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臨近過年,又一次南北之爭開始了,這次爭論的主題是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我們的日曆上一般會對這兩個日期都註明小年,不過會加個前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

除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特殊習俗外,全國的春節日期都是統一的,為什麼在小年的日期上南北方會出現割裂呢?這件事情追究起來還要怪雍正皇帝。

小年是怎麼來的?

先來說說小年是怎麼誕生的?這還得從傳說說起,相傳世上本來沒有灶王爺,相傳當有個鄉紳姓張,家境不錯,娶妻之後嫌棄妻子不能生,於是就把妻子拋棄了,另外娶妻,他的妻子氣不過自殺,被一個樵夫救了,於是兩個人結為夫妻,這個張紳士好吃懶做,後來家道中落,以乞討為生,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乞討到了一戶人家,發現正是前妻,前妻不但過得和和美美,還生了孩子,這個張紳士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心中羞愧,一頭撞到前妻灶臺上撞死了。

這一幕恰好被玉帝看到,認為他有愧疚之心,還有救,於是發了善心,封他為灶王爺,既有讓他「吃飽」的意思,也讓他時刻記住自己的灶王爺是怎麼來的。

灶王爺在每家每戶都有,玉帝規定每年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於是,民間就有了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宋朝、明朝祭灶都是在臘月二十四,據範石湖《臘月村田樂府》記載:臘月二十四夜祀灶。《夢華錄》也有記載: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 都人至夜以酒糟塗抹灶門, 謂之醉司命,當然記載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的史料還很多,清朝以前,小年一直是臘月二十四,那麼為什麼到了清朝以及現代,北方小年變成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小年變成了臘月二十四呢?

到了清朝,最開始的小年也是臘月二十四,但是雍正皇帝卻獨樹一幟,當然也是為節約,雍正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匯報一下工作情況。為了節省開支,雍正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於是宮中的小年就變成了臘月二十三。

宮中都如此了,朝中的大臣於是紛紛效仿,在北京的官府衙門都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祭祀灶王爺,北京的老百姓也紛紛模仿,於是北方就逐漸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遠離政治中心,依然維持原來的傳統,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

灶王爺的原型是誰?

前文的傳說中,灶王爺是民間的人,但是在很多史料中也有記載灶王爺的原型,大致有三種說法。

一是炎帝。據《淮南子·禮論訓》: 「炎帝作火, 而死為灶」。高誘注: 「炎帝神農, 以火德王天下, 死託祀於灶神」。

二為祝融。許慎《五經異義》曰: 「顓頊氏, 有子曰犁, 為祝融, 祀以為灶神」。

三曰黃帝為灶神。《太平御覽》卷一八六引《淮南子》雲: 「黃帝作灶, 死為灶神」。

也就說除了第一個傳說,其他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但是估計在民間,人們還是喜歡那個傳說。

而對於灶王爺,民間還是非常重視的,畢竟灶王爺是要跟玉皇大帝去匯報的,「臘月廿四去( 二十四日) , 初一五更回」,為迎灶神「下界降吉祥」,年三十, 家家戶戶貼春聯時, 便在灶前貼上新的灶神像及「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的對聯和「一家之主」的橫批, 意為灶神作為一家之主, 監察全家善惡, 為人家所供奉。

除此之外,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特粘),現在統稱麻糖。該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粘住,另外一層意思是灶王爺吃了糖以後,嘴巴會很甜,不要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相關焦點

  • 灶王爺的生日——小年!
    今天是農曆中的小年,說是小年,但卻一點都不小,在我國的意義非常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們介紹一下!  今天,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不小,從今天開始,就意味著進入過年節奏了!農曆臘月廿三是「祭灶節」,北方叫「小年」,傳說灶王爺今日要上天向玉帝述職,家人要用糖瓜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以求來年玉帝能賜福於家。
  • 小年二十三祭灶王爺,你知道關於灶王爺的故事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而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三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這一天是小年,小年要吃灶糖,因為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在有些地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還要在廚房擺放灶王爺的神像。但是大家知道灶王爺到底是誰嗎,祭奠灶王爺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典故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過小年‖辭灶,灶王爺的傳說
    終於小年了,父母早早就買好了糖瓜、柿餅子,單等著小年的晚上辭灶。啥叫辭灶呢? 小時候母親告訴我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騎著大馬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匯報家裡這一年的生活情況,林林總總述說七天,到大年三十和各路神仙一起回到人間過年。
  • 灶王爺是誰?灶馬是馬嗎?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哪天是正日子?
    因此,北方過小年一般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對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不會存在質疑,但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民俗差異較大,南方有二十四過小年的風俗,這是為何?民俗學家解釋: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 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1月17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中國北方民間稱為過小年。臘月二十三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 春節進入倒計時,灶王爺上天去述職
    像祭灶王、掃塵土等,一直都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小年習俗。早些年頭,廣義的春節就是從小年這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個「年」才算過完,前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有些地方的春節甚至會長達兩個月,從臘八節開始,直到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結束。雖然我國南方和北方過小年的日子不一樣,但有些習俗是一樣的,比如準備年貨,清掃房子,驅邪除穢,祭拜灶王爺,等等。
  • 從哪天過小年最正宗說起
    文丨楊原這兩年,各地方衛視的小年春晚開始躥紅,不曾想這些小年春晚的排播時間,卻引出了一個大家平時完全沒想過的問題,北方和南方的小年竟然不是一天!北方人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而南方人卻是在臘月二十四,到底誰正宗呢?
  • 過小年啦!送灶王爺上天需注意這些事項!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節,異鄉打拼的遊子們歸心似箭,超市裡的年味更濃了,家家戶戶也都忙活熱鬧起來了,這也預示著春節的號角即將吹響。那麼,關於小年的風俗習慣,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年,人們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曾記錄過一系列有關春節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更在《論語》中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記載,字裡行間透出了濃濃的年味兒。「過小年」也被賦予了祈盼全家平安、幸福的美好意義。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也自然會受到格外重視,祭灶便是期間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
  • 民間祭祀灶王爺的習俗
    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送灶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
  • 【道門中人】關於「灶王爺」的傳說,人世間6種智慧|小年送灶王爺有什麼講究?
    北方多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多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
  • 以前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灶王爺」,現今的人卻對灶王爺知之甚少了
    說到「祭灶」,可能許多年輕的朋友對此知之甚少。其實,中國人過的「小年」就是「祭灶節」。古人敬畏鬼神,舊社會的老百姓都覺得陰曆臘月二十三是各路天神返回天宮述職的日子,守護著老百姓灶臺的灶王爺自然也不例外。灶王爺在匯報了凡間百姓一年的飲食情況後,還會說些家長裡短、善惡是非,玉皇大帝往往會根據這些作為賞罰的依據。
  • 慶陽人臘月二十三,為啥要拜灶王爺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說法。
  • 「糖瓜祭灶」,小年的典故
    28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稱「小年」。民俗專家表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民間祭祀灶王爺的日子,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糖瓜祭灶」標誌著所有家庭都正式準備過年了。祭灶是傳統小年的重要節俗。灶神俗稱灶王爺、灶公、司命,是中國民間在年節中特別崇拜的神靈。今天和你聊聊「糖瓜祭灶」的典故。
  • 膠東年味記憶:今天是小年,膠東民間有「祭灶」的習俗
    以下是正文——今天臘月二十三,是農曆的小年,這一天在棲霞、招遠、萊陽交界處,鄉村人仍然延續著傳統民俗,小年祭灶就是其一。過年(春節)可分為忙年、過年、拜年三部分,具體是從臘八拉開過年序幕,開始忙年。舊時候的學堂有「過了冬松一松,過了臘八不怕了」的順口溜。
  •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灶王爺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最重要的儀式就是送灶君上天。「上天呈善事,下地降吉祥」是人們的普遍心理願望。幫他們實現願望的就是灶王爺。灶君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掌管飲食的神,主要傳說如是可考: 《淮南子•泛論篇》「炎帝作火,而死為灶。」
  • 小年 || 灶王爺六大傳說
    小年,是春節的序曲。北方多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多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到除夕夜再返回灶底,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從此,灶神變出無數個分身,端坐千家萬戶的灶房,兢兢業業地工作。做人,切忌貪婪,要禁得住誘惑。人生在世,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明。
  • 灶王爺竟然是北京人?順義灶王文化節今日開幕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莊」,這一句順口溜在北京順義流傳很廣,在順義人的觀念中,灶王爺是當地張鎮人。自2017年至今,順義區張鎮每年都會在臘月二十三舉辦灶王文化節,今年的文化節也在今天(17日)下午開幕,將持續至1月19日。
  • 灶王爺到底哪一天休年假?
    灶王爺到底哪一天休年假?這就要看他加不加班了。在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祭灶的,也有臘月二十四祭灶的。其實,祭灶,就是犒勞灶王爺一年以來忍受的煙燻火燎,順便,大傢伙聚在一起加幾個菜,喝點小酒,再弄幾齣詼諧幽默的節目娛樂一把。
  • 從小年祭灶的由來分析小年習俗歷史
    小年是民間的祭灶日,也是「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要開始準備年貨、祭灶等。據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的日子,大家都非常重視,不僅會在家裡進行大掃除,還會在灶臺上貼上「灶王爺」掛圖。然而,由於中國的地域差異,過小年的時間也有所偏差,一般來說,北方臘月廿三過小年,南方廿四過小年。那麼,小年到底是哪天呢?我們還需要回到古代,從小年祭灶的由來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