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此次研討會總結了人權藍皮書10年來的歷程、經驗和貢獻,旨在推進中國人權的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中國人權事業的編年史
「我認為人權藍皮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國人權事業編年史的作用,為人權話語構建、理論構建提供了一個基礎。」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志鵬介紹,人權藍皮書不是理論本身,但每年都會對中國人權事業發展作全景式考察,用一個個事實來說明中國的人權實踐是怎樣的,成為中國人權事業的年度路標和裡程碑,為中國的人權國際對話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基礎。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穎俠回顧,人權藍皮書引領了中國人權話語體系的方向,10年來所有的報告的題目放在一起,就可以發現這些題目反映出的是中國人權話語的變化。比如說人權議題的關注點,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生存權漸漸發展轉向發展權,尤其是經濟高速發展和轉型過程當中所帶來的人權問題。人權藍皮書有別於作為國家政策宣示的白皮書,是人權學者基於人權學理分析對政策與法律的詮釋,英文版推出後向世界發出了中國人權學者的聲音,也是國外了解中國人權現實發展狀況的權威資料來源。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李君如是人權藍皮書的主編。他介紹,人權藍皮書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問世的,反映了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和歷史經驗。它力圖建立一個全面正確展示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具有特殊權威性的思想陣地,培育一支具有正確思想理念的研究中國人權理論和實踐的專家學者隊伍,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國際人權話語已遠超西方人權話語內容
會上,不少與會專家追溯了人權話語體系的演變。
西方人權話語如何進行國際化傳播?中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指出,除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優勢外,與其人權話語拓展方式有關——
西方國家充分把握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歷史機遇。戰爭的過程震驚了人類的良知,二戰後人權思潮蓬勃發展,推動西方人權觀念從區域理念躍升為更具影響力的理念。另一方面,西方人權話語充分藉助觀念輸出、規則制定和實施機制,如推動人權條款納入《聯合國憲章》,將西方人權話語融入國際人權規則。隨後,藉助國際法上的條約遵守機制,監督締約國在國內通過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方法融入外部性人權理念和規則,進而轉化為內部自覺,推動西方人權話語的全球化。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李雲龍補充認為,事實上非西方國家很少能夠達到西方規定的人權標準,因為這個標準是為西方量身定做的。在國際人權實踐中,聯合國沒有局限於西方劃定的人權概念,而是側重於防止和反對大規模侵犯自由、種族歧視、種族滅絕、侵略、貧困等問題。實際上國際人權話語已經遠遠超越了西方人權話語的狹隘內容。
「可以看出,人權不是一個古已有之或者一次性就建構完整的東西。它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社會發展中所形成的一種社會共識。」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認為,「中國不可能完全擺脫西方和國際人權話語另起爐灶,但是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融合、超越和創新,這其實是更難的工作。」
常健說:「我們現在有不少理念,也有不少話語,也有一定的規範,但缺的是話語體系,也就是理論以及規範的體系。這是現在迫切需要建構的。比如,『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人權』,但什麼叫作首要?是理論上的首要,還是戰略上的首要?等等。對這些問題還需要作出精準表述。」
毛俊響進一步指出,在不同人權文化開展對話的過程中,「社會共情」非常重要。近年來,中國提出的以和平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價值共識。提出這些人權話語就是基於全人類共同繁榮的「社會共情」。今後,中國應該積極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權維度,夯實中國人權話語的國際社會基礎。
中國人權從應有權利走向實有權利
對於中國人權發展的實踐,雲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紅春通過分析中國制定和實施的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來揭示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特點。「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及其評估報告顯示,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經歷了從『政策宣言式』到『立法規範式』再到『行動確定式』的轉變,展現了中國人權從應有權利走向法律權利再走向實有權利的過程。」劉紅春說。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教授王理萬則將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概括為「規劃型人權發展道路」,即通過編制和實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以行政主導的方式推進人權實質進步,確定各項人權的優先順序,促成國際人權話語轉化為國內人權表達,並進而實現人權表達契合國家整體發展規劃和政府部門工作職能,確保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具有可操作性和必要發展空間。
此外,多位與會專家繼續呼籲加強國家間交流。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羅豔華梳理了10年來中國開展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所取得的重要進展:
10年來中國深度參與了與聯合國多邊人權機構的合作,並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已5次當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並接受了三次普遍定期審議。
中國表達的人權理念也被寫入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展促進人權」的理念、「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的理念。
近年來中國雙邊人權對話的對象不斷擴大,除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權對話,中國也積極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人權磋商。
【來源:光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