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什麼意思?年輕人知道嗎?

2020-12-23 騰訊網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農村老一輩人常常說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描述的就是舊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具體說了什麼,估計現在知道的年輕人很少了。

在現代社會,二十小時制度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計時方法,而且時間已經可以精確到每一秒。不過在手機、手錶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國民間還有一些其他的計時方法。

除了很多人熟悉的十二時辰制度外,我們還能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報時的打更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打更人都只打到五更天呢?這是因為這些人採用了十時辰制度報時。

十時辰制度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方式,把白天和夜晚各五分,其中夜晚用五更來表示,對人們來說,夜晚的每一更都有不同的意義。

古代將夜晚劃分為五更。一更天一般是7:00~9:00,二更天一般為9:00~11:00,以此類推三更就是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四更為一到三點,五更為三到五點。

一更天,這時候是打更人出來開始工作的時候。也是全城人結束工作,回家休息的時候。這時候打更人敲響一更天之後,就代表著所有的人可以下班休息了。

二更天划算到現在的時間是9點,現在社會中算不上晚,可能是許多人的夜生活剛剛開始的時候,有的人9點或許剛出門,有的人或許9點剛睡醒。但是在古代卻是一個該熄燈睡覺的時候,因為古代沒有電,照明設施十分的有限,家中即便是有油燈也是不捨得用的,也就大戶人家可能會點一些油燈。普通人家是沒有這個條件的,所以說9點天非常黑了之後就該睡覺了。

三更天被人們看作是陰氣最深的時候。我古代的許多鬼故事和現在的許多恐怖電影,也都會特別的注重這一點。三更天被看作是半夜,忽然認為這時候是鬼魂活動時間到了。當然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比較封建迷信的說法,在現在的學校大城市半夜三更,依然街道上都是燈火通明,有的人可能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有的人可能剛剛起床去工作。

四更賊

四更指的是一點到三點之間,這段時間的人都是深度睡眠,即便發出一點響聲,也不會把我們吵醒,小偷就利用了這段時間開始出來活動。這裡的賊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古代戰爭中,如果想夜襲敵方的營寨,也會在這個時候出襲,因為這段時間正是守備人員最鬆懈的時候。

古時候更夫敲鑼報點,都會在四更天提醒大家注意防盜,久而久之,四更賊這種說法就流傳下來了。

五更雞也就意味著天亮了,村民們從睡夢中醒來,男人該準備下地幹活了,女人要起來準備家裡人一天的飯食了,孩子們也要準備上學讀書了。一家人陸陸續續起來,開始一天新的生活。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就是這樣在五更的輪迴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無論是戰亂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他們的生活都一成不變,而這種獨特的五更計時文化也流傳了下來。現在雖然我們已經有了更加先進的計時工具,更夫這一行業也消失了,但是五更的文化卻深深印在了中國人的腦海中,它也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到底是什麼意思?
    五更,就是從一更開始一直到五更,每一更對於古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所以古人就總結出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我們經常聽老一輩的人提起,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更人一更天就是從黃昏開始,就是我們現在晚上的七點到九點之間。這個時間段一般都是下班時間,也是吃晚飯的時候。
  • 農村老話講「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聽村裡老人講過這樣一句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在古代的時候習慣把夜晚分為五更天,一更天相當於現在大概2.4小時。一更到五更就是整個夜晚的計時時間,這句話講的也是這期間發生的故事。一更天在戌時一刻,按照現在的時間大概在晚上七點到九點,被成為「黃昏」。太陽逐漸下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村裡下地勞作或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做飯吃飯了。
  • 有趣的農村俗語,「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農村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農村俗語包含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有關於天氣的俗語、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還有關於生活的俗語,小的時候聽過一些俗語雖然不懂,但是一下就記住了,其中就有一句「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 四更賊、五更雞」,啥道理?
    有句俗語說的是:「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 五更雞」,這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代表了五個不同時間段。首先說到「一更人」,一更是黃昏的時候,而一更人就是說在黃昏的時候人們歸家,而且馬上就要準備吃飯了。這個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指的是啥?
    在我國古代,人們是沒有鐘錶的,所以他們把夜裡的四十刻分為四個段,五個節點。這些節點被稱為「更」,因此一個晚上會有五更,人們所說的半夜三更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節點。兩更之間相差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一更天大概是19:12分,兩更天是21:36分,以後再以此類推。
  • 你不可不知的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我們還能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報時的打更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打更人都只打到五更天呢?這是因為這些人採用了十時辰制度報時。一則農村裡與計時方式有關的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什麼意思?還有沒有「四更,五更」
    有人說錢買不來時間,確實如此,世界最大的公平便是時間,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你一天有24個小時,別人一天也有1440分鐘,不差一秒一釐,如今,我們現代人說時間,更多的採用的是24小時制,因為這樣看來讓人覺得很方便,其實在我們國家古代,古人對於時間的丈量,可謂是方法多多。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能夠真實反映出舊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先得知道什麼是五更。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計時工具,他們是如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
  • 風水奇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 四更賊、五更雞」,啥道理?
    常常聽到「三更半夜」這個詞語,可見古代對於計時還有「更」這個說法。這個「更」是什麼意思呢?古代人把一個晚上分為五個「更」。每個「更」大概兩個小時。豎紋捲菸紙上有寶雞縮寫成的「BJ」字樣。哪一頓少了豬肉。因為不同位置的五花肉。從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毫無疑問。應該是站在這個角度有感而發。至於做羊肉的時候能不能放姜去腥。那麼為了對這款芙蓉王香菸價格表圖有一個更好的了解。 有句俗語說的是:「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 五更雞」,這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代表了五個不同時間段。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五更是啥?很少有人知道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啥?少有人知打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夜間巡邏制度,由此也產生了一種專門巡夜的職業——更夫。打更是一個比較普遍的職業,在古代由於人們缺少夜間的報時工具,夜間打更人就成為了人們獲得夜間時間的最大依據。
  •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為啥四更、五更沒人說?
    我們應該都知道圓明園裡最著名的那12個生肖首吧,其實這個生肖噴泉的作用就是用來記錄時間的,每一個生肖就代表著兩個小時的時間,每當到了整點的時候,噴泉就會噴出水柱來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古代人對於時間的概念是非常的模糊的,而且在不同的朝代記錄時間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就是在描述古代人們記錄時間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鮮有人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鮮有人知打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夜間巡邏制度,由此也產生了一種專門巡夜的職業——更夫,打更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職業,著名的詩人楊萬裡在《不寐》裡有對打更夫的描述「深山五鼓雞吹角,落月一窗鵝打更」。
  •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人」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文/風馬牛也相及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在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之後,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壯麗、多彩的文化寶庫。
  • 古人講「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五更是啥?古人智慧之談
    實際上所謂的「一更人」,指的就是在這個時間段,正是人們比較活躍的時候。因為一更之後人們就會睡熟了,緊接著就會到二更天。第二、二更火二更天的時候,會敲醒第二遍鼓,此時大約是21:00 - 23:00,實際上就是大家熟知的夜半時分。在這個時間段,無論是人還是牲畜,都早已經進入了安靜狀態。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古時候沒有時鐘,人們也能夠準確的知道時辰,早期的曆法、時間用的是十進位,《隋書·天文志》記載:白天的五個時間節點是朝、禺、中、晡、夕,晚上的五個時間節點是甲、乙、丙、丁、戊,而夜晚的五個時間節點,逐漸轉變成夜間安全巡邏時的附加授時節,稱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 古代夜間「一更人、二更鑼……」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都怕四更?
    古代夜間「一更人、二更鑼……」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都怕四更?文/炎炎談歷史古代沒有鐘錶,人們都是用時辰來計算時間,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12個時辰而且正好跟12屬相是對應的,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將白天和夜裡的十一點至一點定為子時,依次推算下去。
  • 為何老人常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你知道麼?
    而在這些經驗雜談之中,便包括了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有沒有道理?中國古代社會往往會使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指的便是這各個時間段內,哪些事物最活躍。一.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古人白天根據太陽的移動計時,根據日影計時,到了晚上呢根據「更夫」打更聲計時。大家這一時間可能就會聯想到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的,夜晚「打更」的畫面。
  • 長壽有三不,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
    古人把夜晚時間從七點入夜到五點天明分為五更。所謂「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七點到九點為一更,也叫「落更」,夜幕降臨,開始進入黑夜。若是有更夫,這時我們便能聽到電視中最常聽到的那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九點到十一點為二更,這時候很多人開始陸續上床睡覺了,若是有更夫則會喊「關門關窗,防偷防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為三更,「三更半夜」說的就是這個時候了;一點到三點為四更,這是一天中氣溫最低最冷的時候;三點到五點為五更,公雞開始打鳴,天要亮了。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俗語可以說是農村人長期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下面我們看看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何為不貪三更色?食色性也,吃的喝的和色,都是成年人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吃喝是有講究的,最起碼不能暴飲暴食,否則,你的身體健康就會出現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