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棚御林軍,到底有多少兵力,雍正皇帝抓捕7個王爺?

2020-12-14 轉瞬間落日殘煙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影視劇《雍正王朝》中,一個淮安營的編制情況。今天,我們聊聊清朝的大內侍衛部隊。按照影視劇的劇情,面對老八胤祀等7位王爺的聯合逼宮,雍正皇帝已經退無可退。最後,雍正皇帝勃然大怒:「圖裡琛,給朕調兩棚御林軍來!」對於棚這個編制,相信很多朋友並不熟悉,那麼,兩棚御林軍,到底有多少人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清朝軍隊的組成部分。清朝的軍隊,分為了八旗軍和綠營軍。當然,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還出現了北洋新軍、淮軍、湘軍等眾多武裝,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慢慢聊。今天,我們聊清朝中前期的編制情況。八旗軍是清朝的主要作戰力量,清朝的前身為後金政權。清朝入關之前,為了與龐大的明朝作戰,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後來,由於控制了北方蒙古各部,有接納了明朝一些投降部隊。

因此,清朝的八旗軍分為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八旗軍的編制很有意思,八旗軍以八旗制度為依託。按照清朝的規定,一個牛錄有300人,5個牛錄組成了一個甲喇。換而言之,一個甲喇為1500人,5個甲喇組成了一個固山。一個固山就是一個旗。換而言之,一個旗總計有7500人。其實,具體的數量可能多,也可能會少。清朝入關以後,為了鞏固各個地區,清朝把八旗軍分散到了各地,同時為了拱衛京城的安全,在京城周圍也駐紮了大量的八旗官兵,形成了各地八旗和京營八旗。

八旗軍駐紮在全國各個省會城市和主要城市,由各地的鎮守將軍負責管理。例如杭州將軍、江寧將軍、西安將軍、廣州將軍、寧夏將軍等等,都是從一品官,由滿蒙貴族們擔任,負責管理兩三個省的八旗軍。清朝入關以後,由於自己的八旗軍兵力有限,總計不到20萬。根本就無力控制全國各地區。因此,清朝接納了大批的明朝投降部隊,足足好幾十萬。由於這些部隊採用了綠色的軍旗,因此被稱為綠營軍。

綠營軍由明朝投降部隊改編而來,編制與清朝的八旗軍完全不同。綠營軍的編制,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明朝軍隊之前的編制。清朝綠營軍的編制,分為:鎮、標、協、營、汛、棚等等。清朝每個省的綠營軍,由提督負責管理。提督屬於高級武官,品級為從一品。每個省的綠營軍,分為了2到5個鎮,每個鎮的長官為總兵,品級正二品。例如高州鎮、太原鎮等等,一個鎮的官兵大約擁有1萬人左右。一個鎮下轄了2到5個標和協,請注意,標和協並不是上下級關係,僅僅是隸屬的單位不同。

每個標或許協,隸屬於提督或者巡撫,一個標或者一個協下轄了好幾個營。一個營下轄了好幾個汛,一個汛又下轄了好幾個棚。棚是最低級的編制,一個棚由14個官兵組成。換而言之,兩個棚的官兵,其實只有28個人,遠遠達不到大家想像中的規模。作者小時候看《雍正王朝》,那個時候就在想「兩棚御林軍」估計最少也要幾百人。我們具體聊聊御林軍,認真的說,清朝並沒有御林軍的編制。清朝京城周圍的軍隊,分為了3層防禦。

其中,京營八旗基本上駐紮在密雲一帶,因此,也被稱為密雲大營,總兵力有好幾萬人,屬於清朝重要的野戰機動作戰力量。由於密雲的駐軍至關重要,一般由皇帝親自控制,沒有聖旨,親王貝勒也無權調動。在京城內,則駐紮了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兩大武裝力量加起來,大概有3萬多人。兩大武裝力量由九門提督負責管理,一般來說,九門提督也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寵臣和珅的勢力很大,和珅一直兼任九門提督等官職。

其實,清朝並沒有御林軍的編制,清朝皇宮裡只有侍衛部隊。按照編制來說,清朝的侍衛部隊,總計只有1000多人。侍衛部隊直接保衛皇宮的安全,地位非常重要。侍衛部隊由領侍衛內大臣管理,請注意,為了防止重臣造反,領侍衛內大臣並不是一位,而是六位,輪流值班的模式。清朝並沒有御林軍,皇宮的侍衛部隊,由滿蒙貴族子弟組成,當然不會採用綠營軍的編制。所以說,影視劇中,雍正皇帝的那句「兩棚御林軍,」其實是不存在的。

即便存在也只有28人,還不到現在的一個排。其實,影視劇中的很多編制都是沒有人,例如豐臺大營和西山銳鍵營。在清朝真實的編制中,豐臺地區確實駐紮了軍隊,不過只有幾十人,相當於一個路卡據點。至於西山,直到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才建立了西山健銳營,而不是西山銳鍵營。最後,我們聊聊雍正皇帝上臺的背後,軍隊的實力問題。雍正皇帝還是雍親王的時候,自己就是領侍衛內大臣,皇宮的侍衛部隊不用擔心,完全在自己的手裡。

九門提督隆科多,站在了雍正的一邊,控制了整個京城的治安。老十三怡親王胤祥,依靠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控制了京營八旗。也就是說,京城周圍的所有武裝力量,都在雍正皇帝的控制之中。依靠軍隊的擁戴,雍正皇帝完全是底氣十足。至於老八胤祀集團,雖然天天籌劃各種陰謀,由於沒有槍桿子做後盾,一系列計劃都是空談。關於清朝軍隊的問題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若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要知道,修撰《八旗通志》的主修官就是八王爺胤禩,他焉能不知道八王議政這事兒不靠譜?這麼謹慎縝密的造反,會在這個問題上含糊不清?所以,這場戲,個人覺得本身就是一個敗筆。那還是以劇本來說事吧。整個劇情貌似是十三爺最後力挽狂瀾,救下了萬般無奈的雍正,但是不然。這裡面還得說說雍正背後的手段。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八爺作為總理王大臣,聯合八旗王爺、領侍衛內大臣兼九門提督隆科多接管豐臺大營兵權,控制宮中九門,意圖逼宮。最後十三爺及時趕到,才化解了這場危機,扳倒了眾多政敵。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有翻盤的機會嗎?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時,康熙留給雍正的狼覃秘密部隊去哪了?
    在《雍正王朝》中最驚險的一幕就是老八胤禩一夥逼宮大戲了,有人提出假設,如果當時老十三沒有出現的話,雍正帝還有後手嗎?《雍正王朝解密》110:雍正王朝:老八逼宮時,康熙帝傳給雍正帝的神秘狼覃部隊去哪了?但是在《雍正皇帝》這部小說中並沒有提到狼覃這個人,八大山莊解圍時也不是派的狼覃部隊。所以劇中提到的狼覃部隊就只能靠分析推斷了。當然編劇不可能是空穴來風,狼覃基本的人設還是按照《康熙皇帝》中的情況設定。那麼狼覃部隊到底是一支怎麼樣的部隊,用來做什麼的呢?
  • 雍正皇帝的王牌,揚州江北大營,到底駐紮了多少野戰軍?
    按照影視劇的說法,在豐臺地區,駐紮了清朝的野戰機動部隊,清一色的滿蒙八旗,總兵力有好幾萬。此外,還有西山銳建營,雖然兵力少,但非常精銳,戰鬥力很強。在雍正皇帝登基的過程中,十三弟胤祥利用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成功控制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從而保障了雍正皇帝的順利登基。為了表彰胤祥的功勞,雍正皇帝上臺以後,冊封十三弟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此外,胤祥的次子被加封為郡王。
  • 滿清王朝:雍正皇帝把皇帝位置傳給弘曆,和親王弘晝如何自保
    雍正帝的老兒子「和親王弘晝」有幾個綽號:荒唐王爺、荒誕王爺、乞丐王爺、逍遙王爺,為什麼叫乞丐王爺等等。
  • 滿清十三帝中性格最中二皇帝——雍正皇帝
    而軍機處,不得不說,雍正皇帝真的很有見解,他建立軍機處,把皇帝的權利發揮到了極致,對此小編不得不說,實在是高明!而九子奪嫡,弒兄奪位一說更是子虛烏有,因為以雍正的才幹,見識以及他對國事的見解來說,雍正無疑是最好的繼位者,雍正在做王爺的時候還多次出宮訪問察看民間,還在自己的府邸開闢了一塊農田,來體會農民的疾苦,對於這一點恐怕就是其他皇子可望而不可即的。
  •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臨近過年,又一次南北之爭開始了,這次爭論的主題是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我們的日曆上一般會對這兩個日期都註明小年,不過會加個前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這件事情追究起來還要怪雍正皇帝。小年是怎麼來的?先來說說小年是怎麼誕生的?
  • 雍正皇帝與十三爺允祥的關係是什麼樣的?真的有那麼好嗎?
    雍正皇帝與十三爺允祥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萬燈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在位於首都北京西南大約89公裡的淶水縣石亭鎮東營房村西雲溪水峪,有這樣一座清朝的王爺陵寢。該陵寢處於丘陵地帶,三面環山,依山傍水,林木豐茂,自然環境十分優美,是一塊不可多得風水吉地。
  • 清朝王爺一年多少錢?你的工資是什麼級別
    皇帝咱不必說,整個國家都是人家的,咱們從皇帝之外的人來看看。王爺,可以說是皇帝所有朝臣中的最高位了。其中又分為親王和郡王。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來就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當然文官也有受封郡王的。親王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為什麼一個虛銜的王爺會受到這麼高級別的待遇呢?大概因為每個親王都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可能放在誰身上都會不甘。
  • 《雍正王朝》:雍正皇帝怎麼死的?被呂四娘刺殺還是道士的毒仙丹
    曾經寫過兩篇文字說道過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康熙是乾隆的爺爺,乾隆是康熙的孫子,在在康熙與乾隆之間還有一個雍正皇帝,我卻一直沒有說過什麼,有朋友希望我有時間也念叨一下,今天窗子外面下著雨,我這閒著也是閒著,就說道一回這位主宰過大清王朝的雍正皇帝。
  • 1948年,東北駐紮了11個獨立師,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截止遼瀋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3萬人。屬於四大野戰軍中,兵力最多的一個。東北野戰軍除了下轄12個縱隊以外,還下轄了11個獨立師。那麼,獨立師屬於什麼編制,一個獨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獨立師的問題。
  • 清朝皇帝退位後,紫禁城那麼多的御林軍到哪裡去了
    隨著清朝皇帝溥儀的退位,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徹底宣告結束,到了民國時期,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任為掌管御林軍的統領,而如何妥善處理好這支龐大的御林軍隊伍,是馮國璋所面臨的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御林軍主要的職責就是保護皇宮以及皇室成員的安全,所以當時的人員全部是滿人,他們對於朝廷的忠心是不用多說的,而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期,一旦皇帝退位,自己的前途成為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是要影響整個歷史進程的。
  • 古代保護皇帝的軍隊到底是不是叫御林軍?這麼多年你絕對叫錯了
    答案是:秦始皇他是有保鏢的,只是都是文官,手無縛雞之力,打架就算了。 雖然他們跟皇帝天天在一起,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能攜帶兵器。這算是漢代之前,王侯將相們對自己人生安全的最後一道保障。 當然,在沒有衛兵的情況下,大人物也有許多保護自己的措施。
  • 浙江軍閥控制2個省,兒子在上海非常狂,到底有多少兵力?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近代軍閥混戰的原因。八旗軍的總兵力有20多萬,駐紮在全國主要城市。但八旗軍的數量太少,在清朝入關以後,依靠區區20萬八旗軍,根本無法管理全國各省份。因此,又出現了綠營軍。綠營軍是清朝入關以後、明朝投降部隊組成的武裝力量,由於採用了綠色的軍旗,因此被稱為綠營軍。 綠營軍的總兵力有60多萬,負責協助八旗軍作戰。時間進入了清朝統治的後期,八旗軍和綠營軍的戰鬥力已經迅速墮落。
  • 《雍正王朝》八爺黨搞「八王議政」可是現場只有4個旗主王爺還有4...
    想必很多朋友都曾看過改編自二月河先生作品的電視劇《雍正王朝》,這其中除了八王奪嫡的情節外,最精彩的莫過於八王爺聯合八旗旗主逼宮,企圖恢復議政王制度,結果卻被雍正帝輕鬆化解這一段。
  • 清朝滅亡才3年,袁世凱就敢稱帝,到底擁有了多少兵力?
    並且便國號、年號、龍袍等一系列與皇帝相關的內容。準備非常充分。計劃1916年元旦稱帝,自己成為了開國之君。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截止這個時候,清朝才滅亡3年時間。袁世凱為何敢直接稱帝,身後到底有多少軍隊做後盾。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清朝的軍隊,因為二者有很大的關係。起初,清朝的軍隊分為了八旗軍和綠營軍。
  • 十全十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提起雍正皇帝很多人覺得他很勤政,苛刻,嚴謹,這麼一些印象,其實雍正皇帝的苛刻不止是對大臣,他對物,對事,也一樣。雍正皇帝比較喜好珍寶玩物。好像沒有皇帝不喜歡的……。
  • 清朝滅亡之後,高手如雲的數萬御林軍最後被如何安置的呢?
    說起御林軍,大家都會想起皇帝身邊的侍衛,可清朝滅亡之後,這些武功高強的御林軍又被如何安置了呢?首先在這裡,我們先來說一下御林軍這一稱呼,其實歷史上並沒有御林軍這一稱呼,這一詞來自於民間,是民間對皇帝禁衛軍的俗稱,民間多以小說中出現,而其來源,最具有參考性的就是因西漢漢武帝時期創立的皇家禁軍「羽林軍」,這兩詞在讀音上有些相同,從而出現御林軍一詞。
  • 御林軍就在皇帝身邊,為何不起義?
    但是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有一個現象也是比較令人困惑的,就是在這些起義的軍隊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御林軍的身影。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時期,御林軍是離皇帝最近的一個部隊,按照常理來說,這樣一個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軍隊,才更應該加入反叛隊伍,畢竟天然的位置優越性,會增大成功的機率。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古代御林軍幾乎從未有過不好的記載。
  • 雍正皇帝去世後,清朝的名臣李衛,下場到底如何?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想必大家都看過,這是根據二月河《雍正皇帝》小說改編而成,在1999年1月3號播出後就廣受好評,並且拿下各項大獎。當雍正還只是親王的時候,李衛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投入到四爺的府內,和年羹堯一起成為了雍正的奴才。雍正皇帝在奪嫡的過程當中,李衛也是有很多參與,並且為雍正出謀劃策。就像電視劇演繹的那樣,為了能使得自己奪嫡成功,很多親王都讓自己的部下和奴才到各地去當官,主要就是培養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