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新概念作文大賽已經舉辦到了第20屆,這個「全國30歲以下年輕人文學夢實現的聚集地」,在20歲的門檻上,會有些什麼變化嗎? 昨天(2月10日),在上海青松城揭曉了「新閱會」杯第20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名單,共有一等獎68人、二等獎153人,本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收到來稿超過9萬份,創下了歷年最高數字。在網絡時代,青年人對於寫作的熱度,仍然那麼高昂,文字流淌出來的意味因為載體的改變而更加「潑辣」、大膽。
參賽者:寫作主題廣泛
無論最後選擇的專業學習在哪個方向,新概念這項大型寫作賽事給予了熱愛文學的青年以信任與機會,從而使他們破土而出,成為榜樣,成為旗幟,隨著時代的改變他們的寫作主題也在越來越廣泛化,突破了早戀、師生戀、厭學的狹窄範疇。
隨著按年齡分配的A、B、C三個組別結果的揭曉,來自浙江蛟川書院的高三學生陳嘉開獲得了此次新概念大賽B組的二等獎,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因為學校作文應試教育的成分多一些,他自述在課堂上的作文成績,不過是個平均水平。在他個人心中,新概念在作文大賽中是個「聖地」,初賽入圍的主題為「校園愛情」,在2月9日下午的複賽中,他在「當虛構比真實更真實」,「到達火星的時間」兩個規定題目當中選擇了「當虛構比真實更真實」,他用了書信體結構交錯呈現他眼中的虛構與紀實,結尾上演了「反轉」。儘管首次參賽就獲得了獎項,但是他笑言「現實原因」使他打消了當作家的念頭。
來自四川的大四學生鄭冰秋在連續參加了好幾年新概念之後,終於獲得了C組一等獎,C組面向30歲以下已高中畢業的文學青年,以大學生、研究生為主,文學經驗和準備相對充足,因此入圍得獎的含金量更高。鄭冰秋第一次參加新概念還是四年前的高三,那年獲得的二等獎幫助她拿到了南開大學的自主招生名額。複賽中,她也以「當虛構比真實更真實」為題,寫的是雅安地震的題材,探討了世界與普通個體的關係,她自述,「新概念作文大賽讓自己感覺到了考試作文之外的寫作自由度」,但是她的大學專業卻選擇了數學。
評委:帶來了新的衝擊
新概念作文大賽由《萌芽》雜誌社攜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十餘所知名高校聯合主辦。今年的27位評委隊伍陣容強大,既有葉辛、馬原、葉兆言、陳村、金宇澄、畢飛宇、陳丹燕、張悅然、周嘉寧等知名作家,也有來自高校中文專業的人文學者喬以鋼、吳俊、王家新、朱國華、宋亞雲、郜元寶、張新穎、徐煜等。
「80後」作家周嘉寧是新概念曾經的獲獎者,她在1998,1999年參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賽,在她參加的年月,網絡時代並沒有真正到來,而如今,參加新概念最年輕的高中生已經是完全在網絡時代出生和長大的「00後」了,周嘉寧說,「他們的視野、看待世界的觀點、人生的態度、對待感情的想法,跟我們那個時代有很多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作為評委,她看參賽作文感觸頗深,「每個人都能給我帶來新的小小的衝擊。」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葉辛從第一屆新概念開始就擔任了評委,他明確表示,今年的稿子較去年要好。
這一點,第一次進入新概念評委行列的作家畢飛宇也這麼認為,在新概念參賽的分組中,並沒有出現初中組比高中組強,高中組又強過成人組的現象,「初中組的飛揚,到了高中為了應付高考就縮頭縮腦,不再可愛,新概念大賽中沒有這個現象。」 他還特別提到,有幾篇稿子印象特別深,其中以「當虛構比真實更真實」為題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虛構了一個在監獄裡的男性,咬破了手指,在牆上畫了一個紅色的小女孩的故事,「現實與虛構的處理非常好。」
特色:網絡時代語言顧忌少
《萌芽》雜誌社社長、作家孫甘露指出,新概念20年的時間跨度如此之大,但是參賽者的閱讀經驗也在不斷提高,所涉及的題材、關注的面更廣,網際網路和科技的發展,對於世界的關注都在他們的視野範圍之內,網絡語言的侵入和寫作方式,對於文學的改變無可避免。
畢飛宇認為網絡時代的語言特點並不是壞事,在參賽文章中的體現可歸納為:非空間化,穿越,「網絡上發言的時間久了,語言潑辣、顧忌少。」
在網絡時代要如何保持新概念的「新」?孫甘露表示,新概念作文大賽拓寬了「青春文學」的邊界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讓青年寫作不僅僅局限於年輕人的寫作或是簡單的作文寫作,而承載了一種文化意義,能夠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文化並看到這些年輕人反過來給社會帶來的觸動。
動動手指,隨時查詢交通違法!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騰訊大申網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 新民晚報官方微信
微信號:xmwb1929
或下載新民晚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