被曝獲得超過10億美元融資。「現在很多工廠都在生產青桔的車」,一位國內某老牌自行車廠的人士表示。
  • 共享電單車2.0時代:從野蠻生長到聚焦下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燃點新消費,作者 | 秦子舒、楊燕2019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的發布是共享電單車行業的一個節點。在這之前,摩拜和ofo率先推出共享電單車,盲目入場,因為不合標又被連夜清場。在這之後,電動車有了「合法身份」,日均7億次的騎行需求量,吸引了大量資本入場,共享電單車進入2.0時代。
  • 哈囉、青桔和美團圈地共享電單車,這次結局是否依然是一地雞毛?
    哈囉出行宣布與寧德智享並獲上市公司中恆電氣2億元投資;滴滴旗下『青桔單車』完成10億美元融資;另外,美團在二季度向國內電動車製造商下了「百萬輛共享電單車」代工訂單。真正催生對電單車的需求是因為疫情的出現,人們在中短途出行時選擇公交、打車的少了,轉而選擇騎車,因此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共享出行市場的培育。面對大眾中短途出行的旺盛需求,規範、質量可靠、即行即用的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慢慢進入了視野。在武漢、昆明等二三線城市,共享電單車登記後可以上路、取消對共享電單車限制的政策相繼推出。
  • 共享電單車「添堵」 該如何破局?
    「商圈人流量大,市民用車需求多,成為共享電單車重點投放地也是必然。這確實讓我們出行方便了許多,但是隨意停放的共享電單車充斥城市各個角落,嚴重影響城市市容。」一位剛從德思勤商場走出來的市民說,在以往,德思勤東西南北等一些路段的道路經常被扎堆的共享電單車佔據。
  • 一線城市拒絕共享電單車?這些問題才是真·致命
    【滴滴、哈囉,加美團,共享單車玩「電」也尋常】除了前文中提到的眾多共享電單車品牌外,哈囉出行早在2017年底就已推出電單車業務。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0月9日,哈囉單車、助力車等業務已經完成全國超400城的規模覆蓋,主要集中於二、三線城市。
  • 北上廣深不相信電單車 共享單車終究走向"死"胡同?
    北上廣深不相信共享電單車,二三線城市也難逃倖免今年3月,據北京市交通委消息,北京因平臺運營商,缺少投放許可、違規運營租賃電單車,根據《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做出首張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在2018年底,北京市交通委也提醒市民"不要使用任何品牌的共享電動車"。北京已明確表明不發展共享電單車租賃。
  • 共享電單車「下縣城」 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去年下半年開始,一批共享電單車企業「湧進」了二三線,甚至縣城。這個過程還在持續,截至目前,已經在下沉市場屯兵的,除了美團、滴滴青桔、哈囉等巨頭之外,還有小蜜、松果、小遛、芒果、永久等中小玩家。一如當年共享單車「燒錢」競爭的場面,初入下沉市場的共享電單車也推出了不少優惠活動,比如美團的新手禮包免費卡,每天2次,前30分鐘免費,青桔電單車則贈送2張10元體驗券。
  • 報告顯示41%以上的共享電單車用戶日均出行超過2次 平均騎行時速10...
    10月14日消息,日前,由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大數據團隊與美團電單車聯合撰寫的全國首份共享電單車行業大數據報告《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以下簡稱《觀察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41%以上的共享電單車用戶日均出行超過2次,平均騎行時速10.9公裡,與共享單車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為補充。
  • 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都黃了,為什麼滴滴青桔單車還融資10億美金
    還記得共享單車嗎?當年摩拜和ofo小黃車打的那麼熱鬧!可最後呢?一家賣身給美團,另一家到現在還死死地撐著,但拖欠了不少財務!而今日有媒體爆料,滴滴旗下獨立品牌青桔單車近日獲得超過10億美元融資,君聯資本領投,另一家國外大基金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