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芳 通訊員 李俊熹
隨著光明區不斷發展,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高端科研院所和優質企業落戶光明,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集聚光明,這也對光明教育事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要全力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定位相匹配的教育環境,實現「更出彩」的光明科學城。
黃漢波到轄區幼兒園調研,要求公辦幼兒園要加強制度建設,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今年,光明區教育供給實現由量到質的提升,學位供給全市領跑。通過新建、回收轉型、改造三大路徑建設公辦幼兒園,短短一年時間,光明區公辦幼兒園數量實現從0所到48所的突破,在全市率先完成公辦園建設任務。新改擴建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深圳實驗光明學校等5所學校,新增公辦學位11040個。今年光明區提供小學一年級學位11722個,初中一年級學位7741個,從錄取情況來看,總體學位滿足符合就讀條件適齡兒童入學需求。
今年8月,中山大學·深圳建設一期完成交付,本科生約3500人順利入駐,11月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開始建設,兩所高等院校的投入使用標誌著光明區高等教育實現快速發展。引進市二幼等6所全市優質幼兒園到光明承辦學前教育,促進全區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與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籤約合作辦學,合作創辦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集團)。引進知名教育集團,共同打造一所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K12制的光明區國際化高端學校。
與此同時,光明區新引進在編特殊教師5人,新開設特殊教育班1個,在東周小學、馬田小學、區實驗學校等5所學校設立融合教育班,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組織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31個社區100%成為市學習型社區。並不斷探索應屆生招聘新模式,將選人用人權合理下放至學校,由學校進行前期宣傳、資格初審、線上線下面談等程序,增加學校招聘自主權。秋季赴外招聘2021年應屆畢業生214人,其中博士、碩士佔比高達89.7%。以「三名工程」為抓手,升級區、校兩級教師培訓體系,開展教學類、管理類、德育類、科研類、其他專題類培訓,打造「教壇新秀-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名師-名匠」層層遞進的五級成長體系,共組織445場專題培訓,累計培訓近5萬人次。
經過不懈努力,光明區教育鏈條日趨完善,光明區教師和學子成長顯著。光明高級中學李鳳嬌榮獲廣東「最美教師」,區實驗學校張夏樂榮獲光明區首個深圳市基礎教育系統「年度教師」,區實驗學校校長曾廣波榮獲深圳市「十佳校長」,下村小學教師李道中榮獲深圳市「十佳師德標兵」。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無線電測向團隊取得深圳市青少年無線電測向教育競賽小學組團體總分第一名;鳳凰學校獲全國首家「鍾南山創新獎實驗學校」稱號;馬田小學、田寮小學斬獲深圳市中小學生籃球比賽男組、女組冠軍。
審讀:孫世建 蔣祝璇
【來源:深圳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