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之後,皇宮高手如雲的數萬御林軍如何安置的呢?

2020-12-14 科技歷史說

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徹底宣告推翻了清朝二百九十六年的統治,隨後,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宣統皇帝溥儀退位,清朝就此滅亡,近兩千年封建統治也隨著清朝的滅亡就此煙消雲散,那麼在在清朝滅亡後,皇宮內院中那些御林軍是如何安置的呢?

御林軍我們在很多涉及清朝歷史的影視劇中經常能見到,御林軍一般非常人所能勝任,而且御林軍選拔人才,一般都是在八旗子弟挑選最優秀的人進入御林軍作為親衛,雖然只是一個小小護衛,但是有可以多次接近皇帝的機會,如果在皇帝面前,再表現得好一些的話,前途更是一片光明,因此御林軍一直都不是十分缺人,所以這些御林軍們在清朝滅亡後,大多數人的結局都相當不錯。

而御林軍也分兩種,一是在皇帝跟前作為護衛的,也就是俗稱的保鏢,皇帝身邊的護衛一般人數不是太多,另一類就是開頭說到的,保衛皇宮內院各個地方,這類御林軍一般人數較多,少則幾千,多則上萬,這些保衛皇宮內院的御林軍,雖然不會像那些在皇帝身邊的御林軍那樣能夠天天見到皇上,但是主要把皇宮內院保衛好了,如果運氣好的話,趕上正好能立功的機會,前途同樣也是一片光明的。

清朝初期到鼎盛時期,御林軍的戰鬥力一直都十分彪悍,而且人數也是十分多的,一般都在三萬人以上,到了清朝末年時期,由於清朝統治階級的腐朽,加上當時朝廷的經濟也逐漸衰敗,這些禁衛軍們由於得不到豐厚的待遇,於是也就對自身的本職工作較為懈怠了,進而也就導致了御林軍的戰鬥力直線下滑,慈禧太后在後來為了對抗其他外國列強,便以此打造了數支新軍,最著名的就是其中袁世凱編練的北洋新軍。

這隻軍隊的戰鬥力還算較為強悍,慈禧太后覺得這樣一支戰鬥力較強的軍隊,掌握在袁世凱這樣的漢人手裡總是有點不放心,所以一支有由滿族貴族掌控的新式軍隊誕生了,這支軍隊就是由御林軍組成的,而御林軍的統領則由清朝的宗室愛新覺羅載濤擔任。

載濤並沒有真正上過戰場打過仗,因此他統領的御林軍戰鬥力也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無奈之下,慈禧太后只好將這支軍隊交給了袁世凱,袁世凱因為統領北洋新軍分身乏術,於是便推薦了自己的部下馮國璋,擔任了御林軍的統領。

自此之後,這支軍隊便一直由馮國璋統領,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武昌起義的烽火迅速席捲了全國,而清朝軍隊在這些爆發的戰火中,分身乏術,接連的失利,北洋軍成了唯一可以抵抗起義軍的力量,攝政王載灃任命廕昌指揮北洋軍,北洋軍一直是由袁世凱統領的,這些北洋軍只聽袁世凱的,廕昌根本指揮不動北洋軍,攝政王載灃無奈之下,只好將袁世凱重新啟用,啟用袁世凱後,袁世凱下令北洋軍對起義軍展開攻擊,在攻下漢口後,要求北洋軍按兵不動,並在十多天後,帶著衛隊到達北京,迫使載灃辭去攝政王一職。

載灃下臺後,袁世凱得以獨攬大權,在一年之後,以優待清朝皇帝的條件迫使溥儀退位,而後隆裕太后頒布退位詔書,宣布溥儀退位,溥儀和后妃們可以繼續住在宮中,繼續沿用在皇宮中的尊號,吃穿用度有民國政府承擔。

民國政府優待皇帝和后妃,讓他們繼續住在皇宮中,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繼續住在皇宮,除了留下最主要的那些護衛或貼身伺候的宮女或是太監,其他的都得出宮,據統計在溥儀退位後,皇宮中尚且還有兩萬多的御林軍,如果不處理好這些人的安置問題,便成為一大麻煩,因為御林軍中,大部分人武藝高強,處理稍有不當,便會造成難以預估的後果。

御林軍中大部分人都是滿族八旗貴族子弟,這些人對清朝十分忠心,為了不引發兵變,當時的負責這項工作的馮國璋想出了一個好主意,馮國璋先用安撫的方式穩住了軍心,並向御林軍們保證會保護好皇宮中的皇帝和后妃們,在加入北洋軍後,原有的御林軍們的俸祿保持不變,願意繼續當兵的可以跟著他,不願意繼續當兵的,給路費回家,這種相對人性的化的舉措,使得這些御林軍很容易就接受了。

那些願意跟著馮國璋繼續當兵的人,在後來被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不過沒多久,便在直奉大戰中吃了敗仗,被吳佩孚用以重金收買後,便投降了,之後這支軍隊也被撤銷了番號,就地解散了,此後這些御林軍們便消失在了歷史舞臺。

雖然他們後來沒有了鐵飯碗,但是以他們的能力還是會過得不錯的,以他們的能力再去從軍或是幹一些體力活,加上本來也有一些家底在的,然後再節省一些,安穩度日是不成問題的。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之後,高手如雲的數萬御林軍最後被如何安置的呢?
    說起御林軍,大家都會想起皇帝身邊的侍衛,可清朝滅亡之後,這些武功高強的御林軍又被如何安置了呢?首先在這裡,我們先來說一下御林軍這一稱呼,其實歷史上並沒有御林軍這一稱呼,這一詞來自於民間,是民間對皇帝禁衛軍的俗稱,民間多以小說中出現,而其來源,最具有參考性的就是因西漢漢武帝時期創立的皇家禁軍「羽林軍」,這兩詞在讀音上有些相同,從而出現御林軍一詞。
  • 清朝滅亡之後,皇宮中高手如雲的2萬御林軍,是如何安置的呢?
    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一地雞毛,對於強大的唐朝而言,在滅亡的時候都是慘不忍睹,更何況是對於本來就內憂外患,人人都敢打的清朝,滅亡的時候就更是一片狼藉了,不過好在民國已經不是封建社會,沒有對清朝王室成員進行屠殺。
  • 清朝滅亡之後,慈禧創立的北洋六鎮的第一鎮,是如何安置的呢?
    清朝滅亡之後,這支部隊又是如何安置的呢?御林軍被保留其實這支御林軍的安置問題在當年來說是一個難題,因為這支軍隊不同於其它的軍隊。其它的軍隊都是在民間招募的士兵,而這支軍隊則是招募的滿清貴族的子弟。在退位之後,有人曾經提出過要裁撤這支軍隊,但是這在當時是一個極不明智的選擇,因為要面臨很大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這支軍隊很可能發生兵變,清朝的統治者是滿,如今大清滅亡了,滿族人沒有了地位,軍隊中本就充滿了怨氣。
  • 清朝最後一支的禁衛軍堅持戰鬥15年,才全軍覆沒:北伐最血腥攻城戰
    有網友問:清朝滅亡之後,皇宮高手如雲的數萬御林軍如何安置的呢?清朝最後的御林軍其實就是北洋軍第一鎮和禁衛軍2個部隊,這都是八旗軍改編出來的近代化陸軍部隊。
  • 清朝滅亡之後,皇宮數萬御林軍去哪兒了?原來是就此銷聲匿跡了
    職業是保護皇帝,御林軍的待遇自然很不錯,這樣才能讓高手甘心為其效勞,平時待遇比較好,宮中有了好事還會另加封賞,做了御林軍的一員,家人也會跟著吃香。那麼在清朝滅亡以後,皇宮的御林軍高手到底都何去何從了呢?
  • 清朝最後的御林軍去哪了?慈谿逃亡請鏢局保護,真正御林軍已犧牲
    「御林軍」即負責守衛皇宮的禁軍,御林軍高手如雲的時代在1900年慈禧逃亡的那一天已經終結了。清朝滅亡後,尚存的1.2萬禁軍是後來組建的。真正的禁軍早已全軍覆沒皇城或許有人說晚清禁軍已經沒有戰鬥力了,什麼吸食鴉片,吃喝嫖賭,鬥雞遛鳥的,可能當時晚清軍隊確實腐敗,但是從各種情況來看,禁軍負責保衛皇宮安全的這批人,沒有被腐敗,或者被嚴格管制訓練。
  • 清朝皇帝退位後,紫禁城那麼多的御林軍到哪裡去了
    隨著清朝皇帝溥儀的退位,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徹底宣告結束,到了民國時期,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任為掌管御林軍的統領,而如何妥善處理好這支龐大的御林軍隊伍,是馮國璋所面臨的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御林軍主要的職責就是保護皇宮以及皇室成員的安全,所以當時的人員全部是滿人,他們對於朝廷的忠心是不用多說的,而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期,一旦皇帝退位,自己的前途成為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是要影響整個歷史進程的。
  • 八國聯軍侵入皇宮後,慈禧放棄了御林軍,為何選擇了鏢局護送?
    清朝末期,日本人對中國發動了甲午戰爭,並且與清政府籤訂了割地賠償條約,至此之後,西方列強也逐漸垂涎於中國這塊肥肉,清朝人民面對巨額的賠款,使得百姓們扛不住壓力,最終爆發農民起義。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就是義和團運動,而義和團運動也成為了八國聯軍的導火索,最終以此為藉口,浩浩蕩蕩開始掠奪中國,最終闖入清朝京都。慈禧太后和光緒逃往了西安避難,但是慈禧太后並沒有帶著自己的御林軍,反而帶著一夥神秘的部隊逃走,並且安全抵達目的地。
  • 古代宮中居住著侍衛,如何防止他們與妃子日久生情?清朝的辦法絕
    在古代的皇宮中,保護皇帝的大部分有兩個組成機構,一個是駐守京城的禁軍,又被稱之為御林軍,這一軍隊大都是一些非常訓練有素的士兵,每天的任務就是巡視皇宮外圍的日常,然後就是擔任國家首都的首位。第2個部分就是宮廷侍衛,雖然說宮中的侍衛沒有禁軍多,但是卻是整個皇帝安保體系中最為重要的。
  • 清朝滅亡後,皇帝的妃子們去哪了?看完後明白了
    清朝滅亡後,皇帝的妃子們去哪了?看完後明白了中國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國,秦始皇在將六國統一後,自封為皇帝,由此拉開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序幕,而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皇帝一職被廢棄,末代皇帝溥儀也離開了紫禁城。
  • 兩棚御林軍,到底有多少兵力,雍正皇帝抓捕7個王爺?
    今天,我們聊聊清朝的大內侍衛部隊。按照影視劇的劇情,面對老八胤祀等7位王爺的聯合逼宮,雍正皇帝已經退無可退。最後,雍正皇帝勃然大怒:「圖裡琛,給朕調兩棚御林軍來!」對於棚這個編制,相信很多朋友並不熟悉,那麼,兩棚御林軍,到底有多少人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清朝軍隊的組成部分。清朝的軍隊,分為了八旗軍和綠營軍。
  • 清朝已滅亡百餘年,清東陵為何還有守陵人,他們的工資誰來發?
    ——張籍《送裴相公赴鎮太原》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辛亥革命之後,清王朝被推翻,中國迎來了新的篇章,而中國的封建時代也就一去不復返了。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清王朝留下的一些東西仍然影響著中國人、影響著中國社會。清王朝滅亡之後還留有一種人,這種人仍然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們被稱為守陵人。
  • 老照片:清朝滅亡之後的貝勒爺載濤,賣府邸過日子不改奢侈本性
    天通過一組老照片,帶大家了解加郡王銜多羅貝勒載濤在清朝滅亡之後的一些生活片段。載濤是道光皇帝之孫,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光緒皇帝異母弟,末代皇帝溥儀的叔叔,可算是天潢貴胄一派。1920年,左二為載濤、左四為兒子溥佳。清朝滅亡之後,載濤身上的皇家光環逐漸暗淡下去。
  • 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帳,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來,到清朝滅亡,這70多年間,中國與西方列強籤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多是以割地、賠款、開放商埠等,其中,清政府喪權辱國最嚴重的一次是籤訂的《辛丑條約》(又稱「庚子賠款」)。《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需向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俄皇俄國、德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賠償四億五千萬兩白銀,39年內必須還清。
  • 總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那麼清朝滅亡後末代總督的結局又如何呢?
    清朝在各省巡撫之上設立總督,而總督則是掌握一到兩省甚至三省之間的軍政大權,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其實在清朝滅亡之時全國各地革命勢頭已經非常火熱,清朝中央政府都已經是無力管控,更何況總督了,所以當時總督的權力實際也是名存實亡。
  • 大清滅亡之後,公主格格們都嫁給誰了,這些明星原來都是皇室子孫
    大清滅亡之後,公主格格們都嫁給誰了,這些明星原來都是皇室子孫 相信看過歷史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清朝政府越到後期就越沒落,之後清朝政府被推翻以後,我國也進入了中華民國的階段。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了。
  • 老照片: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生活,射箭比賽難得一見
    今天給大家展示的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面貌,拍攝地點在大草原上的大城市——庫倫(後來稱為烏蘭巴託)。從照片來看,雖然時代劇變,但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清朝時期相比,變化不大。1911年,清朝尚未滅亡之際,外蒙古在俄國策動下即有獨立傾向。袁世凱當大總統的時期,中、俄、蒙籤署《恰克圖協約》,約定外蒙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取消獨立,實行自治。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軍隊,不得移民。
  • 清朝都已經滅亡幾十年了,新中國都成立了,竟然還有人妄圖稱帝
    從秦始皇首稱皇帝開始,中國封建帝制延續兩千多年,直到1912年初辛亥革命勝利後,清朝末代皇帝宣統於當年公曆2月12日頒布退位詔書。從此,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宣告結束,也代表著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在此之後,中華大地上但凡有妄圖稱帝者必會遭到唾棄與反對。
  • 清朝為什麼滅亡?
    不成想厄尼爾諾現象,讓明朝自然禍災連年不斷,加上明朝朝內東林黨亂政,西部大小起義軍侵襲明政權機體不絕,明政權就在李自成的刀劍下滅亡了。滿蒙軍事集團利用漢奸吳三桂邀請,入主中原。此時正是明朝剛滅亡,群龍無主的亂世,三下五除二,乾脆利落,幾十萬人口滿清勢力就定鼎中原了。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