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共讀《重返狼群》:哭得稀裡譁啦,狼和「狼媽」結局好心酸

2020-12-23 橙果媽媽呢

文|橙果媽媽

圖|網絡

前幾年,看過《狼圖騰》這部小說和電影,當時就被描繪的蒙古草原狼所吸引,也感受到神奇,狼竟然成了草原牧民們信仰的圖騰,它身上所具有的智慧、頑強、忍耐和永不屈服的精神,讓人吃驚。

最近在看《重返狼群》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跟孩子一起共讀了這套書籍,主要是讓孩子改變對狼一直以來刻板、可怕、膚淺的印象,感受到其中狼文化帶給人的震撼,從中感受狼的獨立、堅忍和智慧,還有親情中的「愛」,來激勵孩子的成長。

來自四川的美女動物寫生畫家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寫生畫畫時,無意提到一個故事:狼王被狼夾子夾住,逃走過程被打死了剝皮,而母狼無法養活一窩子小狼,出來尋找公狼,感受到公狼已經沒了,傷心之餘吞下了原本肯定不會吃的毒肉,並在死前抓爛後背皮毛不留給人。

李微漪聽聞這個故事後,費盡周折花了好幾天時間,找到狼王活著的唯一狼崽,取名格林(Green),並帶回成都餵養。

她將小狼格林帶回自己家中,如同照顧小嬰兒一樣細心照顧,在這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出來很深的感情,把小狼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小狼格林也很依賴「狼媽」。隨著格林的一天天長大,狼身上獨有的野性開始呈現,也因為沒有同伴而感到孤獨,後來,因為夜嚎而引起了鄰居的不滿並報警,門上也被抹上大糞,這些提心弔膽的經歷,也讓她們開始思考,小狼格林下一步的歸屬到底是哪裡?最終,她們選擇了讓格林,回歸到自己的家大草原。

最初,她們先選擇讓格林到朋友獒場,試探看小狼如何與藏獒相處,試探讓格林在野外草原捕食,忍痛給格林設置一些障礙讓它學會遠離陌生人,所有的做法,都是為了讓格林變成一頭真正的草原野狼。在這個過程中,從夏天到冬天的半年時間裡,她和格林之間都經歷了太多,有她生病不得已返回成都治病,有小狼差點被殺,還經歷了大雪封山糧食都沒了,小狼外出找食物給「狼媽」吃,有溫情、有不舍、有傷心、有殘忍,也有憤怒,更多的是感動。

這其中,有一段經歷是讓人看到了格林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感情。在草原上,狼媽李微漪崴腳走不了的情況下,格林翻過山頭牽來一匹小馬,用狼頭頂著讓幫她騎上馬。

在第一部的最終,「狼媽」李微漪終於目送格林回歸了狼群。

而到了第二部,在格林回歸狼群後七百多天後,聽聞格林被抓,她變賣了房產趕往若爾蓋大草原,期望再次與格林重逢,沒尋思一年後真的看到格林,結局卻讓人很心酸。

這本書讀完跟孩子進行了探討,我們用了三個我們都認同的詞:愛、人性、拼搏來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以愛為例,李微漪與狼格林之間的情感太讓人感動了,雖然不是真正母子,卻親如母子,而李微漪對小狼格林的愛,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那就是如何愛孩子。愛孩子,不僅僅是提供衣食住行,還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為孩子規劃、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我家孩子看完這本書哭了好幾次,看到那些狼販子殘忍的殺狼、取狼皮哭得稀裡譁啦,看到這些情節,對生活在溫室的孩子是件蠻殘忍的事情。唉,不知道看完這本書,她是否會對人性有了更多理解?

當然,也有開心的地方,每次讀到小狼格林搗亂的時候,她會一邊讀一邊說,小狼真的好棒好聰明,還真得好厲害,它和「狼媽」之間的感情真好,我也想養一隻這樣的小狼等。她從中也學習到了狼對於自由的嚮往,狼性文化中拼搏、努力、堅韌、團結的一面,這些也是她要學習和提升的地方。

這套書帶給我們太多的思考和感悟,人性中對於金錢貪婪,對於動物皮毛的使用,導致捕殺動物的行徑越來越多,導致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差,而動物的減少也導致了老鼠等小動物的泛濫,它們啃食草坪,又導致原始的大草原環境也變得嚴峻,生物鏈那一環出了問題,那麼最終遭殃的還是人類自己。

到底人與大自然、動物何時能何處相處?保護好這些野生動物,讓人、大自然和動物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

這本書點擊下方可以了解更多內容,推薦大家讀一下:

相關焦點

  • 《重返狼群》:女孩和狼2年後再次重逢,結局卻讓人心疼
    01《重返狼群》分為上下兩冊,第一冊是養狼到放狼的故事,作者李微漪和亦風救了一直小狼,幾個月的朝夕相處,彼此已經有了感情。但一隻狼真正的歸宿無疑是自然界,即使再不舍,為了格林著想,還是放它回歸了自然。02作者李微漪和亦風踏上重新尋找狼群的道路,為的也只是再見到格林一次。他們看到那些那些可愛的小狼們,一隻一隻被人弄死的場景。這其中,就有格林的孩子——福仔。
  • 紀實小說《重返狼群》:一隻狼,一個女人,演繹一場「母子情深」
    但繁華的都市無法容納一匹野性的草原狼,於是李微漪決定把格林帶回草原,一路追尋狼群的蹤跡,歷經嚴寒酷雪,終於目送它成功重返狼群。但是,這部紀錄片只講述了《重返狼群》這部紀實小說的上部內容,還有下部內容沒講。
  • 豆瓣9.2高分的紀實小說《重返狼群》:一人、一狼、一情、一傳奇
    狼,一個讓人不寒而慄,潛意識自然躲避的最狡猾、最兇殘動物,「東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將狼的「忘恩負義」展現的淋漓盡致,甚至人們日常玩的謀略型遊戲「狼人殺」都以「狼」命名,足矣體現了它的奸詐。然而有這麼一則催人淚下的故事,故事中,沒有貪婪,沒有狡詐,也沒有恩將仇報,只有一人,一狼,一情,一傳奇。這就是書籍《重返狼群》所呈現給大家不一樣的狼。
  • 《重返狼群》《再見格林》格林是狼中間的人,我們是人中間的狼
    李微漪說:「人比狼高級,但是狼比人高貴。」這是她在講述自己和她的狼兒子的故事結尾時說的。就為了這句話,我買來她寫的書,《重返狼群》。厚厚的,快趕上兩本字典了,當剛拿到書時,心裡有點慌,這麼厚的兩本書,要看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完啊?
  • 她救下一幼狼,助它重返狼群,4年見到它全家,結局卻讓人心疼
    這隻戰死的狼就是狼群的「頭狼」,頭狼往往也只有一個母狼作為配偶。母狼知道「丈夫」死了,自己也沒有辦法養狼崽,於是極盡瘋狂的向獵人展開了報復。她大白天多次衝進了牧區,咬死了很多獵人養的動物。晚上的時候又回到「丈夫」死去的地方狼嚎,獵人為此也是頭疼不已,決定想辦法把母狼也除掉。
  • 《重返狼群》女孩與狼之間的愛、別、離:心存敬畏,才能活得坦蕩
    後來李微漪為了送格林重返狼群,她與好友亦風帶著格林搬到了狼山附近,在狼山腳下的小屋裡,一住就是數月。寒冷的冬季缺少食物,格林能打到的獵物也非常少。忍飢挨餓的日子裡,李微漪和亦風偷偷打開格林的「冰箱」——一個厚厚的雪窩子,她們把壓縮餅乾塞進兔皮筒子,換了格林的半隻野兔。
  • 《重返狼群》:人類母親與狼兒子感人的親子成長故事
    沒看《重返狼群》之前,所有的這些我都不相信!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我生活在平原,只在動物園的鐵籠子裡見過活著的狼,對狼的概念多半來源於小學時學過的課文《東郭先生和狼》。《重返狼群》顛覆了我對狼的認知,在談狼色變的年代,竟然有人把一隻野狼像兒子一樣養在自己身邊,讓我大開眼界!
  • 《重返狼群》:女孩和狼,演繹愛與自由的傳奇
    卻因為《重返狼群》這本書,對動物有了另外的一種看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幾度哭的不能自己。看著作者和狼的相處,感覺就像看到了最純真的人性。我想,作者是真的把格林當作自己的兒子了,她知道自然法則,那就是優勝劣汰或者是狼群的法則: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在城市裡生活了三個月的格林,早已失去了這些野性,他和狗為伴,溫順不怕人。所以,想要成為一匹合格的狼,就要學會殘忍,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狼的母親,就要教會格林這些本領。
  • 全球首例由人類撫養長大並成功重返狼群的狼,八個月的人狼親情
    這就是狼和狗的不同,才剛剛一個月大的格林,看見骨頭,已漸露它的本性。失足掉到水裡,發現它天生就會遊泳。看見屏幕裡的大自然,它也會心生嚮往。一個半月大的格林,比普通的狗要調皮很多,頓頓吃肉,而且非常護食。
  • 「狼女」送狼子重返狼群,看到的不是冷血無情,而是狼的重情重義
    很久沒有這種迫切想要看完一本書的感覺了,最近朋友推薦的這本《重返狼群》讓我欲罷不能。特別是小狼格林的每個成長畫面會讓我不經意想起自家狗狗的成長畫面,同樣面對動物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破壞,這位狼媽卻有著讓我不得不服的耐心和母愛,因為她尊重狼本該擁有的本性。
  • 《重返狼群》女人與狼的真實故事:真正的愛不是佔有,而是放手
    一、《重返狼群》;一個女孩和一匹狼的愛與自由的真實故事《重返狼群》這本書講述的是80後的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和她救助的一隻小狼崽「格林」的真實故事。而李微漪也因為與一匹狼共同生活、成功野化放歸的傳奇經歷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 《重返狼群》:在那人與狼的母子情深背後,是急需關注的「大命」
    2010年4月,畫家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救下奄奄一息的狼崽,她把狼崽帶回成都撫養,並為它起名「格林」。紀實小說《重返狼群》記錄的就是李微漪和男友亦風從救下格林,到幫助格林重新返回狼群的經過。這部小說一共有兩部,第一部講救狼、養狼、送狼回狼群的全過程,第二部則是講在把格林送回狼群後,李微漪對它很是想念,加上擔心格林的安危,於是變賣了家產,和男朋友亦風再次回到若爾蓋草原尋找格林的經過。
  • 重返狼群,一個女人與一匹狼,七年的傳奇故事,很感人...
    2011年2月,我和亦風的望遠鏡裡總算出現了狼群,七八隻草原狼正在穿越山谷。我們一邊追趕,一邊鼓動格林嚎叫,好喊住同類。格林一急,竟「花花」地叫起來,我乾脆先「嗷嗚」了一聲,格林這才跟著嚎起來。當時我緊張死了,就像我的孩子在高考,生怕他落選。格林一步三回頭地跟上了狼群,這次,他真的回歸了。
  • 《重返狼群》狼的成長過程是艱難而殘酷的,成長環境更是一個戰場
    這個是《重返狼群》裡的真實故事,裡面的公狼和母狼就是格林的父母,而格林是5隻狼崽裡唯一的倖存者。當時的一個80後小姑娘李微漪在聽到這個故事後,因為對狼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近感,所以她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5隻小狼崽。然而,在她出現時,只剩下了「裝死」的格林這一隻狼還活著。
  • 重返狼群:格林是狼中的人,我們是人中的狼
    機緣巧合,無意中看到了這部紀錄片,顧名思義,重返狼群,記錄的是一隻失去父母的小狼被人撫養最後回歸狼群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對野外攝影的夫妻被小狼父母的故事感動,便尋找了兩天才找到這對狼夫婦的唯一倖存的小狼,取名格林。希望給這隻狼格林童話般的自由。
  • 重返狼群:女畫家變身「狼女」,引狼入市,結局既感人又讓人氣憤
    可是隨著格林長大,慢慢就「狼性畢露」,它的叫聲太獨特了,開始望著外面發呆,嚮往更廣闊的草原,鄰居甚至有人懷疑李微漪養的是狼而報警。百般無奈之下,李微漪決定送格林回到出生地——若爾蓋草原,重回狼群。激發野性在城裡長大的小狼,突然把它送回原始草原,它是肯定活不了的,因為它只有狼的天性,卻沒有狼的習性。於是李微漪教它捕獵,怎麼追捕敵人,怎麼逃跑,讓它和藏獒咬得遍體鱗傷,像是個馴獸師一樣。
  • 她親手養大一匹狼,並助它重返狼群,4年後卻看到人性最貪婪的一幕
    你見過一匹在城市裡長大的狼嗎?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不僅見過,還親自撫養過它。她把一隻剛生下來就父母雙亡的小狼從四川若爾蓋草原,帶回成都的公寓裡,花了3個月與它同吃同住,又用了7個月將它送回草原,融入狼群。
  • 被人養大的狼是否「狼子野心」?它能否重返狼群?
    一匹狼,他本該馳騁在草原上,卻無奈禁錮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本該與狼群為伴,卻被人類養大,他是否野性未泯?他是否懷念家園?他刻在骨子深處對自由的嚮往,他寂寞孤獨的蒼涼眼神讓人心疼,他是否該重返狼群?他能否適應野外生存?這是一條艱苦的回歸之路,也是一條奔向自由的回家之路。哪怕荊棘叢生、危機四伏。由李微漪著作的紀實小說——《重返狼群》,將一一給我們答案。
  • 重返狼群 一個人與一匹狼
    格林原本隱秘的狼洞與最近的圍欄相距不過一百米,遮蔽狼洞的灌木叢在牛羊擁擠踩踏中早已東倒西歪,這個幾十年的老狼洞洞頂已被踩塌一大半。滿地的牛羊糞便和蹄印下狼蹤全無,狼最後的領地也喪失了。格林徘徊在狼洞前久久不願離去,他嗚嗚悲鳴著,一個勁兒地刨開塌陷的洞土,一次次往洞裡試探張望,那神情就像大地震後在廢墟中拼命挖掘親人的孤兒一樣。
  • 《重返狼群》:活出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夏天時,女兒在書店發現了一套書《重返狼群》,磨著我給她買,結果,我比她還愛看。之前寫過一篇:《重返狼群》:任何生命都有權利活成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次又看了《重返狼群》的最新版,裡面有更多精彩的細節,實在太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