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牛科技
隨著共享單車進入了冬眠期,共享電單車的路也越來越窄。
12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消息稱,北京市交通委會同北京市網信辦、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門,共同約談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相關監管部門表示,約談的原因是相關共享電單車企業違規投放車輛,且未按照要求對電動車進行登記和信息披露等,擾亂了共享電單車的市場秩序。
本次約談的企業包括了考拉出行、筋鬥雲出行、小遛共享、芒果電單車、蜜步出行、騎士出行等電單車品牌。
共享電單車企業敗走北京、二三線城市監管愈嚴
相比全國其他地區,北京對共享電單車說「No」的決心已經非常明顯,不僅是《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明確了北京市「不發展電動自行車租賃」的基本原則,對於目前尚在市場投放電單車的企業,也已經在逐步進行清退。
從2018年開始,北京市交通委就提醒市民不要使用任何品牌的共享電單車,並在2019年初對相關共享電單車企業做出了罰款5萬元的處罰。
根據今年5月底北京市交通委發布的《關於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行業2020年第一季度運營管理監督情況的公示》信息顯示,武漢小象創意科技有限公司(芒果出行)、人人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人民出行)因違規投放租賃電動自行車 ,經約談後拒不整改,分別被處以5萬元行政罰款,並限期回收所有違規運營的租賃電動車。
在今年上半年約談的7家共享電單車企業中,已經有5家企業從北京市場清退。相比監管嚴格的北京,不少共享電單車企業早已將目光瞄向了二三線城市。
不過,在面對共享電單車泛濫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不少二三線城市也在對共享電單車的投放進行縮緊。12月1日開始實施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規定,長沙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的投放實行配額管理。
整治規範期間控制共享電單車在10萬輛左右,在長沙監管部門約談了哈羅出行、青桔、美團、小遛共享、喵走、喜寶達6家共享電單車企業後,6家企業已主動回籠旗下的全部共享電單車。
共享電單車為何被多地嫌棄?
共享電單車的問題與當初的共享單車問題非常相似,但相比單車,電單車的問題更加突出。
安全問題是共享電單車發展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下發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即嚴查三項:騎摩託車不戴頭盔、騎電動車不戴頭盔、開車不系安全帶。
對於共享電單車的用戶來說,幾乎沒有人會在使用過程中準備頭盔,加上租賃電動自行車的騎行人不固定且多未接受過專業的交通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加之電動車自重大、速度快,一旦發生事故就會帶來較大的傷害和損失,總之安全問題非常突出。
此外,目前共享電單車行業的門檻低,一湧而入的結果就是很多數企業都存在保養維護不及時、配套設施建設不到位、運行安全風險高、電池汙染嚴重的問題。
相比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的亂停亂放問題也不逞多讓。即使是部分企業針對停放位置在用戶還車時會進行核對,不是停放點無法還車,但這並沒有解決亂停放的問題,隨意停車的後果除了影響通行以外,還會佔用盲道、消防通道,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
該不該被一刀切?
共享電單車的出現與共享單車一樣,都是實際的解決了用戶的痛點,相比單車的短途出行,共享電單車解決了用戶中長途的單人出行需求,一般被用來配合地鐵等公共運輸工具。
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和人口聚集,城市道路擁堵、公共運輸不足等出行問題日益突出 ,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電單車都具有很大的意義。除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外,共享電單車的優點很明顯,綠色環保、快捷便利、緩解擁堵、適合人群多元都是說得上來的優點。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共享電單車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未來5年,隨著各大平臺穩步推進共享電單車投放布局,共享電單車需求將進一步被激發,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量可達到800萬輛,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對於各大共享單車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不過隨著政策的收緊,共享電單車早已經沒了此前那種火熱態勢。而多地對共享電單車企業的監管也讓不少用戶認為是會最終會被一刀切。
共享電單車該切的是以前那種野蠻生長,亂停亂放的亂象。至少從目前的監管來看,各地都在避免「一刀切」的治理模式,不希望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尷尬局面。
此前對共享電單車進行約談的長沙,目前正在籌建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監管平臺,平臺計劃年底上線,將實現對共享單車企業及車輛備案管理功能,做到每一輛車都有備案,規定企業的投放限額。而諸如「特許經營」、「規範運行」的管理模式,也正在各地推廣。
從生活便捷度來看,共享電單車顯然是對民眾有益的,符合大眾出行控制經濟成本的需求,但僅僅依靠政策,很難解決實際的問題,仍然需要監管者、企業和用戶三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