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多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到除夕夜再返回灶底,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
家家戶戶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供上灶糖,給灶王爺吃了嘴甜甜的,好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灶王爺是級別最低的神仙,但他深入千家萬戶,千百年來,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灶王爺的傳說。
《酉陽雜俎·諾皋記》記載,灶王爺名叫張單,妻子丁香孝順公婆,一家人其樂融融。
後來張單經商發了財,移情別戀妓女海棠,便回家休了丁香。娶進門的海棠好吃懶做,還不小心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他人。
張單只好流浪乞討,臘月廿三(四),他無意中討飯到丁香家。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裡,死了。
玉皇大帝念他是自己的本家,便封他為灶王。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攜手共過患難,經過風風雨雨磨難的妻子是最為珍貴的,不能拋棄。
灶神原本是天宮裡的御廚,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壽,灶神做了好多美食,眾神仙吃的津津有味。
做最後一道甜點水晶菊花餅,他做的實在是太誘人了,竟忍不住自己全吃光了。
玉帝等了半天不見甜點,才知道灶神自己全吃光了,於是氣呼呼的將把灶神貶下了凡間。可是新來的御廚,做的食物總不合玉帝胃口。請關注公眾號:道門中人。微信號:師兄問道
李天王獻上一計:「您找個理由,讓他一年回來一次不就行了。」
於是玉帝下旨:「念灶神往日功勞,封他為灶神,記錄民間善惡,每年臘月二十三(四)上天庭向我匯報。」
從此,灶神變出無數個分身,端坐千家萬戶的灶房,兢兢業業地工作。
人生在世,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明。
古時有個讀書人,一次在酒醉之後,妄圖調戲家中婢女,婢女堅決不從,奮力掙脫了主人的糾纏。
當天夜裡,他的妻子把他叫醒:「我剛才夢見一位星神,頭帶方巾,身穿黑袍,騎一匹快馬,隨身還帶著簿冊,他用手向我指劃一下,就飛奔離去了。」
讀書人頓時毛骨悚然,趕緊將那個婢女許配給了一個好人家。
之後,讀書人才向妻子解釋:「你之前夢到的是灶王爺,因為我曾調戲婢女,幸虧她堅決抵抗。這事雖沒做成,但我心中已經有了惡念,所以才被灶神記錄下來。今日特向你坦白懺悔。」
《後漢書·楊震傳》有句話說得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人生在世,要有所敬畏,懂得慎獨。何時何地,都不應做有悖道德和原則的事。
傳說,民間有個小孩濃眉大眼,龍骨龍身,有皇帝命。
玉皇大帝安排土地公每日背他過河上學,暗中保護他。
小孩的母親得知此事,馬上變得飛揚跋扈,經常說:「等我兒子做了皇帝,誰對不起我,叫我兒子收拾你們!」
她一邊叨念,一邊敲打鍋灶,震得灶王爺頭都快炸了。
終於等到臘月小年,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告狀。玉皇大怒,撤銷了她兒子作為新朝開國皇帝的資格。
古往今來,小人得志,都會張牙舞爪,肆意猖狂。但得意一時,終不會長久。
人活一輩子,要學會挺起胸膛做事,夾著尾巴做人。
古時候,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祈求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各地民間辭灶習俗不盡相同,但大致都是燃香、供果菜、酒食,還有紙錢或元寶等,首先把供果和酒菜擺在桌子上,在灶神上天之前要請他吃上一頓,供奉好以後,把香點上再把灶君的畫像從牆上請下來,與事先準備好的紙錢一起,拿到院外燒了,同時燃放鞭炮。意思是讓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快快走,再等他回宮降吉祥。至於供香的方式,一般都是在灶神像前香爐裡點三支香,快燒完時再接著點上第二組,一般是燒三組香,有的人家也可只燒一組。蠟可有也可無,沒有特別要求,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送灶神,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東北地區是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意思是粘住他的嘴,以免在玉皇大帝前說這家人的壞話。祭灶神儀式你別以為送上去就完事了,你還的把灶神給請下來,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的時候你還要迎接灶王爺下從天上歸來。傳說除夕夜灶神要引領諸神來人間過年,所以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接完灶神以後,才輪到祭拜列祖列宗,然後才開始吃年夜飯,舉家團聚過大年了。送灶神儀式其實是人們對新年生活的一些寄託與期望,找到了寄託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這些活動的本身都融會了各地民間的一些風情習俗的,但卻是我們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形成了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今天的人們去加以繼承和保護,使中華傳統文化得以綿延相續。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與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正式交接的日子。各位福主去年請的庚子年太歲符,請於今日焚化。焚化方法:在神壇前或者室外開闊地,用紙錢元寶焚化並感謝一年來的護佑。
修行交流
微信號名稱:師兄問道
心存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