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不食︱一桌三寶消夏,又見小暑宜人

2021-02-07 中古廚房


農曆五月廿四,小暑

 

三伏相仍,徂暑彤彤

上無纖雲,下無微風

出梅入伏的盛夏

黃鱔、蓮藕、綠豆芽

正是水中三寶鮮美之時


 點開視頻看看三道料理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

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小暑至處暑其間,夏日三庚,三伏將至。「伏」,有藏陰氣於熾熱之意;又同「覆」,暑氣自上而下地覆蓋,如泡熱水中,「宜伏不宜動」。


唐代成書的《初學記》則認為,伏是承受的「荷」,是「金氣伏藏之日」,秋氣都在避藏著暑之酷熱。

 


應季而食,是大自然奇妙的恩賜。沸暑難消夏,此時水中卻有幾味最為鮮美,被人們稱為「小暑三寶」:黃鱔、蓮藕、綠豆芽。


炎熱難耐,卻不能為了避熱而一味食冰或性涼之物。在這樣的情形中,水裡生長的三樣卻分外解暑,正順應人體對炎熱的焦灼抵抗。

 


夏季,三寶之一的鱔魚愈發肥美,又以「小暑黃鱔賽人參」為最佳。小暑前後一個月,鱔魚不僅肉質肥滿,且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臨水地方料理水鮮總有一手,據說,淮安人能做鱔全席,一桌子菜全以鱔魚為食材。按汪曾祺先生的說法,料理鱔魚法子多,但主要是炒、燒兩種。

 


關於鱔魚,除了會吃的老饕,頂有名的一道非響油鱔絲莫屬了。作為上海本幫菜的其中一位,便大致能猜想到,其口味必定與濃油赤醬有關。


於是,清早去菜市挑鱔魚,圓滑粗大。好在師傅現殺,板上釘釘,收入袋中。



 ︱小 暑 食 單︱

/ 響 油 鱔 絲 /

 


︱食材︱

鱔魚、大蒜、蔥、姜

︱步驟︱

1/ 鱔魚洗淨,切段成條

2/ 蔥、蒜切末,生薑切絲備用,

生抽、老抽、白糖、胡椒粉與麻油調勻

3/ 燒熱鍋下油,放薑絲、蒜末煸香

4/ 爆炒鱔絲,加適量料酒翻炒

5/ 將混合好2的湯汁入鍋,轉文火小煮斷生,

水澱粉倒入,湯汁收濃

5/ 裝盤,撒上蒜薑末、蔥花,淋熱麻油即可



蔥姜蒜於鱔魚是提味關鍵,「制鱔魚都要下大量姜蒜,上桌後撒胡椒,不厭其多。」


一來去腥,二來使得稠滑軟韌、濃油醬香的鱔魚增添滋味;以辛味又清衝的姜蒜打開酥軟的鱔魚口感。

 


最後的熱油一燙,是關鍵。躺於盤中的鱔魚淋油打一激靈,如沐春雨,也是最後激發出鮮味的重要步驟。



/ 玉 井 飯 /

 

小暑,民間有「食新」之習俗,同「食辛」,指小暑後的第一個辛日。所謂上辛日,為農曆每月的第一個辛日。每年正月上辛日,為帝王祈求豐年之日。


「食新」其一便是食新米。夏天亦是花果旺季,用正當時的蓮藕與新米同煮,撒把青豆,清新度夏。

 


︱食材︱

蓮藕、大米、青豆

︱步驟︱

1/ 蓮藕切小塊,青豆洗淨備用

2/ 大米淘洗乾淨,入砂鍋,水多一指深

3/ 武火煮沸,下蓮藕與青豆

轉文火煮至水幹米熟即可

 


古人的米飯有好幾種說頭,諸如清風飯、蟠桃飯、團油飯等,玉井飯便是其中一種。南宋《山家清供》提及此飯,嫩白藕塊與蓮子入米,清甜宜人。


又說,其名取自韓愈詩句「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花十丈藕如船」之意。切塊蓮藕滑白如玉井,故名玉井飯。一名便使米飯有颯爽風骨,頗為清雅。


▲ 沒有採買到新鮮蓮蓬,我們便用青豆代替;

雖少了蓮子粒粒清氣,但也同樣是清新的「夏飯」味道

 


/ 涼 拌 綠 豆 芽 /

 

好吃的豆芽,自己養出來的最甜。從前看著豆苗一天天長起來只覺有趣,長高了便抓一把,下鍋炒、煮湯都是屬於夏日裡淡雅的口味。如今無時給養,買菜時多加一袋綠豆芽,像是平時順手買蔥蒜,而非主菜。

 

這次應著小暑三寶,才注意起豆芽來。瑩白飽滿者為佳,尖尖角最好鵝黃瑩綠,是雛鳥嘰喳的模樣。


有了前面的一道熱菜、一鍋米飯,正缺道涼菜。

索性,用綠豆芽做道夏天裡常吃的涼拌菜式嘍!

 


︱食材︱

綠豆芽、紅椒、大蒜、姜、蔥、香菜

︱步驟︱

1/ 豆芽洗淨焯水撈出,

其餘材料切末備用

2/ 所有食材放入大碗,

加適量醬油、醋、香油、白糖,拌勻即可

 


綠豆芽味清,適宜與味濃的食材一同料理。火腿、豆豉、牛肉,紅油重料中往往令其成為隱匿的配角。


單單料理豆芽,倒也不費功夫。夏天的小菜少些油煎燒,也輕些火候,沸湯一下便撈起,得保些挺拔勁兒。



夾一筷酸辣,牙齒韌脆一咬便迸脆。夏的水氣仿佛匍匐其中,口中新鮮並且清脆。



三道料理做下來,米飯不過半個時辰;同時熱鍋燒鱔魚,再涼拌豆芽,一小時內便是兩三人可吃的小桌飯菜了。



拍攝當日將雨欲雨,夏天的高溫仿佛憋悶至極。大家擦擦頭上的汗,終於坐下來小憩半杯茶,可以大快朵頤。


▲ 蓮藕的甜最要緊,整鍋飯都香噴噴的


▲ 米飯清淡,鱔魚濃厚

酸辣口的涼拌豆芽正好中和中和


▲ 拍攝後,反覆添水加熱的米飯變得太溼了

但不妨礙幾位同事把桌上三位都落肚吃空



小暑時節,你家有什麼好吃的?

挨過苦夏,又有什麼好食方?





參與留言互動

告訴我們

你在這個節氣裡吃什麼,怎麼吃


我們將從微信與微博留言中

各選取5位朋友

送出中古廚房 24節氣明信片 


/ 截止日期 /

7月9日18:00



即便曝曬炎炎

但也希望你能遇到足夠多的

西瓜、冰棍和涼快的小河

對了,夏天快樂



編輯|龍玲

視頻︱冰糖雪梨

插畫丨肉肉

圖文版權歸中古廚房所有

轉載及合作請聯繫【中古廚房】微信後臺


推薦閱讀


不時不食丨喝一碗冬瓜老火湯,解了小暑


日嘗之味 |「姜姜姜姜」的登場



相關焦點

  • 小暑· 消暑
    文/邱明瑜「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伴著溫風降臨人間。此時起,空氣濁而炎日蒸,但仍非最熱之極。古代曆書載:「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取冰入盤納涼降溫更是消夏常見。小暑常常逢著六月節。宋時,六月初六為「天貺節」,宮人往終南採冰或取舊藏河冰以供當朝之用。天貺節當日,皇帝賜大臣「冰麨」和「炒麵」。官府中則以頒冰為習俗,《燕京歲時記·頒冰》記載:「京師自數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異,民間則在街上有冰售出。」
  • 「小暑大暑,上篜下煮」炎炎夏日應如何飲食?細說小暑三寶
    在廣東地區面對炎炎的夏日如何飲食有「小暑三寶」的說法,民間為什麼會有小暑吃三寶的說法呢?小暑三寶——小暑三寶指的是蓮藕、豆芽、黃鱔第一大寶:蓮藕這裡位於珠江入海口的廣州南沙新墾鎮,這裡是珠江入海口圍墾區,泥層肥厚,水源豐富,這裡由於地理優勢,珠江出海口大量淤泥喝泥沙給蓮藕生產提供優質的營養,每年村民種植的蓮藕在夏季採收,蓮藕嫩白爽脆,味道甘甜清香
  • 小暑風俗:三花三葉又三果,三候三豆吃三寶
    伴隨著一簾風雨,我們迎來了今年的小暑。關於小暑的風俗有那些呢?一起來看一下。一: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小暑時節,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鋪天蓋地熱的讓人無處藏身。二候蟋蟀居宇。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天氣炎熱,蟋蟀也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 今日小暑
    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斷續蟬聲傳遠樹呢喃燕語倚雕梁今日23點14分迎來小暑節氣小暑過,每日熱三分炎炎盛夏正向我們走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正值初伏前後天氣漸漸變得悶熱潮溼「桑拿模式」即將開啟究竟會有多熱呢?
  • 十首小暑詩詞:窗下有長風 清涼入心田
    小暑至,夏繁盛。小暑,為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十首小暑古詩詞,一起來看一下。《安禪逢小暑》: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在安靜美好的夜晚靜靜打坐,聆聽著深奧的禪學道理,靜謐的心情隱居山林直至白頭。
  • 小暑.
    所謂「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江南梅雨已近尾聲,全國即將迎來三伏天。『伏』指伏邪,即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唐代元稹詩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此時人間再難覓得一絲涼風。《禮記》有:蟋蟀此時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則遠飛在野。小暑後五日,蟋蟀離開田野,到庭院陰涼處避熱。小暑後入伏,老鷹感陰氣,乃生殺心,搏擊長空,變得更加兇猛。
  • 關於小暑節氣的詩句大全 描寫小暑的詩句古詩詞
    關於小暑的'詩句大家了解過多少呢?下面小編分享的關於小暑的詩句大全,一起來看看描寫小暑的詩句古詩詞。  描寫關於小暑節氣的詩句大全  苦熱  南宋·陸遊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 今日小暑 | 在這個時節感受收穫的喜悅,也感謝辛勤的自己
    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長斷續蟬聲傳遠樹呢喃燕語倚雕梁今日23點14分迎來小暑節氣小暑過,每日熱三分炎炎盛夏正向我們走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正值初伏前後天氣漸漸變得悶熱潮溼「桑拿模式」即將開啟究竟會有多熱呢?
  • 小暑: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
    嬸跟叔說,你真是個二百五,自己打自己不疼啊,不會想主意?口袋裡放幾根紅辣椒,打瞌睡的時候咬上一口,不就清醒了。叔憨憨一笑,住工地上,宿舍亂得像狗窩,一天三餐瞎糊弄,哪像家裡一樣,要什麼有什麼,你說說這麼容易,到哪找根辣椒?菜上了滿滿一桌,葷的素的,嬸一個人在灶間炒菜,從前院端到後院的堂屋。兩點鐘後,嬸嬸要趕到縣城,去幼兒園接孫女放學。
  • 今日小暑:十首與小暑有關的古詩,體驗白居易筆下「窗下有清風」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裡第11個節氣——小暑,顧名思義,「暑」,便是炎熱的意思,而「小暑」就是指「小熱」,相對「大暑」的「大熱」而言,小暑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而我們老百姓通常所說的「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裡的三伏天,一般就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中間,與此同時,這段時間也是一年裡邊氣溫最高,且較為潮溼悶熱的時期,我國很多地方從小暑開始進入了雨季,且雷暴多發。
  • 小暑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相當於是一天中的下午一點鐘,正午的太陽正焦灼,一年中最強勁的熱力不斷醞釀…   「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即將進入我們常說的「三伏天」,連風也變得熱浪滾滾。
  • 今日小暑!2020年小暑具體時間 2020年小暑是幾點幾分幾秒開始 小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小暑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
  • 小暑節氣經典詩句古詩有哪些 描寫關於小暑簡短詩詞句子
    小暑節氣經典詩句古詩有哪些?小暑是屬於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小暑也形成了許多的文化,包括了習俗和古詩詞等,那麼小暑節氣的古詩是什麼呢?小暑節氣的詩詞是什麼呢?  描寫關於小暑簡短詩詞句子  1、《小暑》(左河水)  地煮天蒸盼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
  • 2首小暑時節古詩:小暑有哪「三候」?為什麼這一天要「食新」?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 小暑節氣,農村有俗語「小暑澆了頭,四十五天不放牛」,啥意思?
    由此看來,今天這小暑應該算是被雨水澆了頭。民間關於小暑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小暑熱的頭,大暑涼颼颼;小暑雨如銀子,大暑雨如金等等,都是有關小暑大暑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所有這些俗語,意思都在說只要是小暑涼快了,那麼大暑必定要熱的人喘不過氣。反過來今天小暑如果是高溫天氣,那麼大暑或許有可能熱的輕一些。不過話雖這樣說,可我還是覺得大暑不會涼快,也不能涼快。
  • 「詩詞鑑賞」小暑至 蛙聲響 荷花香,縱飲一盞美酒好時光!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一年已過大半,已是小暑時節。《群芳譜》中有「暑氣至此尚未極也」之說,故稱為小暑。小暑時節,正是萬物蓬勃生長、欣欣向榮之時,到處綠蔭濃濃、草木蔥蘢,天空也變得湛藍湛藍,陽光也顯得特別清亮。
  • 今日小暑 這些習俗知多少?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炒鱔片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蜜汁藕
  • 不時不食
    作為Base在蘇州的一家有格調的自媒體,經常聽這裡的人講起,蘇州最重要的三板斧就是,小橋流水,小家碧玉,還有「不時不食
  • 小暑+伏前灸,效果加倍,讓您不再苦夏!
    7月7日前後三天為小暑節氣灸調理時間,小暑節氣暑氣溼氣並重,調理應注意祛暑溼,健脾胃,安心神,養氣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就是「小暑」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
  • 趙許江:小暑到|邂逅那些關於小暑中的詩句名句!
    一年過半,便是小暑時節。炎熱、潮溼,每天猶如置身蒸鍋內,弄得心煩氣躁,難得清靜。在金龐鑄的《喜夏》中有"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薦枕,黃妳亦升堂。"之句。不足畏懼小暑的難熬,涼蓆鋪展,竹林連蔭,待暑氣散盡,盡顯夏季醉人之美,這樣的夏日豈不美哉?小暑三候:溫風至;蟋蟀居壁;鷹始摯。溫風至,溫風是熱風,東漢王粲的《大暑賦》中有"熹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之句。蟋蟀居壁,鷹始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