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農村,初中輟學,21歲進入富士康,成為中國第一代「打工妹」;
十年的汗水和艱辛,她一步步從小員工升到了大領導,但她卻毅然離開,掏出所有積蓄自己創業;
有人不解,有人嘲笑,她置若罔聞,二十多年來,只顧埋頭向前;
如今,53歲的她坐擁910億身家,掌管著4000億商業帝國,在《2020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上排名第4位;
她是王來春,她的故事,值得所有「打工人」細細品讀。
01
▼
初中輟學的「打工妹」
奮鬥十年終成富士康領導
1988年,深圳的夏天悶熱得要命,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似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在一座破舊的廠房前,郭臺銘正在展露自己的野心:「這裡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工廠!」
此時,他剛剛建立了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電子插件廠。
第一批進廠的員工共有150個,王來春恰巧就在其中。
1967年,王來春出生在廣東澄海的一個小山村,因為貧窮,她只讀到初中就輟學,待在家裡幫忙幹一些農活。
隨著年紀的慢慢增長,她不願意一直待在家裡,想要出去闖蕩一番。
21歲時,王來春跟著一批鄉下女孩,一起來到了富士康,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代「打工妹」。
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但現實和想像卻有著巨大的差距。
當時,深圳的工廠大多都是剛剛起步,條件極其艱苦。
生活區指定是沒有的,廠裡隨便找個地方鋪張床,就是員工宿舍。
王來春和其他100多位女工一起擠在大通鋪上,潮乎乎的屋子,不時散發出魚腥味和黴味。
附近工廠太多,經常供應不上,時不時就會停水停電。
想要刷牙、洗臉,得去1公裡外的村子裡解決;想要洗澡衝涼,只能偷偷跑到建築工地廢棄的小木屋去。
生活條件艱苦,工作同樣難熬。
打工妹們主要負責各種零件的組裝,這本身就是一個毫無技術含量、工作時間又長的活兒,不僅累,而且枯燥無味。
富士康又是軍事化的管理,工作時不允許說話,甚至上廁所都要按秒計時。
這些年輕的小女孩哪能吃得了這種苦,不到三個月,第一次來的100多個女孩,就回去了70個。
但王來春堅持了下來。
她很清楚,不打工,就只能回到老家幹農活,一輩子都不可能找到出路。
她每天拼命工作,別人下班了她還留下來繼續幹,除了吃飯睡覺,她幾乎都坐在生產線上。
時間長了,領導也看在眼裡,經常當眾表揚她。她擔心被同事孤立,於是晚上等別人睡了,再偷偷爬起來,回到工廠裡繼續加班幹活。
她還常常去嘗試不同的工位,總結方法和經驗,想辦法去提升生產效率;
廠裡經常有培訓,大多是講一些對社會的責任和管理員工的方法,枯燥無味,別人都不願意去聽,王來春反而一次不落。
王來春在富士康一待就是10年,憑著「拼命三娘」的勁頭和優異的業績,她從線長、組長,一步步升到了課長,這是當時大陸員工在富士康能做到的最高職位。
曾經的「打工小妹」變成了管理幾千名工人的大領導,但她的傳奇人生,才剛剛開始。
02
▼
31歲王來春自立門戶
富士康吃肉,她跟著喝湯
有句話說得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王來春想要更大的挑戰。1999年,已經32歲的她走進郭臺銘的辦公室,提交了辭職信。
不久後,她拉上比她大三歲的哥哥王來勝,拿出所有的積蓄,收購了一家名為香港立訊的公司。
曾經的「打工妹」現在要自己做老闆,前方會有多少困難,沒人知道。
王來春不敢魯莽,還是選擇幹自己的老本行,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和連接器。
起初,公司只能接一些國際訂單,雖有收益,但實在是不多。
幾年後,隨著富士康發展的越來越好,訂單量不斷暴增,僅靠自己的工廠已經無法消化,郭臺銘需要一家公司來幫他做來料加工。
收到消息,王來春立刻動身,回到深圳成立了立訊精密,做富士康的「代工廠」。
此後,深圳、煙臺、崑山…富士康在哪,立訊就跟到哪;富士康吃肉,立訊就跟著喝湯。
就這樣,富士康成為了立訊精密的第一個大客戶,幾年內分給了王來春超過十億的單子。
其實,對立訊來說,富士康遠遠不只是合作夥伴那麼簡單。無論是工作方式還是經營理念,甚至是管理員工的方法,王來春都一直在向郭臺銘和富士康學習。
王來春有一個「大姐」的稱號,因為她總是親力親為、一馬當先,這也是向郭臺銘學習而來。
她曾在採訪中講述過一個故事:為了按時完工,身為大老闆的郭臺銘曾親自衝到生產線上操作機器,三天三夜都沒有睡覺。
王來春毫不掩飾對郭臺銘的認同和尊敬,甚至立訊工廠裡的標語都採用了郭臺銘的語錄:
「做一個主帥,用行動表現,勝過100篇演講。美麗的詞藻,倒如以身作則」;
「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
跟隨富士康的腳步,立訊做得越來越大,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如果命運全由別人掌控,一旦遇到困難,可能連抵抗的資格都沒有。
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富士康訂單量減少,這也意味著立訊無法再從富士康獲得足夠的訂單。
王來春意識到,想要一直走得快走得穩,自身就必須得足夠硬。她下定決心走自主品牌的道路,自己尋找科技企業的代工訂單。
2007年,憑藉自主研發的產品,立訊成為了聯想、華碩的供應商;
2012年,立訊又拿下了華為和愛默生這兩大通訊巨頭,切入了更穩定的華為產業鏈。
同時,因為膽大、下手快、觸及範圍廣而被外界稱為「八爪魚」的王來春,通過16次的併購,帶著立訊向全新的業務領域進發;
隨著不斷的「去富士康化」,立訊越來越獨立自主。
離開了富士康,立訊不僅能活,還能活得更好。
03
▼
和富士康爭奪iphone
王立春帶領立訊完成超越
2010年,立訊精密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11億,淨利潤1.16億,最終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與此同時,王來春的個人身家也竄升至23億,一向低調的她首次登上中國富豪榜。
提起王來春,就連曾經的老闆郭臺銘都讚不絕口:「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創造了很多億萬富翁,王來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但他應該也沒想到,有一天,王來春的立訊會成為富士康最大的競爭對手。
富士康最為重要的客戶是蘋果,所帶來的收益曾經甚至佔到過所有營收的六成以上。
早些年前,富士康把蘋果近一半的訂單都牢牢攥在手裡,別的公司完全無法撼動。
但隨著立訊的擴張,一切都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改變。
2011年,賈伯斯去世,新上任的庫克為了規避過於依賴一家工廠的風險,開始尋找替代富士康的方案。
此時,王來春敏銳的嗅到了商機。
在她的帶領下,立訊收購了崑山聯滔,由此進入了蘋果的供應鏈,成為iPad連接線的供應商。
打鐵還需自身硬,蘋果最在意的就是產品的質量,但立訊恰恰最專注這一塊兒。
憑藉產品工藝的精益求精,立訊很快得到了蘋果的認可,之後相繼獲得了iPad內部線、MacBook電源線、iPhone轉接頭等一系列訂單。
但這僅僅還只是一個開始。2016年9月,蘋果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很快就風靡全球。
對於這個小小的耳機,用戶們充滿了喜愛。但從工廠的角度來看,要把幾百個精密的元器件塞到如此小的一個東西裡,實在是難上加難。
最開始,蘋果公司選擇了臺灣英業達作為蘋果AirPods的主要代工廠,但很快就發現,英業達的良品率一直不理想,甚至把AirPods的發售時間都拖慢了3個月。
王來春意識到這是個絕佳機會,經過無數次試驗,立訊將訂單的交貨時間縮短到不超過3天,良品率接近100%。
如此恐怖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讓蘋果內部都極為震驚。
2017年12月4日,庫克來到上海,專門到立訊工廠參觀。看完車間和流水線,他不禁感嘆:
「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董事長王來春女士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卓越文化。我們很高興可以跟他們合作!」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立訊很快就成為AirPods系列的最大代工廠,同時100%代工蘋果推出的高價AirPods Pro。
伴隨著訂單一起來的,是巨大的經濟回報。
2019年,立訊精密全年營收上升至625億元,淨利潤47億元;
2020年7月,立訊精密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元,遠超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2500億元的市值。
從依賴富士康到走在富士康的前面,王來春帶著立訊實現了完美的逆襲。
04
▼
「打工妹」白手起家成女富豪
時光流逝,傳奇仍在繼續
2020年10月20日,根據最新的《2020胡潤百富榜》顯示,王來春的身家已經來到了910億。
當初那個只有初中學歷,因為做農活而皮膚黝黑、雙手粗糙的女孩,如今成為了商界最閃亮的一顆星。
縱觀王來春的人生,勵志而又傳奇,有太多的亮點,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其一,越努力,越幸運,越接近成功;
很多人將她的成功歸結於運氣好,但長路漫漫,僅靠幸運,如何支撐起光輝的人生?
她的成功,源自流水線上汗水的積累,源自對產品的精緻追求,源自對市場的敏銳嗅覺...
自助者,天助之。光鮮背後,不過是走過了遍地荊棘,才到達夢中的花海。
其二,見賢思齊,向優秀看齊,才能擺脫平庸;
王來春和立訊的成功,離不開富士康,也離不開蘋果,正是不斷的追趕,才造就了自己的輝煌。
對比我們的人生也一樣,倘若目光聚焦之處,皆是優秀之人,向著光芒前行,終會讓自己更加耀眼。
正如王來春所說的一樣:「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
其三,不輕易給自己下定義,人生就有無限可能;
21歲的王來春,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小妹。21歲的你,在做什麼?
31歲的王來春,拋開所有顧慮,毅然創業。31歲的你,在做什麼?
41歲的王來春,帶領立訊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了自我的價值。41歲的你,在做什麼?
我們也曾滿懷雄心壯志,但在被殘酷的現實摧殘折磨後,大多數人都敗給了柴米油鹽,家長裡短。
人生在世,只有不設限,保持前進,才能在生命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
從初進富士康工廠到創業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32年。
打工妹變女富豪的故事仍未結束,53歲的王來春還在繼續書寫自己的人生傳奇。
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