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
世界人權日:12月10日為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中國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視發展人權事業,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堅持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自身實際相結合,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深圳「今天」
1988年12月10日「中國香港房地產經營管理研討會」,在深圳大學舉行。深圳市領導在講話中強調,要借鑑和移植香港的經驗,促進特區房地產管理體制改革。香港房地產商會會長何鴻燊先生介紹了香港房地產業發展的情況。
1991年12月10日我國當時容量最大的單體冷凍庫——華南冷凍庫在蛇口港封頂。冷凍庫建築面積3.48萬平方米,單體冷庫容量2萬餘噸。
蛇口,宜居宜業!
1995年12月10日深圳市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心樞紐——深圳國際信息城舉行奠基禮。它是我國首座為適應信息化時代需要的高科技、智能化大廈,是高速公用信息傳輸網的中心樞紐。
1996年12月10日「南玻」建成全國首條超薄浮法玻璃生產線。這條在寶安福永鎮南玻工業城內落成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是國內第一條超薄浮法玻璃生產線,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條超薄浮法玻璃生產線之一。
2002年12月10日2002中國國際會展論壇在深圳麒麟山莊開幕。此次論壇是上海取得世博會舉辦權後,在中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會展論壇。論壇的宗旨是促進國內會展業與城市協調、穩步地發展,加快會展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的步伐。
2009年12月10日深圳高新區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全國十一個示範區(示範基地)中首個通過國家驗收的示範區。
(以上信息搜集、整理自深圳報業集團版權庫)
歷史上的今天
346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
1848年——路易·波拿巴被選為法國總統。
1868年——世界第一盞交通信號燈在英國誕生。
1896年——瑞典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逝世。
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籤訂巴黎條約,西—美戰爭結束。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割讓給美國,美國償付2000萬美元。
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瑞典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1903年——英軍再次侵入西藏。
1918年——普朗克因發現量子理論而獲諾貝爾獎。
1931年——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行徑,國聯決議組織調查團來華。
1936年——戲劇家奧尼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6年——英國王愛德華八世發表廣播講話,宣布正式退位。
1937年——科學家發現爪哇人。
1941年——中國軍隊開始入緬對日作戰。
[caption id="attachment_3155886" align="alignnone" width="850"]
青山處處埋忠骨![/caption]
1944年——中日豫湘桂戰役結束。
1948年——毛澤東、朱德電賀何基灃、張克俠起義。
1948年——聯合國大會《世界人權宣言》通過並發表。
1949年——亞洲婦女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
1953年——邱吉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7年——世界首座地下煤氣電站試轉成功。1957年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座以煤在地下氣化後所產生的煤氣為燃料的發電站的渦輪機在圖拉進行試運轉。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採煤工業中完成了一個巨大的技術革命。
1967年——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世界首次商業性熱核爆炸,幫助回收地下蘊藏的天然氣。
1972年——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1977年——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組織部部長。
1979年——特裡薩修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82年——117個國家在牙買加的蒙特哥灣籤署海洋法條約,其目的在於組織一個國際海床機構,協調開發海底豐富礦藏事宜。
1984年——居裡夫婦實驗筆記被拍賣。
1986年——中國首屆國際電視節在上海舉行,到16日結束。
1987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開工。
1988年——聯合國維特和平部隊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3年——工商銀行在日首發債券成功。發債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我國南海石油天然氣的開發。
1993年——我國第一個與體委脫鉤、由企業自主管理的足球俱樂部——上海市申花足球俱樂部誕生,標誌著我國足球運動開始邁向職業化。
1995年——「伽利略」號發回木星數據。
1996年——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石油換食品協議。
1999年——我國對日美德丙烯酸酯反傾銷調查立案。
2008年——美國NASA哈勃望遠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大氣層含二氧化碳。
編輯:袁承詠 汪蓓
攝影:袁承詠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