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大流行已使世界多國的國家醫療衛生系統陷入危機,迫使政府發布居家指導並強制保持社交距離,以防止本國的衛生系統不堪重負。
但受到影響的不僅是衛生系統,還有全球秩序。在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長期被認為社會穩定、經濟強大的西方發達國家,這場疫情暴露了它們的政治制度存在弱點。一些為抗擊疫情所必須採取的措施,同諸如「行動自由」等「民主制度」所一貫堅持的價值觀產生了衝突。在此壓力下,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不得不將「禁足令」修改為「社交禁令」。
圖片來源:路透社
1
中國政府對疫情反應果斷,這無疑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它為世界其他國家就如何應對此類危機樹立一個好榜樣。
當新冠病毒最先在武漢發現時,中國面臨的形勢遠比目前世界其他地區更為艱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且疫情暴發恰逢中國春節假期前不久,而春節是人員大規模流動和接觸的高峰期。此外,面對一種意外暴發的未知傳染病,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有應對經驗可以借鑑。
在此情況下,中國政府果斷封鎖整個湖北省,顯然是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但卻至關重要的決定。此舉不僅減少了死亡人數,也控制住了感染率。
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今,在比較各國應對疫情的統計數據時,應該記住的是,中國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措施。正是政府的嚴格管控,再加上全國人民的高度自律,才使中國有效遏制了病毒的傳播。
2
中國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願意幫助其他面臨同樣問題的國家,為世界各國應對疫情大流行樹立了標杆。
當世界多國為了限制病毒的進一步傳播而關閉邊界時,一些國家也放棄了「團結、互助」等道德價值觀。例如病毒在義大利迅速蔓延,而歐盟其他成員國卻任由它自生自滅。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儘管歐盟成員國沒有幫助義大利和其他遭受重創的歐洲國家,但遠在萬裡之外的中國卻向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塞爾維亞等國提供了援助。除了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外,中國還通過舉辦視頻會議等方式,同各國分享抗擊新冠病毒的知識,並提供醫療設備和防護用品。中國的防疫經驗為整個國際社會提供了借鑑。
中國在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與其他國家團結合作的表現,令幾乎所有人為之稱讚,特別是對巴爾幹地區小國塞爾維亞來說,中國第一時間向其伸出援手尤其關鍵。
3
塞爾維亞國土面積小,人口少,但與中國情誼深厚。中塞關係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對華關係是當今塞爾維亞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塞爾維亞在過去不到十年的時間裡與中國發展了非常密切的外交關係。中塞雙方已經實現了許多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合作,如貝爾格勒跨多瑙河大橋(普平大橋)和匈塞鐵路。紫金礦業、河鋼集團等中國企業在塞爾維亞的子公司吸納了大量就業,是塞爾維亞基礎工業產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自2017年起,塞爾維亞和中國實現互免籤證,促進了中國赴塞遊客人數的快速增長,也增進了中塞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
中國人民在困難時期沒有忘記塞爾維亞朋友,他們反應迅速,不僅向塞爾維亞提供了大量必要的醫療設備,而且還派出了一支在抗擊新冠病毒方面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隊伍,以支持塞爾維亞的抗疫鬥爭。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行動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讚揚。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應該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塞爾維亞人民也應該為擁有中國這樣的朋友而感到自豪。作為塞爾維亞的患難之交,中國永遠值得我們尊重。
(作者系貝爾格勒大學政治學院研究員 Slavica Stamenic)
責編 | 王哲
編輯 | 張釗
(本文原載於中國日報旗下「觀中國」微信公眾號。)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