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傳家寶——鹹菜缸
福清市城關小學四年(3)班 楊陳美
指導老師:林蓉
要說那鹹菜缸呀,哪能算得上啥傳家寶!肚兒大大的,樣子也不好看,又粗又笨,看著就犯蠢,比大廳木架子上秀氣的花鳥牡丹瓶可差多了!可在太奶奶的心裡,院子裡那個歷史久遠的老鹹菜缸可是個寶貝的物件,按她的念叨,就是:「解放前每年要都能存上一缸子鹹菜,我的心裡就踏實嘍!」
太奶奶怎麼存鹹菜我是沒見著,記事起倒是見過奶奶在每年的秋後,滿院子忙忙碌碌醃鹹菜的身影。秋天菜園子大豐收:蘿蔔、白菜、芥菜等,特別是芥菜,這玩意兒好成活,瘋了一樣的長,自己家趁新鮮吃不完,送鄰居,人也不要啊,農家裡誰沒有這個?我們家吃多了這東西也怕,一股子青氣味兒,不中吃!怎麼辦呢?那口子大鹹菜缸可派上大作用啦!
奶奶開始張羅著醃芥菜,先把鹹菜缸洗刷乾淨,在陽光下暴曬晾乾,再把事先準備好的芥菜洗淨、控水、晾乾,一層菜一層鹽巴,交叉鋪到鹹菜缸裡,末了會叫上媽媽搬來兩塊大青石壓上,再蓋上大木蓋,剩下的就交給時間慢慢醞釀好了。醃菜是個力氣活兒,醃完了,奶奶那骨節分明的粗手紅腫起來了,腰更是直不起來了。
幼小的我總是想不明白,幹嘛呀,鹹菜又不好吃,那味道鹹死個人了,每年都費時費力弄這些有意思嗎?「你這孩子,飽漢不知餓漢飢呀!奶奶小時候,農村裡的人都窮得叮噹響,哪有天天這麼新鮮的青菜吃?可不得靠著鹹菜缸弄成鹹菜吃麼?那時候能有鹹菜吃就不錯了,哪還挑它鹹不鹹……」在奶奶的絮叨中,我重新凝視院裡那口鹹菜缸,奶奶、太奶奶……往上還不知道多少代人用過的「古董」,一代一代的當家主婦們用辛勤的雙手在鹹菜缸裡醃出鹹菜,醃出生活的希望……
後來,奶奶的年紀也大了,醃菜這個活就由媽媽接手了。媽媽還帶上我這個小助手,仍然是記憶中的那些順序。但這時可醃的菜花樣就更多了,除了白菜、芥菜、蘿蔔,還有街上買的漂亮小黃瓜、蓮藕、辣椒等等,一層菜一層鹽巴地入缸。媽媽時不時喊我幫忙。我能幫啥忙呢?有啊,腳洗乾淨了蹦缸裡踏菜去,白嫩嫩的腳丫子踩在菜葉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鹹菜缸裡也不時飄出菜葉的清香味,還夾雜著一絲絲鮮甜,不由讓人感覺醃菜太讓人開心了。
媽媽醃出來的鹹菜好吃多了,瞧,媽媽往鍋裡放些油,熱鍋後再放上些蔥花,最後把切好的細鹹菜絲和肉絲一股腦兒推下鍋。哇!那味道鹹香無比,給個神仙都不換!
「好吃不?看你以前還不肯吃鹹菜!」奶奶眼角瞥了我一眼。「媽媽醃的菜好吃。」我一邊大口吃一邊說。「那還不是因為現在生活好了,媽媽炒菜又捨得放油,又捨得放肉,能不好吃嘛!」媽媽笑著接過話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媽媽有一天也會老,那麼老院裡的鹹菜缸呢?我想我也會從媽媽手裡接過這口缸,如同傳家寶一般善待它,在這缸裡醃出輩輩相傳的獨特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