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2021-01-10 王偉報導

小年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祭灶的時候,需要口中禱告:

「灶王爺,你聽著:廚房裡你見天都看著,俺頓頓省吃又儉用,拋撒米麵是一時錯。你老人家多擔待,鍋碗腌臢是小孩多。這糖瓜,吃不了了你拿著,捎給玉帝可把好話說,俺這裡給你把頭磕。初一早回白耽擱,來俺家吃元寶餃子,金條面。」

小年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讓灶王爺甜甜嘴,上天后在玉帝那裡說好話,入宮降吉福。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小時盼過年,如今怕過年。一年又一年,不覺到晚年。想想這些年,眨眼幾十年。

臘月二十三,農曆是小年,諸神上了天,許下小心願,一願心不煩,二願好運連,三願憂愁散,四願多賺錢,五願快樂添,六願笑容燦,幸福常綿綿。辭舊迎新小年忙,送走灶王迎吉祥。陳年舊夢如雲煙,新年到來一掃光。新春新景新氣象,開開心心如願償。祝願大家小年安康,笑容綻放!

臘月二十三,小年到眼前

幸福天天伴,好運不落單

快樂不斷線,福氣運氣連

生意多賺錢,事業收入翻

愛情比蜜甜,團聚合家歡

天天吃大餐,幸福賽神仙

轉瞬匆匆已小年,習俗儀式拜從前。

虔誠祭灶天天好,叩首送神日日安。

掃去塵埃神氣爽,清除舊物滿心歡。

春節漸近濃濃意,辭舊迎新喜氣添。

小年到,祝福到,

祝你福星當頭照。

心情好,身體好,

祝你生活更美妙。

鈔票多,家庭和,

祝你日子紅火火;

祝福意,請笑納,

祝你幸福早發達!

灶王爺的故事

有個叫張生的人,家境貧寒,後來娶了名叫郭丁香的媳婦。丁香十分賢惠,嫁給張生後,早起晚睡,辛勤持家,沒過幾年家業就興旺起來。左鄰右舍的人都說,張生娶了個好媳婦。

這個丁香,不但勤儉持家,還有一手好廚藝。她最拿手的菜就是肉湯。每當她做肉湯的時候整條巷子都飄滿了丁香味。鄰居們看在眼裡都非常羨慕張生,而他卻不以為然。

張生成了富戶以後,十分驕橫,看著漸漸變老的丁香,竟產生了喜新厭舊的念頭。他整天不幹活,一門心思想休掉丁香,好再找個年輕漂亮的媳婦。一天,張生在院子裡曬太陽。他看到僕人在曬穀子,就把丁香叫到身邊。張生說:「你把家裡的黃豆拿出來曬曬」。丁香聽後把一筐黃豆拿了出來。張生接過黃豆,就倒進了穀子堆裡。然後對丁香說:「把這些黃豆從穀子裡撿出來,弄好了才能吃飯。」丁香知道丈夫這是在為難自己,但也沒有辦法,只好把黃豆一顆一顆地挑了出來。天黑了,丁香還在挑黃豆。張生只知道自己吃好喝好,不管丁香是否餓了、累了。鄰居們知道了這件事都說張生是個負心漢。張生整天故意找茬刁難丁香,丁香卻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張生見自己這樣都難不倒丁香,乾脆就寫了休書,把丁香趕出家門。隨後娶了個財主的女兒李海棠。李海棠是財主的女兒,從小嬌生慣養,好吃懶做,根本不懂得操持家務。二人整日花天酒地。李海棠想吃什麼,不論多貴,多難買,張生都滿足她的要求。一轉眼幾年工夫,張生揮霍無度,整個家產都敗了個精光。張生又成了一個窮光蛋。這時李海棠嫌貧愛富,不願意再和張生過日子,半夜裡趁張生熟睡的時候,偷了剩下的錢財回家去了。

張生成了窮光蛋,孤苦伶仃,身無分無,只好討飯。他想想當初要不是郭丁香為他操持家業,哪裡會有萬貫家財。自己過了幾天好日子,竟休掉了丁香,現在想想真是後悔莫及。

話說這年臘月的一天,張生討飯討了一整天也沒人施捨,從早到晚沒吃過東西,餓得頭昏眼花,不小心暈倒在一戶人家門口。天快黑的時候,這戶人家的看門人看到了他,連忙回去稟報主人。這家主人是個熱心腸的人,就說:「給他盛一碗肉肉湯吧。」一碗肉湯喝下去張生才緩過氣來,說沒有吃飽,能不能再給一碗。主人吩咐看門人又盛了一碗給張生。張生喝完後,覺得身上有了力氣,正要離開,看門人說:「我家主人慈悲,看天色不早,叫你在廚房留宿。」張生聽後感動得痛哭流涕,連忙磕頭感謝。看門人把張生領到廚房裡住下。張生看到廚房裡正煮著一鍋肉湯,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忽然覺得這肉湯的香味很熟悉。於是就說自己很餓,能否再吃碗肉湯。看門人又給他盛了一碗。張生喝完說:「你家主人是個大好人,請你幫回報一聲,我想見見他。」家人說:「我家主人現在就來了。」剛說完,一位中年婦女走進了廚房。張生看著這個女人的臉很面熟,再仔細一看,原來是被自己休了的丁香。

張生追悔莫及,同時又無地自容,用雙手遮住了臉。丁香一看是張生,就關切地問:「你怎麼落到了這步田地?」張生無言以對,羞愧難當。他心想,我還有什麼臉活下去,不如死了算了。正好看見丁香家大鍋底下的火燒得正旺,趁人不注意,一頭鑽到鍋底下燒死了。

正好這件事被巡遊的天神看見,就回稟了玉帝。玉帝覺得張生雖然有錯,但他知道廉恥,用於承認錯誤,說明他不是真的壞透了,還能回心轉意;郭丁香勤儉持家、以德報怨,也是難能可貴。為了警示世人不要再像張生以前那樣忘恩負義,玉帝要把張生的故事昭告天下,既然他是死在鍋底下,就封他為灶王。

張天師奉命傳下旨意:封張生為灶王,記錄人世間的過錯,每年臘月二十三騎馬上天,回報人間是非,直到臘月三十那天再回來,在天上過七天。張生被封了灶王以後,為了贖回自己的過錯,對待人世間的事非常認真公正。誰家的兒媳不孝敬公婆,誰家的婆婆虐待媳婦,他都清清楚楚地記錄下來,等到臘月二十三日那天上天回報。這樣一來,人們就不敢做忘恩負義,違背道德的事情,個個助人為樂,以德報怨。這樣,人間的善惡是非都得到了應有的結果。從此,每年在送灶的時候,都要在灶頭上燒香點燭,供著慈姑、混沌和用飴糖做的濫斬糖,捏成元寶,祭祀灶王,然後在家門口,放上豆萁、稻柴,把供在灶上的神龕裡的灶王神像「請」下來,把他的嘴上塗上濫斬糖,再把神像粘在用稻草紮成的「神馬」上,或者放進用彩紙糊成的「嬌子」裡,供上柴堆、丟上一些慈姑,連同錫箔折的元寶,點上一把火,燒個精光,算是送灶王上天了。等到來年正月再「請」回一張灶王神像,放在灶上的神龕裡進行祭祀,算是把灶王又請了回來。

相關焦點

  •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說一說灶王爺的前世今生
    道教神話世界的神仙們在春節之前這段時間紛紛下界人間,與眾生「普天同慶」,在諸多的神仙中卻有一位在臘月二十三(有的地區是臘月二十四)這一天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這位神仙便是「一家之主」灶王爺。灶王爺在民間又稱「灶神」、「灶君」、「灶君老爺」等,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主管飲食之神,同時道教將其吸納為道教神明,並且尊為灶君司命、灶神星君等。
  •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你必須了解的灶王爺
    灶王爺是中國民間被百姓信仰最多的神祇,幾乎家家戶都有供奉,而且是不分民族的供奉,據最早記載,在先秦時祭灶習俗已經流行。灶神的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 「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這樣過小年,來年福壽延綿!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辭灶」的日子,人們稱之為「過小年」。「辭灶」也稱「送灶王爺」。家家都有灶神,一家之主的灶神保佑著一家的安康,祝福著一家的美滿,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神上通於天闕,下入於幽冥,中可以察人情萬事,錄人功過。於庚申甲子日均要奏上蒼,由三屍神總結匯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於是趁著灶神上天言事前,糖水瓜果,好吃好喝,燃香點蠟,合家祭拜,就盼著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去西天
    打從記事起,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辭灶,送灶王爺上西天。灶王爺是堂屋灶臺燒火口上端後面的牆上供奉的神明,其實就是貼在牆上的一張不大的古裝紙像。左右兩側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下面橫著一條很窄的木板放著香爐。
  • 民間祭祀灶王爺的習俗
    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灶君神像貼到灶臺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於全家人。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小年是中國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送灶王爺的傳統民俗及禁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祀者相信,供桌上所放的供品是給灶王爺吃的,只要將其灌足酒、使其吃飽飯,灶神吃了人的東西後自然嘴軟,只好撿好事向玉皇大帝匯報了。此外,祭祀者還把烤化的飴糖抹在灶王爺畫像的嘴上,目的是堵住灶神的嘴,使其無法說壞話。宋代範成大《祭灶詞》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灑燒錢灶君喜。
  • 深受民間愛戴的灶王爺,原型人物究竟是誰?原來這些人都是灶王爺
    「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麵湯。歲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很多人聽過這首民謠,在民謠中直接說出灶王爺的姓氏為張。說起姓張,大家是不是又聯想到玉皇大帝也姓張?那麼灶王爺和玉皇大帝是什麼關係呢?
  • 灶王爺到底哪一天休年假?
    灶王爺到底哪一天休年假?這就要看他加不加班了。在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祭灶的,也有臘月二十四祭灶的。其實,祭灶,就是犒勞灶王爺一年以來忍受的煙燻火燎,順便,大傢伙聚在一起加幾個菜,喝點小酒,再弄幾齣詼諧幽默的節目娛樂一把。
  • 灶王爺的傳說(民間故事三則)
    灶王爺的傳說(三則)             文/柳紹才                  一
  • 農曆八月初三,恭迎灶王爺聖誕!
    臘月二十三辭灶日,送家家戶戶會送灶王老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八月初三,灶王老爺生日這天,許多人家裡也會祭拜灶王爺,祝他生日快樂,以祈求灶王爺的保佑!01灶神崇拜灶王爺,即灶神,起源很早,商朝開始已經在民間供奉,秦漢以前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民俗認為灶神還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的官。
  • 祭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火對於初民的生活是至關重要的,由此便產生出對火的崇拜,並幻化出許多神話故事。原始氏族部落解體後,長明火堆也隨之分化成每家一個的灶,這時,對火主神的崇拜也演變成對灶神的崇拜。一、灶王爺的來歷我國民間最初供奉的灶神是位女性,《莊子· 達生》說:「灶有髻。司馬彪注云:「髻, 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像個美麗的紅衣女郎。
  •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這還得從傳說說起,相傳世上本來沒有灶王爺,相傳當有個鄉紳姓張,家境不錯,娶妻之後嫌棄妻子不能生,於是就把妻子拋棄了,另外娶妻,他的妻子氣不過自殺,被一個樵夫救了,於是兩個人結為夫妻,這個張紳士好吃懶做,後來家道中落,以乞討為生,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乞討到了一戶人家,發現正是前妻,前妻不但過得和和美美,還生了孩子,這個張紳士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心中羞愧,一頭撞到前妻灶臺上撞死了。
  • 慶陽人臘月二十三,為啥要拜灶王爺
    粘灶王爺的嘴。傳統禮俗,臘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俗話說「官三民四」,自從皇帝沒了,也就不講「官三民四」了,但南方一些省民間還是二十四祭灶,北方都是二十三。從前在鄉下,我看到許多人家灶臺旁的牆壁上鑿一個小窯洞,尺把高,請一尊灶神坐在裡面,護佑全家人。也有的人家很簡略,直接買一張灶神的年畫貼在灶旁。貼一幅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
  • 繪本故事|《灶王爺》
    祭灶神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
  • 【道門中人】關於「灶王爺」的傳說,人世間6種智慧|小年送灶王爺有什麼講究?
    小年,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到除夕夜再返回灶底,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家家戶戶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供上灶糖,給灶王爺吃了嘴甜甜的,好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灶王爺是級別最低的神仙,但他深入千家萬戶,千百年來,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灶王爺的傳說。
  • 「上天言好事……」
    奶奶往大鐵鍋裡放一塊差不多鍋蓋大小的圓蒸簾,鋪上紗布,下面燒火。水燒開後,奶奶就冒著騰騰熱氣往鍋裡一把把灑黃米麵,灑得差不多了,灑一層紅豆,然後再灑面、再灑豆。反覆灑到大約一巴掌厚了,就蓋上木鍋蓋,用抹布圍住鍋口,多加柴火猛燒。再燜一陣子,而後猛一掀鍋,但見雲蒸霧繞之中,一方金燦燦的晚霞忽地閃現出來。奶奶招呼爺爺,兩人合力把蒸簾拎出。
  • 過小年‖辭灶,灶王爺的傳說
    雖然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但是因為父親很小失去父母雙親,缺失家的呵護,沒有完整的過年的概念。再說灶上灶下,裡裡外外都是勤快的母親打理。所以父親實行改革,把一切過年的風俗習慣全權託付母親。母親是極通達聰慧的女人。 穿越了四十多年的歲月時空,仍能清晰記起母親講故事,關於灶王爺的。說:灶王爺本姓張,前門娶了郭氏女,後門進來王海棠。
  • 大年初四諸神歸來,灶王爺其實是女的?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在正月初四這天,到了該把回天庭匯報工作灶神老人家請回來的日子了。
  • 民間傳說「官三民四船五」,你的家鄉,「小年」是哪一天?
    祭灶神,是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祭灶神又稱送灶神,灶王爺又稱灶君,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 「二十三,糖瓜粘」,粘上「灶王爺」的嘴,只把「好事傳上天」
    有一個小故事說明了這種變化。漢宣帝時,有個叫陰子方的人,有一年歲末臘日早上點火做飯。看到「灶神」顯靈,高興之餘殺狗祭祀「灶神」,此後家族世代興旺。人們得知後,紛紛效仿,從此臘月「祭灶」之風盛行。「灶神」的職責也在不斷的增加,不只是掌管小小的灶臺方寸之地,他還負有監察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