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賺許多次小錢上面,我需要的是巨大的回報,為此我願意等待。」這是成長股投資策略之父菲利普·費雪的投資名言。廣發基金策略投資部基金經理段濤對此深為認同,他的目標就是找到那些有潛力成為偉大企業的標的。
學習費雪的成長股投資框架,再結合自己的基本面研究經驗,段濤在眾多成長股中耐心尋找遺落的明珠。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12月4日,廣發利鑫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002446)今年以來收益率為87.03%;過去一年收益率為92.90%,在480隻靈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7。
深度的成長股投資
資料顯示,廣發利鑫屬於靈活配置型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0%+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50%。對於該產品,段濤按照兩大原則來管理:第一,股票倉位中樞錨定在60%,不做擇時;第二,通過股票倉位控制、行業均衡、個股風險收益比來控制組合波動,單一行業的市值佔股票市值持倉的比例不超過20%。在這套框架下,段濤將主要精力放在選股,通過選擇有望成長為大公司的優質企業獲取長期收益。
從投資邏輯來看,段濤的策略歸納為三個關鍵詞:控制倉位、分散投資、精選個股。但是,相比於其他基金,段濤有其獨到之處,比較值得稱道的便是「深度的成長股愛好者」。
「投資者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就是希望找到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能最大程度受益的優秀公司,我也希望自己能抓住這些能夠成長几倍或幾十倍的股票,這是我的投資理念。」段濤強調,自己是一個深度的成長股愛好者,希望選到一批有潛力成為偉大企業的標的。
對於那些「偉大的企業」,段濤做過深入的復盤分析。這些大市值企業有一些共性的特點,比如賽道好、競爭力強、管理層優秀,而更深層次的因素是,企業具有持續的進化能力,可以不斷打破過去固有的想法、組織結構、模式,對新業務提前進行戰略布局和儲備,最終通過很強的執行力兌現業績。
有了這樣的邏輯框架,段濤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選股標準。首先是選行業,站在宏觀和中觀維度,選出符合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發展趨勢的行業,行業需求穩定增長,可以為龍頭公司提供比較好的增長環境,如醫藥、半導體、雲計算、新消費、網際網路都屬於值得長期看好的主賽道。
其次是在看好的行業中精選好公司,一方面通過定量的財務指標,排除低ROIC、自由現金流差等存在「硬傷」的企業,同時也框選出在這些方面優秀的企業,另一方面進行定性分析,例如,通過與管理層交流,與企業上下遊、同行、競爭對手交流,分析行業空間、競爭格局、商業模式、上下遊議價能力、戰略、執行力等,判斷公司能否不斷成長、不斷進化,最終再落實到定量,對企業的中長期價值進行評估。
廣發利鑫2020年三季報顯示,段濤在季報中介紹了他的投資理念和目標——「立志於做各行業偉大公司的收集者」。他表示,良好的商業模式、合適的內外部環境、不斷進化的組織是鑄就偉大成長性企業的核心要素,優秀的企業家能夠帶領企業穿越周期,企業的價值創造最終也能穿越股價的波動,做多中國優秀企業依舊是這個時代投資人的幸運選擇。
估值不是挑選個股的標準錨
找到因市場固有的偏見導致估值存在折價的優秀公司,這是段濤的目標,但他卻並不會對估值設限。
「我不願意在估值上設規則,因為我更注重長期回報。對於成長性比較好的公司,50倍左右的PE我都能接受。」段濤認為,估值不是標準錨,對於優秀的企業而言,應給其更高的估值容忍度,而不是僵化地設定一個指標。尤其是處於快速成長期的企業,利潤率不斷提升,規模效應不斷釋放,競爭優勢不斷增強,ROE不斷提升,護城河越來越深,業績很容易超預期,因此估值最終反映的是公司的長期價值。
例如,對於醫藥股,市場上有一部分投資者認為估值已經偏高,但段濤認為,醫藥股估值高是合理現象。「2017年後,醫藥行業的投資邏輯發生了明顯變化,政策層面鼓勵醫藥創新,醫藥作為一個長期向好的賽道,有望實現相對長周期量價齊升的行業。」不過,段濤也認為,經過三季度的調整後,醫藥股在四季度可能會有估值切換行情,如果能適當降低預期收益率,醫藥行業仍然可以長期配置,一旦發生由於短期政策擾動或公司經營周期變化導致的下跌,就是很好的入場時機。
除了消費醫藥板塊,段濤認為,TMT和機械設備也在四季度存在機會。其中,TMT板塊更關注前期下跌比較充分、基本面超預期的子行業,包括與雲計算相關的行業、有價格提升邏輯的板塊;中遊機械設備方向的公司值得關注,尤其是有些公司借疫情打入原先外資壟斷比較多的客戶和供應鏈,通過進入外資把控的市場來提升市佔率,增強競爭力,未來進入需求順周期階段後,業績增速會有比較好的提升。(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