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由於人口年齡的自然增長和平均壽命的持續增長,2022-2035年,我國將迎來人口老齡化的第二波衝擊,進入老年人口數量增長最迅猛的時期。
為此,河南專家提出一個建議,為了解決老齡化問題,鼓勵高學歷人群生育二胎。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網友不買帳。
網友1:讓底層的人情何以堪,難道以後低學歷的估計都沒有生育能力了嗎?網友2:歧視嗎?這幸虧是人口基數下降了,如果一直漲上去,是不是不是高學歷連生育的資格都沒了?網友3:我們低學歷人群不是人?網友4:哈哈哈,現在沒學歷的窮人連生孩子都不配了嗎?網友們也會有些玻璃心了,建議肯定不是這個意思。
因為現在一個現實是,高學歷的不願意多生,低學歷的不用鼓勵也喜歡生。同時,普遍認為高學歷的夫妻生出高素質人才的機率更大,所以才有這樣的建議。
但實際上,這個建議不被看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高學歷的孩子一定高智商嗎
1、遺傳有機會性
有研究認為,智商和X染色體有關係,男孩是否聰明和媽媽有關,女孩和爸爸媽媽都有關係,這也並不是如此絕對。
看過一篇文章叫做《什麼讓人類更聰明》,文中提到,智商由很多基因共同決定,受精卵形成時,父母各貢獻一個遺傳細胞,但並非均分,而是隨機分配。分配到較少的從基因,就會是一個平庸的寶寶。分配到較多聰明基因的就是一個聰明寶寶。
看了這個解釋就會明白,為什麼有些教授、名人的孩子反而很平庸,很多底層人士的孩子反而很優秀。
2、自閉症的孩子多半來自高學歷
美國布朗大學個體心理研究中心的一組統計數據表明,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大多是接受過高等教育,自身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
自閉症的成因比較複雜,和孕期焦慮、缺乏葉酸等營養有關,也和後天很少的交流、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係。高學歷人群一般壓力較大,工作繁忙,和孩子交流少,特別注重消毒等細節,這些因素可能和自閉症有關係。
高學歷的孩子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教育嗎
1、不一定有時間教育
我們都認為父母知識水平高,就能輔導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但前提是父母要有時間。很多高學歷的父母都是工作單位的中流砥柱,工作任務繁重,不一定有時間回家照顧孩子。
記得以前上班的時候,部門領導的孩子5歲,她感嘆:孩子早上沒睜眼,我就去來上班了。晚上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實際上沒有母子相處的時間,只有周末才有機會面對面,但又可能面臨加班。見都見不上,何來教育呢!
2、過高的期待給孩子造成巨大心理壓力
一般希望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高學歷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強。同時,高學歷群體也會比較孩子孰優孰劣,哪個不愛想孩子比別人的孩子更優秀呢?
所以,高學歷的家長往往更容易焦慮,更容易對孩子有更高的期待。在這種前提下,家長會對孩子要求嚴格,親子關係緊張,孩子反而出現叛逆行為,學習上不一定有很好的結果。
學歷越高越不願意生孩子
二胎放開以後,學歷越低的人越是積極響應號召,學歷越高的人反而猶豫不決,他。們也有難言之隱
1、不想輕易丟掉工作
在我們的傳統意識裡,高學歷的人好好工作才是理所當然的。誰要是高學歷在家看孩子,總是被人翻白眼:白上了難麼多年學,還不是一樣在家看孩子。
言辭中透露出太多不屑,關心個人成長的高學歷女性肯定不想受到這樣的評價,所以學歷高的人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
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學歷越高越是高不成低不就,既然已經有自己滿意的工作,何苦讓自己從頭再來呢!
2、條件不一定滿足
我們都以為高學歷的人收入高,經濟上沒有問題,生孩子不愁養。但這只是外人的主觀判斷罷了,高學歷的苦楚很多人不懂。
鄰居兒子是個博士,在北京某研究所工作,兒媳是高校教授,他們都40歲了還沒要孩子。這麼高的學歷收入應該很高啊,收入高抵不上房價高。他們買的房子是二手的,面積不到100,還是家裡人東拼西湊幫忙買的。
他們感覺現在的收入只能養活自己,再養一個孩子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因為不是管孩子吃飯那麼簡單,教育成本水漲船高,他們也很難應付,所以遲遲不敢生孩子。
結語
高學歷有高學歷的苦惱,不能憑我們的想像鼓勵別人生孩子,生育權還是要回歸家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吧。不管高學歷還是低學歷 ,都有同等的生育權。
#河南專家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