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一場重資產、重運營、重政府關係的遊戲。

文| 王琳

來源 |Tech星球(ID:tech618)

封面來源 | IC photo

一輛4.2米長的大卡車,踩著夜色從倉庫中緩緩開出來,車上一批共享電單車整裝待發。城市的夜晚靜悄悄,但老徐的工作才剛剛開始,他的任務是將這批共享電單車投放到城市的街道上。

這份工作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想要做好卻著實需要動一翻腦筋。老徐一般選擇在深夜出動,因為城管很少在深夜上班,車子被拖走的概率極低,而投放的成功率直接關係到他的收入,一切不容有失。

像老徐這樣的夜行者不在少數,在每個夜晚的11點左右,他們在泉州、合肥、長沙、寧波、青島等二三線城市魚貫而出,載著巨頭的出行夢,一股腦湧入城市的街頭。

他們的背後,一場共享電單車的新戰事正在悄然上演。

曾經,共享電單車只是小玩家的戰場,但經過三年的洗牌,小玩家所剩無幾,只留下小遛共享、松果出行等頑強活著;如今,由於政策鬆動、盈利可期,美團和滴滴都來攪局,他們要從先行者哈囉嘴裡搶下一塊肉。

這是哈囉的生存保衛戰 ,也是美團和滴滴向超級獨角獸進階的必經之路。在這場重政府關係、重資產、重運營的遊戲裡,他們註定還會遭遇多維挑戰。

較量開始,補貼復活

在全面盈利後的第二年,有了足夠多彈藥的王興,再也按捺不住對出行版圖的野心。

2020年3月,黃色的美團電單車開始大規模出現在市場。

「4月的時候,美團的價格非常便宜,基本上就是免費騎行,再加上車型比較新,一推出就很受歡迎。」美團電單車運營徐亮亮表示。

入局共享電單車,美團可謂謀劃已久,「美團其實去年就開始小規模投放」。

1月15日,美團摩拜助力車在全國開始招募渠道經理。據了解,美團電單車業務在全國採取直營和加盟並存的模式,加盟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代理商全資購買美團的電單車,價格約2000元,收入全部歸代理商,另一種是美團總部提供車輛,代理商負責投放,最後按照7:3的比例分成。

加盟是搶佔市場最快的辦法。「3、4月,美團開始大規模鋪渠道了,」哈囉出行助力車城市群經理黃鶴表示,「4月,美團已經開始大規模投車了」。

4月底,美團在內部發起了百日戰役。「目標就是今年年內,做到全國第一」,徐亮亮說。彼時,電單車市場的老大是已經深耕該賽道三年的哈囉出行,其市場份額一度佔據行業的70%。一位哈囉出行內部人士表示,去年哈囉助力車創造了7億的淨利潤。對此,哈囉回應稱:不予置評。

美團的到來打破了這種格局,它直擊對方要害,「美團最先打得是哈囉的頭部城市,明星城市,比如,泉州,合肥,長沙。二季度結束的時候,哈囉的很多頭部城市,市場份額都縮減了很大了,最多的超過一半」。據美團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已向市場投放電單車30萬輛,而今年,它的目標是投放規模達到百萬級。

「這個不光是因為美團,滴滴也沒有閒著,滴滴跟其他品牌加起來,也是不小的市場份額。」上述哈囉人士表示。

4月,美團向富士達、新日等電單車生產企業下單百萬臺共享電單車的消息傳出後,而滴滴青桔單車隨後被曝融資超10億美元,這也是共享單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融資。

今年8月,滴滴青桔推出了三款新車型。滴滴表示,未來不僅會延伸青桔IP化屬性,同時會更細化拆分使用場景,推出較傳統共享單車更加小巧輕盈的新車型等精準需求產品。而在補貼上,滴滴幾乎是三家力度最大的。電單車成為青桔今年重點發展業務,兩輪也成為滴滴如今擴招最多的部門。

這讓哈囉多多少少感覺到了危機。據了解,哈囉從今年6月底開始對助力車和單車進行合併,一位哈囉員工表示,合併至今還沒有完成,「這其實是參照滴滴,之前滴滴不就成立了兩輪車事業部嘛」。

新冠疫情外加巨頭的衝擊,哈囉的計劃被打亂,「我記得當時說的是今年要有20個億的淨利潤,但現在肯定不行了,美團和滴滴都在大規模投車」。對此,哈囉回應稱:不予置評。

在美團和滴滴的步步緊逼下,哈囉調整了策略。據了解,如今哈囉也正在大規模發展渠道,採取加盟模式。過去,在單車戰爭中,哈囉全部採用直營模式。

「今年主要是更重渠道發展,但畢竟哈囉的渠道體系才剛剛開始搭建一年多,很多管理方面的抓手還不具備,美團有完成的渠道招商,運營管理體系。」一位哈囉中層分析道,「我們也是儘可能的多投車,但是也儘可能的保證騎行頻次不會被拉低」。

不止滴滴和美團,區域玩家也開始頻繁發力。據一份小遛共享BP(Bussiness Plan)顯示,在寧波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小遛共享,今年的目標是增加投放100個城市的覆蓋,新增投放37萬輛車。

更多的玩家,更多的資源湧入,共享電單車一下子熱鬧起來。

大廠遊戲,下沉市場的充分競爭

共享電單車並不是一門新生意。

2017年,當共享單車進入「彩虹大戰」時,成本更高的共享電單車也開始入局,不過當時主流VC幾乎全部缺席,投資者大部分是傳統電動車的上下遊製造商。

2018年,一級市場錢荒來襲,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玩家因此退出市場。

「本來我們融資了幾百萬,後來也有一筆新融資進來,但是就在投資方要給我們打款的時候,他們的P2P項目暴雷,投資方創始人被抓,我們的資金鍊就斷裂了。」一位共享電單車項目創始人談到,如今,他已經轉型共享充電櫃了。

2018年,國內市佔率最高的電單車品牌享騎電單車遭遇經營危機,用戶擠兌299元「誠信押金」之後,公司停運,最終被迫變賣電瓶發放員工工資。

少數倖存者,也並不受資本青睞。目前,寧波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小遛共享至今沒有披露融資消息,松果出行獲得過一筆天使輪融資後,也再也沒有新融資披露。

可以說,2018年-2019年,整個市場,哈囉一家獨大。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一個藍海。「共享單車早就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大部分城市,有哈囉就有美團和滴滴,一旦這個城市的政府沒有指定合作商,或者沒有指定給哪一個獨家合作商,那基本就是擠佔原有小玩家的市場份額。」

除去小遛共享、松果出行,還有很多地方的區域性品牌。「他們一般和政府關係很好,因此可以拿到投放指標。」一位共享電單車行業人士表示,「他們的盈利能力比誰都強,只是沒有錢,所以沒有辦法做大」。

因此,新的共享單車戰事又變成了大廠之間的博弈。「它的潮汐效應太過明顯,久而久之就剩下滴滴、美團、哈囉這樣本來就有大量的用戶,邊際成本越來越低的企業,它還可以與原有的業務做一些協同,這種的模式才更有意義。」一位共享電單車創業者表示。

美團依舊在延續高頻打低頻的策略,王興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共享電單車具有高頻消費場景的特徵,可以彌補美團用戶對於平臺業務需求頻次不足的問題,對於美團的長足發展,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對於滴滴而言,兩輪車承擔的不僅僅是其完善出行版圖的野心,也意味著,某種程度上滴滴更想實現訂單量上的增長,藉此來挽救持續下跌的估值。

眼下,美團和滴滴都在通過補貼來換取一定的市場份額,這也意味著某種程度上來說,增長的需求遠遠大於盈利。

對於哈囉來說,情況全然不同。從公司規模上來看,哈囉明顯處於劣勢。一位哈囉出行中層表示,打仗是對組織能力的考驗,美團的組織能力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具體到業務上,也是其地推核心能力的擴展。

在資金儲備、組織能力上,哈囉雖然處於劣勢,但是作為行業先行者,哈囉的優勢在於其長期積累的精細化運營能力,比如,哈囉要求所有的共享電單車在停放時與馬路邊界成90°角擺放。

更重要的是,由於政策原因,共享電單車沒有辦法像單車一樣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投放,換句話說,共享電單車的戰爭大部分都在三四線城市,也就是所謂的下沉市場。

這正是哈囉起家的,也是其擅長的市場。

三四線城市的運營邏輯和一線不同。「電單車在一線城市因為政策在逐步放開,所以在這個放開過程中,大城市相對比較少一點,在大城市中在比較複雜的核心熱點環境中,第一去抓上下班的具體潮汐熱點,同時要配合城市管理的治理。

小城市的峰值和大城市並不完全一致,大城市典型的集中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小城市是更平的曲線,它會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有出行的需求,而且去的這些地點會和大城市明顯不同。」哈囉出行單車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表示。

據褚軼群介紹,哈囉早期在合肥試點,就是通過哈囉大腦來提高運營效率的,而哈囉大腦幫助他們在電單車的前幾個開場中,省去了大量的規劃和試錯的時間,「很快就把這個模式建起來了」。

一位哈囉出行運營人員表示,哈囉電單車的使用頻次為旺季每天5-8次,淡季每天1-3次。

「一個城市好的位置有限,這幾家也會競爭,比如當地的運營經理就會PK,比如拆掉你的電池,或者把你的車推到其他地方。」一位共享電單車創業者表示。

美團的城市經理周楊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根據後臺位置去找車,去的時候發現沒有電池了,明顯是被盜了,因為每個電池裡面都有追蹤器。」

不管美團、滴滴們最後的結果如何,他們的需求切切實實帶動了共享電單車的熱浪。

「最近兩輪瘋狂立項,平時正常的開發流程要幾個月,美團這個項目就只有一周。今年的訂單是我們虧本也要做的,因為其實美團我們介入比較晚,我們也想以價格做籌碼,這樣明年我們才會有訂單。」一位寧德時代參與美團項目的人員表示。據他的消息,美團明年的訂單都在百萬級。

賺錢,並沒想像的容易

哈囉用過去兩年的經驗告訴從業者,相比於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是一個更容易賺錢的生意。

這或許和當時的競爭環境,以及哈囉的投放策略有關。2020年以前,哈囉一家獨大,其一度佔據市場份額的70%以上,一位哈囉出行內部人士表示,當時哈囉的投放策略講究的是獲利能力,投放數量有限,這也就造成了單個電單車的盈利空間非常大。

但滴滴和美團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模式。一位在美團和哈囉都工作過的員工表示,美團電單車的採購成本要遠高於哈囉,因為哈囉更多是助力車,只能一個人騎,而美團的座椅更長,前者採購成本不低於4000元,而後者的價格在3200-3700元左右。這意味著,這是有錢玩家的遊戲。

更高的成本來自運營。「運營成本主要在換電部分:正常換一個電池4.5元,實際上目前5塊一個電池都沒有人去換,因為大部分換電師傅都要集中在凌晨工作,還要自帶三輪車,冒著被交警抓的風險,不是每個城市都像長沙一樣好運營,交警,政府問題都很難處理。」一位共享電單車行業運營人員表示。

「在佛山,美團運營的所有城市中,第一月訂單總量破100萬的城市都在虧錢,更別說其他城市了。」美團佛山運營人士喬邁表示。

更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政府。「今年年初,原來哈囉在上海閔行區投放的上萬臺電單車被要求撤離,當時哈囉已經運營了大半年時間,這是一筆很大的損失,所以共享電單車只能往三四線城市投放。」共享電單車從業者麥昆表示。

如今,三四線城市的管控力度也在加大。8月中旬,汕頭幾家共享單車、助力車的品牌陸續發布公告,稱共享助力車、共享單車要陸續回倉、保養;9月3日,江門市要求哈囉、美團等平臺全部回收投放的共享電動自行車……

喬邁明顯感覺到政府的管控越來越嚴格。「一次性上百輛車被扣,一線員工要被扣錢,扣績效的,美團這邊安排城市經理去贖車,一輛車100塊,交給城管。」

「城市的管理能力有限,其原有的公共出行體系原本就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市面的出行需求,新的出行方式或者新的品牌入駐,城市只會更加擁堵。」麥昆坦言。

更重要的是,共享電單車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會和原有的計程車體系形成對衝,這也是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

9月20日,內蒙古鄂爾多斯的計程車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每一輛車的後備箱裡都裝有一輛共享電單車,他們要把城區的共享電單車運至郊外。而在四川內江市威遠縣,當地計程車已經兩次抵制共享電單車投放,在南充市南部縣城上千輛共享單車被計程車司機拖到城邊......

如何平衡好新舊玩家之間的關係,這極大地考驗著政府的管理水平。

這是一場重資產、重運營、重政府關係的遊戲,主流玩家在有限的空間裡搶奪不多的時間窗口。一個可以確定的結論是,電單車的戰爭結束得遠比單車要迅速。

(文中周揚、喬邁、徐亮亮、黃鶴、麥昆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3.5億臺電單車,一天10億次出行需求,滴滴闖入共享電單車新戰場?
    隨著摩拜賣身美團,ofo淪為導流網站,共享單車市場上的巨頭重新調整了站位:阿里重倉哈囉出行,後來者居上;滴滴從幕後投資、託管到如今將青桔推向臺前;美團的共享單車業務一直在止虧路上,原本的橘紅色車身也被街頭的「美團黃」逐一代替。
  • 走下沉、發補貼、拼電池,巨頭們的共享電單車生意還好嗎?
    電單車去哪兒了?  答案是泉州、合肥、銀川和長沙等二三線城市。共享電單車的競爭目的地,從一二線城市轉移到了下沉市場中。  與下沉相伴隨的,是巨頭們開始在電單車電池方面的發力。  近日,滴滴青桔與比亞迪旗下電池獨立品牌「弗迪」合作,在業內看來,這是滴滴針對共享電單車電池的發力。
  • 滴滴、美團入局!共享電單車復活,餡餅or陷阱?
    在一些城市,人們發現,一批名稱不同、顏色各異的共享電單車突然被擺放在街頭。「本來以為共享電單車要消失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在長沙工作的李一天發現,從去年底開始,當地的共享電單車又變多了,哈囉、美團,喵走、小遛等多個品牌都在紛紛鋪車。在李一天的印象裡,上一次電單車品牌聚集在長沙街頭是在2017年10月前後。
  • 首批共享電單車系列團體標準發布!滴滴、青桔、哈囉引領行業變天?
    同新國標前的電動車行業一樣,共享電單車無論是在生產、銷售,還是騎行、治理上都缺乏統一的「標準」,因而導致整個行業混亂不堪,共享電單車發展也因此大為受阻。如今,共享電單車標準出爐,行業有了統一的執行標準,不論是對車輛本身還是城市治理都有了標準可依,共享電單車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哈囉、青桔和美團圈地共享電單車,這次結局是否依然是一地雞毛?
    、青桔和美團,三家平臺正在投入短途共享電單車領域。哈囉出行宣布與寧德智享並獲上市公司中恆電氣2億元投資;滴滴旗下『青桔單車』完成10億美元融資;另外,美團在二季度向國內電動車製造商下了「百萬輛共享電單車」代工訂單。
  • 共享電單車2.0時代:從野蠻生長到聚焦下沉
    01 共享電單車的奪城之爭現在的共享電單車市場可以總結為:三大玩家滴滴青桔,哈囉,美團三足鼎立,其他零散品牌在三四線城市百花齊放。哈囉是三家中最早開始投放電單車的平臺,早在2017年就開始在三四五線城市試水。據其官網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2月底,哈囉助力車入駐超320城,佔領約7成市場。但在疫情後,面對滴滴青桔和美團的後聲奪人,奪城攻略變得白熱化。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不過,由於過度燒錢,共享單車在2017年開始出現倒閉潮,2018年4月3日,美團作價27億美元正式收購摩拜;ofo在苦苦支撐了幾年後,終於消亡。只有背靠阿里的哈囉和背靠滴滴的青桔,堅持了下來。此後,共享單車從ofo和摩拜各領風騷的雙寡頭時代,進入了哈囉、美團和青桔的三巨頭時代。
  • 青桔單車獲10億美元融資?阿里、美團、滴滴角力,共享單車「三國殺...
    2019年單車行業漲價後,部分地區摩拜的起步價漲至15分鐘以內1元,時長費0.5元/15分鐘。美團單車的虧損也在扭轉。在美團此後的財報中,單車與網約車、買菜等一起被統計為新業務及其他,根據美團2019年財報,新業務及其他這部分業務一年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81.5%。
  • 共享電單車為何一夜之間「銷聲匿跡」了?
    其實不光一處,還有很多一二線大城市也是這樣的情況,比如北京、上海和天津電單車的鋪設也是在急劇減少,共享電單車的出現和消失,不像共享單車那麼受關注,「電單車都去哪裡了」?隨著今年6月1日「一盔一帶」政策的發布,讓這個行業陷入「寒冬」之中。
  • 打贏共享單車戰但焦慮猶在 哈囉尋找新引擎
    被瓜分的兩輪車市場共享單車從來都不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它更像是巨頭的一個流量入口,無論是摩拜基於美團,還是青桔對於滴滴而言均是如此。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的共享單車、網約車、買菜等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首次實現毛利由負轉正,靠得是不斷優化的定價策略,通俗來講就是提價。如今,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哈囉單車的定價策略是騎行30分鐘以內收費1.5元,騎行超過30分鐘,每30分鐘收費1.5元。更賺錢的是共享電單車。
  • 共享電單車「下縣城」 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去年下半年開始,一批共享電單車企業「湧進」了二三線,甚至縣城。這個過程還在持續,截至目前,已經在下沉市場屯兵的,除了美團、滴滴青桔、哈囉等巨頭之外,還有小蜜、松果、小遛、芒果、永久等中小玩家。一如當年共享單車「燒錢」競爭的場面,初入下沉市場的共享電單車也推出了不少優惠活動,比如美團的新手禮包免費卡,每天2次,前30分鐘免費,青桔電單車則贈送2張10元體驗券。
  • 哈囉尋找新引擎,共享單車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嗎?
    被瓜分的兩輪車市場共享單車從來都不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它更像是巨頭的一個流量入口,無論是摩拜基於美團,還是青桔對於滴滴而言均是如此。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的共享單車、網約車、買菜等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首次實現毛利由負轉正,靠得是不斷優化的定價策略,通俗來講就是提價。
  • 共享電單車「彩虹大戰」再上演 如何避免...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哈囉出行兩輪出行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坦言,對於哈囉來說,在滴滴、美團等玩家加大共享電單車投入時,在一定時間內,哈囉電單車市佔率下降是必然的。對於積極探索下沉市場和講新故事的巨頭來說,共享電單車就像一個接頭,一端連著機遇無限的增量市場,一端連著巨頭的出行生態重要環節。而這場圍繞共享電單車的戰事,無論是對資本、玩家實力還是技術基礎的要求,都比幾年前的共享單車「彩虹之戰」高級了不少。「一個月激增10萬輛」2020年,圍繞出行的戰爭最大聚焦點之一就在共享電單車上。
  • 共享電單車布局下沉市場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明確表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但是,許多二三四線城市等地區的公共運輸系統還有待完善,居民對3-10公裡的出行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共享電單車可以明顯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當地監管部門對共享單車的接受程度更高,顯然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 美團、滴滴又對壘!這次瘋狂加碼共享電動車,你看好嗎?
    近日,根據多方消息報導顯示,美團下單了百萬輛共享電動車訂單,合作方包括富士達和新日這兩個知名電動車品牌商。除此之外,美團還花了大手筆買斷了富士達一款車型,讓其成為美團電動單車的獨有車型。這些行動無一不表明,美團將大力加碼共享電動單車領域,掀起新一輪的共享狂潮。
  • 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下一步該如何布局?
    共享單車自此告別「瘋狂生長」時代,進入「下半場」。如今,憑藉著相對穩定的資本投入、與時俱進的運營模式、自身的集聚流量與支付入口,阿里系的哈囉出行,美團收購摩拜單車後重組的美團單車,滴滴青桔單車三家形成了「三家鼎立」的局面,領跑兩輪共享出行行業。
  • 三大共享單車兩家落幕 留給哈囉的時間不多了
    共享單車瘋狂的2017年,巨頭的加持看中的是線下的流量入口以及支付場景。如今「三折其二」,對於唯獨剩下的獨立企業哈囉單車,還有獨立存在的必要嗎?頻繁嘗試新業務,哈囉難突圍實際上,哈囉近年來一直不斷嘗試新的業務,但發展的並不順利。
  • 共享電單車重蹈覆轍:新車投放半年就進「墳場」
    摩拜、ofo在一線城市互掐時,哈囉就在二三線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市場韜光養晦。對二三線城市更熟悉的哈囉最早有了動作。2018年3月,哈囉助力車入駐長沙。彼時沒有踏板,還裝有腳蹬的助力車就幫哈囉迅速打開了市場。2019年下半年,具有踏板和寬鞍座的小遛共享在長沙推出,新車型的騎行舒適度大幅提高,後座甚至可以載人。
  • 滴滴青桔單車獲超10億美元融資,共享單車戰爭未結束
    共享單車行業誕生於2014年的北大校園,從ofo、摩拜兩強相爭,今天已轉變為哈囉、摩拜(現更名為美團單車)、青桔的三方戰役。背後分別站著阿里巴巴、美團、滴滴三大巨頭。一位美團單車的管理層透露,如果按單量計算,目前場內玩家中,哈囉第一、青桔第二、美團第三。但這一切還將充滿變數。 戰役早已在資本層面打響。
  • 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哈囉出行掘金網約車市場
    摩拜單車正式停止服務,相關業務、服務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這個結局在2018年美團全資收購摩拜之際便已註定。 摩拜退場,ofo落幕,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洗禮之下,初代三巨頭僅剩哈囉單車呢喃著生態布局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