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廿四,小暑
三伏相仍,徂暑彤彤
上無纖雲,下無微風
出梅入伏的盛夏
黃鱔、蓮藕、綠豆芽
正是水中三寶鮮美之時
點開視頻看看三道料理
▼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
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小暑至處暑其間,夏日三庚,三伏將至。「伏」,有藏陰氣於熾熱之意;又同「覆」,暑氣自上而下地覆蓋,如泡熱水中,「宜伏不宜動」。
唐代成書的《初學記》則認為,伏是承受的「荷」,是「金氣伏藏之日」,秋氣都在避藏著暑之酷熱。
應季而食,是大自然奇妙的恩賜。沸暑難消夏,此時水中卻有幾味最為鮮美,被人們稱為「小暑三寶」:黃鱔、蓮藕、綠豆芽。
炎熱難耐,卻不能為了避熱而一味食冰或性涼之物。在這樣的情形中,水裡生長的三樣卻分外解暑,正順應人體對炎熱的焦灼抵抗。
夏季,三寶之一的鱔魚愈發肥美,又以「小暑黃鱔賽人參」為最佳。小暑前後一個月,鱔魚不僅肉質肥滿,且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臨水地方料理水鮮總有一手,據說,淮安人能做鱔全席,一桌子菜全以鱔魚為食材。按汪曾祺先生的說法,料理鱔魚法子多,但主要是炒、燒兩種。
關於鱔魚,除了會吃的老饕,頂有名的一道非響油鱔絲莫屬了。作為上海本幫菜的其中一位,便大致能猜想到,其口味必定與濃油赤醬有關。
於是,清早去菜市挑鱔魚,圓滑粗大。好在師傅現殺,板上釘釘,收入袋中。
︱小 暑 食 單︱
/ 響 油 鱔 絲 /
︱食材︱
鱔魚、大蒜、蔥、姜
︱步驟︱
1/ 鱔魚洗淨,切段成條
2/ 蔥、蒜切末,生薑切絲備用,
生抽、老抽、白糖、胡椒粉與麻油調勻
3/ 燒熱鍋下油,放薑絲、蒜末煸香
4/ 爆炒鱔絲,加適量料酒翻炒
5/ 將混合好2的湯汁入鍋,轉文火小煮斷生,
水澱粉倒入,湯汁收濃
5/ 裝盤,撒上蒜薑末、蔥花,淋熱麻油即可
蔥姜蒜於鱔魚是提味關鍵,「制鱔魚都要下大量姜蒜,上桌後撒胡椒,不厭其多。」
一來去腥,二來使得稠滑軟韌、濃油醬香的鱔魚增添滋味;以辛味又清衝的姜蒜打開酥軟的鱔魚口感。
最後的熱油一燙,是關鍵。躺於盤中的鱔魚淋油打一激靈,如沐春雨,也是最後激發出鮮味的重要步驟。
/ 玉 井 飯 /
小暑,民間有「食新」之習俗,同「食辛」,指小暑後的第一個辛日。所謂上辛日,為農曆每月的第一個辛日。每年正月上辛日,為帝王祈求豐年之日。
「食新」其一便是食新米。夏天亦是花果旺季,用正當時的蓮藕與新米同煮,撒把青豆,清新度夏。
︱食材︱
蓮藕、大米、青豆
︱步驟︱
1/ 蓮藕切小塊,青豆洗淨備用
2/ 大米淘洗乾淨,入砂鍋,水多一指深
3/ 武火煮沸,下蓮藕與青豆
轉文火煮至水幹米熟即可
古人的米飯有好幾種說頭,諸如清風飯、蟠桃飯、團油飯等,玉井飯便是其中一種。南宋《山家清供》提及此飯,嫩白藕塊與蓮子入米,清甜宜人。
又說,其名取自韓愈詩句「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之意。切塊蓮藕滑白如玉井,故名玉井飯。一名便使米飯有颯爽風骨,頗為清雅。
▲ 沒有採買到新鮮蓮蓬,我們便用青豆代替;
雖少了蓮子粒粒清氣,但也同樣是清新的「夏飯」味道
/ 涼 拌 綠 豆 芽 /
好吃的豆芽,自己養出來的最甜。從前看著豆苗一天天長起來只覺有趣,長高了便抓一把,下鍋炒、煮湯都是屬於夏日裡淡雅的口味。如今無時給養,買菜時多加一袋綠豆芽,像是平時順手買蔥蒜,而非主菜。
這次應著小暑三寶,才注意起豆芽來。瑩白飽滿者為佳,尖尖角最好鵝黃瑩綠,是雛鳥嘰喳的模樣。
有了前面的一道熱菜、一鍋米飯,正缺道涼菜。
索性,用綠豆芽做道夏天裡常吃的涼拌菜式嘍!
︱食材︱
綠豆芽、紅椒、大蒜、姜、蔥、香菜
︱步驟︱
1/ 豆芽洗淨焯水撈出,
其餘材料切末備用
2/ 所有食材放入大碗,
加適量醬油、醋、香油、白糖,拌勻即可
綠豆芽味清,適宜與味濃的食材一同料理。火腿、豆豉、牛肉,紅油重料中往往令其成為隱匿的配角。
單單料理豆芽,倒也不費功夫。夏天的小菜少些油煎燒,也輕些火候,沸湯一下便撈起,得保些挺拔勁兒。
夾一筷酸辣,牙齒韌脆一咬便迸脆。夏的水氣仿佛匍匐其中,口中新鮮並且清脆。
三道料理做下來,米飯不過半個時辰;同時熱鍋燒鱔魚,再涼拌豆芽,一小時內便是兩三人可吃的小桌飯菜了。
拍攝當日將雨欲雨,夏天的高溫仿佛憋悶至極。大家擦擦頭上的汗,終於坐下來小憩半杯茶,可以大快朵頤。
▲ 蓮藕的甜最要緊,整鍋飯都香噴噴的
▲ 米飯清淡,鱔魚濃厚
酸辣口的涼拌豆芽正好中和中和
▲ 拍攝後,反覆添水加熱的米飯變得太溼了
但不妨礙幾位同事把桌上三位都落肚吃空
小暑時節,你家有什麼好吃的?
挨過苦夏,又有什麼好食方?
參與留言互動
告訴我們
你在這個節氣裡吃什麼,怎麼吃
我們將從微信與微博留言中
各選取5位朋友
送出中古廚房 24節氣明信片
/ 截止日期 /
7月9日18:00
即便曝曬炎炎
但也希望你能遇到足夠多的
西瓜、冰棍和涼快的小河
對了,夏天快樂
編輯|龍玲
視頻︱冰糖雪梨
插畫丨肉肉
圖文版權歸中古廚房所有
轉載及合作請聯繫【中古廚房】微信後臺
推薦閱讀
▼
不時不食丨喝一碗冬瓜老火湯,解了小暑
日嘗之味 |「姜姜姜姜」的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