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紅色文化法治陣地推動「法」「景」融合

2020-12-23 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  瑩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謝偉英

國慶中秋八天長假,福建省內不少居民以感受紅色文化魅力的方式選擇省內旅遊,他們或到古田會議會址,或到沙縣蘇區,還有的帶上孩子來到「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近年來,福建省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將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旅遊資源中,建立特色紅色文化法治陣地,打造特色法治宣傳教育品牌項目,把地方特產、特色展現出來,推動「法」「景」融合,寓教於樂。

蘇區文化「法」韻悠遠

沙縣縣城的龍湖公園,有著融入現代法治元素的「中國夢」雕塑、法立方、法治捲軸等60多個法治景觀。這是沙縣將法治宣傳和群眾休閒娛樂有機結合,讓群眾在休閒娛樂的同時收穫法律知識的有效舉措。

「我們在萬壽巖遺址所在地巖前鎮打造了三明市法治教育基地,將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楊時文化和蘇區紅色法治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三明紅色法治文化帶。」三明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2012年起,三明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中央紅軍村」命名保護工作,先後命名了25個「中央紅軍村」,將其打造成重要的紅色文化傳承、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範村。2017年3月,三明市正式頒布施行的《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成為福建省首部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的政府規章。

在三明這塊古韻悠遠的土地上,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閩學文化、蘇區文化、抗戰文化和鄉賢文化。「七五」普法以來,三明市以巖前法治文化示範基地、沙縣龍湖法治公園、將樂常口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三大普法品牌建設為抓手,將紅色文化、法治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區域民俗文化等有機融合,深入挖掘三明厚重的歷史文化淵源,著重凸顯法治建設成果,精心打造了一批主題鮮明、特色突出、文化氛圍濃厚的普法精品工程。

除此之外,在法治文化建設實踐中,寧化縣將客家文化與法治宣傳教育相結合,尤溪縣充分提煉朱熹思想中的法治元素,將樂縣將閩學鼻祖楊時倡道東南的著名言論加以升華,將儒學文化、本地典故、傳說以及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和事植入法治元素中,做到老少皆宜,潛移默化。

如今,紅色法治文化帶已覆蓋三明全域,既營造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又展現了三明堅持不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的執著和精神特質。

法制搖籃歷久彌新

閩西建立了最早一批的紅色政權,成為中央蘇區的主體和紅軍的故鄉,成為共和國法制的發祥地,紅色法治的源泉,享有「共和國法制搖籃」盛譽。如今還建起了共和國法制搖籃展覽館、「共和國紅色法源」展覽館。

在龍巖,共和國法制搖籃展覽館與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隔河相望,館藏上千件紅色法治文物,這些文物記載著早期共產黨人在閩西開展法制建設的偉大探索和實踐。

2011年5月,共和國法制搖籃展覽館正式開館,展館主要包括法制啟蒙、法制搖籃、法治蘇區、法正風清、法途坎坷和法治先驅等6部分。展覽館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過程歷時五年半,足跡踏遍原中央蘇區各地,共查閱各類文物史料15萬餘件,拜訪老紅軍、地下接頭戶及專家學者300多人次,許多年近百歲的老紅軍提供了重要文物史料,許多珍貴法制文物是在一些瀕臨倒塌的土樓中發現,如國家一級文物、全國最早的紅色法制報——《法庭日刊》,就是在當年閩西蘇維埃政府舊址群附近一座百年土樓壁龕中發現的,該報開創了我黨法制宣傳的先河,是全國各類法制報刊的鼻祖。

開館以來,觀眾絡繹不絕,截至目前,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人數突破24萬人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國人大法工委等中央機關更是多次組織前來參觀學習,省內外有二十多家旅行社將展館作為福建紅色之旅的重要參觀點。

該展館還被評為福建省首批法治文化示範基地、第二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並先後被命名為福建省法院系統「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委黨校「黨員學員現場教學基地」、龍巖市政法系統「革命傳統和法制教育基地」、龍巖市黨史教育基地等。

此外,由福建省司法行政機關最新建設完成的「共和國紅色法源」展覽館分為點燃星火、偉大探索、法治初心、傳承發展等4個部分,館藏各類文物史料、珍貴圖片300餘件。共和國的紅色法源,可以追溯到閩西蘇區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蘇區軍民在閩西進行紅色法治偉大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司法經驗,開創了紅色法治的先河。

特色普法百花齊放

文化「搭臺」,法治「唱戲」,南平市開展送法下鄉,推進「圓夢村」成立村歌合唱團,挖掘「蔡氏九儒」家風家訓、西郊「孝母道」等優秀特色文化的法治內涵,在中秋、端午、重陽等傳統佳節舉辦法治文藝晚會。

百花齊放春滿園。南平不僅不斷完善建陽宋慈主題法治陣地建設,還將朱子文化、紅色文化、茶文化、廊橋文化等優勢資源融入法治文化元素,打造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推進五夫鎮朱子文化生態園建設;在和平古鎮、下梅村、城村和五夫鎮等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融入法治元素,促進特色古民居與「復古」樣式的法治文化資源相融合;在閩源文化體驗之旅、光澤邵武紅色文化之旅、廖俊波教育學習之旅等精品旅遊線路中設制AR、VR法治體驗專區,推進特色主題旅遊元素與現代科技、法治元素相結合。

政和縣結合當地四平戲、茶燈戲(非遺,地方戲曲)等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元素,編排《勸君莫吸毒》《林則徐禁菸》等劇目,打造具有政和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品牌。

此外,福建省各地紛紛拓展法治文藝宣傳思路,以法治文化建設為突破口,梳理整合各地歷史底蘊和旅遊資源,推動「法」「景」融合。

近年來,三明市依託將樂南詞、泰寧梅林戲、大田縣南音、尤溪縣梅仙戲等流傳於民間的地方戲曲,相繼推出一批廣受歡迎的地方戲曲法治宣傳作品,促進了基層法治文化創新發展。

龍巖市結合龍巖紅色、客家文化元素,積極利用打油詩、龍巖山歌、法治燈謎、文藝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強化正面宣傳。如武平縣扶持文藝表演隊將法律法規知識編成山歌、快板、小品、「船燈」歌等法治文藝作品,讓群眾在娛樂中接受法治教育。

漳州則創新普法方式,總結推廣平和縣組團式法律顧問形式,探索「政府+社會+群眾」模式,形成多方聯動共治的社會依法治理新機制,讓法治宣傳等多項職能真正做到有陣地、有人員、有服務、有影響。並且堅持倡導法治文化,建設特色陣地,諸如長泰縣坂裡鄉丹巖村建成人民調解主題文化公園,以社會和諧為主題,強化人民調解氛圍的營造,讓群眾在休閒的同時潛移默化受到法治薰陶。


相關焦點

  • 夯實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擦亮善國善法金字招牌
    近年來,滕州市司法局通過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和法治元素,將傳統文化和法治文化相互融合,不斷夯實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努力提升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成效,做實擦亮「善國·善法」金字招牌。堅持「法德共融」理念,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法不仁,不可以為法」這是兩千多年前的先賢墨子在《墨子·法儀篇》的論述。墨子認為治理天下必須有法可循,提出法德並治的主張,為我們在推進法德融合、依法治理的社會實踐中提供了來自千年前的「法治智慧」。完善「有形文化」與「無形文化」的有機銜接,著重將法治文化與地域特色相結合,打造有滕州特色的「法治善國文化」。
  • 創新法治文化建設新思路 巨野縣打造特色法治文化景觀帶
    創新法治文化建設新思路 巨野縣打造特色法治文化景觀帶 2020-12-11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倉山紹岐村:打造「一站式」紅色文化陣地
    紅色文化逐漸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裡。千年古渡口故事多紹岐村委會大門前的廣場上,屹立著紹岐橫江渡口大型紅色革命形象雕塑。雕塑以林白為原型,展示了革命時期紹岐渡工護送地下黨過江的場景。打造「家門口」的文化陣地近期,一場非遺閩劇唱大戲活動在紹岐村橫江渡口公園廣場舉行。國家一級演員、市級非遺傳承人等帶來的系列經典閩劇節目,陪伴村民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這樣的活動如今在紹岐村已經是常態。
  • 法治文化 | 「法韻深深」築起法治文化新家園
    彼時,胡緒鵾還建議,讀書會要繼續進一步創新活動形式,積極圍繞司法改革、審判執行等法治建設的前沿陣地,積極開展經常性的、形式多樣的主題研討活動,堅持以活動促工作,以活動聚人氣,以活動引資源;要緊跟武漢發展的歷史潮流,將讀書會和專業委員會的工作開展,融入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戰略之中,充分利用武漢「大學之城」和法學研究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深化與高等院校的合作,打造工作亮點
  • 大豐區新豐鎮全力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小鎮
    中國江蘇網4月7日鹽城訊 近年來,大豐區新豐鎮深入挖掘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和法治元素,在深入推進「七五」普法規劃基礎上,傾力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小鎮。該鎮結合省、市、區「標準化」建設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鎮、村法治文化陣地站點建設,高標準建成規範化司法所、法治文化廣場、司法行政服務站、公共法律服務站、景區調解工作室、裕南村法治長廊和大興村法治公園等一批法治文化特色亮點陣地。同時,融合「法潤民生群」「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實現普法與法律服務一體化運作,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 「七五」普法成果巡禮 | 東岸集團積極打造濱江普法陣地,以法治...
    五年來,浦東新區法治宣傳教育成果顯著,亮點紛呈。豐收之時,共享累累碩果。「法治浦東」推出「七五普法成果巡禮」專題內容,展示全區在「七五」普法工作中湧現的亮點和特色工作。今天推出的是東岸集團的《東岸集團積極打造濱江普法陣地,以法治建設為企業創業發展保駕護航》。為進一步統籌協調浦東黃浦江沿岸開發建設,東岸集團於2015年底成立。「七五」普法的五年,也是集團創業發展的五年。
  • 源城加快打造紅色文化陣地
    近日,源城區委書記鄧卓文率隊到埔前鎮上村村,實地調研源城區埔前鎮上村村紅色文化館項目建設情況,強調要倒排工期,加快建設進度,切實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講好「紅色故事」,讓更多的黨員幹部群眾接受紅色教育。
  • 湖州:吳興擦亮沈家本法治文化「金名片」
    據介紹,沈家本是清末新法家代表人物,浙江吳興人,被譽為近代中國法治第一人、依法治國理念首倡者。今年是沈家本先生誕辰180周年,上月初,吳興區投資8000萬元、建築面積為6261平方米的沈家本歷史文化園在妙西鎮竣工,立刻成為了宣傳弘揚法治文化的新陣地。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 「七五」普法成果巡禮|東岸集團積極打造濱江普法陣地,以法治建設...
    五年來,浦東新區法治宣傳教育成果顯著,亮點紛呈。豐收之時,共享累累碩果。「法治浦東」推出「七五普法成果巡禮」專題內容,展示全區在「七五」普法工作中湧現的亮點和特色工作。今天推出的是東岸集團的《東岸集團積極打造濱江普法陣地,以法治建設為企業創業發展保駕護航》。為進一步統籌協調浦東黃浦江沿岸開發建設,東岸集團於2015年底成立。
  • 首批「佛山市法治文化示範基地」縱覽
    其中,佛山警察歷史博物館、佛山監獄法治文化廣場、佛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禪城區兆祥法治文化公園、禪城供電局、南海區裡水法治文化公園、南海區樵園公園法治文化基地、順德區大良街道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高明區西江畫廊法治文化公園、三水區法治文化苑10個法治文化宣傳陣地,被授予「佛山市法治文化示範基地」稱號。
  • 紅色陣地聯盟(二) | 獻禮「七一」,紅色陣地聯盟首場線上直播即將...
    紅色陣地聯盟(二) | 獻禮「七一」,紅色陣地聯盟首場線上直播即將開啟!打造國資國企特色的黨建活動廣州紅色陣地聯盟聯合廣智集團開展賀建黨99周年線上直播活動屆時,廣州市屬國企全部黨員都可通過直播間開啟「雲參觀」身臨其境感受現場的熱烈氣氛學習優秀黨員的先鋒模範事跡
  • 雒樹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 越秀打造「家門口」的紅色文化氛圍
    在一輛「紅色公交」上,小小講解員說,「發車後,會途經廣州農民講習所舊址……」今年11月,越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青團越秀區委員會、越秀區教育局等部門打造的1路「紅色公交」越秀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文化移動宣講站位於東山口總站(署前路)。
  • 【「七五」普法亮點】文化融合齊發力 法德載福惠民生
    ,創新開展了景區法治文化建設。目前景區主要打造了「崇德」系列手繪牆、寒亭歷史文化名人錄、寒亭區法治書畫作品展、法治楹聯小院、崇法園、「盛世梨園 法韻春秋」等法治文化景點。景區法治文化建設被列為省級普法亮點,經驗做法被司法部《中國司法》、法制日報社《法治參考》和省司法廳《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刊發推廣。一、「德」「法」為本,著力打造法治文化景點。
  • 探索「援法議事」新路徑,崑山打出一套法治組合拳!
    面對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崑山著力探索「援法議事」新路徑,打出一套「黨建引領、陣地拓展、民主延伸、多元共治」的「法治組合拳」,廣泛搭建村民、居民說事平臺,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著力構建「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
  • 將紅色文化融入血脈,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打造愛國教育陣地
    五年來,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以打造紅色旅遊經典、建設紅色精緻景區為目標,實施綠化美化光亮工程,栽植近2萬株馬尾松,高標準規範景區旅遊標識;探索創建數字展館、語音導覽,線上觀看+線下參觀,使紅色教育實現數位化、信息化轉型;開闢現場體驗教學線路,通過館內「靜態」講解和現場「動態」體驗,激勵和引導大家學習勇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法治天元丨學思踐行 尚德崇法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準確把握職能定位和工作分工,嚴格對標對表,推動法治實踐,抓好工作落實。以政治、業務、責任、紀律、作風「五過硬」為總要求,強化隊伍建設,以更精準、更及時、更便捷、更廣泛的法律服務,提升新區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設特色法治文化陣地,打造新區法治文化品牌。
  • 民和縣法治文化廣場法律宣傳見成效
    家住滿坪鎮的張大爺來轉親戚,晚飯過後散步到市民健身廣場,被法治文化廣場上播放的精彩法制節目吸引,打亂了他去看不遠處音樂噴泉的腳步,他說,夏天在戶外看法治節目是頭一回,希望可以在村上也能建這樣的法制文化廣場,讓老百姓的法治觀念得到提升。
  • 讓法治成為江蘇核心競爭力重要標誌
    「七五」普法期間,先後出臺《法治宣傳教育重點單位「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清單》《江蘇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一本通」》等31個規範性文件,創新打造互動型、服務型、創新型普法模式。五年來,著眼打造「法潤江蘇」品牌,江蘇還完成262家企業社會責任示範試點工作,組織「法律體檢」13萬多次,累計發放市民學法口袋書、農村法律知識讀本等150多萬冊。注重文化薰陶 培育法治精神法治文化一直是江蘇法治宣傳工作的亮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