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近日,根據相關外媒報導,在南極地區參加極地科考活動的澳大利亞考察隊員突發疾病,同在南極進行科考任務的中方與美方科考隊聯手對其進行救援,關鍵時刻中方向澳大利亞伸出了援手,甚至派出了科考船上的艦載直升機緊急起飛前往事發地點,利用直升機對澳大利亞病患實施緊急轉運。
患病的澳大利亞科考隊員位於其在南極設立的戴維斯科學考察站,但是在戴維斯科學考察站今年的配備當中並沒有飛機,關鍵時刻是我國正在南極附近海域執行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號破冰船伸出援手,在第一時間抵達澳大利亞戴維斯科學考察站,並用船上的AW169直升機將病患轉移到了距離最近的飛機滑雪跑道上,並乘坐美方的運輸機返回澳大利亞接受相應的治療。而「雪龍」號則在救援結束之後離開了戴維斯科學考察站。中國在南極地區的科考任務近年來變得日益頻繁,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國在南極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以來遵循聯合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並且持開放包容的態度,與世界各國一同開展南極科學考察項目以及相關的科考活動。
眾所周知,近年來澳大利亞一直緊跟美國的腳步,將「經濟制裁」的大棒高高舉,頻頻針對中國,在這種前提下,我國依然不計前嫌,向澳大利亞伸出援手,並沒有因為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問題上的矛盾而置之不顧,這也充分的說明了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在我們看來,矛盾什麼的其實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將生命看得十分重要。
在這一點上,我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歐洲的一些國家跟隨美英的腳步,高舉反華大棒,而當新冠疫情在全球大爆發後,我國也向歐洲國家援助了大量的醫療防疫物資。儘管彼時的我們自己的防疫物資還並不是很充足。此次能派出專門的救援力量前往救援,也說明我們的救援設備都是經得住考驗的。艦載直升機在南極冰面覆蓋的區域進行飛行作業,在國際上來說都是極具挑戰的,極地地區連綿的冰雪反光刺眼,會在直升機風擋玻璃前形成白色的屏障,在觀察的廣度和遠度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使飛行員產生飛行錯覺,所以說只能依靠儀表進行飛行,對直升機飛行員的駕駛經驗與技術有著很高的要求,而我國的艦載機飛行員能快速前出對澳大利亞的病患實施快速的救援,也說明了我國的艦載機飛行員在飛行技術上有著很精湛的水平。
我國也用實際行動給國際社會上了一課。我們的這種做法並沒有想要以此得到澳大利亞的感謝,而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只是希望澳大利亞方面不要做成「農夫與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