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是人生5大事,缺一不可,每天排小便的次數達到4~8次,大便次數達到1~2次。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各種生活小習慣卻逐漸增多,尤其是上廁所時幾個壞習慣會傷害身體,甚至誘發疾病。
上廁所時哪些壞習慣會傷害身體?
1、一邊上廁所一邊玩手機
5成以上的人會一邊玩手機一邊上廁所,認為這樣能打發無聊時光。然而越看手機越起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機上,結果分散排便注意力,影響大腦對排便傳導神經控制,無形中增加排便時間。蹲廁所時間太長會阻礙盆腔靜脈血液,使得血管擴張,增加患上痔瘡風險;直腸對糞便刺激變得遲鈍,進而誘發便秘或導致腸道癌。另外長時間蹲馬桶會導致腦部暫時性供血供氧不足,站起時易出現暈厥、跌倒和腿腳麻木。
2、不蓋上馬桶蓋
大部分人認為只要把馬桶衝乾淨就行,其實還需蓋上馬桶蓋。馬桶比人們想像的還要髒,易藏匿汙垢和滋生細菌。若沒有蓋馬桶蓋,馬桶中的細菌會跟隨著水花濺起而飄散到衛生間的牙刷、毛巾或牆面上,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3、從後往前擦拭屁股
很多人擦拭屁股隨心所欲,習慣從後往前擦拭。但女性的生理結構較特殊,陰道口、尿道口和肛門毗鄰,從後往前擦拭,易把肛門周圍細菌帶入尿道口或陰道口,從而誘發泌尿系統感染或陰道炎。不管是排完大便還是小便後都要從前往後擦拭,同時要注意擦拭力度。
4、用力排大便
一般便秘的人會用全力拉大便,但這樣可增加腹壓和顱內壓、血壓,不僅導致痔瘡,而且也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若蹲廁所仍然沒有拉出大便,不能太勉強。期間多喝水,腹部按摩,多運動,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來促進胃腸道蠕動,必要時需用開塞露等潤腸通便藥物。
上廁所時還需注意什麼?
1、蹲廁所後不能立馬起身
心腦疾病患者蹲廁所時間過長,排便後立即站起易引起一時性腦缺血,從而引起頭暈或跌倒。所以蹲廁所後起身時要注意動作緩慢,儘量在廁所旁設置安全護欄。
2、不要在廁所中用空氣清新劑
部分家庭為能去除廁所中異味而用空氣清新劑,然而其中含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效果。若想去除廁所中異味,不妨在廁所中放置檸檬片、柚子或肥皂片等。
3、不能久憋尿後再排尿
憋尿時間太長後突然排尿,易引起暈厥,使得迷走神經過度興奮,膀胱中尿液突然排空,從而降低血壓,減慢心跳速度,誘發排尿性暈厥,甚至危及生命。
溫馨提示
雖然上廁所是常做的行為,但也要注重於細節。排大便時要專心致志,不能玩手機或看報紙,拉大便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養成定時拉大便的好習慣,飯後20分鐘不管有沒有便意都要去廁所蹲一蹲,久而久之能形成條件反射。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1、《上廁所時,及時糾正四個「傷身」壞習慣,疾病或會離你遠遠的》,中醫院徐醫生,11-162、《小小的廁所很危險!上廁所最忌諱這七件事!》,健康中國,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