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關鍵詞(40)義烏40年的變與不變 風雲激蕩 我心依舊

2021-01-19 浙江日報

國際商貿城 資料圖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義烏網、浙江新聞客戶端先後推出39個關鍵詞,講述義烏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故事。在系列報導即將收官之際,我們將第40個關鍵詞定為「變與不變」,在這辯證關係中,反映義烏4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其內在不變動力,從實踐經驗中增添前行力量,在把握變與不變中奮力把改革開放繼續向縱深推進。

繡湖公園 資料圖

變化的是歷史方位,不變的是為民初心

歷史方位是客觀事物在歷史發展中所處的位置。全市人民群眾經過40年的共同奮鬥,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從1978年到2017年,義烏國民生產總值從1.28億元到1158億元,財政總收入從0.178億元到142.1億元,存款餘額從0.3億元到2725.7億元;基本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從無到有,基本實現全覆蓋;從相對落後的教育水平到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高中階段、高等教育入學率不斷提高;城市建設從「一條馬路七盞燈,一個喇叭響全城」到浙江第四大都市區……一組組數據,記錄著義烏人民生活從短缺到殷實、從貧困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當前浙江正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潮頭上,正奔跑在「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跑道上,正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節點上。作為全國、全省先發縣市和「排頭兵」,義烏也處在這個新的歷史方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民之所望,幹事所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改革開放最本原的初心。40年來,無論外部條件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義烏黨委政府始終不變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義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積極回應民生關切,辦好民生實事,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群眾首創、紅利全民共享。

1982年6月,時任義烏縣委書記的謝高華(中)和同事們在縣委常委會議上探討開放稠城鎮小百貨市場。資料圖

變化的是途徑方式,不變的是發展道路

1970年代末,有著經商傳統的義烏「末代貨郎」們開始在縣城稠城鎮和廿三裡集鎮歇擔設攤,自發性的小商品市場雛形初現。1982年,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為「班長」的縣委縣政府衝破束縛,頂住壓力,率先於全國開放小商品交易市場,徹底激活了義烏市場經濟的活力。1991年,國家工商局首次統計發布中國「十大專業市場」龍虎榜,義烏高居榜首。飛速發展的義烏,進而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機構稱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前店後廠的產業模式,細化集聚的塊狀經濟,工貿聯動的良性互推,加速了義烏髮展財富的積累。

第24屆義博會資料圖

進入新世紀,義博會、森博會、文交會、旅博會等國家級展會和電商、進口等新興展會觸發更多義烏聯通全球的按鈕。聚焦時尚、信息、健康、裝備四大戰略產業,深入實施義商回歸,吉利鋒銳發動機、義利動力總成、英倫新能源整車、華燦光電、瑞豐光電等一批優質大項目紛紛落地,義烏工業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輕」到「重」。開通義烏-馬德裡等9條中歐國際班列,成為國內開通國際班列最多的城市;「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啟動建設,獲批建成全國縣級市首個國際郵件互換局、全省唯一鐵路開放口岸、全省第四個空港口岸、全省第四個保稅物流中心,對外開放大平臺構建起「義烏碼頭」世界貨地新格局。

40年來,義烏人從未停止過改革創新、開放前行,在發展過程中,義烏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與時俱進謀發展,始終不變的是義烏堅持興商建市(縣)的發展道路。

資料圖

變化的是城鄉面貌,不變的是義烏精神

改革開放對於人民來說,看得見的是身邊的變化,腳下的土地,眼中的義烏。改革帶來發展,發展帶來改變,改變讓群眾受益。40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義烏統籌城鄉優化環境,群眾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一核兩翼三片」城市布局和城鄉交通網基本成形,城市建成區面積從2.8平方公裡增至103平方公裡,66公裡長義烏繞城高速全部建成,280平方公裡的主城區框架拉開。杭義溫高鐵、甬義金鐵路和金義東城軌等工程加快推進,義武、義蘭公路全線通車。加快打造美麗鄉村,10條精品線建設全域開花。2016年,義烏啟動了以老城區徵收改造為核心的5.78平方公裡城市有機更新工作,截至目前,佔地2228畝、總建築面積160.4萬平方米、涉及9676戶的倉後、湖大塘、向陽上片、向陽下片、通惠、市場、勝利(一)、車站、樓店九個大區塊均100%籤約,未來這裡將會被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大美景象所代替。

6月4日,義烏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黨員幹部五(吾)帶頭動員會。

圍繞「規則義烏、義行天下」主題,義烏全面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營造城市文明風尚,深化文明出行和禮讓斑馬線等活動,推進志願服務、信用體系等建設,打造義烏城市榮譽體系,講規則講文明蔚然成風。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義烏整座城市成為創新、開放、包容的夢想之城,成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羨慕、讓世界驚奇的城市。而從未改變的,是義烏人、義烏城千百年積澱的人文精神,是「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的義烏精神,這精神滋養著義烏,讓義烏迸發文化力量,讓新老義烏人對義烏更親近,更有歸屬感,讓五湖四海的人在義烏慢慢地愛上這片土地。

資料圖

變化的是時代機遇,不變的是行動擔當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義烏跨越了一個又一個關口。

義烏人不會忘記,在1982年初,義烏就有了4000多戶敢闖敢幹的個體戶。以謝高華書記為「班長」的義烏縣級班子率先開放市場,支持給個體戶登記發證,實行定額稅管理。那些在當時「驚世駭俗」的重大創新,是當時的縣級班子,一切為了義烏髮展、一切為了義烏百姓,堅持解放思想、立志改革的實踐。數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義烏人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思想上不斷「破冰」,擔當上不斷「突圍」;一任又一任的縣委縣政府、市委市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興商建市(縣)」戰略不動搖,從推進國際化到實施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從搶抓電子商務機遇到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敢擔當、善行動的義烏幹部群眾始終緊扣時代脈搏,走在前列。

佛堂老街資料圖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點上,義烏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吹響了高水平建設世界「小商品之都」的號角。圍繞建設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持續繁榮市場;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建設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深化治標更治本行動,加快工業全面提升;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和認同感;深化星級和美鄉村建設,打造「中國眾創鄉村」;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綠色大花園;全面落實文化優先戰略,提升城市軟實力;以老人、病人、低收入者、殘疾人、婦女、未成年人「六類人」為重點,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件事,推動義烏高質量發展。

在不同的建設發展時期,義烏都面臨著不同的時代機遇。而義烏之所以能把握機遇,勇立潮頭,是義烏全市上下堅持思想大解放,始終保持幹字當頭、拼搏爭先的拼勁闖勁,以「惹火燒身、直面矛盾、解決問題」的改革擔當,「放眼世界、胸懷全球」的開放擔當,「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須有我」的歷史擔當,「老百姓的事,多做一件、早做一天也好」 的為民擔當,不負新時代,砥礪前行。

相關焦點

  • 夏鼎湖:激蕩40年,改革開放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上)
    夏鼎湖:激蕩40年,改革開放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上)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12月14日 17:45 A-A+ 40年風起雲湧,夏鼎湖始終堅守實業,成為改革開放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
  • 走近邊關,感受改革開放40年邊防建設的「變」與「不變」
    歷史前進到公元1978年,古老的中華大地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伴隨著經濟建設的日新月異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黨中央、中央軍委大力推進邊海空防建設,全軍邊海空防部隊全面建設進入了嶄新階段,萬裡邊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改革開放40年輝煌歷程,我軍邊海空防建設始終伴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而發展。
  • 變換的地標,不變的初心!深圳特區40年的「變」與「不變」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深圳已經崛起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創客之城」等美譽。這些地標性建築不僅僅是深圳特區的一張張亮麗名片,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這片熱土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彰顯出中國始終不懈堅持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再出發,擴大高水平開放
    黃埔海關隸屬新港海關 廖建平今天上午和同事們一起收聽收看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之後,我感到非常振奮。作為一個55歲的人來說,我親身體會了這40年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體會了中國的不斷強大,國際上影響力不斷增強。作為一個海關關員,30多年,我也親身經歷了很多個海關改革的瞬間。
  • 改革開放40年:「自己人」夏鼎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圍繞這個主題,安徽省把夏鼎湖作為重大典型人物組織了一次採訪。  在採訪夏鼎湖之前,我向他的周圍人詢問了不少關於這位中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性格脾氣。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式開始。對於這場已持續40年的改革,夏鼎湖說,「沒有改革,就沒有當時企業的發展,也就沒有密封件廠和我夏鼎湖,當然也沒有後來全國的一步步開放。」  1980年,非公有制經濟的前景還不明朗,夏鼎湖帶著「紅帽子」,以承包性質在寧國中溪公社建了一個密封件廠。
  • 【改革開放40年 · 警營印記】警服在變,初心永不變!
    鐵打的營流水的兵人說唯有改變這事是永恆不變的但這40年警服雖然都變了數次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從警初心卻永不改變今天請你坐上小編的時光機往前穿越翱翔40年帶你回看警服的幾度變遷感受忠誠力量的專一不改▼72 式1972年1月,為區別軍、警服裝,突出人民警察的特點,國務院批准公安部《關於改革人民警察服裝的通知
  • 「江蘇改革開放40年40企」蘇企聯榜單發布
    中國江蘇網12月10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 為紀念江蘇改革開放40周年和發掘、展示2018年度最具影響力、最具創新力的年度江蘇企業家精英,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引領更多省內外企業家為提升江蘇經濟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出貢獻,由蘇企聯主辦並發起了「江蘇改革開放40年40企」網絡評選和「2018江蘇年度經濟人物系列推選」活動。
  • 真理標準與改革開放40年實踐
    回顧改革開放40年,新時期在思想上真正的起點是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這場大討論的重大意義歷經漫長歲月而日益鮮明。沒有這場大討論,就沒有新時期改革開放,就沒有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環境。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豐富的真理認識,對於怎樣堅持認識社會主義事業的真理也達到了更新的境界。第一,改革開放40年和新中國成立69年的歷史及支撐這一事業的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探索的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
  • 「封面文章」改革開放40年40人(一)
    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誰是最該被致敬與銘記的人?回顧這40年的歷程,我們最想關注的其實是身處各行各業中的人的故事,他們或為平凡一員,或為行業翹楚,他們不止代表他們自己,甚至代表著一類人的群體塑像。所以,在精心草擬「改革開放40年40人」這份名單,並多方徵求專家意見的時候,我們希望它能夠體現《中國名牌》的獨特視角與人文關懷,既是有品牌的,又是有情懷的;既體現了從小家到大家、到國家的一種大愛,又充滿著創新、包容、奮進的中國力量。
  • 韓磊的40首經典,帶你一起回首40年!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已經走過整整40年。這40年裡,中國實力唱將韓磊已經創作並演唱了逾千首歌曲,這些經典歌曲大家廣為傳唱,給大家在改革開放的這40年裡留下了美好的時光印記。韓磊又名森布爾,1968年2月23日出生於呼和浩特市。
  • 【特別策劃】40年春運的變與不變
    本報記者深入採訪講述——40年春運的變與不變速度之變回家的路越來越近春節,這個具有濃厚中華民族色彩的節日,在中國人心中佔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漂泊的遊子需要把一腔思念,融化在濃濃的年夜裡。「很多年的春運,我都在火車上度過。上世紀80年代,我在外地上學,那會兒在車站排一天一夜也不一定能買到一張返鄉的車票。乘坐綠皮火車,擠上車是個技術活,上不去車門就鑽車窗,每次都要『哐當』十幾個小時才能到家。到了90年代,列車上開始有空調,開始提供熱水和零食飲料,列車也提速了,乘客能享受更豐富的服務。」說起那些年與火車之間的感情,張建立便打開了話匣子,總有說不完的話。
  • 這個在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獲獎的英國人,到底什麼來頭? | 40年40人
    在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獎者介紹詞中,佩裡被譽為「中英友好的傳承者、中英經貿人文交流的促進者」。他說:「我很自豪能獲得這個光榮獎項,但這榮譽屬於我的父親和所有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破冰先驅者』們」。「後來的許多年裡,父親的形象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我覺得應該像父親那樣繼續譜寫英中關係發展的新篇章。」從1972年到今天,佩裡已訪華200多次,目睹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說,改革開放永遠地改變了中國,並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四十八家集團俱樂部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機構和個人會員總數超過600。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從「地下」到「天上」
    得益於黨和政府的關懷,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政策,得益於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縱深推進,青海這個偏居一隅的西部欠發達省份,堅定發展信心,奮力後發趕超,不僅開創了交通運輸發展的新時代,而且在交通強國戰略的引領下闊步前行。  改革開放40年來,青海公路建設日新月異。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汪海:雙星是中國國企改革的「小崗村」
    (圖片來源:採訪對象)編者按: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4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在這被稱為「第二次革命」的驚險一躍中,企業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
  • 改革開放40年國企改革的基本邏輯與寶貴經驗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作者:李政(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改革開放40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以其牽涉面廣、錯綜複雜,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和重點、難點。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也進入深水區,黨的十九大對深化國企改革提出新要求。
  • ​察右前旗玫瑰營中學 孫利俠•我與改革同成長|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稿
    ,雖出生於改革開放前,留在記憶中關於農村大集體的畫面只有一個:在村南的場面上,一群媽媽們圍坐在一起切谷穗,爸爸們在後面捆乾草,孩子們穿梭於麥垛間玩捉迷藏……但我又常懷疑這是某個夢中的場景,因為那時畢竟太小了,記憶的碎片怎麼也拼接不上,當我睜眼看世界時,看到的已是改革開放的日新月異。
  • 從40年時光變遷中感受奮鬥的幸福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推出的「時光博物館」項目,以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關注國人生活與成長為主題。(12月15日 《解放日報》)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對曾經的往昔有所眷戀,也都會在成長、成熟的很多時刻,打撈起記憶中的時光片段。「時光博物館」就是在讓參觀者打撈改革開放40年來的時光記憶。
  • 團日活動 | 參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韋力爾:2018年12月22日,我們全班組織活動觀看改革開放40周年展出。從中我深深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的科技實現了一次次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我有中國,中國有我",這一刻是如此真切地告知自己與祖國的命運休戚與共。願祖國未來繁榮昌盛,願此間你我幸福安康。  鄧玉鮮:40年的歷史巨變不是一蹴而就,40年的變化就在眼前。今日有有幸參觀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激動無比。
  • 改革開放40年中的攝影:記錄改革進程,參與歷史進步
    原標題:孫慨|改革開放40年中的攝影:記錄改革進程,參與歷史進步改革開放40年中的攝影:記錄改革進程,參與歷史進步孫慨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理論委員會委員攝影的作為,依賴於偉大的時代;而時代的偉大,一定依賴於一系列體現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豐厚事實。記錄事實亦即承載歷史。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歌詞有獎徵集啟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青海日報社和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省音樂家協會決定聯合舉辦青海省紀念改革開放40年歌詞有獎徵集活動。☞徵集時間自徵集啟事刊發之日至2018年10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