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身體,回到當下──《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讀後

2021-02-08 心慧時間

無論是在童年時期經歷過虐待、暴力、忽視、性侵,或是在成年後遭遇意外、攻擊、戰爭等傷害,這些都會在當事人心中留下創傷的印記。


這些印記深深地銘刻受創者心中,同時也在生理上改變了他們腦部的運作,使得他們在面對外在事物時的反應迥異常人。一些一般人會覺得再平常不過的景象、聲音,甚至氣味,對於他們來說,卻可能是觸發與過去創傷經驗連結的引信,立即把他們拉回到事發現場,無論那是發生在多久之前。即使現已白髮蒼蒼的老者,在剎那間,可能變回到數十年前那個驚恐無助的孩童。

由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受創者會發展出不同的方式來面對傷害,而這些方式就演變成他們之後面對外在世界的慣性模式。在面對特定情境時,有些人會有超乎尋常的強烈反應,有些人可能會陷入一種「關機」狀態,以漠然來將自己隔絕開來。


無論是什麼樣的情況,這些受創者都是被禁錮於過去。也許表面上看來,一切都很平順,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的生命卻是卡在創傷發生的那一刻,像一部跳針的唱盤,永遠都只重複相同的音節,也像是爆炸現場遺留的時鐘,指針永遠都停留在爆炸發生的那一刻。


困在過去,使得人們易怒、狂燥、不安,無法與他人建立起健康的人際關係,甚至,無法對人有真正「愛」的感覺。這嚴重的疏離感,又反過來使得原本已經受創的心靈更加痛苦。

為了解除這不斷惡性循環的痛苦,有些受創者只能不斷地回到過去,因為只有沉湎於過去的慘痛記憶中,才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而這是他們在現實世界中感受不到的。有些人則是選擇傷害自己,一再一再地切割、燒燙自己的身體,當身體產生強烈鮮明的疼痛時,他們才能感覺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


或許,受創者的例子會讓人覺得太過極端,但事實上,這只不過是我們一般經驗的放大。平時,佔據我們的心的,有一半是過去,過去曾經發生過的喜、怒、哀、樂。當這些記憶又再浮現時,我們再度身歷其境,甚至還依然會生起情緒和煩惱,而且我們也同樣認為相關的人、事、物都維持在過去同樣的狀態,永遠都不會改變,而我們也以相同不變的方式來對應這一切。不僅如此,盤繞我們心的另一大半是未來。對於未來,我們總是充滿了各種希求與恐懼,希望事情能如我們所願地那樣發生,憂慮著我們所不願的事情會發生,因而耗費許多心力,惶惶不可終日。我們就在這過去和未來之間不斷遊移,被關於過去和未來的想法的暴風雨吹得飄搖難安。

在這混亂不安之中,偶爾閃現的一些內心感到安定的短暫片刻,經常都是一些表面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看到一個陌生的孩子純真的笑容,聽到遠處某戶人家的清脆風鈴聲,聞到小巷中悠悠傳來的花香,冬日沐浴在陽光中的溫暖……在這些片刻中,有一種「在這裡」的存在感,一種沉靜、安祥與喜悅。只不過,這樣的片刻往往太過短暫,很快地,我們又被種種思緒牽引到其他各式各樣的地方。


讓我們生起這種存在感的最好媒介,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現今在治療受創者時,也會運用呼吸、瑜伽、按摩等方式,幫助受創者去覺察身體在進行這些活動時感受,換句話說,也就是透過這些和身體有關的方法,幫助患者覺察到當下,因為關於身體的一切,都只發生在當下,不會發生在過去或未來。從麻木到能夠聆聽身體,受創者開始能一點一點脫離一直綁架著自己的過去。


曾經,我在得知自己罹患的疾病時,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處在極度的恐慌之中,導致原本就有的睡眠問題變本加厲。在夜深時分輾轉難眠時,對於失眠將令病情惡化的焦慮,使得入睡變得更加困難。如此,在原本已有的問題上也產生了許多其他的問題。有一天,在調整了長時間緊繃的肩頸之後,出了診療室,仍然覺得非常不舒服。走在臺北街頭,心中萬般沮喪,感覺所有的努力好像都只是徒勞,覺得世界之大,但是卻只有自己孤單無依地困在痛苦的陰暗角落。就在這麼消沈地走著的時候,突然想起曾經在措尼仁波切的書中看到的一個呼吸的方法。


回到住處,迫不及待地找出書中的那個段落,仔細地反覆讀過。那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一個練習,就只是吸氣、持氣、吐氣,然後略為持氣,做正常呼吸。於是,設了20分鐘的鬧鈴,然後就依書中指引開始去做。

如此,20分鐘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把鬧鈴關掉之後,所有的一切突然變得十分安靜。然後,我非常驚訝地發現,身體變輕鬆了,更重要的是,內在的一種糾結感鬆開來了!這個新的體驗是如此鮮活而有力,有一種「在這裡」的感覺,一種真正「活著」的感覺,好像一個一直在晃動充滿模糊殘影的畫面,突然安定下來,變得清晰聚焦而且色彩鮮明一樣。


因為這個強烈的對比,才清楚意識到,過去的大半年一直都是在一種類似「失魂」的狀態,被焦慮五花大綁地綑縛住,徹底迷失在恐慌之中(當然,也意識到學習了這麼多的方法,卻無法在需要的時候用上,十分汗顏)。


此刻,依然能清晰記得當時的體驗,那種長期四處茫然飄蕩後,回到地面的踏實感。或許,這就是那些走投無路的人們用刀割傷自己時,想要尋找的東西。雖然人們可能不知道自己要尋找的到底是什麼,但是,就算在極度的黑暗之中,我們的本能依然會放出光芒。無論那道光芒有多麼微弱,只要有心,它就會不止息地指向我們應該前往的方向──回到我們的本然狀態,當下那充滿了生命力的遼闊廣境。而身體,即是通往那裡的那扇門。

註:《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The Body Keeps the Score,作者:Bessel van der Kolk M.D.,譯者:劉思潔,2017大家出版)

相關焦點

  •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下)
    我們是從「被照顧」的經驗,學會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早年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依附關係」,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堡壘,其本質大幅影響孩子的生命歷程。安全的依附關係,能保護孩子不受焦慮和恐懼的侵害,也有助於隔絕創傷,令他們畢生都能維持基本的情緒安全狀態,與他人協調配合。從逆境中振作起來的心理韌性能力,取決於二歲前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建立起的安全感程度。
  • 2018臺灣文博會 從身體創造|宣傳影片
    ▍2018臺灣文博會 華山概念展區-從身體創造|宣傳影片 ▍身體 / 文化 / 創造力|我們的身體是刺激原創、改變世代的重要渠道
  • 瑜伽中關於身體的鍛煉
    不過,欲速則不達,否則將會造成傷害和痛苦。                       儘量選擇一個安靜,溫暖舒適、通風良好的地點並鋪上毯子,沐浴完,換上寬鬆的衣服,然後開始練習。練習前應把胃、腸、膀胱排空。注意力集中,心靈保持冷靜,按部就班地做這些姿勢。心靈保持警覺和注意力,身體只有在練習動作的部分處於拉緊狀態,其他部位皆應放鬆。
  • 【IUMR】 從超越性身體到媒介化身體─關於漢斯・貝爾亭的「身體-圖像」論延伸
    這使得攝影作為身體(與其行動踐履)之真實性的索引,以及使身體得以銘刻進歷史的意義似乎變得稀薄。但另一方面,當代的身體圖像卻又投射出各種人類在現實肉身(flesh)之中不曾擁有過的烏託邦景況;它們往往比平凡身體看來更加誘人、充滿光澤(當代時尚產業與化妝品工業所塑造的商品化身體,即是此「圖像僭越身體」的例證之一。)換言之,圖像與身體的相互指涉關係似乎不再平衡。
  • ​【IUMR】 數位藝術中的身體 ──數位時代的一條美學理論路徑(下)
    /互動性 談到數位藝術中的身體時,一般大多會直接想到數位科技的互動性所引發的身體地位,儘管互動性的確將現實身體拉到一個重要的關鍵地位,但它絕不是數 位藝術身體議題的唯一面向,身體仍是一個多元的,有待開發的領域31。
  • 【IUMR】 無器官身體的連結運動
    所有東西都可成為機器:天上的機器,星星或彩虹,阿爾卑斯山的機器,這些機器都能與他身上的機器配對。機器不停的發出吵雜聲。『他認為這雜音正是被各種形式的深刻生命所感動的真福,正是能具有一付擅長於感受各種石頭、金屬、水、植物的心靈的真福,能在身上接待自然界的所有物體的真福,像花朵,如夢般,隨著月亮的盈虧吸收水氣。』
  • (大天使加百列)--睡眠的靈性與身體的功能
    除了靠吃東西外,睡眠也可以補充生存能量,睡眠的功能是讓你們在白天過度運作的身體感官和思考的頭腦進入休息狀態,而且你們是用躺著睡覺,改變了白天直立式高耗能的立姿,因為你們身體是稠密的,當你們採取站立或是坐立的姿勢時,地心引力對你們產生的能量耗損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為甚麼當你們身體老化時,身體的能量運作沒有這麼好時,要好好的走路會舉步維艱
  • 新書 林美香:「身體的身體」 歐洲近代早期服飾觀念史
    作者: 林美香 出版社: 聯經副標題: 歐洲近代早期服飾觀念史出版年: 2017-1-4頁數: 448定價: NT650裝幀: 精裝ISBN: 9789570848625服飾關乎人的全部,整個身體、人與身體,以及身體與社會的一切關聯。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出版
    回到一千年前,有想過那時候的人類生活、發跡、受苦、死亡,會是什麼情景?傑克·哈特涅憑藉智慧以及銳利的手術刀,剖析中世紀的身體,扭轉我們的先入之見。        中世紀的男男女女和我們一樣,會煩惱年華老去、長水泡、消化不良、戀愛,以及生產。然而,他們的生活充滿帶有豐富隱喻的奇妙經驗,和我們截然不同,這些經驗呈現出一種世界,在那裡,致命傷口藉由神聖幹預,可能在一夜之間癒合,或者從國王遺體摘下的心臟,可以躍升為政權統治的強力象徵。
  • 【IUMR】 | In Search of the Body 尋找身體
    她會說:「在你在畫出一條線的同時,就要想像身體如何沿著這條線運動。」他們的「海岸農場」住屋也扮演著類似舞蹈平臺的角色,成為另一個探索創作的實驗場地。從1966年勞瑞和安娜合辦了設計師和舞者的聯合工作坊之後,在當地舉辦的工作坊已經不計其數。建築師查爾斯也時常帶著他的建築系學生參與。
  • 【IUMR】 身體、科技、政治: 後人類主義的幾個問題
    這類看法某種程度上接受了人作為歷史產物的觀點:「人」並無恆常不 變的本質,而是與物質、環境互動之後所產生的暫時存有個體。但這種歷史 演化論其實並未全盤放棄人本主義,至少在某一歷史時空中,人依然保有工 具創造者與使用者的優越位置,而身體、肌膚或心靈意識依舊是區隔人與科 技、內與外、自我與環境的界線。
  • ️當身體出現這 8 個癥狀,表示你真的該練瑜伽了!
    ️當身體出現這 8 個癥狀,表示你真的該練瑜伽了!
  • 【疲累根源】身體為何會缺氧?了解含氧量不足引起的7大徵兆
    此外,現代人喜歡吃重鹹、重甜的食物,這些加工食物都 含有氫離子、乳酸、脂肪等不利人體消化吸收的成分,這一類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增加身體的耗氧量,如果攝取過量會造成身體缺氧,甚至形成大量的自由基。3.    環境汙染、高壓工作、長期在封閉的空調空間裡工作:通風不良,氧的供給量自然不足。
  • 心靈之舞--高士基 (Kaoshikii)
    心靈之舞(Kaoshikii) 源於梵文kos'a'(心靈層次)。我們知道個體心靈共有五個層次。五個心靈層次發展的狀況,顯示出心靈提升進步的情形。而心靈之舞-高士基正是發掘潛藏於心靈最深處的自性。心靈之舞-高士基是偉大的聖哲巴巴於一九七八年九月六日所發明。
  • 身體的疼痛在告訴你什麼?
    身體自己非常清楚疼痛。你生命的經歷都在你身體上呈現,當你經歷情緒壓力時,你的身體很具體地告訴你問題是什麼。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破譯身體的語言。——聖嚴法師當你沒能消化一些負面的東西時,會發生胃疼。沒有被尊重的感覺會造成胃部的感受,還有悲傷。給自己一些時間面對它,然後放下它。
  • 以心靈的進出挪移解釋特異功能的發生|陳國鎮
    心靈與軀體的不完全重合,會導致生理指標的昇降變化。因此參考生理指標的變動,可以確認特異功能的發生與否。這樣的想法雖然可以解釋一部份超越身體的心物作用,但是如何解釋特異能力只作用在特定方向的對象上、隨著年紀的變化、因為重大事故而出現這類能力,以及超越時間的知覺等問題?作者從佛法的能所對應觀點來看宏觀的物質波,它應屬於「所」的範疇,扮演著傳遞外界信息給心靈的媒介。當它的波長變長時,藉由它所能知覺到的物象會比較模糊籠統,也就是對於物象的鑑別力會降低,無法清楚辨識小於波長的物象。
  • 身體是否健康 指甲可見端倪
    月牙如果越少,表示人的精力越差、體質越寒,免疫力也會相對低下,中醫稱為陽虛,陽虛生內寒,故此種寒性體質的人,常常身體四肢會特別怕冷。但陳潮宗也補充,如果沒有月牙,並不代表身體一定有疾病;相反地,如果月牙較多(如小指頭上也有),或是月牙面積較大的人,則可能代表體內陽氣過盛,這類人通常臟腑功能比較強壯,但容易有上火、煩躁、易怒,甚至是高血壓、高血糖、中風等症狀。
  • 透露品味的5個身體部位美不美就看它們了
    超模也會利用這一點來讓雙腿看起來更有線條,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韓國不少女子天團的姑娘們也是這樣做的。我們覺得霜狀或液體腮紅更適合用在膝蓋上,出門前掃在膝蓋骨正面即可。皮膚鬆弛的膝蓋/手肘這樣解決:站立,雙臂適當彎曲然後上抬(如圖),雙手放下回到起始位置,做15次。 動作二:超人
  • 贖罪日的奧秘:身體和靈魂的真正合一
    現在我們再次回到沉睡的經文: וַיַּפֵּל יְהוָה אֱלֹהִים תַּרְדֵּמָה עַל הָאָדָם, וַיִּישָׁן; וַיִּקַּח,  אַחַת מִצַּלְעֹתָיו, וַיִּסְגֹּר בָּשָׂר, תַּחְתֶּנָּה
  • 淚水早已浸沒了這心靈作家
    -busking過了兩天.剩自己一個人.對著電腦.打著這篇推送.想用文字的重量讓自己沉澱.讓自己回到現實.其實不只是busking.到今天為止.這個春節也基本上可以說是過去了.今晚這首歌的推送原本打算在18號那一晚上發出.但那一晚突然被sherley推動要做busking.於是乎就變成了busking的通知.這首歌就延後到了今天才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