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權日:中國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視發展人權事業!

2020-12-11 騰訊網

紀念日

世界人權日:12月10日為世界人權日,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中國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視發展人權事業,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堅持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自身實際相結合,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深圳「今天」

1988年12月10日「中國香港房地產經營管理研討會」,在深圳大學舉行。深圳市領導在講話中強調,要借鑑和移植香港的經驗,促進特區房地產管理體制改革。香港房地產商會會長何鴻燊先生介紹了香港房地產業發展的情況。

1991年12月10日我國當時容量最大的單體冷凍庫——華南冷凍庫在蛇口港封頂。冷凍庫建築面積3.48萬平方米,單體冷庫容量2萬餘噸。

蛇口,宜居宜業!

1995年12月10日深圳市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心樞紐——深圳國際信息城舉行奠基禮。它是我國首座為適應信息化時代需要的高科技、智能化大廈,是高速公用信息傳輸網的中心樞紐。

1996年12月10日「南玻」建成全國首條超薄浮法玻璃生產線。這條在寶安福永鎮南玻工業城內落成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是國內第一條超薄浮法玻璃生產線,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條超薄浮法玻璃生產線之一。

2002年12月10日2002中國國際會展論壇在深圳麒麟山莊開幕。此次論壇是上海取得世博會舉辦權後,在中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會展論壇。論壇的宗旨是促進國內會展業與城市協調、穩步地發展,加快會展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的步伐。

2009年12月10日深圳高新區標準化示範區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全國十一個示範區(示範基地)中首個通過國家驗收的示範區。

(以上信息搜集、整理自深圳報業集團版權庫)

歷史上的今天

346年——東晉大將桓溫伐蜀。

1848年——路易·波拿巴被選為法國總統。

1868年——世界第一盞交通信號燈在英國誕生。

1896年——瑞典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逝世。

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籤訂巴黎條約,西—美戰爭結束。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割讓給美國,美國償付2000萬美元。

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瑞典首次頒發諾貝爾獎。

1903年——英軍再次侵入西藏。

1918年——普朗克因發現量子理論而獲諾貝爾獎。

1931年——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行徑,國聯決議組織調查團來華。

1936年——戲劇家奧尼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6年——英國王愛德華八世發表廣播講話,宣布正式退位。

1937年——科學家發現爪哇人。

1941年——中國軍隊開始入緬對日作戰。

[caption id="attachment_3155886" align="alignnone" width="850"]

青山處處埋忠骨![/caption]

1944年——中日豫湘桂戰役結束。

1948年——毛澤東、朱德電賀何基灃、張克俠起義。

1948年——聯合國大會《世界人權宣言》通過並發表。

1949年——亞洲婦女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

1953年——邱吉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7年——世界首座地下煤氣電站試轉成功。1957年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座以煤在地下氣化後所產生的煤氣為燃料的發電站的渦輪機在圖拉進行試運轉。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採煤工業中完成了一個巨大的技術革命。

1967年——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世界首次商業性熱核爆炸,幫助回收地下蘊藏的天然氣。

1972年——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1977年——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組織部部長。

1979年——特裡薩修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82年——117個國家在牙買加的蒙特哥灣籤署海洋法條約,其目的在於組織一個國際海床機構,協調開發海底豐富礦藏事宜。

1984年——居裡夫婦實驗筆記被拍賣。

1986年——中國首屆國際電視節在上海舉行,到16日結束。

1987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開工。

1988年——聯合國維特和平部隊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3年——工商銀行在日首發債券成功。發債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我國南海石油天然氣的開發。

1993年——我國第一個與體委脫鉤、由企業自主管理的足球俱樂部——上海市申花足球俱樂部誕生,標誌著我國足球運動開始邁向職業化。

1995年——「伽利略」號發回木星數據。

1996年——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石油換食品協議。

1999年——我國對日美德丙烯酸酯反傾銷調查立案。

2008年——美國NASA哈勃望遠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大氣層含二氧化碳。

編輯:袁承詠 汪蓓

攝影:袁承詠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值得稱讚」
    本次展覽共展出100餘幅圖片、10餘部微視頻,從生存權和發展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特定群體權利以及環境權利等多個層面全方位展示了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以及中國為推進世界人權事業作出的貢獻。   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這是中國在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輪國別人權審議前夕舉辦的展覽。
  • 人民網評:「中國答卷」展示了人權事業取得歷史性進步
    12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概括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探索的成功道路、堅持的發展理念、收穫的寶貴經驗,以優異的人權事業「中國答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權事業的歷史性進步。  從「有被開除出球籍的危險」,轉而書寫「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改革開放40年間,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世界人權日外交部答澎湃:看待一國人權狀況需實事求是
    世界人權日外交部答澎湃:看待一國人權狀況需實事求是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記者 王昕然 2020-12-10 16:08
  • 期刊|尚海明:文明多樣性與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2019·南南...
    關鍵詞:文明多樣性 南南人權論壇 全球人權治理 為加強發展中國家人權交流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人權領域話語權與影響力,共同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外交部於2019年12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共同舉辦了「2019·南南人權論壇」。
  • 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發言人就「世界人權日」發表談話
    中新社日內瓦12月10日電 當地時間10日,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發言人劉玉印就「世界人權日」發表談話。劉玉印表示,今天是《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2周年紀念日。《世界人權宣言》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文獻,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72年來,國際人權事業取得巨大進展,同時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實現人人得享人權的崇高目標,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要避免人權被政治化。
  • 華春瑩: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Q「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今天是世界人權日。個別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狀況提出關切。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A華春瑩:看待一國人權狀況,需要拿出實事求是的態度,用客觀事實說話。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促進和保護人權。
  • 世界人權日|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
    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新華社日內瓦12月10日電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人們對人權這一概念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回顧今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疫情有關的人權問題發出的理性之聲,國際社會不但看到了中國在多項人權領域的巨大成就,也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權觀念和主張背後「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強支撐。今年4月9日,人權理事會與人權高專就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舉行非正式視頻對話會。這也是人權理事會首次討論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
  • 學者: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中新社天津12月20日電 (記者 張道正)來自中國有關人權研究機構的50多位專家學者19日齊聚「雲端」,圍繞中國人權理論、人權表達、人權道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當前,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12月19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視頻研討會舉行,主會場設在天津。人權藍皮書由中國人權研究會組織編寫,自2011年至今已連續出版10部。
  • 中國駐德使館就德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舉辦所謂「中國人權狀況...
    中新社柏林11月18日電 18日,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在官網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當天舉辦所謂「中國人權狀況」聽證會發表聲明。聲明表示,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舉辦聽證會,對中國人權狀況、民族宗教政策、香港國安法、非政府組織管理法等妄加評論,嚴重違背了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人權委員會的所謂「聽證會」有鄭國恩、沙依拉古麗、周蕾等頑固反華分子參加,充斥對中國的無端指責與抹黑,充分顯示了人權委員會的意識形態偏見和「教師爺」心態。中方對人權委員會的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 「人權觀察」抹黑中國人權狀況用心險惡,目的註定不會得逞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聯合國1月15日電(新華社記者王建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日前在紐約發布所謂《2020世界人權報告》。然而,得到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是,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展中促進和保護人權,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新中國70年的輝煌歷程為人類社會重新定義了發展的內涵。
  • 外交部:中國人有千萬條理由為祖國人權事業發展驕傲
    澎湃新聞記者提問,昨天是世界人權日,與以前人權日最大不同是,當前全世界正在面臨新冠疫情的考驗,生命權此刻正成為最大的人權。美國當前疫情形勢發展令人震驚,12月9日單日死亡人數超過了「9·11」事件的遇難人數。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駐華大使館卻還在微博上號召中國人「大膽說,站出來」,鼓動「和平抗議」。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 湯姆·茲瓦特:中國的人權發展道路值得肯定
    原標題:中國的人權發展道路值得肯定  實現人民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奮鬥目標,但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和保障模式。中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自身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中國把生存權、發展權視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如果沒有發展,貧困就無法消除,社會也難以進步。
  • 中國成功當選2021至2023年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外交部回應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20年10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總臺央視記者:10月13日,第75屆聯大投票選舉2021至2023年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成功當選。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這是自人權理事會成立以來,中國第五次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充分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以及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的高度肯定。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促進和保護人權,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中國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 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對中國人權狀況的無端攻擊
    人民網聯合國12月14日電(記者李曉宏)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14日對中方人權狀況進行無端攻擊,再次傳播政治病毒,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言人表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和完全拒絕。中方發言人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促進和保護人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人權發展成就。在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沒有戰亂恐懼、沒有顛沛流離,14多億人民過著安寧、自由、幸福的生活,這是最大的人權工程,最好的人權實踐。中國始終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鑑、合作共贏精神,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人權體系,為全球人權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 10部人權藍皮書見證中國人權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此次研討會總結了人權藍皮書10年來的歷程、經驗和貢獻,旨在推進中國人權的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權研究會共同舉辦人權研討會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視頻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來自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和人權研究機構的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中國人權理論、人權話語表達和人權發展道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人權白皮書:478名政府人員侵犯人權被立案
    我國第九次發布人權白皮書居民人均期望壽命73歲中國信訪總量連續五年下降此外——   侵犯人權478名政府人員被立案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發表題為《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的白皮書,全面介紹過去一年間中國在促進與保障公民各項基本人權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 10部人權藍皮書見證中國人權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此次研討會總結了人權藍皮書10年來的歷程、經驗和貢獻,旨在推進中國人權的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 「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舉行 聚焦...
    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李鯤、張宇琪)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視頻研討會19日舉行,主會場設在天津。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報告》(人權藍皮書)主編李君如表示,人權藍皮書問世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際,反映了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和經驗,出版10年來,在推動人權學術研究、理論創新、話語建構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為講好中國人權故事、增進國際社會理解發揮了重要作用。
  • 徐翔 | 體育權:一項新興人權的衍生與發展 |《體育學刊》2020年第3期
    ,助推了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體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高度契合性,期早已不僅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更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促進全人類社會發展、和平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且早已成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生活方式。在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多元共治的潮流之下,廣大人民的體育權更加需要得到重視,從基層民眾體育權的實現,方可助推整個人權事業的前進與發展,進而逐步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