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筆觸】青山有恨 淪為廢丘的青洲山

2021-02-16 匯澳傳媒RECAP853

桑田不記滄海,青洲昔年山映水天的畫景,今天我們只能求諸史書雜說,憑冊按文,遙想當年的風華。

青洲舊影,攝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曾經,澳門近岸處有一座蔥鬱的山島,像是一方工雅精細的碧玉,靜立在鏡海之上;又似在秋水共長天一色之中,塗上一抹濃厚的黛綠,描工寫意,各異其趣,景隨心動,煞是醉人。至於山上,則見芳草鮮美,蒼木探天,加之涼風有信,越過涯岸習習而來,實是南國濱浦的一處幽勝之境,這是以青為名的山洲,故名曰青洲。

 

每當春和景明,在城中登樓遠眺,便見雲水映帶上下,鄰光閃爍左右,又有漁帆繞翠,點綴其間,若適惠風爽暢,手持蟹杯,臨景賦詩,斯是美事。是故百載以降,有幾許騷人,登臨於此,留下墨跡。以下爰引澳門近代思家鄭觀應《題澳門新居》一詩,聊以為說。

 

三面雲山一面樓,檣帆出沒繞青洲。儂家正住蓮花地,倒瀉波光接鬥牛。

 

(編者註:據香山縣誌記載,昔日青洲山下有產味道極其鮮美的黃油膏蟹,亦即所謂的奄仔蟹,為澳門名產,及後因海水汙染,佳種絕跡。)

 

桑田不記滄海,青洲昔年山映水天的畫景,今天我們只能求諸史書雜說,憑冊按文,遙想當年的風華。當中的往事舊話,且聽娓娓道來。

 

在公元十七世紀初,葡萄牙教士羨青洲山風景秀麗,因此登島建屋,作為渡假休憩之所,其後明政府就此事派員幹涉,於是房舍屢有興廢,及後又改作避靜養息的院舍,其址今日尚有留存,於今亦將近有兩百年之久矣。翠環綠抱的青洲山,亦因古人留蹟,而增添一分古雅的幽意。

 

鴉片戰爭期間,青洲山屬於清軍前山寨所轄,當是時,英軍炮轟澳門北面的關閘,珠江一帶的廣東水師發兵拒守,青洲山在此役中亦作為水師船的支援據點,成為戰線的一部分;爾後因為中國積弱,清軍駐兵退出青洲山,葡人在因而據之,在此處架設炮臺碉堡,劃作軍事用地並派兵駐防,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方始解禁。

 

十九世紀末的澳門地圖,當時青洲還是近海孤島。<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澳葡政府築堤連接青洲,地圖繪製時間為1912年。<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在十九世紀末期,澳葡政府修築長堤(即今天的青洲大馬路),連通青洲山與澳門本島;爾後,又以該長堤為主軸開展填海工程,連接北面的關閘地區,造出大片土地,青洲山畔的碧波綠水,漁船舟楫,亦就此換作了水泥沙土,工廠大廈。新造的土地爾後逐漸成為貧民聚居的木屋區,幾歷變遷,最終發展為今日澳門人口最密集的花地瑪堂區,這是時代演進的結果,中間是非功過,任人評說,在此亦不妄加斷論。

 

古人有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青洲山雖非崇山峻嶺,然筆者生長於斯,廿載以來卻也鮮少探問箇中究竟,終是於理不合,自感形穢,是故稍早之前,得機緣之巧合,筆者輕裝上路,步遊青洲山,尋幽訪勝,方知原來島城幽處,別有洞天。

 

時代就是高聳的住宅大廈和工廠,今天的青洲山,幾乎已被這些建築團團包圍,透不過氣來。走在留存於新建的高樓大廈與山體之間狹長的路,抬望眼,只見天空被自然與幾何割裂得只剩長長的一塊藍色,彷彿處身於一個人造的峽谷之中。

 

青洲山與高樓大廈只有數步之遙,走在其中彷彿身處一個人造峽谷。

 

在開劈出來的山壁上,有一道用鋼製圍欄砌就,僅供一人通行的狹窄步道,按山巒的體勢蜿蜒而上,直達半山之上,然後又轉折迂迴而下,通往山的另麓。沿路所見,有部分山體貌似被不法開挖,闢作小型耕地,地上亦有新近插入的鐵枝鋼管,令人不禁懷疑是否有人強作標記,聊作日後聲稱擁有山體業權的「理據」之用。

 

筆者沿梯拾級,在山腰處翻越過圍欄,進入山間,走訪山中一座座前朝遺留下來,今天已是歷史文物的軍事碉堡。這些碉堡乃是用厚重的石材堆砌而成的低矮房子,可供數人容膝,大多是掩藏在嶙嶇山石之後,與枯葉蒼木混同一色,頗是隱敝。及至山頂,眺望不遠處的鴨湧河一水襟帶,環視四周,除了地上多了不少當代垃圾外,寥落的樹木大抵與上世紀相去不遠,輕撫綠蕪半掩的舊碉堡,想起前人既去,我輩復來,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掩藏在山石之後的軍事碉堡,入口滿是枯葉與垃圾。

 

遠芳侵舊蹟,晴翠接荒域。這些所謂被遺留下來的碉堡,事實上不過是鳥盡弓藏,被廢棄於此罷了。然而即使在今天,這些歷史佐證依然乏人注視,有關當局甚至有幾許碉堡湮沒山野之中,也未曾作過正式統計,一任其受雨陽摧殘,蔓藤滋長,致使當中不少現時已頗見毀敗,令人惋惜。然而當局不知是否已經悟得盈虛有數的玄理,因此放任其在荒煙蔓草間自生自滅?

土掩波濤,填海獲地,本是時代演進所致,然而堆穢青山,賤待古蹟,卻非人所能容。今日的青洲山,除了前述人所不至,古舊如昔之地外,山麓等彌近人跡的地方,無不是滿目瘡痍,凋敗零落的景貌,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澳葡政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解除了青洲山的軍事禁令。由於地處偏遠,附近又多是荒蕪之地,而且鄰近邊境,加上管理乏善,青洲山一度成為了三教九流流竄盤據之地,時人多半避而遠之。當是時,在青洲山上,借境偷渡者有之,霸佔土地者有之,破壞山體者有之,傾倒垃圾者有之,棄置廢車者有之,致使今日山上蚊蟲滋長,烏煙瘴氣。

 

山麓處堆滿垃圾,滋生蚊蟲。

 

更有甚者,昔日教會曾在山上修建避靜院,在近代由於業權易手,該古建築現時輾轉落入商人手中,權為闢作外勞宿舍之用。據稱,有人曾經進入古建築內察看,但見內裡汙穢不堪,垃圾雜物,俯拾皆是,種種情狀,難以言說。另一方面,不知從何時起,青洲偏僻而廣闊的土地吸引了廢棄車輛回收業者進駐,使青洲山麓堆滿了棄置的廢車、電池等機械垃圾,數量龐大,使山麓處終日瀰漫汽油、機油等氣味,情況頗為惡劣。

 

這些機械垃圾多半含有燃料,長期暴露在日光之下極易起火,而由於青洲山面積不大,一旦引起山火,山上的古樹、遺蹟很可能就此焚為焦土。而事實上,早年青洲山避靜院附近的廢車場就發生了一起火警,除了燒燬了部分車輛之外,更幾乎使避靜院遭受火噬,然而也許是天祐,避靜院最終幸而逃過一劫,只是燻黑了外牆。

 

堆積如山的廢物,幾乎把避靜院掩埋。

 

筆者日前到避靜院考察之時,但見附近的廢車垃圾依舊堆積如山,幾乎把避靜院給掩埋掉,受損部分仍然沒有修復,一片焦黑。古物無言,但苟且地活著,拖著半崩壞的門牆訴說枯焦後的痛苦。儘管星星之火沒有燎原,但當中隱伏的危機之大,實在令人咋舌。近年青洲山的環境保育問題已經引起了公眾關注,甚至有政府官員及立法議員進入青洲山視察,唯獨受制於複雜的業權問題,使今天的青洲山仍然處於半荒廢的狀態之中。

 

曾經,澳門風光旖旎,佳景處處。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記略》,記載有澳門十景,當中就有一景名曰「青洲煙雨」。遙想昔年煙籠寒水,雨鎖青洲的朦朧之景,的確令人神往不已。然而物換星移,當水泥傾倒在畫卷之上,各種詩意雅興亦戛然而止,只留下錯愕與訝異,呆在當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重新評定的澳門八景,已經沒有了青洲的名頭,煙雨之於今天的青洲山而言,大抵只有無限憂愁。

在青洲山頂向南眺望,滿眼都是濃蔭與高樓。

 

然而青山花草依舊在,前朝遺痕留古丘。若有日,當人們都重新想起那些睡著了的風景,那麼也許我們可以體會真正的煙雨青洲,而不僅是從前人的文字中按文索景。

 

<採編/攝:Franky>

匯澳傳媒RECAP853 傳承.傳新 – Think Out of The Box 【宣傳片】

【專題報道】被切割的世代澳門近體詩壇的百年變化

【藝文誌】年前掃走汙糟「小人」

相關焦點

  • 青洲山可成愛國教育基地
    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建議,政府考慮把青洲山軍事兵營和防禦工事遺跡,作為愛國愛澳教育基地選項之一。        陳鳳表示,青洲山是本澳殖民時期的軍事禁區,山上的兵營和防禦工事遺跡是當年的軍事設施,遺址包括多個軍用建築、多個軍事碉堡、多個迫擊炮戰壕、軍用隊道、瞭望站和軍事哨點等,是我國受盡外強,特別是西方列強侵略的戰爭現場之一。
  • 【城事筆觸】當摩登不再摩登:澳門戲院的百年興衰
    50年代是澳門影業的黃金年代,但隨著科技發達,加上地皮有價,最終還是在90年代步入衰落。
  • 民關注城規景觀維護 恐多區設高樓變屏風
    民關注城規景觀維護恐多區設高樓變屏風【本報訊】政府舉辦第二場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及輕軌東線方案公眾諮詢會
  • 【城事筆觸】盂蘭盆節燒街衣:鬼故事以外的意義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盂蘭節」的說法起源於一個佛經故事,傳說佛陀座下有一個名為「目連尊者」的弟子,有一次目連利用神通之力,看到生前作孽的母親死後輪迴在餓鬼道裡受苦,任何食物只要放到嘴邊都會燒成灰燼,痛苦非常,於是目連向佛陀求救,後者指示要在七月十五日準備各種供品放在盆中來供養十方僧侶,讓他們用供品布施一眾餓鬼,並把功德一同歸於淪為餓鬼的母親,才能救她脫離輪迴升天
  • 【城事筆觸】史詩式饒舌:臺灣的饒舌音樂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在一九七零年代的布魯克林,人們從來都不把貧窮掛在嘴邊,因為這根本毋須表述,膚色和種族的歧視似乎與生俱來,街區充斥著犯罪與暴力,這是以恨為食的地方,也是美國夢鏡頭以外的真實。 生活在此的人,面對社會的逼迫,轉而向血液中的根性探尋,用取樣自非洲原始的說唱音樂,發出他們對社會不公的怒吼,創造出令世界驚豔的饒舌音樂。
  • 華僑城青山首期項目亮相 濱江將崛起200米+高樓
    近日,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示了華僑城青山88地塊規劃方案,該項目位於青山濱江,一線臨江,建成後將成為青山濱江商務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據了解,目前華僑城在青山濱江商務區總儲備體量達到136萬方,此次公示的88號地塊,是華僑城在青山大型城鎮化項目版圖擴張邁出的第一步。
  • 推薦梅子黃時雨的民國系列小說,強推《江南恨》《青山溼遍》
    今天給大家推薦梅子黃時雨的3本民國文,本本好評,作者文筆細膩,強烈推薦《江南恨》《青山溼遍》。此愛成殤,又名從此,我愛的人都像你男主曾連同,女主唐寧慧。然而,當事實昭然天下,她才明白自己有多傻,原來自己只是一粒盤中棋,他隨時可以任意擺放,棄如敝履。天大地大,又生處亂世,她從未想過這輩子會與他再見,可命運如此,偏偏卻再見了。江南恨男主赫連靖風,女主江淨薇,民國文,結局和。
  • 【城事筆觸】耶路撒冷的那些事(下)伊斯蘭篇
    從3千年前荒野中的一眼泉水開始,走到今天的以、巴衝突,亞伯拉罕的繁多的子孫,用信仰與膏血把耶路撒冷洗煉成今天世界的至聖之城,這些年來人類的進步,也許只是把過去不同信仰間的無形隔閡,演化成現在切割種族,實實在在的隔離牆,耶路撒冷的矛盾,跟它的神聖一樣深邃。 在耶路撒冷千裡之外的阿拉伯半島,嚴酷的天地除去慾望的聲色,還原出生命最原始的脆弱,沙漠無垠,星月燦然,總讓人聯想到超越世俗的存在。
  • 《純熟意外》李施嬅女一淪為大配角 拱照蔡思貝
    被刪戲份呼之欲出,據悉心灰的李施嬅有意離開無綫。無綫花旦買少見少,令出道3年的蔡思貝機會不絕,繼去年《衝線》和今年播出的《鐵馬戰車》及《潮流教主》後,近日吳啟華孭飛的《純熟意外》,蔡思貝又有機會擔正做女一,可惜演技被網民彈浮誇,又指她對白有懶音似小學雞,就連微博網民也插爆:「求求你!別拍戲好嘛!很多人會因為你出現而不看這部劇啦!」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1.釋義1)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61歲辛棄疾的辛酸,誰懂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眾所周知,柳如是乃明朝末年"秦淮八豔"之一,因為詞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而自稱柳如是。那麼,"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詞出自哪裡,又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首先,這個句子出自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之手,全詞如下。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棄疾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
  • 有一種艱苦奮鬥叫青山工程 有一種敢想敢幹叫青山精神
    「三年不辦分配」,臨澧人民幾乎將全部勞動所獲,都投入到了青山工程建設之中。可以說,建設十年期間,本來就處於貧困狀態的臨澧人民,付出的代價完全達到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境地。正如「一疊發黃的獎狀」、「山中那座墳塋」、「挑著兒女上工地」等故事反映的那樣,沒有臨澧人民「無私忘我」的偉大精神,就不會有青山工程的最後勝利。
  •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爾!知我者,二三子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最喜歡他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多麼自信!最喜歡他的:回首叫,雲飛風起!——有無限的壓抑,就無限地釋放!最喜歡他的: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直接超越了孔子!順便甩陳子昂八條街!
  • 【城事筆觸】清茗雅韻 緣說澳門三大茶樓
    二十年世紀以降,由於澳門的特殊地位及內地的政治局勢,國內不少身懷技藝的人士移居來澳,催使澳門百業騰飛,而靠近內港、店肆林立的十月初五街,就有三家裝潢精雅,頗具規模的典型廣府茶樓鼎足而立,雄視市街。大龍鳳附設之曲藝會,每日下午均有伶人演唱。
  • 評論│「風電隊」別淪為外商啦啦隊
    政府原本寄望開發風電可帶動臺灣相關的產業鏈發展,但因開發期程過度倉促,更讓人擔心本土廠商只能淪為外商的廉價代工,根本無法掌握風電的核心技術,如何奢談進軍國際市場? 當年蔡政府發豪語許下美好願景,要結合廠商組成「臺灣隊」,在臺灣完成風電開發,然後進軍國際。
  • 江南城市常熟山水相間,十裡青山半入城引渡了一座城的美妙
    而沙家浜離著常熟這座江南城市,其實是有一段距離的。說來你也許不信,從沙家浜打車到常熟市區最少需要40元到60元的的費,你說這段距離遠不遠?至少有20公裡的距離。【斬雲劍原創文字,嚴禁盜取文字照片】那除了沙家浜景區之外,常熟是否值得你留下來住一個晚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常熟值得不值得你留下一個晚上?
  • 【城事筆觸】小城記憶 澳門街邊理髮檔
    澳門三角花園附近仍然有3檔澳門僅存的街邊理髮檔,隨著時代變遷,他們或許會被淘汰、消逝,但留存下來的記憶,都將是澳門發展的種種見證。
  • 《名偵探柯南》灰原哀和琴酒有感情糾葛?青山剛昌親口否認這件事
    另外,還有一些粉絲認為灰原哀也就是宮野志保當初在黑衣組織的時候曾經和琴酒有過感情糾葛。為什麼粉絲們會認為灰原哀和琴酒當初有感情糾葛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初琴酒在發現了灰原哀的線索之後曾經回憶起了她,並且漫畫中出現的灰原哀是沒穿衣服的。要知道在《名偵探柯南》這部作品中,這種大面積裸露的畫面是很少出現的,因此粉絲們才會認為當初兩人有過感情糾葛。
  • 【城事筆觸】富記粥品結業,我們到底在懷念甚麼?
    <攝:古Sir> 站在富記排隊買粥的,除了身穿制服的上班族以外,更多的是套著睡衣拖鞋下來的街坊,或是已經搬離高士德、義字街但特地回來支持的熟客,當中不少人都認識富叔並等著和他合照,這或多或少讓我感受到當中的依依之情,但我實在不禁懷疑,在社交網站上懷念富記的人,有多少是像他們這樣的真情實感,又有多少像我那般之前根本沒來過富記?
  • 連雲港灌雲大伊山景區,「十裡青山半入城」,第一次遊覽就驚豔了
    大伊山景區佔地5平方公裡,位於灌雲縣城北部,山城相依,自古就有「十裡青山半入城」之美譽,2012年獲批國家AAAA級景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遊客不多。景區大門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題為「戰役,我們堅守防線」的宣傳內容,提醒遊客採取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