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粘上「灶王爺」的嘴,只把「好事傳上天」

2020-12-14 文蘊人生百態

小年到了,春節已經更近了。

南北方小年的日子不同。北方一般為「臘月二十三」,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四」。

古代很重視祭祀活動,尤其是在年終的時候,要進行大的祭祀活動,稱之為「臘祭」,人們祭祀祖先,同時向上天禱告,向眾神求福祉。因為「臘祭」在年終的月份舉行,所以這個月又被稱為「臘月」。

過小年,無論南北都曾有過「祭灶」的活動。

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講,「民以食為天」,天上神位太多,只有「灶神」,與他們的關係最為直接,老百姓第一要緊的是填飽肚子。只有這灶中之火按時升起,也才意味著一年到頭不會餓著肚子。

慢慢的「灶神」的地位得以提升,人們只要將它侍奉好,就心滿意足了。

最早的「祭灶」,是在「夏曆」的六月進行,因為「灶神」掌管人間灶臺煙火,火神為夏季的主神,以應四季陰陽五行之說。歲末的冬季祭祀活動為一年中最大的祭祀活動,「灶神」只是被祭祀的眾神之中的一個「小角色」。

歷史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淡化「夏祭」活動,更重視歲末「臘祭」,而其中眾神之一的「灶神」的地位則被人們慢慢的提升。

有一個小故事說明了這種變化。漢宣帝時,有個叫陰子方的人,有一年歲末臘日早上點火做飯。看到「灶神」顯靈,高興之餘殺狗祭祀「灶神」,此後家族世代興旺。人們得知後,紛紛效仿,從此臘月「祭灶」之風盛行。

「灶神」的職責也在不斷的增加,不只是掌管小小的灶臺方寸之地,他還負有監察職責。他是天庭派往人間的監察官,化為萬千分身,住在各家。探聽人間每家每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年終的時候,「灶神」要回天復命,將世間情況匯報給天帝,作為天帝對人間賞罰的依據。

人們自然不敢得罪「灶王爺」,而是想法設法要討好「灶神」,讓他只說好話,所謂「好事傳上天,壞事丟一邊」。按人們的說法「灶王爺」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這兩天就要回天庭復命了,人們自然要「臨時抱佛腳」,抓緊時間好好的犒勞一番。

「祭灶」活動,最早時不讓女子參加,只是家中男子進行。擺上貢品,尤其是「糖瓜兒」之類的糖果必不可少,一是為了粘上「灶王爺」的嘴,讓他上天匯報工作時,張不開嘴,只能不住地點頭,另外也是為了讓他嘴巴甜一點兒,多說好話。還有的擺酒,讓「灶王爺」酒足飯飽,暈暈乎乎,多說吉言。

當然還要為「灶王爺」準備一匹「好馬」,讓「灶王爺」能輕鬆上路。或用「紙馬」,或用公雞來代替。

總之,在這一天要將「灶王爺」伺候得舒舒服服,讓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假如人們就這樣,一年「糊弄」一次,「灶王爺」就能「吃人家最短」,竟說好話。想來這「灶王爺」也不是個「好官兒」。

老百姓也就以此圖一樂呵。畢竟馬上過年了,無論人間,還是天庭,都是一派喜慶祥和,「灶王爺」也好,老天爺也罷,大家都是其樂融融,沒人去叫那個真兒。

相關焦點

  • 二十三、糖瓜粘,化學原理不簡單
    童謠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民間相傳,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所在人家一年來的情況。那麼,灶王爺吃的這糖瓜究竟是什麼糖呢?糖瓜,又稱灶糖、麻糖、關東糖,其實是一種麥芽糖。撒上芝麻後,在冬天凝固堅實而裡邊又充滿微小的氣泡,吃起來酥脆香甜,別有一番風味。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有一天,他恰好乞討到前妻家,羞愧難當,一頭碰死在灶鍋底下。玉帝知道後,認為張單還有羞恥心,又是在鍋底死去,就命姜太公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一家人的善惡,大年三十再回去。灶王像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利害關係。所以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祭灶時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 慶陽人臘月二十三,為啥要拜灶王爺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說法。
  • 春節進入倒計時,灶王爺上天去述職
    雖然我國南方和北方過小年的日子不一樣,但有些習俗是一樣的,比如準備年貨,清掃房子,驅邪除穢,祭拜灶王爺,等等。有這樣一首童謠就描繪了過年期間人們忙碌的景象: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說一說灶王爺的前世今生
    道教神話世界的神仙們在春節之前這段時間紛紛下界人間,與眾生「普天同慶」,在諸多的神仙中卻有一位在臘月二十三(有的地區是臘月二十四)這一天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這位神仙便是「一家之主」灶王爺。灶王爺在民間又稱「灶神」、「灶君」、「灶君老爺」等,是我國古代神話中主管飲食之神,同時道教將其吸納為道教神明,並且尊為灶君司命、灶神星君等。
  • 節氣|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準備過年
    「二十三,糖瓜粘」。小時候一吃到糖瓜就知道離過年的日子不遠了。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稱為「小年」。
  • 民間故事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小年 灶王爺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 二十三,糖瓜粘丨新年糖果不用買,教你手工自製,健康無添加!
    似乎轉眼就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傳統的小年了。
  • 民間祭祀灶王爺的習俗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你必須了解的灶王爺
    灶王爺是中國民間被百姓信仰最多的神祇,幾乎家家戶都有供奉,而且是不分民族的供奉,據最早記載,在先秦時祭灶習俗已經流行。灶神的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香廚妙供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灶王爺
    嘴封甜蜜唯言好,口抹糖瓜只說香。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最重要的儀式就是送灶君上天。「上天呈善事,下地降吉祥」是人們的普遍心理願望。幫他們實現願望的就是灶王爺。古時在灶中燃薪燒火,頗具危險性,故視灶君為防備火災之神。2. 灶君是飲食行業的祖師爺。灶君主管人間飲食,也是飲食行業的祖師爺。)每年臘月二十三,他要騎著馬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他在凡間這一年的所見所聞,所看到的你這個家庭的各種情況,對的、不對的。按傳說,如果你做錯了非常小的事兒,可能就要折你一家人的陽壽三天,這一輩子就得少活三天。
  • 繪本故事|《灶王爺》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這還得從傳說說起,相傳世上本來沒有灶王爺,相傳當有個鄉紳姓張,家境不錯,娶妻之後嫌棄妻子不能生,於是就把妻子拋棄了,另外娶妻,他的妻子氣不過自殺,被一個樵夫救了,於是兩個人結為夫妻,這個張紳士好吃懶做,後來家道中落,以乞討為生,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乞討到了一戶人家,發現正是前妻,前妻不但過得和和美美,還生了孩子,這個張紳士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心中羞愧,一頭撞到前妻灶臺上撞死了。
  • 送灶王爺上天需注意這些事項!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節,異鄉打拼的遊子們歸心似箭,超市裡的年味更濃了,家家戶戶也都忙活熱鬧起來了,這也預示著春節的號角即將吹響。那麼,關於小年的風俗習慣,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年,人們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上天言好事,下降保平安.淺談「一家之主」,東廚司命灶王爺!
    祭祀者相信,供桌上所放的供品是給灶王爺吃的,只要將其灌足酒、使其吃飽飯,灶神吃了人的東西後自然嘴軟,只好撿好事向玉皇大帝匯報了。此外,祭祀者還把烤化的飴糖抹在灶王爺畫像的嘴上,目的是堵住灶神的嘴,使其無法說壞話。宋代範成大《祭灶詞》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灑燒錢灶君喜。
  • 送灶王爺的傳統民俗及禁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祀者相信,供桌上所放的供品是給灶王爺吃的,只要將其灌足酒、使其吃飽飯,灶神吃了人的東西後自然嘴軟,只好撿好事向玉皇大帝匯報了。此外,祭祀者還把烤化的飴糖抹在灶王爺畫像的嘴上,目的是堵住灶神的嘴,使其無法說壞話。宋代範成大《祭灶詞》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灑燒錢灶君喜。
  • 以前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灶王爺」,現今的人卻對灶王爺知之甚少了
    古人敬畏鬼神,舊社會的老百姓都覺得陰曆臘月二十三是各路天神返回天宮述職的日子,守護著老百姓灶臺的灶王爺自然也不例外。灶王爺在匯報了凡間百姓一年的飲食情況後,還會說些家長裡短、善惡是非,玉皇大帝往往會根據這些作為賞罰的依據。所以,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恭送灶王爺。
  • 糖瓜,走進通渭縣常家河鎮製糖人的世界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民間傳說灶王爺到臘月二十三要轉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因此人們祭灶王爺,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用糖粘上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多說之心。跟著這首民謠,2021年1月30日、31日,市攝協成亞峰、尤彥兵、張海燕、成倬鋆一行人慕名來到通渭縣常家河鎮王莊村張莊社記錄當地做糖瓜的歷史。
  • 送灶王爺上天的傳統民俗你知道嗎
    祭祀者相信,供桌上所放的供品是給灶王爺吃的,只要將其灌足酒、使其吃飽飯,灶神吃了人的東西後自然嘴軟,只好撿好事向玉皇大帝匯報了。此外,祭祀者還把烤化的飴糖抹在灶王爺畫像的嘴上,目的是堵住灶神的嘴,使其無法說壞話。宋代範成大《祭灶詞》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
  • 小年|灶君今日上青天,期盼福到又一年
    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報告斷出這一家人應得的吉兇禍福,交給灶王爺,他再回來帶給這家。因此,人們會在年尾時舉行熱鬧的祭灶儀式,好讓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能有一個順順噹噹的來年。祭灶時要上香,還要擺上清水、料豆和秣草,這是給灶王爺的坐騎吃的。當然,少不了給灶王爺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