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青桔和美團圈地共享電單車,這次結局是否依然是一地雞毛?

2020-12-09 浙江在線

2020-07-22 08:56 |《浙商》雜誌官微 |施曉豔

一場新的圈地大戰在悄然的拉開序幕——哈囉、青桔和美團,三家平臺正在投入短途共享電單車領域。

哈囉出行宣布與寧德智享並獲上市公司中恆電氣2億元投資;滴滴旗下『青桔單車』完成10億美元融資;另外,美團在二季度向國內電動車製造商下了「百萬輛共享電單車」代工訂單。

挖掘3-10公裡的出行需求


不少二、三、四線城市的街頭多了各色共享電單車、電助力車,除了松果、芒果等電動車品牌,哈囉、青桔、美團幾家共享出行巨頭也紛紛加入。在部分一線城市,電單車也再度開始試水。

實際上,共享電單車並非巨頭們首次集中涉足。早在2017年,當摩拜、ofo、蜜蜂出行等平臺試水電單車業務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卻相繼發布文件,對共享電單車表態「暫不發展」或者「不鼓勵發展」,緊接著鄭州、杭州等主要城市也叫停共享電單車。在政策影響下,此後幾年國內的電單車市場一直不溫不火。

轉機在去年開始萌發。2019年4月,被稱為電動單車「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為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帶來了新的發展土壤。真正催生對電單車的需求是因為疫情的出現,人們在中短途出行時選擇公交、打車的少了,轉而選擇騎車,因此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共享出行市場的培育。面對大眾中短途出行的旺盛需求,規範、質量可靠、即行即用的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慢慢進入了視野。在武漢、昆明等二三線城市,共享電單車登記後可以上路、取消對共享電單車限制的政策相繼推出。

據業內人透露:「共享電單車如果能有序發展起來,反而能幫助政府分擔一部分原本由公共運輸來承擔的出行成本。」

「錢景」遠超共享單車?


目前,共享電單車大多採用15分鐘2元起的收費標準。有投資人粗略計算,如果業務發展順利,每天電單車每輛車4到5單,初期就能盈虧平衡,一輛電單車大概十個月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電單車由於包含電機、電池等部件,造價比共享單車高約一千元,單次使用價格也多為2-3元起步,費用是共享單車的兩倍。根據寧波市交通部門曾公布的一項數據,當地共享單車日均周轉率為13.29%,而共享電單車日均周轉率接近340%,說明從單個車輛的使用效率上,電動車要遠高於單車。即,投放1輛共享電單車相當於投超過20輛共享單車。哈囉出行數據也顯示,在昆明,哈囉助力車每輛車日均騎行次數在5次以上。

艾媒諮詢發布《2020中國共享電單車安全管理專題研究報告》,報告預計,5年後共享電單車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巨頭們進軍共享電單車還有一個原因,相比需要長期投入的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更容易帶來盈利。

哈囉助力車自2017年9月推出哈囉助力車,截至到2020年2月底,哈囉助力車已經在超過320座城市提供服務,號稱佔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有哈囉出行相關人士表示,助力車業務算是公司的現金奶牛,2019年該業務利潤可觀。

滴滴在2018年初,完成了對小藍單車的託管,同時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單車和街兔電單車,後者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而前者2019年一直在拓展市場。滴滴在2019年將單車事業部和電單車事業部合併成立兩輪車事業部,並重啟對單車的大規模投放。今年4月,滴滴出行公布了未來3年公司的戰略目標,而兩輪車是其中重要的「增量」來源,它同小桔、貨運、自動駕駛等新業務一同被看做是拉動滴滴增長的「第二曲線」。

美團也在共享出行領域不斷加碼。據36氪報導,美團單車表示,自2018年4月摩拜融入美團之後,美團一直沒有放棄電單車業務,它將與解決0到3公裡出行需求的共享單車形成互補。

能否告別無序競爭?

幾年前共享單車大戰的惡果,造成行業泡沫,人們還記憶猶新。共享電單車成為巨頭爭相入局的新戰場後,是否會帶來燒錢、過量投放等無序競爭?

其實在構建圈地的過程中,競逐的平臺企業的觸角也早已延伸至兩輪賽道之外,向更深層的本地生活服務和大出行生態擴建。

青桔與國網什馬的合作不僅僅是共享電單車,接下來雙方將圍繞兩輪出行能源服務展開合作,並探索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於出行行業,深入兩輪市場的多個環節,來完善整個大出行生態的布局。

美團通過收購摩拜,從生活服務切入兩輪出行市場,隨著黃色的美團單車逐步取代橙色的摩拜單車,共享出行的用戶、數據也逐步地融入到美團的超級平臺中。

哈囉出行,一方面通過打車、順風車、換電等業務布局出行生態,另一方面,哈囉出行APP上線了「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消費入口,還增加了「借錢」、「車主服務」、「查路線」、「電臺FM」等內容,與美團相反,哈囉正在通過出行切入到本地生活服務。

由此可見,新一輪的競逐早已突破了共享單車的邊界,而背靠大樹的三大主流單車企業則各有優勢。

對此,多位行業分析人士都較為樂觀。「經歷早期的粗放野蠻大戰後,留存下來的幾家企業都已經積累了數年的精細化運維經驗,進入到依賴技術和效率,加上與政府部門也已經有了前幾年共享單車管理的長期磨合,行業大概率不會再重現之前的無序競爭。」


1595379391000

相關焦點

  • 三大共享單車兩家落幕 留給哈囉的時間不多了
    來源:牛刀財經文丨黃芳華原標題:留給哈囉的時間不多了曾經的三大共享單車企業ofo、摩拜和哈囉,其中ofo一地雞毛,押金要退到百年後,而摩拜被美團收購整合後,於12月4日終止服務。隨著共享單車大戰的結束,市場上只剩下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和哈囉三家,而美團單車則是收購摩拜而來,青桔單車是收購小藍而來,另外一家ofo則依然押金要退幾百年。14日晚,摩拜單車停止服務,完全接入到美團App,至此,共享單車曾經的三巨頭,ofo、摩拜和哈囉,只剩下哈囉依然處於獨立運營狀態。
  • 首批共享電單車系列團體標準發布!滴滴、青桔、哈囉引領行業變天?
    據不完全統計,共享電單車品牌已經從最初的4個增加到10餘個,其中,以美團、滴滴、哈囉三巨頭佔據著市場絕大部分的份額。據報導,今年6月,哈羅電單車平均日單量約為400萬,而滴滴和美團的電單車日單量分別達到300萬和100萬左右。中信證券指出,預計2020年累計將有超過700萬電單車投入市場。
  • 滴滴、美團入局!共享電單車復活,餡餅or陷阱?
    當時有「享騎電單車」、「街兔電單車」、「叮噹出行」、「優時智能車」等多個品牌進駐長沙,但很快隨著政府下發了一份關於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的整治文件,這些品牌被要求回收共享電動自行車,當時當地媒體還在議論「共享電單車將在長沙街頭消失」。但是最近一年來,共享電單車不僅回來了,而且數量更多,不僅有美團、青桔、哈囉等巨頭,還有一些人們從來沒聽說過的平臺。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他們的背後,一場共享電單車的新戰事正在悄然上演。曾經,共享電單車只是小玩家的戰場,但經過三年的洗牌,小玩家所剩無幾,只留下小遛共享、松果出行等頑強活著;如今,由於政策鬆動、盈利可期,美團和滴滴都來攪局,他們要從先行者哈囉嘴裡搶下一塊肉。
  • 青桔單車獲10億美元融資?阿里、美團、滴滴角力,共享單車「三國殺...
    目前共享單車行業從摩拜、ofo雙寡頭時代進入到哈囉、美團單車、青桔單車為代表的「三國殺」時代,不再單純依靠燒錢補貼,行業也經歷一輪漲價潮,正在逐漸回歸理性,追求盈利。新資本的進入對行業格局會產生哪些影響?在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李開逐看來,此次青桔單車的融資對行業格局和行業盈利節奏不會有太大影響。「更多還是各自做增量」。李開逐告訴《中國企業家》。
  • 青桔、美團、哈囉參與共享單車5月早晚高峰免費騎
    新京報訊(記者 陳維城)5月20日至31日,北京市交通委聯合美團、青桔、哈囉等共享單車企業,推出早晚尖峰時段免費騎行激勵措施,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市民騎行上述任意品牌單車均可享受每單半小時內免費騎行的優惠。
  • 成都公布共享單車年度考核排名 美團單車第一青桔哈囉緊隨其後
    5月29日,成都市交通局聯合市城管委、市公安局公布2019年成都共享單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美團單車以703.67分獲得第一名,青桔單車和哈囉單車分別以684.79分、611.97分排名第二和第三。為進一步加強成都共享單車行業管理,促進共享單車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根據《成都市共享單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試行)》相關規定和要求,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委、市公安局組成聯合考核組,對2019年度在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成都高新南區(以下簡稱「5+1」區)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服務質量信譽進行了綜合評定,美團單車最終獲得了703.67分,獲評AA級共享單車企業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不過,由於過度燒錢,共享單車在2017年開始出現倒閉潮,2018年4月3日,美團作價27億美元正式收購摩拜;ofo在苦苦支撐了幾年後,終於消亡。只有背靠阿里的哈囉和背靠滴滴的青桔,堅持了下來。此後,共享單車從ofo和摩拜各領風騷的雙寡頭時代,進入了哈囉、美團和青桔的三巨頭時代。
  • 共享電單車「下縣城」 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來源:新京報共享電單車「下縣城」,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3月前後,泰安街頭出現了好多共享電單車,有美團的,有青桔的,還有一個叫小遛的。」家住山東省泰安市的林女士突然感覺居住的城市一下子「潮流」了許多,「我騎過,體驗還不錯。」
  • 滴滴青桔單車獲超10億美元融資,共享單車戰爭未結束
    共享單車行業誕生於2014年的北大校園,從ofo、摩拜兩強相爭,今天已轉變為哈囉、摩拜(現更名為美團單車)、青桔的三方戰役。背後分別站著阿里巴巴、美團、滴滴三大巨頭。一位美團單車的管理層透露,如果按單量計算,目前場內玩家中,哈囉第一、青桔第二、美團第三。但這一切還將充滿變數。 戰役早已在資本層面打響。
  • 共享電單車「彩虹大戰」再上演 如何避免...
    共享電單車今年以來,共享電單車在多個城市「遍地開花」,這個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被明令禁止的出行工具,卻意外地在二線城市和下沉市場走紅。截至記者發稿,據不完全統計,共享電動車品牌已經從最初的4個增加到10餘個,並引發出行和本地生活巨頭濃厚的興趣。
  • 共享電單車「添堵」 該如何破局?
    共享電單車在一些城市曾經一度蜂擁而至又銷聲匿跡,近年迎來「第二春」。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享電單車已在全國360多個城市投放運營,投入車輛達1945萬輛,日均訂單量超4570萬單。自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被納入《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共享電單車正式被資本盯上,一塊新的蛋糕正在烘培。今年以來,哈囉出行、青桔單車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
  • 猜猜共享單車的融資什麼時候花完?
    從成立第一天起,共享單車就是一頭「吞金獸」。5年過去了,資本依然是驅動共享單車變局的關鍵力量。即便在疫情期間,共享單車依然融資消息不斷,令人震驚。4月17日,青桔單車被爆出首輪融資即達到10億美金;去年年底,哈囉出行也拿到最新融資。與之相伴而來的是,新一輪補貼潮悄然浮現。共享單車棋至下半場,混戰再起。
  • 共享單車隨心騎?美團、哈囉、青桔3家企業籤訂互信協議!
    針對「不文明騎行者」,西安將試行實施違規分級管理制度,騎行人有闖紅燈、闖行高架橋、隧道、在機動車道行駛甚至逆行等5次違反交通法規行為,將永久禁用單車。 在西安市交委辦的指導下,美團、哈囉、青桔等3家單車企業籤訂互信協議,共同建立共享單車「文明騎行聯盟」,針對「不文明騎行者」試行實施違規分級管理制度。
  • 哈囉青桔進軍一線,摩拜變身美團黃,共享單車如何走得更遠?
    大家好,我是二手黑科技,您最近還騎共享單車嗎,您是騎紅色的摩拜還是藍色的哈囉單車?現在中國整個共享單車行業這麼多年的鬥爭。目前來看,哈囉單車是一個中局階段的勝利者。人家帳上多少錢呢?有兩百多個億,那我認為在未來沒有像樣的對手出現之前呢,他還會獨孤求敗下去。
  • 9.9元包月 青桔單車拼了!不料上海萬輛單車暫時無法上路
    幾個月後,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地鐵口,越來越多的青桔悄然出現,混雜在藍色、黃色的單車旁,共同形成了夏天一抹亮眼的色彩。2、2020年,共享單車的格局生變,後來者青桔日益壯大,與哈囉和美團開始「三足鼎立」。試圖突圍的青桔,是滴滴的戰略要地。走過至暗時刻的滴滴,正快速加大兩輪車布局。
  • 走下沉、發補貼、拼電池,巨頭們的共享電單車生意還好嗎?
    從5月底開始,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一二線城市的共享電單車鋪設數量也在急劇減少。  共享電單車的出現和消失,不像共享單車那麼受關注,但這個領域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2020年初,在一二線城市的人行道上,停滿了共享電單車,包括藍白色的哈囉、綠色的街兔和黃色的美團電單車。
  • 打贏共享單車戰但焦慮猶在 哈囉尋找新引擎
    被瓜分的兩輪車市場共享單車從來都不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它更像是巨頭的一個流量入口,無論是摩拜基於美團,還是青桔對於滴滴而言均是如此。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的共享單車、網約車、買菜等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首次實現毛利由負轉正,靠得是不斷優化的定價策略,通俗來講就是提價。如今,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哈囉單車的定價策略是騎行30分鐘以內收費1.5元,騎行超過30分鐘,每30分鐘收費1.5元。更賺錢的是共享電單車。
  • 哈囉尋找新引擎,共享單車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嗎?
    被瓜分的兩輪車市場共享單車從來都不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它更像是巨頭的一個流量入口,無論是摩拜基於美團,還是青桔對於滴滴而言均是如此。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的共享單車、網約車、買菜等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首次實現毛利由負轉正,靠得是不斷優化的定價策略,通俗來講就是提價。
  • 年底全國共享電單車達500萬輛 還記得ofo百年退押,享騎上海敗局嗎?
    在二三線城市,到處可見共享電單車,圖源:IT時報30秒快讀1、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共享電單車領域的「三巨頭」哈囉、美團、滴滴以及中小玩家松果、小遛、拜米、喵走出行、牧森等企業,紛紛湧入二三線城市和縣城,開講新一輪共享故事。2、年底全國共享電單車達500萬輛,巨頭「提速」後,中小玩家還有得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