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文化自信。

2020-08-28 瓜瀝杜蘭特

見怪不怪,國足又被噴了。

前幾年就有過很多這樣的事件,各大綜藝啥的全拿國足開涮從而讓國足成為笑點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

作為一個憤青,也作為一個國足球迷、中國足球堅定的支持者,前幾次都沒發過聲,原因嘛,很簡單,成績不好。這次雖然國足仍舊原地不動,但批判中國足球的已經不再是那些螢屏上的跳梁小丑,而是清北選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主流教育文化屆對中國足球的批判。自古以來,打天下、守天下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而非武力。上至北大教授,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都可以任意踩國足一腳,這絕對不是幫助國足進步的手段。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現在的國足像極了古時候的商人,錢,多的是,地位嘛,要看評價者。他說你好,你就是上等人;他看你差,你也就是拿錢不出力的樂色。況且教育與足球一直存在著矛盾,至少在目前是這樣: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會讓自己的孩子踢球麼?如果你是一個班主任,你會支持班上的孩子們,成立個小球隊去踢球麼?如果你是一個校長,你的學校裡面有足球隊麼?如果你是一個市長,你知道你的城市裡面有多少足球場麼?如果你是一個房地產商人,你是不是只知道蓋樓,而不知道給這個小區,留下一片足球場?

思想自由絕不是主觀臆斷,言論自由也絕非可以任意貶低。國足無論如何,代表的就是中國。不是有句話嘛,你怎麼樣,中國就怎麼樣。同樣,國足怎麼樣,中國也就怎麼樣。至少在我看來,國足場上的11個人,算上替補席、沒進大名單的集訓隊員總共差不多三十號人就是中國最會踢球的人。當年有球員噴球迷「你行你上啊」確實會讓花大錢來看比賽的人惱火,但現實也卻是如此。他是職業,吃這碗飯的,而你呢,鍵盤俠?你就是不如他。

足球靠的不僅是體力,還有技戰術、腳法、狀態等等。簡單的從幾千米跑來看足球水平,十有八九是門外漢。別忘了,飛人博爾特都沒能改行成功。當然,王興也並非全都不是,美團至少給我們生活帶來那麼一絲方便。對事不對人,人家是大老闆,咱當然沒資格說,但是社會人人都能罵一句國足,不管懂不懂,詆毀國足就是明理人的觀念絕對絕對是錯誤的。如果這樣都能促進國足進步,人人床上一躺,鍵盤一敲就能做「民族英雄」,我國綜合國力絕對趕超花旗,畢竟人數優勢在這擺著。很多人說足球無關政治,我覺得這是很美好的願景,我也同意這一點,但我認為這與當代國情絕對是不符的。很多時候,體育競技的影響往往比一個政客的言論衝擊更大、受眾更多。

體育一直以來被當社會文化建設的部分。北上廣深政府都有支持足球,深圳一年給深足八千萬,浙江就算一把手不喜歡足球,對體育也有投資,遊泳等運動發展也是如火如荼。中國有世界上最瘋狂的球迷,他們雖然沒有像冰島人一樣把維京戰吼推向世界,但卻願意在無數個深夜堅守,在無數個雨夜堅守,在無數個落寞的夜晚堅守。儘管了解中國足球隊真實水平,但他們永遠願意相信國足有一天能崛起,蹴鞠有一天能在中國有更好的發展。我想,這都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至於那個學者,暫且稱他一聲學者,畢竟人家在北大,我做夢也夢不進去。他說國足就算拿世界盃也不如北大清華隨便一個競賽的貢獻,至少在我這種學渣看來不是。國足拿世界盃對我的激勵絕對比躺在床上看著北大又怎麼怎麼樣了要大。且不說中國教育只能過濾學渣過濾不了人渣(北大那事就不用多說了吧),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國足如果真的有朝一日能拿個世界盃,對於中國社會絕對是百利無害。而高水平大學的研究成果,固然對國家有重大意義,但我想知道這些成果的也不會是大多數人。像我這樣既不讀聖賢書,也不聞窗外事的農民,對於一項根本不知道的成果,自信又從何談起。農民問題是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關鍵啊!

如果說國人對足球的不自信只是屋頂被掀了,那麼現在這種詆毀國足的浪潮就已經動搖了中國足球這座房子的根基。這種詆毀並非是我們平常罵的「傻X」等等難登大雅之堂的髒話,而是站在制高點用文化進行批判。仗著學術及社會地位,他們有大量擁躉,形成全社會都開始批判國足的浪潮。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講法制; 你跟他講法制,他跟你講政治; 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國情; 你跟他講國情,他跟你講接軌; 你跟他講接軌,他跟你講文化; 你跟他講文化,他跟你講老子; 你跟他講老子,他跟你裝孫子! 你跟他裝孫子,他跟你講道理。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國足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諸如體制、金元環境下球員的發展等等,但本文只針對大人物們批判國足事件,故不做詳細說明。況且,國足的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另,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雷同不勝榮幸,如意見相反,請一笑而過。畢竟本人一貫對於批評意見是虛心接受、從來不改。

正如劉建宏所說:「總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中國足球上不去,不是因為這11個人不努力,是因為我們所有人,可以說是所有人,都沒有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足球發展問題很多也很大,但只有當人人都有中國足球能夠衝出亞洲的自信的時候,中國足球才有希望達到國家、人民對它的要求。

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真正擁有這樣一份文化自信。

相關焦點

  • 文化社會學視角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社會學視角中的「文化自信」 2018年10月10日 08: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周怡 字號 內容摘要: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文化自信」概念以來,理論界就此做了諸多探討。
  • 春城夜譚|被李子柒「酸」倒的韓國鍵盤俠,缺少的是文化自信
    在經濟學上,文化是種公共品,沒有排他性,這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能拿來運用、加工乃至以此為基礎地創造。這就註定了我們可以在歷史上溯源,卻很難在現實中變成一種專利。 其實,2013年韓國的越冬泡菜已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時就有不少媒體提出疑問,泡菜起源於中國,為什麼成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只有明確文化前進方向,繁榮文化事業,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實現文化自強,奮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堅守思想文化主陣地,提高意識形態凝聚力。
  • 增加文化內涵 培養文化自信
    我國新時期建設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做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近幾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描繪「十四五」發展規劃更是在國家層面上對提高文化軟實力描繪出一幅時間表和路線圖。
  • 堅定文化自信,吹響文化強國集結號
    聶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吸吮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養分,文學創作者應當創作出一大批不負春光、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為文化強國吶喊助威,加油鼓勁。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建設進程中得到進一步充實和鞏固。
  • 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
    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由中國科學技術館出品長江聲浪廣播劇創研中心製作的戰疫廣播劇《是院士也是戰士》今天請聽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第八集《欲中醫自信須先文化自信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人類文化需要有自信
    人類文化特別需要自信、自尊這樣的詞來促進人性中積極進取的一面,以此獲得勇氣去面對並徵服複雜的外部世界。不過,刻意去否定或貶低不自信與自卑可能會讓人類失去更多。  討論自信之前,先講一個奧修的寓言故事。說有一天,絕頂聰明的納斯魯丁跑來找奧修,非常激動的說:「快來幫幫我!」奧修問:「發生了什麼事?」
  • 文化自信在「抗疫」中升華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要實現以上目標,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 太嗯了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吳亦凡說的太嗯了梗出處
    近日在說唱節目中吳亦凡巧妙玩梗,經常說「太嗯了」。那麼這個「太嗯了」到底是什麼梗什麼意思呢?下面給大家介紹太嗯了的含義。  太嗯了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吳亦凡在《潮玩人類在哪裡》節目中說了一句「太嗯了」,真的是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議論啊,而且很多網友都紛紛表示吳亦凡也太會玩梗了。
  • 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不動搖
    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市場化和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歷史趨勢,我們必須要在更為廣闊的歷史時空中去堅守並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使命、文化權利和文化責任,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加深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
  • 從《國家寶藏》看文化自信
    第二季的故宮博物院用了三件國寶,就是想講這樣一個事關長治久安的主題,那就是——文化自信。中國早期的建築以木構居多,比起建築堅固久遠,更注重環境的可持續性,故而更新換代較快,早期許多特定時代的建築特徵和時代演變缺乏直觀的實物展示和比較。而且,關於舊時建築,中國官方樣式檔案留存也不多,更多的歷史細節,都無跡可尋。這些原因,導致了中國建築史在世界建築史中,研究的深度上遠遠不及外國建築。
  • 文化自信與漢語國際教育課程的融合
    □許芃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展的希望。沒有文化自信,一代新人就不可能有發自內心的責任擔當,就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復興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 「學思平治」秦宣:文化自信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文化軟實力地位愈加凸顯的國際形勢,在強調堅定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自信」的同時,特別強調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
  • 綜合施策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學校教育是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徑。當前,高校應當從大學生文化教育的供給側為切入口,通過融入課程教學、完善校園文化、開展實踐活動來培育文化自信。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推動文化自信進教材,通過革命歷史、革命故事、革命先烈事跡等促進大學生了解革命文化。在課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專業特質推進文化自信進課堂,通過教師系統全面的講解,促進大學生更加深入學習掌握文化自信,對文化認知產生積極影響。
  • 貓咪發出:嗯~嗯!嗯的聲音各有不同的意義
    喵星語也是一門技術O(∩_∩)O~,有養過貓的人都知道,喵星人的叫聲百款,不同的叫聲代表不同的情緒;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貓咪會發出一種類似「嗯」的聲音?嘴巴不張開,只用鼻子「嗯」的可愛模樣像極了人類,難道牠們是在模仿嗎?莫急,跟小萌一起來看看喵星人「嗯」究竟是何意。
  • 白薇|穿越激蕩風雲,感受文化自信
    在這塞上風雲之中,我看到了感受到了一種光芒,一種力量,一種穿透歲月風雲,堅守塞上山河的氣勢,那就是——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