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立訊精密早已不是「小富士康」。牽手蘋果公司這家國際巨頭,立訊精密正試圖後來居上。
文|高歡歡
編輯|周春林
頭圖製作|肖麗
這是一個典型的徒弟逆襲的故事。
53歲的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以83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35名,超過了她的老東家、鴻海創辦人郭臺銘(72億美元)。
初中輟學進廠,從坦言「自己的命一眼就看到頭」的流水線工人,變成如今身家幾百億的知名企業家。在旁人眼裡,這個富士康「最牛打工妹」仿佛拿到了大女主的人生逆襲劇本。對於自己的成功,她也雲淡風輕地歸因於「運氣好」。
事實並非如此簡單。王來春第一次抓住改寫命運的錨,是從她21歲時成為富士康生產車間的一名技術工人、擰下的第一顆螺絲釘開始的。從富士康門徒到蘋果的親密夥伴,這條路她走了三十多年。而由她掌舵的立訊精密,正試圖成為下一個中國鴻海。
最牛「打工妹」:32歲辭職創業,
老闆郭臺銘出錢支持
資料顯示,王來春曾是生產線上的一名女工。初中畢業後她先是在家務農,直到21歲時才在深圳成為富士康於中國大陸招聘的首批149名員工之一。在此修煉近10年後,王來春連升三級做到了課長。這也是當時中國大陸員工在富士康的最高級別。而這10年,也為她打造自己電子產品製造的王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談及這段經歷,王來春說:"派駐幹部親歷親為的工作作風、言傳身教的工作方式及先進的經營理念對我的影響很大。」而這作風,首先來自郭臺銘。
據新京報報導,郭臺銘的語錄還被貼在了立訊精密的車間裡,「立訊精密有的,富士康都有,工廠的東西都是從富士康學的。工廠的一切,包括標語,都是郭董(指郭臺銘)語錄,寫得跟富士康一模一樣。」
誰是對王來春影響最大的人,答案不言自明。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內地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王來春也敏銳地察覺到:她的機會來了。
1999年,32歲的王來春告別在富士康的平坦路途,另立門戶開始創業。
用十年時間習得富士康模式精髓的王來春,與哥哥王來勝拿出之前所有積蓄,出資購買香港立訊公司,幹起跟富士康一樣的老本行業務:研發、生產、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連接器。
「蹊蹺」的地方在於:這看起來是在挖富士康的牆角,卻得到了富士康的支持。
2004年,王來春回到深圳創辦立訊精密,富士康依然為其貢獻超過50%營收的核心客戶。
戰略布局上,王來春緊密圍繞富士康發展,對其進行貼身配套與服務。除深圳工廠外,她還在江蘇崑山、山東煙臺設廠,配合當地的富士康工廠生產。
很長一段時間裡,與富士康深度綁定成為立訊精密的核心戰略。2009年,立訊上市前一年,富士康旗下的富港電子出資4000萬,成為立訊第三大股東。有人戲稱她的公司為「小富士康」,而這筆資金也讓立訊精密有了上市資本。
但兩家公司的關係遠不止如此。
2010年9月,立訊精密上市披露招股書顯示:2004年公司成立,就在為富士康生產聯想、惠普和戴爾所需要的連接器;為了配合富士康煙臺生產基地需要,立訊精密2007年還設立了蓬萊立訊,後者因為金融危機而夭折。
上市前夕,立訊精密業務調整,2010年初終止了對富士康的代工。2010年至2014年期間,立訊精密陸續購入多家公司,切入了索尼和微軟遊戲主機,以及蘋果、華為、艾默生等公司產業鏈。不過,2011年,富士康旗下公司進入前五大客戶,2012年富士康業務佔立訊精密營收的22.4%,2013年後立訊精密不再披露具體客戶名單。
招股書顯示,2007年至2009年,立訊精密向富士康銷售產品的收入佔當期應收比例均高於45%,2010年上半年比例雖然下降至16.81%,但富士康仍是其第一大客戶。不僅如此,如果將正崴集團計算在內,富士康系公司佔2009年立訊精密收入的57.37%。
跟隨立訊精密掛牌上市而來的,是王來春的身家暴漲,彼時達23億元。這個農村來的打工妹,終究榮登富豪榜。《潮商》雜誌曾評價稱,「深圳的上市公司已有一兩百家,打造出的深圳富豪不可勝數,但是正宗打工妹出身而創業成功卻極為罕見,王來春終於填補了這一空白。」
對於這些所有成果,王來春說,「我相信那句話,『能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
依仗蘋果「朋友圈」,淨賺47億
除了背靠富士康這棵大樹,對於立訊精密與王來春而言,「大黑馬」的逆襲來自與蘋果的不期而遇。
來源:庫克官微
2017年12月4日,和王興在上海吃完生煎的庫克,馬不停蹄到訪崑山立訊精密。在現場,庫克和工人們談笑風生,對立訊精密讚不絕口。
庫克說:「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董事長王來春女士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卓越文化。我們很高興可以跟他們合作!」
「她是我最佩服的女性科技領袖之一。」蘋果中國區公關總監顧蔚評價王來春。
王來春也並不避諱外界談論她。「成功的企業家,特別是女企業家,總是免不了被外界議論,」她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中打趣道,「這是我應該承受的。」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立訊精密早已不是「小富士康」。牽手蘋果公司這家國際巨頭,立訊精密正試圖後來居上。
立訊精密作為最具代表性蘋果產業鏈企業,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7%至59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2%至46.8億元。立訊精密營收與利潤高速增長動力之一,來自AirPods、iPhone系列手機的強勁需求,使之成為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蘋果產業鏈標的。截至11月5日收盤,立訊精密市值為4084.8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上市以來,立訊精密股價已經上漲了超50倍。
蘋果作為立訊精密的第一大客戶,去年為立訊精密貢獻了346億元的營收,佔總營收比例的55.4%。需要指出的是,立訊精密也將染指代工iPhone。
自2011年立訊精密通過收購崑山聯滔電子60%的股權而進入蘋果供應鏈後,公司的業績便與蘋果牢牢綁在了一起。
由於iPhone 12取消贈送有線耳機,會刺激AirPods的銷售,再加上2020年Q1季度蘋果或發布新款AirPods 3的利好,分析師認為,2021年AirPods的總出貨量有望達到1.2億部,而立訊精密作為蘋果AirPods最大的組裝商(拿下蘋果70%的AirPods Pro訂單),將直接受益。
另外,今年立訊精密還通過入股緯創,打進了iPhone的代工產線,成為大陸首家代工iPhone的廠商,這意味著,一家大陸企業正在一步步地蠶食臺灣精密組裝企業。考慮到蘋果的電子消費產品處於業內領軍地位,且蘋果有意分散供應鏈和生產地點,立訊精密已經對富士康形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
這一舉動引發了郭臺銘的關注。財經評論人謝金河在臉書撰文道:「郭董大感震驚。」並補充:引發郭董的震驚,最大的因素是立訊快速崛起,已經威脅鴻海(富士康企業)。
能否虎口奪食?
一家企業的火箭般躥升,勢必對原有行業格局形成衝擊。立訊精密也正對蘋果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形成較大壓力。
昔日富士康流水線女工,如今成富士康勁敵,欲搶奪其核心iPhone代工業務。作為Airpods、Apple Watch重要代工夥伴,倘若能拿下緯創在國內的工廠,能看出蘋果公司在加大扶持力度,有分析指出,蘋果也希望籍此減少對富士康的依賴。
7月15日,股價迭創新高的立訊精密,市值站上4000億大關,而同期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的市值為470億美元,約3300億元人民幣,立訊精密完成了對富士康市值的超越。而業界則早有立訊已經成為「第二個鴻海」的驚呼。
蘋果產業鏈老大富士康自然不能坐視。10月26日,有媒體消息稱,由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發起成立了一個研究立訊精密的工作組,研究其技術、擴張計劃以及招聘策略。雖富士康官方及時回應「消息不實」,但並不代表富士康對此沒有應對計劃及策略。
早在今年5月,鴻海精密董事長劉揚偉曾表示,立訊精密就像早期的鴻海精密,而鴻海面對競爭會隨時保持危機感,不會擔心任何挑戰,「鴻海會跑得更快,拉大差距,讓對手追不上」。
儘管在人員、營收利潤等規模上,立訊精密與富士康仍有很大差距,但是迅猛的增速、更具創新的研發率,加上郭臺銘隱退後王來春管理的優勢,都讓這場「逆襲」充滿了想像。
鴻海的郭臺銘憑藉「行動迅速者取勝,而非規模巨大者」這一理念,數年間建立了巨大代工企業大哥富士康。而其小弟立訊,正在以相同的模式發起挑戰。
本文選自中國企業家雜誌。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