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前些日子很火的共享電單車,最近仿佛人間蒸發了一樣。以前放電單車的地方變成了一塊空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不光一處,還有很多一二線大城市也是這樣的情況,比如北京、上海和天津電單車的鋪設也是在急劇減少,共享電單車的出現和消失,不像共享單車那麼受關注,
「電單車都去哪裡了」?隨著今年6月1日「一盔一帶」政策的發布,讓這個行業陷入「寒冬」之中。北京、上海明確表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與此同時,杭州和天津等其他一線城市中的共享電單車相繼被迫清退。行業慢慢的「下沉」到州、合肥、銀川、長沙等二線城市,與之下沉的是個個巨頭開始在電電單車電池方面開始的發力。
近日,滴滴青桔與比亞迪旗下電池獨立品牌「弗迪」合作,在業內看來,這是滴滴針對共享電單車電池的發力。而在此之前,哈囉與美團均已和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國內電池巨頭在電單車方面達成合作。
共享電單車之所以可以順利「下沉」,也得益於二三線城市政府的支持。據寧夏日報報導,為了倡導市民規範使用和停放單車,提升共享單車管理能力,共享單車將逐步退出銀川市場,更換為共享電單車。 不只是合肥和銀川,湖南長沙、雲南昆明、江蘇鹽城等二、三線城市都明確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 有了政策的支持,巨頭們紛紛摩拳擦掌,向下沉市場進攻。
隨著巨頭們的下沉,不可避免地碰上了原本就在二三線城市發展的小玩家,其中就包括小蜜、松果、小遛、芒果等企業。由此,在長沙等城市中,共享電單車行業的競爭進入了白熱化。 美團、哈囉和滴滴等行業巨頭為了搶先搶佔市場,紛紛燃起了補貼的戰火。
隨著美團和滴滴的發力,整個市場進入燒錢和拼補貼的競爭之中,同時為了搶佔更多市場,車輛的投放數就必須更多,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虧損。
在佛山,美團共享電單車的訂單達到了100萬,但處於虧錢之中,更不要說其他城市了,當然虧錢的原因除了燒錢搶市場,用戶體驗和運營成本兩者難平衡也是另一大因素。
從現在來看電單車行業的發展真的能一帆風順嗎?它會是一門值得持續投入的生意嗎?各大巨頭誰又將笑到最後?不如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