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催生新職業,新時代呼喚新人才。隨著經濟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網際網路+產業」迅速發展,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快速湧現出新形態,也對未來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從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提出,要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充分調動廣大產業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產業工人的主力軍作用。針對湖南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技能水平、創新能力、職業發展、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的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要從五個方面著力,加快我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步伐,進一步激發全省產業工人隊伍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推動湖南改革發展朝著更高目標全面提升。
一是政治引領。加強面向產業工人的黨的建設,探索創新不同類型基層單位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加強產業工人中黨員隊伍的建設。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園區、進企業、進車間,加強普法宣傳,建立健全產業工人思想狀況定期調查制度。加強產業工人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是素質提升。強化和落實企業培養產業工人的主體責任,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鼓勵優質資源投資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發展訂單式教育、定向式培養,緊緊圍繞產業鏈用工缺口打造技能人才鏈。改革產業工人技能評價方式,深入開展產業工人創新創效活動,深入實施「湖南工匠」鑄造工程。
三是作用發揮。暢通產業工人職業發展渠道,建立實際技能水平與職業技能等級相聯繫的發展機制,改革企業人事管理和工人勞動管理相區分的雙軌管理體制。搭建高技能人才管理交流使用平臺,完善就業信息服務制度,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轉會」制度,優化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理流程,引導技能人才遵循市場規律合理流動。暢通產業工人參政議政渠道,推進群團改革,充分依靠產業工人制定政策措施。
四是福祉促進。完善落實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經濟權益維護機制、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機制、安全健康權益維護機制、職業健康監管體系,和服務幫扶機制。尤其要加強對產業工人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建設網上職工之家,打造方便快捷、務實高效的服務產業工人新通道。
五是支撐保障。加強勞動保障行政執法,完善群眾監督、企業誠信等機制,保障產業工人合法權益。完善落實財政投入機制,加大財政職業教育投入,創新職業培訓補貼機制,落實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政策。建立社會多元投入機制,引導和督促職業院校舉辦者加大辦學投入,嚴格規範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提取,探索利用國(境)外資金髮展職業教育的途徑和機制。
(作者:趙本綱 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