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170毫米K18加農炮,美國大兵繳獲了也大量裝備使用

2020-12-16 丹書戰史

K18型170毫米加農炮,是二戰初期德國研發的一款重型拖曳火炮,主要作為軍級單位的支援火炮使用。該型火炮的性能優異,在防禦戰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二戰後期盟軍繳獲了部分,連武器裝備自給自足的美軍都將其作為制式裝備。

美國保留的K18加農炮

為了替換210毫米重炮

1939年,德軍開始裝備Mrs18型210毫米重型榴彈炮,德軍對該炮的威力很滿意,但是該炮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火炮射程不足,只有14.5千米,連蘇軍的76.2毫米野戰炮都快趕上了。

Mrs18型重炮

1941年,克虜伯公司研發新式重炮,這就是K18型170毫米重炮。之所以降低了火炮口徑,主要原因就是瘦身之後的炮彈更利於加大射程,而新式的爆炸物讓炮彈的威力和老式的210毫米榴彈炮差不多。

K18型170毫米加農炮

雖然是新研發的火炮,但是許多方面都直接傳承自210毫米炮,K18全重17.52噸,比Mrs18還重了大約1噸,行軍重量更是達到了23.3噸,火炮實際口徑172.4毫米,全長8.53米。

在義大利作戰的K18

炮架為Mrs18的兩輪式,非開放的箱式大架,既可以直接部署,此時方向射界左右各8°,也能安裝在專門的支承盤上,實現360°射擊。大架兩邊有可以收起的踏板結構,放下後方便裝填手操作。

火炮採用48倍徑身管,炮管長度達到了8米,長身管給炮彈帶來更高的出膛速度,炮口初速度達到了925米每秒,最大射程29.6千米,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這一數據相當了不起。

K18型170毫米加農炮

更讓人驚嘆的是,德國還專門給該炮研發了Pzgr 73型穿甲彈,這種重達71千克的穿甲彈破壞力超強,10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30°傾斜角放置的255毫米均質鋼裝甲。這樣的穿透力,在二戰中加上那些沒有正式服役的重甲坦克,也沒有一款能夠抵擋得住。

但是該炮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就是重量太大,在實際使用中伺候一門火炮,需要的拖車、彈藥運輸車比一門150毫米榴彈還多一倍,對道路要求也高。

K18型170毫米加農炮

如果說作為一種軍級單位支援火炮,使用靈活性上的問題還勉強能接受,那麼該炮過於精密的結構就和「虎」式坦克一樣,給後勤保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炮組需要頻繁的檢查火炮,維護零部件。

作為德國造,K18也繼承了另一個毛病,那就是生產困難,尤其是那根炮管。從1942年開始量產以來,克虜伯工廠雖然格外注重生產工作,在德國投降前也不過生產了338門,還沒有210毫米的Mrs18產量多。

K18型150毫米炮,注意它的開式炮架

K18的服役

關於K18的服役資料並不多,一些文章稱盟軍在北非戰場曾繳獲了該炮,義大利也有它的足跡,不過可以明確的是盟軍在諾曼第戰役期間繳獲了數量不少的K18,作為德軍苦心經營幾年的大西洋防線,盟軍還在這裡獲得了不少的炮彈。

英、美軍隊在繳獲了該炮之後對它展開了測試,對它的性能十分肯定,考慮到當時盟軍前鋒兵力推進很快,為了滿足前線部隊的火炮和彈藥供給,英、美軍隊將K18作為制式裝備發放到軍隊中,對於很少成批量使用繳獲武器的美國軍隊來說,這一行為充分肯定了K18的作戰性能。

盟軍戰鬥機

對德軍來說,二戰中後期制空權逐步丟失,K18炮兵部隊和「虎」式重型坦克營一樣,在空軍打擊面前顯得十分脆弱,許多火炮都是炮組在危急時刻自動放棄的,甚至都沒來得及將其破壞掉,這才給了盟軍繳獲並裝備它的機會。

相關焦點

  • 看看二戰後蘇聯繳獲的大量武器裝備,自行車都搬上檯面進行展覽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曾繳獲了大量的德軍武器裝備,並把其中一部分用於向大眾進行展覽。早在1943年時,在莫斯科高爾基中央文化與休息中心區域,就曾組織了一次紅軍部隊繳獲的武器戰利品展覽。當時展覽中把繳獲的武器裝備分為6個部分,分別是航空區、汽車區、炮兵區、工程區、裝甲區、後勤區。早前繳獲的大型武器裝備以露天形式進行展覽,其餘的展品則放在展館內部供人參觀。據稱當年舉辦展覽的周期非常長,從1943年6月22日一直延伸到1948年的10月1日。當年蘇聯軍隊曾繳獲大量德軍先進武器,包括大量的虎王坦克,38T輕型坦克,黑豹坦克等。
  • 二戰老照片:1944年芬蘭炮兵使用繳獲的蘇聯重炮
    M1937(ML-20)型152毫米榴彈炮是蘇聯二戰前開始研發製造的一款重炮,首戰在蘇日諾門罕戰役,後來還參與蘇芬冬季戰爭,當二戰爆發時也算是一款先進武器,一直生產到二戰結束。戰爭期間除了蘇聯,德國甚至芬蘭都有裝備該炮的記錄,而戰後的使用國家則更多。
  • 二戰中,它和午餐肉一樣令美國大兵厭惡,卻在以軍手裡玩出新高度
    提起「斯帕姆」午餐肉,二戰中的美軍士兵可謂是一肚子苦水。作為戰時美軍中肉類的唯一來源,午餐肉便於儲存,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美軍大量採購,供給前線士兵使用。但再好吃的東西也會有吃膩的一天,所以這也就成了美軍怨聲載道的來源。而提起另一款坦克——M4謝爾曼坦克,美國大兵更是給出了「謝爾曼可以勝任一切,但唯獨不能用它來作戰」的評價。
  • 二戰時期的抗戰重器曾經從德國進口到中國的88毫米高射炮
    說到二戰時期德軍88毫米高射炮其威力可以說是世界上至今為止著名的高射炮之一,這種高射炮彈當時代表著德國克虜伯大炮技術的代名詞,不僅僅用於打飛機,在打坦克方面憑藉該超乎常規的初速具備擊毀二戰時期任何地面裝甲的能力,任何坦克在1000米距離都承受不了德軍88毫米系列高射炮發起的致命一擊
  •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203毫米巨炮    上世紀30年代,為彰顯蘇聯軍事工業的進步和蘇聯紅軍的強大,在史達林的親自過問下,蘇聯推出B-4 M1931型203毫米重型榴彈炮(簡稱B-4榴彈炮)。該炮全重15.8噸,比許多坦克還重。當時,蘇軍已裝備性能優良的152毫米重型榴彈炮,B-4榴彈炮被認為「華而不實」,裝備數量並不多。
  • 《新亮劍》雷人情節:八路繳獲日軍150重炮?抗戰時可能都沒見過
    150毫米野戰炮,在當時是日本陸軍能拉到戰場的最大野戰炮,當時主要有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另有九六式150毫米加農炮,但數量很少,多作為要塞炮,偶爾拉出來當野戰炮用),以及明治38年式150毫米榴彈炮、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八九式150毫米加農炮等。
  • 達州加農炮
    達州加農炮, 但是,如果問一些軍迷如何區分榴彈炮和加農炮的話,想必,很多人都會撓撓頭表示不太清楚,那麼,今天我就教大家如何區分榴彈炮和加農炮吧!說清楚區別的話,我們就知道一個事情,現如今隨著現代科技水平不斷的提高,火炮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雖然一些火炮統稱叫做榴彈炮或者加農炮,但是如果細分之下的話,加農炮還有更多的小分類,而榴彈炮同樣如此,但也那麼幾個方法可以輕鬆區分開來的!
  • 二戰德國Pak 97/38火炮,來自法國上一個世紀的「禮物」
    二戰德國火炮型號齊全,涵蓋了所有的作戰用途,但是德國火炮製造精良,即便是克虜伯等公司全力以赴,產量也跟不上軍隊的需求,無奈之下德國將不少繳獲的他國火炮充入軍中,Pak 97/38就是這樣一款法國火炮。法國M1897火炮在法蘭西戰役時期,德軍在巨大的勝利之中,獲得了大量法軍庫存和在役的M1897火炮,雖然這些火炮已經過時,但是缺少武器裝備的德軍仍然將其分配到二線部隊中。
  • 一組二戰老照片:在埃及被俘的印度士兵,蘇軍使用繳獲的武器
    德國國防軍中由喬治亞人組成的部隊正在訓練使用繳獲的蘇聯DP28輕機槍。1943年,布良斯克,一名蘇軍士兵查看被德軍遺棄的大量105毫米榴彈炮炮彈。1941年6月22日,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德國國防軍的Pz.kpfw.38t坦克越過蘇德邊界線,近處一群德國軍官在鐵路路堤旁觀察戰況。
  • 二戰美、俄、德、日四國的單兵裝備比較,德國性價比高,美國最壕
    單兵裝備就是一個士兵所攜帶的戰爭裝備,裝備的先進程度具體看士兵所屬國家的實力而定。可以這樣說,單兵裝備不僅可以反映一個士兵戰鬥力的強弱,也是背後國家國力強盛的一種具體表現。 在士兵的單兵裝備方面,當屬美國和德國最為豪華,他們各有所長,基本可以並列,而蘇軍次之,日軍墊底。
  • 二戰德國Flak 41高射炮,為何盟軍慶幸它沒能完善並大量服役?
    二戰德國軍隊儘管有37手拉機這樣「蹩腳」的高射炮,但他們的20毫米、88毫米、128毫米等幾個口徑高射炮卻出乎預料的強,綜合作戰性能在當時也是世界前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二戰德軍防空炮體系中幾乎沒有提到中口徑偏小的防空炮,難道德軍在37~88毫米之間不存在這類口徑防空炮嗎?
  • 究竟是75毫米,還是76毫米?謝爾曼坦克的火炮口徑一毫米之爭
    於是在麥克奈爾的堅持下,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初期型號就僅僅裝備了M3型75毫米L/40加農炮,而不是穿甲性能更好的M7型76毫米火炮。因此最初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就裝備了反坦克能力較為薄弱的M3型75毫米加農炮,儘管這種加農炮的性能與蘇聯T-34中型坦克所裝備的76.2毫米坦克炮相當,但反坦克能力依舊不如M7型76毫米火炮。
  • 有些意外:柬埔寨軍隊還在用二戰火炮,德國工程師稱讚過
    【話說軍世】最近的照片顯示,柬埔寨軍隊還在使用蘇聯ZIS-3型76毫米加農炮(1942年型號),堪稱「二戰兵器博物館」,看到炮身,歷史感油然而生,這是二戰中最好的火炮之一。
  • 二戰兩大20毫米機炮,懟天懟地懟空氣,全世界都說好
    FLaK-30/38型20毫米機炮因為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一戰後的德國長時間裡武器裝備不能明目張胆地進行,萊茵金屬公司就到瑞士「借雞下蛋」,積累了一些設計經驗和技術,其中就有20毫米機炮。FLaK-30型20毫米高射炮到30年代,德國的武器裝備研發已經放寬了很多,萊茵金屬公司受到軍方的委託,開始設計生產一種20毫米機炮,用來進行低空防禦以及地面作戰,這就是FLaK-
  • 二戰時期,德國有多厲害?
    那麼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大? 在整個戰爭歷程中,德國工業為了支援前線,也是火力全開,巔峰時期曾生產了多達210萬臺工具機,比美國曾經170臺的記錄還要多, 巔峰時期的工業產值甚至一度佔據世界總份額的13.2%。 德國的工業部門齊全所以它在武器的製造上能力突出,是德國火力保障。
  • 對空警戒的「九頭蛇」——二戰德國「刺拳」防空火箭
    在之前介紹美國「毒刺」單兵肩扛式防空飛彈的文章中,我們曾經簡短的提到過二戰時期德國步兵裝備的一款「刺拳」單兵肩扛式防空火箭。今天,我們就大概說一下這件曇花一現的單兵肩扛式防空武器。
  • 志願軍的武器:用美國炮打美國兵②——美制105毫米榴彈炮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說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以下簡稱美制105榴),很多朋友並不陌生。
  • 二戰各國大兵都抽什麼煙:美國豪華管夠,蘇聯直接拿紙來卷
    美國在二戰前就有很多香菸和菸草品牌,比如我們熟知的駱駝、雲斯頓和萬寶路等。萬寶路並不是作為軍方特供香菸,但因為其廣告效果好(牛仔形象)也稱為很多美國大兵自帶的私貨,其供應量遠不如上述兩個。,難免讓紀律嚴明的德國軍隊鬆懈,因而軍方高層也陸續對德國軍隊提供香菸,剛開始美德關係還可以,還能從維吉尼亞等地進口香菸和菸葉,但隨著美國也加入二戰,德國也只能從北非佔領區和土耳其進口菸葉自己捲菸。
  • 志願軍繳獲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
    這些武器裝備中,有不少是從敵軍手中繳獲、又對敵人反戈一擊的。歷史不會磨滅,英雄業績永垂。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門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就是當時志願軍將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豪情的見證者之一。一門美制M1式155毫米榴彈炮赫然位於陣列的「C位」。一聽「美制」二字,大家肯定能猜到,這門榴彈炮是志願軍將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博物館中陳列的只是所繳獲的同類裝備中的一門,和其他被繳獲的榴彈炮一樣,它在志願軍將士手中對敵人反戈一擊,成為志願軍得心應手的壓制火力,最終成為一門「功臣炮」。
  • 論二戰德國的戰略和真正實力,距離成功那麼近而又那麼遠!
    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在42年以前已經成為不交戰的參戰國,其軍事援助已開始影響蘇德戰爭的進程。 在德國的盟國中義大利只起了幫倒忙的作用。突然消耗了德國的戰爭資源和英勇軍隊。另一盟國日本進攻珍珠港把美國正式拖進對德戰爭。作為德國的盟國,日本對美國空前強大的國力的牽製作用非常有限,德國馬上將要感受到美國除物資以外的人力資源的巨大壓力。德國失敗的命運已經註定了,除了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