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小籃球比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8月15日,甘肅省籃球協會主辦的&34;在蘭州啟動;
8月27日,江西省籃球協會主辦的2020年&34;江西省小籃球聯賽在南昌市開賽;
8月29日,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重慶市3V3小籃球比賽在騰龍體育中心舉行;
……
自2017年姚明提出&34;計劃、中國籃協正式在全國範圍內積極落實&34;計劃後,一場小籃球熱潮在全國範圍席捲開來,&34;的星星之火已經漸成燎原之勢。
而為了貫徹落實&34;的精神,進一步推動中國籃球協會倡導的&34;運動,實現廣大籃球少年的&34;,動因體育小籃球課正式上線。
&34;
&34;項目是中國籃球協會發起的針對兒童群體開展的籃球普及運動,根據兒童人小、手小、力弱的特點,設計適合兒童使用的小尺寸籃球、降低高度的籃筐和小型球場,使得年齡不大的孩子們也能從小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
實際上,相比於西班牙最早於1970年召開第一屆世界小籃球委員會、1972年舉行第一屆國際小籃球錦標賽,中國小籃球的歷史更加悠久,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天津就有過非正規的小籃球活動,而到了50年代末期,哈爾濱等城市已經有了較為正規的小籃球運動;到了1973年,國家還出臺了小籃球競賽規則。
但是,與歐美國家已經有非常豐富的小籃球運動經驗以及非常專業的小籃球錦標賽制度相比,中國關於小籃球運動方面的經驗則相對較少。因為,雖然早在幾十年前,國家就呼籲要大力發展小籃球,但直到2017年,中國籃協才開始正式推行小籃球計劃。至此,小籃球運動才開始受到廣泛重視,全國各地的小籃球聯賽也陸續開展開來。
不過,具體來看中國小籃球的發展理念,卻能發現些許不同。根據中國小籃球聯賽總裁判長、小籃球課題組宋佔軍的介紹:小籃球不同於以往的體育選材理念,並非以培養精英運動員為唯一目標,更多的目的是&34;,通過小籃球運動讓更多的孩子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這與動因體育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和健康的體魄,助力孩子&34;的想法不謀而合。
毫無疑問,通過學習小籃球,能夠促進兒童身體機能發育,鍛鍊和提升兒童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性、靈敏性等多方面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培養兒童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反應能力,並將正確的人際交往規則、嚴格的行為規範等逐漸滲透到兒童的思想中,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與社會性發展,實現兒童體能、技能、心理的全方位健康發展。
不過,想要實現上述目標,前提是進行專業的小籃球運動訓練。動因體育從最早進行較為正規的小籃球運動的城市哈爾濱起家,經過多年的深耕,時至今日已經覆蓋全國20多個城市,累計服務用戶數量超百萬,在青少兒體育教育領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動因體育小籃球課基於動因體育多年籃球培訓教學經驗推出,無疑更加專業可靠。
動因體育小籃球課上線
具體來看,動因體育小籃球課為小學員們提供了高品質、專業的教學環境,不僅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小籃球場地、高品質地膠,讓孩子跑動更舒服;同時提供小籃球架、跳箱、平衡木、繩梯、跨欄、多色標誌碟等豐富的籃球教具,還為小學員們設計隊服、護腕、頭帶、比賽服等籃球裝備,並進行姓名和號碼的個性化定製。
在教學模式上,動因體育小籃球課則依舊採用U型分班教學的方式,共分為U4、U6、U8三個年齡階段,並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身體素質特點及成長發育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
如針對U4(3-4歲)階段的兒童,主要進行立、蹲、走、跑、跳等基礎動作模式訓練,並幫助兒童嘗試滾球、運球、搓球等籃球基礎技能,讓兒童初步了解籃球活動;針對U6(5-6歲)階段的兒童,則主要培養傳接球、滑步移動、轉圈運球等籃球進階技能,並以趣味的形式練習跑、跳、投等動作類型,讓兒童了解籃球起源、場地、籃球動作和名稱等基本知識;針對U8(7-8歲)階段的兒童,則開始學習籃球基礎比賽規則,幫助兒童掌握組合運球、傳球、投籃以及基礎攻防技術,並加強速度、靈敏、反應、身體協調等體能素質的鍛鍊,通過階梯成長體系,為孩子用心規劃每一步。
同時,動因體育小籃球課還搭配了動因體育獨創的&34;教學模式,在以往的鼓勵式教學、Happy Time、多人pk、隨堂測試、實戰演練之外,還結合國際心理學教育理念&34;,推出了線下遊戲化教學、線上動畫主題課程等趣味教學內容,讓孩子們開心上課。此外,動因體育小籃球課還將國內外經典教具融入教學,讓孩子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探索,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籃球運動的樂趣,學習效果翻倍。
基於多年的教學經驗,動因體育早已形成了&34;的全場景教學閉環。在小籃球課上,動因體育也將在教、學、練之外,通過體能測試、籃球技能測試、比賽測評等方式,實時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量化可視的數據結果和報告,讓家長更直觀地看到孩子學習和訓練的結果,也幫助教練根據不同孩子的身體素質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最大程度提升訓練效果。
少年強,則國強。動因體育小籃球課的推出,在普及籃球運動、吸引更多孩子學習籃球,助力更多孩子成長為&34;的同時,也無疑為中國籃球提供了更多的後備人才,為中國籃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