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受疫情影響,位於成都市成華區的華都雲景臺被隔離管控。12月11日,記者採訪了為華都雲景臺送貨的中通快遞小哥張千保,他今年5月才入職。年初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他還是在家中收快遞的人,如今身份角色轉換來得「猝不及防」,他成為小區隔離住戶的送貨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每天上千件的包裹裡,有大米、有孩子的玩具、有加厚保暖衣、有繪畫書、有零食大禮包、洗衣液……疫情之下,隔離區內外的人們,都在認真而努力的生活著。
以下是他的自述:
每天下午5點左右,我要開始打電話。我需要了解隔離住戶是否在家,然後再詢問他們具體的樓棟和門牌信息,一件件寫在面單上。以前住戶們很少填寫門牌信息,快遞直接放在驛站裡,都是驛站通知。現在隔離了,「最後一公裡」的工作就要我們來做。我需要連續一兩個小時不停打電話,放下電話的時候,感覺耳朵都要燒起來了。
被隔離期間,很多小區住區都通過網購買需要的東西,我在華都雲景臺外的網點,每天的入庫快件量超過1300票,以前只有700件上下。
不僅是量大了,還對我們的送貨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住戶們買的東西很零散,有些不太急用的,就希望多攢幾件一起取。我們就把按照客戶的需求,給他整理好,等一兩天再送。
我們也不能送貨進小區,都是交給在隔離線外交給小區的志願者,再由他們根據面單上的門牌號送到住戶家中。疫情期間的貨物以生活用品為主,有很多是大米、油、還有洗衣液等比較重的貨,志願者們也很辛苦。
疫情突然就來了,貨一下就多了起來,我忙得顧不上害怕了,店裡臨時新招了一個人,我的妻子也過來搭把手,這樣在高峰期才忙得過來。店裡要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才能把貨送完。我和妻子兩個人還要在算一下當天的出、入庫量以及收件量這些雜事,10點左右才算下班。
下班之後,我們才會想想疫情這件事,其實我不害怕,但是也很謹慎。我每天早、中、晚三次對門店裡面進行消毒,出去送件要戴好口罩和防護手套,當天的收件全部要噴了消毒液之後再送到小區去。
這幾天我和妻子都沒回家,吃就是點外賣,晚上兩個人就在店裡湊合著睡,家裡有老人和孩子,多注意一點總是好的。
這些天雖然辛苦,但是在給客戶打電話的過程中,收到了很多句「謝謝」,其實我也想謝謝他們,謝謝他們的理解和信任,我們一定能扛過疫情。
(圖片視頻由中通快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